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更新的教會 完結篇 20120305
*摘錄:
「我已年屆九旬,常常展望未來,渴望神興起新一代的提摩太。我放膽向你呼籲,祈求你能在你的生命和事奉中認識恩典的神。」(p.165)
「有些基督徒為真道打美好的仗。他們是捍衛真理的優秀戰士,但他們沒有追求良善,更沒有追求溫柔。」「有些基督徒良善而溫柔,但他們對於為真理爭戰沒有同等的關注。」「也有些基督徒忽略教義和道德,只專顧追求宗教經驗。」(p.172)
「為什麼我們總要走向極端?二十一世紀的提摩太在哪裡?他們不但忠誠持守教義、道德和經驗這三個目標,也堅守整本聖經的啟示,不會隨個人喜愛挑選樂意遵守的真理。他們追求公義,為真道打美好的仗,同時也持定永生。」(p.173)
*主題:【尋找二十一世紀的提摩太】
走筆至此,該是畫下句點的時候。闔上書扉之後,正是行動的開始。教會的心意更新,是沒完沒了的事。
華倫魏斯比明示:「書中述說的道理若不付諸實現,對你便一點益處也沒有。撒但最樂於見到的是,基督徒腦中空有得勝的知識,內心卻沒有得勝的經驗。因為這樣,信徒就很容易被引誘到一個假象的安全地帶,而成為撒但的獵物。我們不能只是閱讀真理、享受真理,乃必須實踐真理;唯有履行真理才能帶來實際的祝福。所以,我勸你們現在就下定決心,藉著聖靈的幫助,將這些真理付諸實現。切記:你們作戰不是在求勝利,而是從勝利出發,因為耶穌基督已經戰勝了撒但!」
「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十二11)
斯托得在書尾,學習保羅勉勵提摩太的方式,苦口婆心激發我們這一代的提摩太要站出來,承擔建立「心意更新的教會」之職務。我們教會也應該有具體的回應。
以往,在我們教會,像提摩太這樣三十多歲的信徒,總是被當成「需要繼續包尿片」的嬰孩對待,牧者不能使用他們、欣賞他們、信任他們、與他們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除非你是聽話順命的乖乖小羊。我們不該壓抑年輕人想事奉主的心。我們應該建造青年人,差派他們,委以期待,鼓勵他們去冒險、去學習、去犯錯、去成長、去為主發光、去承擔使命(斯托得不到三十歲就被任命為教區長了)。我們應該給予新一代機會和支援,並且樂觀其成。他們可以很實際的補上老年人固執、不願變通、缺乏創意之不足。
結束本系列寫作之前,我必須補充這本書的缺憾之處,我不敢說自己的見解全然無誤,但「關鍵所在」若沒有被提出來,這本書會像沒有加油的賓士車一樣,擺著好看,卻寸步難行。
這本「心意更新的教會」開宗明義就使用使徒行傳二章42~47節作為貫穿前後的總綱。卻沒有引用該章1~4節的決定性因素:「聖靈降臨」。作者彷彿認定每一間教會早已被聖靈充滿,只不過還不完全罷了。其實,許多教會「沒有神的同在」是不爭的事實。
和許多福音派教會一樣,我們教會幾乎從來不講聖靈,不教導聖靈的真理、不碰聖靈的議題。把聖靈當作陌生人,甚至是可怕的訪客,深怕祂的造訪會使好多人如同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一樣,在聚會中仆倒斷氣。
要知道,使徒行傳又名「聖靈行傳」。沒有聖靈,敬拜、傳福音、事奉、團契、講道、施予、作光作鹽就沒有永恆的意義。
我並非在鼓吹靈恩運動。對於失去理智的顛狂聚會方式、極其刺耳難聽的方言喊叫,以及發瘋式的哭笑打滾,我一點也不認同。
但是,歡迎聖靈帶領的詩歌敬拜,還有被聖靈運行的群體禱告,加上充滿聖靈大能的講道信息,這些絕對是我們的需要。我們實際上是可以常常祈求聖靈內住教會的。
在別的教會,我曾聽過幾位慕道友的見證:「不知為何,我一走進教會大門,根本還沒進會堂,尚未唱詩敬拜,也沒開始聽道,我的眼淚就濮漱漱地潸然而下,那時我就知道神的愛了。」這是聖靈的工作。
我們必須歡迎聖靈降臨,我們要懇請聖靈來帶領我們走向教會的更新之路,沒有聖靈,不能竟功。
