'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8 完結篇 20140818
â讀經:彼得後書第三章
²鑰節:9 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14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既然你們等候著那日子,就應該在上帝面前竭力追求聖潔,過無可指責的生活,跟他和好。18 你們要在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中,以及對他的認識上,繼續長進。願榮耀歸於他,從現在一直到永遠!阿們。(彼後三9、14、18)
·主題:【關於主的再來】
彼得在他書信的末了,要我們注意「思想上的正確」(彼後三1),特別是關於「主的再來」這件事,我們實在需要警醒等候、熱切盼望(唯一的盼望)。
不可諱言的,今天教會在安舒的日子裡,已經漸漸忘記這基督門徒的最迫切盼望,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理所當然地「善終」,在生老病死的循環中一代接著一代。我們上班、領薪水、養家活口、安置家產、看著孩子長大、也接受自己老去,就是過日子嘛!言不及義的灌輸「主快再來」的觀念是否太煞風景。慢慢的,我們有意無意地忽視「耶穌再臨」,然後累積許多不正確的思想。彼得提醒我們:
第一,「我要你們記得古時候聖先知們所說的話,以及我們的主─救主藉著使徒所傳給你們的命令。」(彼後三2)我們必須對神的話語溫故知新。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還持續聽得見先知和使徒說話嗎?
第二,「最重要的是,你們必須知道,在這末後的日期,有些人受私慾的支配,會出來譏笑你們。」(彼後三3~4)否認主的再來當然是最省事的做法,這不需要深切的反省與悔改,也用不著刻苦己心、警醒度日。若有人譏笑我們的末世生活態度,不要以為奇怪;沒有才奇怪哩!
第三,我們不可忘記神給的「證據」(彼後三5~7)。神用祂的話在太初創造天地;在挪亞的日子,叫洪水消滅整個世代;未來祂也預備了審判的火要燒毀所有不信的人。
第四,不是耽延,而是忍耐。「在主眼中,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祂寬容你們;因為祂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彼後三8~9)我們應該「曉得祂的恩慈是要領我們悔改」(羅二4)。
第五,夜間的賊(太二十四36)。「但是,主再來的日子就像小偷忽然來到一樣。在那日,諸天要在巨大的響聲中消失,天體在烈燄中燒毀,大地和萬物都會消滅。」(彼後三10)
第六,然後彼得緊跟著主題問我們:「既然這一切要這樣地毀滅,你們應該作哪一種人呢?你們應該過著聖潔、虔誠的生活,等候上帝的日子,竭力加速它的臨到。」(彼後三11~12)神確實要按照我們個人所行的施以審判,這事祂已在聖經中重複強調許多遍了。
第七,等候上帝所應許的新天新地(彼後三13)。當「末世的審判」逼近,世人只能心慌慌地驚恐以對,他們建造防空洞、掩蔽體,囤積糧食,遠離災區,無所不用其極地要保存「物種」,其實,這些都沒有用,因為當耶穌再來時,整個世界都會毀滅:「在那日,諸天要被燒毀,天體在烈燄中鎔化。」(彼後三12)重點是,我們基督徒要怎樣因應?我們也跟著慌張嗎?是否要移民到「貝里斯」呢?或者趕快遷移國度到加拿大、冰島或瑞士等人間淨土?(有錢人總是逃得比較快,也更顯得貪生怕死。)不!「真正的基督門徒只需要預備好自己(彼後三17),然後歡喜迎接祂,其餘的一切都不必擔心。」(我們每天都應該這樣過日子!)切記,我們所真實等候的是「神所應許的新天新地」,而不是給未信者的毀滅性審判。(趕快傳福音給未信的家人和朋友吧!)
第八,「所以,親愛的朋友們,既然你們等候著那日子,就應該在上帝面前竭力追求聖潔,過無可指責的生活,跟祂和好。要以我們的主的容忍作為你們得救的機會。」 (彼後三14~15)我再說,這就是基督門徒在末世該過的生活。
最後,也是整本聖經最激勵我的一句話:我們應當繼續前進!「你們要在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中,以及對祂的認識上,繼續長進。」(彼後三18)我個人覺得研讀聖經最不容易的地方就是在此:「用神的話語來修正自己的言行」。我經常活在懊悔中:發現剛才對愛妻講的話太急躁,不合「聖徒的體統」;心裡對國家政治現況不滿,卻沒有付上禱告的代價,不敬虔;罵了小孩後,才猛然覺醒愛心不足、耐心不夠;腦袋中裝了許多邪情私慾,與聖潔的距離無可計量(東離西的距離大概就是這段長度的起頭)。的確,活在神的話語中真辛苦,不過卻也為我帶來真自由—不再是罪的奴隸了。
我們應該繼續前進!
'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7
20140817
â讀經:彼得後書第二章
²鑰節:1從前有假先知在以色列民間出現;同樣也將有假教師在你們當中出現。他們偷偷地輸入毀滅性的異端,不承認救贖他們的主宰,迅速地自取滅亡。 2 雖然這樣,仍然有許多人要隨從他們邪蕩的行為,以致真理因他們的行為遭受毀謗。 3 這些假先知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婪,用捏造的故事向你們搾取財物。自古以來,上帝的審判總是在等著這種人;他們是逃不了毀滅的!(彼後二1~3)
·主題:【分辨假教師】
曾有一位老牧師提到:「在教會,我從來不批評論斷。我相信唯有愛能造就人。」乍聽之下,他似乎很謙卑,也很有慈憐的心。但一經分辨,就覺得不對勁:難道他沒讀過四福音與使徒的教牧書信嗎?表面的溫文儒雅並不是真教師的言行,好牧人必須驅趕入侵羊群的「野獸」(彼後二12)。
因為羊容易盲從,又多溫馴,我們若不分辨真假教師、善惡先知、好壞牧人,就可能導致集體失迷的情形。彼得於自己在世的生命結束前(彼後一12~15)再次提醒我們要分辨假教師:
第一,這些假教師是出於教會的內部。「從前有假先知在以色列民間出現;同樣也將有假教師在你們當中出現。」(彼後二1)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當假教師出現時,一般信徒多半不察,還把他們當作「要順服牧師的權柄」來遵從。
第二,他們會矮化耶穌的重要性,再乘機把信徒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計畫上。「他們偷偷地輸入毀滅性的異端,不承認救贖他們的主宰,迅速地自取滅亡。」(彼後二1)許多打著教會增長/復興的名目,進行不合使徒教訓的教導紛紛出籠。他們說,聖靈講的話超越聖經,叫大家不要被聖經的話語侷限住聖靈的引導,然後開始置入性行銷他們的產品,推銷無止盡的自我提昇課程,要信徒操練屬靈的冥想,施以發功式的情緒療法—表面上高舉基督,用此障眼法輸入實際的「毀滅性異端」。
第三,這些假教師通常都很受人歡迎。「雖然這樣,仍然有許多人要隨從他們邪蕩的行為,以致真理因他們的行為遭受毀謗。」(彼後二2)假教師經常傳遞譁眾取寵的信息,宣稱自己的聖靈恩膏,滿有醫治的恩賜(他們習於使用亂槍打鳥式的醫治宣告),按手能祝福人賺大錢求平安,跟隨者會邁向成功卓越。
依我個人的觀察,貪婪的信徒比較會去跟隨貪婪的假教師,這是一種教會內的「上下交相賊」現象。委身聖經真理的基督門徒通常有必備的分辨能力,因為真實的聖靈內住其中,祂會保護我們不受異教之風吹來吹去。不過,這種信徒在「世俗的教會中」,一般都活得很辛苦。
第四,假教師時常會「向你們搾取財物」(彼後二3)。在教會,我們始終要注意錢財流向何方。他們善於使用口才「捏造故事」,用似是而非的道理進行洗腦工程,改造信徒的思想,「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婪」。(他們從來不教導「簡樸」,因為他們從來不「簡樸」。我們可以依此分辨。)
還好,「自古以來,上帝的審判總是在等著這種人;他們是逃不了毀滅的!」(彼後二3)D.A.卡森說:「神有絕對的大能拯救公義的餘民,並且懲罰那些假師傅。」
聽聽這首歌:「主耶穌我羨慕活在你面前」。
'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6
20140816
â讀經:彼得後書第一章