Ps.教會近來似乎諸事不順,在合一的表現上出現一點「小瑕疵」(有人甚至認為是「大麻煩」)。愛妻問我為什麼?我直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之前種的是什麼,今天收的就是什麼。「那怎麼辦呢?」如何整合意見呢?這豈能用投票來解決!這可是會刀刀見血的啊!教會千萬不可胡來。我們還不夠亂七八糟嗎?此刻切切不可做出愚蠢的決定!唉!教會的智者在哪裡呢?我好懷念平君姊!(幾次的堂議會都讓事情越描越黑,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從根本下手。)
我們需要的是認罪悔改與彼此和好。若不願意引進神的愛,我們就會繼續廝殺下去的。懇求懇求懇求牧師,退休前行行好事吧!帶我們進入復合與更新。
布魯克林會幕教會的復興模式或許可以成為我們的他山之石,從眼淚開始。(這幾天,好想找個人陪我大哭一場。)辛傑米說:「我學到在牧會工作中,也像打籃球,有時是需要面對衝突的。」「人們並非飢渴於新奇華麗的講道,或是精良的教會組織。他們要的是愛。」(疾風烈火,雅歌2000出版)
只有深切的悔改,全教會的悔改,才能帶出真正的彼此相愛。斯托得的話叮嚀著:「彼此相愛會帶來很實際的效果,包括消極和積極的影響。消極的是,我們彼此相愛,就不會互相論斷,或惡言相向。我們不會(像禽獸那樣)相咬相吞。我們也不會挑起爭端、嫉妒或彼此說謊。積極方面的影響是,我們彼此相愛,就會以恩慈和憐憫相待,毫無怨言地彼此接待,互相勉勵,互相勸戒和安慰,彼此代禱,個人的重擔互相分擔。」(p.102)彼此相愛不會從天上憑空掉下來,是需要刻意去經營的──而且是從相互間的坦誠開始。
我和斯托得有同樣的期待:「如果教會每個星期日用二十或三十分鐘跪在神面前,神將會帶來什麼改變呢?」(p.154)
親愛的教會啊,開始心意更新吧!
心意更新的教會N.10 20120304
*摘錄: 「假如那是神的呼召,成為宣教士或牧師是極好的。但假若那是神的呼召,當醫生、教師或律師也是極好的。我們需要更多領受了神召命的基督徒,進入政治和媒體行業,為基督而活。」(p.151)
「如果到處都呈現黑暗和腐敗,那多半是我們的過錯,我們必須承受很大的責備。」(p.153)
「我只是一人,但至少有我一人。我並非凡事皆能,但我有所作為。我能夠做的,我應該作。而我應該做的,靠著神的恩典,我必定會做。」(p.163)
*主題:【發光作鹽的影響力】
從前,我很怕衝突,舉止也很不成熟,遇到不順就率性而為,一走了之。經不起考驗,也成不了大事,最常被貼上的形容詞是:「輕浮不穩重」,真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最佳詮釋者。不過,隨著信主年日的增加,神熬煉我的個性,慢慢學習謀定而後動。在聖靈的教導下,試著「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漸漸的人們給我一個不一樣的綽號:「打不死的蟑螂。」
會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我開始發覺神給我的「目標明確」。就好像「勇者無敵」(Warrior)這部影片所奮戰的一樣,當我們確知自己要走的路以後,就會為此展現出無比的鬥志,克服萬難,往前邁進。
十幾年前,神曾經清楚的給我一句話:「我們不一定能在每個地方都暢行無阻的傳福音作見證(例如對基督教信仰不友善的學校、民間信仰風盛的農村社會、無神論的共產國家、甚至是長期安於現狀的教會),但我們一定能在任何所在之處發光作鹽。」發揮影響力不是我們的工作,是我們的生命。
當人人都能為主發光時,這個世界就會被照亮。當人人都能為主作鹽時,這個社會就不會腐化。基督徒絕對有社會責任。
當我們看到新聞層出不窮地報導社會的黑暗面時(殺人放火、搶劫偷竊、暴動紛亂、治安敗壞、貪污腐化、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我們不能只是謾罵那些製造問題的兇手,他們確實有錯,但我們也要分擔責任──我們是生命共同體。雷克喬納牧師說得對:「國家腐敗、社會黑暗,是因為基督徒不禱告。」下次當我們又看到某個幼童受虐致死時,不要再詛咒他的父母要判死刑,舉起禱告的手認罪悔改吧!讓我們一起為這塊土地恆切守望。
耶穌清楚的教訓教會:「你們的光應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可九50)發光作鹽是神的命令啊!