²鑰節:3 上帝的神能已經把我們過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給了我們;這恩賜是藉著認識那位呼召我們來分享他自己的榮耀和善德的上帝而得的。 4 這樣,他把他所應許那最大和最寶貴的恩賜給了我們;藉著這恩賜,你們得以逃避世上那毀滅性的慾望,而分享上帝的神性。 5 為了這緣故,你們要盡力在信心上加上美德,美德加上知識, 6 知識加上節制,節制加上忍耐,忍耐加上敬虔, 7 敬虔加上手足之愛,手足之愛加上博愛。 8 這些就是你們應該培養的品德;如果你們都具備了,你們就會更積極、更有效地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9 但是,缺少這些品德的人是短視,是瞎眼,忘記了他們的舊罪已經被洗淨了。 10 所以,弟兄姊妹們,你們要更加努力,使上帝的呼召和揀選成為你們永久的經驗;有了這些經驗,你們就不至於墮落。(彼後一3~10)
·主題:【分享上帝的神性】
如果我們所有的靈性操練都是為了「分享上帝的神性」(彼後一4),我們還會不耐煩嗎?在信仰上,沒有「欲窮千里目」不需「更上一層樓」的。
許多人願意模仿大明星,像他們一樣成為眾人的焦點,因此在舉手投足之間、在穿衣裝扮方面刻意學習他們的模樣,甚至因為偶然得到他們的簽名、握手、合照,就覺得不枉此生。奇怪的是,能夠「分享上帝的神性」,這麼偉大的榮耀竟然吸引不了我們趨前嚮往。「分享上帝的神性」豈不是一件美事,「分享上帝的神性」難道不能賜下豐盛的喜樂,「分享上帝的神性」沒有給我們永恆的平安嗎?
「上帝的神能已經把我們過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給了我們」(彼後一3),「分享上帝的神性」並非遙不可及。「正因這緣故,我們要分外地殷勤」(彼後一5~7):
一,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真信心的關鍵在於順服,我深信,在凡事上順服主的旨意,生命就會產出美德來。
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對於神的認識若能與日俱增,將會激勵我們更加站立得穩。這方面,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個不肯好好讀經的人,絕不能做一個釋經講道的人」(沈保羅牧師如是說)。
三,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D.A.卡森說:「徒具知識會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又不能真實改變人心。學會節制的人,生命將獲致無以計數的好處。」
四,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節制不是短期危機中的一時反應,唯有長期的忍耐才能發光發熱。
五,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忍耐不是意志力極致的表現,我們乃是以神為生活中心,把所有的刻苦堅忍轉為「為了主的緣故」之敬虔。
六,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D.A.卡森說:「節制與忍耐,甚至連敬虔,都曾經孕育出刻板與冷酷的法利賽人。」惟有愛心才能夠造就人(林前八1)。
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這件事會直接反映出我們的真實信仰生命。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後一8)
'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5
20140815
â讀經:彼得前書第五章
²鑰節:1…我請求你們, 2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3 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4 這樣,那大牧人來臨的時候,你們就會領受那永不失去光彩的華冠。(彼前五1~4)
·主題:【不是…乃是…】
每當聖經出現「我請求你們」(彼前五1)這類的話,我總是特別留心。因為我不喜歡求人,但使徒們竟願意為了主的緣故懇求大家,這就讓我得謙卑學習,看看到底什麼事情那樣重要,叫使徒們必須放下身段去拜託別人。
使徒彼得請求做長老/監督/牧師的,「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彼前五2)這確實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任務,牧養教會信徒的工作內容包括:餵養、教導、保護、管教、醫治、帶領、看顧、照料、疼惜、安慰、鼓勵、陪伴、呵護…等,這是一個沒完沒了的職事,要善盡責任談何容易,更何況還要「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而且,工作態度至為重要,其中的精髓有三個「不是…乃是…」:
一,「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彼前五2)做神的工作,盡忠職守還不夠,還得樂在其中。福音的職事有時會讓人覺得「身不由己」(林前九17),但這樣的無奈不可以是常態,免得在屢次的失望與長期的苦難中就選擇離開服事的崗位。除非我們能以神的旨意為自己的工作準則,否則就很難甘心樂意的事奉主。邊雲波弟兄寫的「獻給無名的傳道人」一詩,這樣說:「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二,「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前五2)一份按件計酬的工作不是屬神的職業,因為勞力的付出而獲至高所得收入也不是神的報償。不幸的是,有些教會裡的神棍掛羊頭賣狗肉,扭曲了牧養職事的形象:上這位神學博士的課程,必須先購買她的錄音帶/光碟,而且索價不菲;教會聘請「人格九型」專家來演講,三天研習每人繳交五千元費用;佈道家在特會末了呼籲善男信女支持他的事工,為他奉獻金錢,「奉獻袋不是拿來傳的,而是拿來投的。」
D.A.卡森說:「當某些教會苛待他們的牧者時(主啊!求祢使他們保持謙卑,而我們會使他們保持貧乏),牧者就會表現出與之對應的物質慾望。最好的情況就是教會表現出慷慨的作風,而牧者也不著重物質的享受。牧師的出發點應該是一顆渴望服事的心。」
三,「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3)可悲的權力慾已經席捲教會的牧養高層了嗎?我們有一個腐敗的傾向,想要佔據原本容不得的職位。而且,一旦權力上手,為了保固自己的權勢,轄制信徒的措施紛紛出籠。上得了台,下不了台的抓權者,開始習練剷除異己的功夫,毫不手軟的鬥爭迫害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直到分崩離析,群羊四散,他們仍然不歇手。
D.A.卡森說:「牧師應該更注重成為以身作則的榜樣,而不是倚靠自己的權威。」
以上三點,每一個牧者都必須全備,過得了第一關,也必須勇往直前第二關,第三關最艱難,但還是得堅持到底,贏得勝利。切記,每一位牧者最後都要向「大牧人」(彼前五4)交帳。
在第一世紀,有一份古典的教會手冊「十二使徒遺訓」,其中提到,早期基督徒的接待有時會被人利用,因此有規定:
一名「使徒」停留不可以超過一天,而「若有必要」,則延為二天。「如果他停留三天,就是假先知」。在離開的時候,他可以接受旅途用的食物,但是,「如果他要錢,就是假先知」。另外,如果一位先知明顯受靈感而說話,說:「給我錢,或某些東西」,就可以不聽他的話,除非那些錢是「為了其他有需要的人」。真先知有權停留並接受支持,可是普通旅行的基督徒不能免費招待兩三天以上。如果他要住下來,「就必須工作賺錢,如果他拒絕這樣做,就是利用基督」。
聽聽一首可愛的詩歌:「耶穌迷」。
'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4
20140814
â讀經:彼得前書第四章
²鑰節:7 萬事的終局就要到了。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 8 最重要的是要彼此真誠相愛,因為愛能夠消除許多罪過。 9 要彼此殷勤接待,不要埋怨。 10 既然每一個人都是上帝各樣恩賜的好管家,就要照著從上帝所領受的種種恩賜,彼此服事。 11 誰宣講,就得宣講上帝的話;誰服事,就得本著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好使萬事都藉著耶穌基督歸榮耀給上帝。願榮耀和權能都歸於他,世世無窮!阿們。19 所以,那由於上帝的旨意而受苦難的人,應該不斷地以好行為來表示完全信賴那始終信實的創造主。(彼前四7~11、19)
·主題:【不斷地以好行為來表示完全信賴那始終信實的創造主】
慕迪說:「一百個人裡,只有一個人會看聖經;九十九個人在看基督徒。」
神明白的旨意要我們「一心為善」(彼前四19),這方面我們有多少真實的領受呢?又真正落實了多少?
一定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彼前四7)「自守」是聖靈的果子之一,沒有「節制」的人不可能活在「警醒」中。D.A.卡森認為:「熱衷追逐享樂的心不會是禱告的心。」這也是我一直呼籲的,基督門徒必須常常檢討自己的生活樣貌,我們是否落入過度的物質轄制中?(這方面,現今教會講台多已不再教訓,免得去觸怒那些有錢有勢的長老/執事/董事。他們是牧師得罪不起的人。)
一定要「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8)這是「最要緊的」事。群體的互動中不免會有各式各樣的嫌隙出現,除非我們一直保持相敬如賓的互動模式,彼此敬而遠之,將互相尊重無限上綱,否則多少會有摩擦產生—就像發生在家庭當中一樣。但是,一個成熟的群體,會以「愛」來解決所遇見的困境。這並不表示我們沒有揭發罪惡和實施管教的必要性(千萬不要在此簡化聖經的主張),我們乃是在「必定會有人犯罪」的這事上,以「愛」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彼此相愛」的進程中,我們沒有回頭路可走,這也是耶穌的十架道路。切實彼此相愛,才能夠消除許多的罪過。讓我們一起學習,記念神的愛,不要記念人的惡。每一個成熟的群體都需要這種愛,並且實際的將之彰顯出來。
楊腓力告訴我們:「除非教會能教導世人如何彼此相愛,否則我們改變社會所付出的努力永遠不足。」切記耶穌離世前的交代:「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彼此相愛應該是教會對世界最醒目的記號—十字架首飾有其意義內涵,但我們彼此間的真實相愛更能觸及人心。
一定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四9)愛的積極面,是要表現出熱心、親切與慷慨的態度。來教會不需要擺撲克臉,我們應該用殷勤好客的熱情貫穿人群當中。消極方面,基督門徒不要苦毒埋怨,任何懷著怨氣的嫌惡表情和言語都會破壞神對教會的救贖工作。我們要讓神愛的命令超越彼此間的歧見—可以意見相左,但不能沒有愛的風度。在有愛心的人觀念中,每個人的靈魂比他自己的意見重要多了。
一定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有人分辨「恩賜」和「才幹」的定義說:「恩賜是給神使用的,才華是用來高舉自己的。」舉例來說,「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彼前四11)我們只是管家(也是僕人的身份),在教會配搭服事不是為了炫耀自己(很大的試探),也不是為了娛樂大眾(非常大的試探),而是「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 4:12)
最後,一定要「不斷地以好行為來表示完全信賴那始終信實的創造主。」(彼前四19)楊腓力說:「基督徒即便表現出最高的倫理標準,單憑這一點也不能完成福音的使命。畢竟,法利賽人也有無懈可擊的倫理標準。但是耶穌將基督徒的標記簡化至一個字:『愛』。教會最具顛覆性的行動,就是不斷地遵守這條命令。」我們要專心愛神,也要愛人如己。「如果世界鄙視臭名昭彰的罪人,教會卻要愛他們。如果世界斷絕對窮苦、病痛人的援助,教會卻要扶起被壓制的。如果世界羞辱受棄絕的,教會卻要宣講神復和的愛。如果世界尋求利益與自我成就,教會卻要尋求犧牲與服務。如果世界講求報復,教會卻要散發恩典。如果世界四分五裂,教會卻要合而為一。如果世界毀滅敵人,教會卻要愛敵人。」
聽聽這首歌:「以愛為旗在我以上」。
'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3
20140813
â讀經:彼得前書第三章
²鑰節: 9 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15 要有敬畏基督的心,以他為主。有人要求你們解釋心裡的盼望,要隨時準備答辯; 16 可是要以謙恭溫和的態度回答。要有清白的良心,讓那些侮辱你們、對你們作為基督徒所表現的好品行妄加毀謗的人,自己覺得慚愧。(彼前三9、15~16)
·主題:【為此蒙召】
使徒彼得在此不斷將「基督徒的行為」和「福音的發言權」綁在一起,不僅在國家社會中,也在工作職場裡(彼前二),更在家庭當中:「同樣,作妻子的,你們也應該順服自己的丈夫,好使沒有接受真道的丈夫能因你們的好品行受感化。你們用不著多說話,因為他們會看見你們的純潔和端莊的品行。」(彼前三1~2)基督門徒只要活出美好的生命樣式,外邦人看了都不得不歸榮耀給神—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林前十四25 )
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的確會面對一些未信者的無理挑戰,要向他們講道理卻不講理,想與他們友善溝通卻通不了,好像只能生悶氣。但神要我們「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彼前三9)
「為此蒙召」,當這四個字從神的話語中跳出來時,是否明顯的吸引著我們的目光?「行善」就是神要我們存在的要素。「如果你們熱心行善,誰會危害你們呢?即使為義受苦,也多麼有福啊!不要怕人的威脅,也不要驚慌。」(彼前三13~14)
有兩件事,我們在此得到提醒:
首先,即使我們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也不必活在恐懼中。「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就算是淚水中的日子,在枕戈待旦的盼望背後,我們的心隱含著「尊主基督為聖」的態度,以及一個渴望見證福音的熱情。
其次,為義受逼迫的人確實有福了,「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彼前三17)
最近,我特別對「受苦」有感覺。生活真的不簡單,當壓力接踵而至,重擔紛至沓來,有時真的感到苦不堪言。不過,謝謝聖靈的幫助,用真理叫我從中得自由。祂向我說:「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十五2 )既然,我蒙召成為主的僕人,要作為神合用的器皿,就非得經過不斷的「修理乾淨」這個程序不可。成長的過程當然是痛苦的,但我不能成為拒絕成長的人。
(特別當我受召成為傳福音的人後,我發現「神對我什麼事情都要管」,管東管西的。哦!那繁複的冶煉淘淨,真是苦啊!但是,「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1)當我順服神的修剪後,果然看出再來的事奉果效不同了,「枝子結果子更多」。榮耀歸神!)
據說,釀製頂級的白蘭地酒,首要的關鍵在於葡萄品質的篩選。而好葡萄的生產決定於它的栽種過程。擅於栽培葡萄的農夫,有時會選擇不灌溉園區,故意讓葡萄樹有一段乾旱期,這樣的葡萄樹為了尋找水源,就會把根長得更深。如此一來,這些耐過乾旱期的葡萄樹就變得很強壯,而日後就可結出極品的果子來。
我們的確為此蒙召。
聽聽這首歌:「煉我愈精」。
'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2
20140812
â讀經:彼得前書第二章
²鑰節:11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在世上是寄居的,是旅客。我勸你們,不要放縱肉體的情慾;這種情慾老在跟靈魂爭戰。 12 在外邦人當中,你們應該有端正的品行,使那些說你們壞話、指責你們做壞事的人,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就在主再來的日子,歸榮耀給上帝。 13 為了主的緣故,你們要順從人間的掌權者:就是在上的君王
14 和他所委派執行獎善罰惡的長官。 15 因為上帝的旨意是要你們以好行為來堵住那班糊塗人的無知之口。 16 你們是自由人,但不要用自由來掩蓋任何邪惡;要作上帝的奴僕。 17 你們要尊重每一個人;要愛信主的弟兄姊妹;要敬畏上帝;要尊敬君王。(彼前二11~17)
·主題:【為主的緣故】
沒有哪個基督門徒能說自己不會傳福音,至少我們的「行為見證」就足以表達出我們的信仰。D.A.卡森說:「彬彬有禮、端莊與正直的行為雖然不能直接傳講福音,卻能為福音爭取發言權,同時為它預先鋪路,並使它具有說服力。」
「為了主的緣故,我們要順從人間的掌權者。」(彼前二13~14)每一個正當設立的政權,都是由神所設立的,當它正常運作時,就可以維持社會的公平正義。即或不然,「對嚴酷的主人也要這樣。如果你們因領會這是上帝的旨意,願意忍受不當受的痛苦,上帝就會賜福給你們。」(彼前二18~19)假使對上位者的順服帶給我們艱難的困苦(尤其是殘酷的主人用極不公義的方式來對待奴隸時),我們也絕不可忘記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路—祂曾為我們經歷過最不公平待遇。D.A.卡森說:「我們承受當得的苦難並不會帶來任何的道德價值;但是當我們面對不公的苦難,並忠心地忍耐它的時候,就能證明自己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不錯,「上帝呼召你們的目的就在這裡;因為基督為我們受苦,給我們留下榜樣,為要使我們能夠跟隨祂的腳步走。」(彼前二21)
因此,我們必須深刻省察,當我們義正詞嚴地反抗政府的領導、義憤填膺地抗議長官的決策、憤世嫉俗地指控老闆的爛權時,一定要問問自己的內心:「這是為了主的緣故嗎?」
「如果你們是因犯過錯而忍受責打,那有什麼光榮呢?只有因行善而忍受苦難的人才能蒙上帝賜福。」(彼前二20)無辜受苦的人豈只有我們,耶穌「祂沒有犯過罪;沒有人聽見過他撒謊。」(彼前二22)可是,面對極齷齪的羞辱時,「祂受辱罵不還口,受虐待也不說恐嚇的話,只仰望公義的審判者。」(彼前二23)
我想,每個上班族都很容易陷入一個情緒障礙:當上級做出一些對我們不利或不合理的要求時,我們很習慣地就被激怒,然後在情緒上反彈,至少會在背後罵他:「頭殼壞掉、腦袋灌水/裝屎」。當我們的脾氣被引爆,一時間就會忘了自己基督門徒的身份,忘了「為主的緣故」必須忍辱負重,忘了「為主的緣故」必須順服權柄,忘了「為主的緣故」必須活出見證。
感謝神的憐憫,藉著使徒彼得的勸勉,再次提醒我們,要謙和面對生活中的每一項衝擊。「由於祂所受的創傷,我們得到了醫治。從前我們都像迷失的羊,現在已經歸回,跟隨著我們靈魂的牧人和監護者了。」(彼前二24~25)
再想一想,為了主的緣故,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與自大?
'一股清流 李子讀「彼得前後書」N.1
20140811
â讀經:彼得前書第一章
²鑰節:23 你們已經重生,不是從那會朽壞的種子生的,而是從那不朽壞的種子─就是上帝活潑永恆的道所生的。 24 正如聖經所說:人人像野草一般,一切榮華有如野花;草會枯乾,花會凋謝, 25 但是主的道永遠長存!這道就是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彼前一23~25)
·主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草會枯乾,花會凋謝。」(彼前一24)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自然現象,但是對於「人也會生老病死、如飛而去」,我們則需要活了數十年之後,才終於明白。然而就算明白了,許多人的生活依舊故我,好像生命可以如家族、國家或文化延續下去一般。
D.A.卡森說:「關於人類生命的最大自欺之一,就是以為此世可以不朽。」我們明明知道「人人都有一死」,不過在言行舉止方面,卻總表現出死亡不會臨到一樣。即便是已經信主的基督門徒,眷戀物質生活享受的情形,並沒有比未信者看得開。
我們就像尚未「重生」(彼前一23)的人一般,不斷追逐會朽壞的東西。吃,是美食主義者;穿,要流行時尚;住,必須舒適華美;行,求取駕馭快感;休閒方面,非暢快人心不可。基督門徒若過度眷戀世上的享受,就很難有「寄居者」的價值觀。這「客旅」的生活打算一輩子定居下來,今生好比永恆長:繼續置產、想方設法投資、積攢更多財富。
「讓我們吃喝快樂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這是快樂主義者的價值觀,能揮霍就要趁早,今朝有酒今朝醉。然而,神的勸告卻是說:「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傳十一9~10)
曾有一位主內朋友向我說:「我們實在不需要花大半生的薪水放在買房上面,有時候這會讓我們失去基督徒是寄居、是客旅的焦點。」這話甚有道理。
另有一位年輕的牧師曾在主日講台分享:「我個人嗜好蒐集鋼筆,這一二十年來,我投資在其中的金錢足可購買一幢透天厝了。」我覺得他有點玩物喪志,不知道要為他如何禱告,求主憐憫?或是願神管教?
使徒彼得告訴我們:「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前一25)耶穌基督既是我們所相信的福音,我們就該在主的道中重生,並且活出真實的信仰樣式:「所以,你們的心要準備好,時時警惕,把希望完全寄託在耶穌基督顯現時所要賜給你們的恩典上。要順服上帝,不可讓私慾支配你們,像從前你們愚昧無知的時候那樣。」(彼前一13~14)
基督門徒的生命不可像一灘死水,停滯在會腐朽的物質享樂與虛浮的榮華富貴中,宋朝文豪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曾這樣吟唱:「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盼望我們的日常生活天天有福音的活水注入,活化我們的內心價值觀,有真實重生的新生命。
聽聽這首歌:「新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