我欣然看見教會有許多人默默的在所屬的崗位上發光作鹽,有的在學校裡做一個受學生敬愛的老師、有的在醫院裡做一個稱職的醫護士、有的在建築業裡做一個一絲不苟的工程人員、有的在科技業裡大受好評、有的在商場中誠實交易、有的在廚房中料理出色香味俱全的家庭晚餐、有的在神所呼召的職事裡忠心擺上自己。
上個月我不經意地發現,「靈命日糧」這本很棒讀經材料,其中的翻譯人員竟然有兩位是我們教會的姊妹,太偉大了──兩位大學老師隱身於造就人的事奉,默默的做,令人敬佩。她們所發的光照亮許許多多心靈晦暗的人。榮耀歸給神!
Ps1.我們教會的聘牧工作,現階段似乎遇到了瓶頸。我覺得華倫魏斯比有幾段話可以成為我們的幫助:
「有人曾問我:『為什麼教會委員在與牧師候選人面談時,會提出錯誤的問題?』我請他詳加說明,於是他便仔細道來。『沒有一個委員會曾詢問過我個人的靈修生活,我的讀書習慣或我家庭生活是怎樣的。他們所問的,全是例行公事。我有沒有讀過教會章程?我是否相信個人探訪是重要的?對聖經譯本有什麼看法?我對教會非常失望,因此我要自己開始一間教會,嘗試把情況改善。』」
「這也許是『為什麼教會進展那麼緩慢?』這問題的其中一個答案。有些教會領袖不知道什麼是屬靈的輕重緩急。不幸地說,很多教會委員會只在監管控制教會,叫人人順應盲從,保持機器運作,企圖把問題減到最少。然而沒有問題往往是一事無成的跡象。(墓地裡沒多少問題呢!)」
「初期教會有許多摩擦。屬靈領袖因講道被捕。偽善會友在聚會中仆倒死亡。執事被石頭打死。在教會甚至有分裂,必須以愛心和禱告來解決。我們的相交平和順暢,可能只暗示我們過於疲乏無力,不能掀起太多塵土。」
「屬靈的牧者不會製造問題,卻會把問題暴露出來。一位教會職員向我透露:『我們的新牧師令董事會每個人都很不快!』我對那教會略知一二,因此默默為上帝正在工作而感恩。前任牧師把教會真正的問題掩飾了,而且藉著重新粉飾門面,令人人都非常快樂。」
「增長的教會不怕改變。」「增長的教會必須面對現實,並且要在人們所在之處與他們相會。」
「倘若你我是成長的基督徒,那麼我們便可以有助於建立增長的教會。」
Ps2.斯托得提到基督徒改變社會的六大武器,最後一項是受苦,就是願意為信仰承擔苦楚。「受苦是真誠與否的考驗。傳福音和參與社會行動都是要付代價的,因為基督的福音和基督的道德標準並不受歡迎。人類的私心會受到挑戰。要捍衛神的律法和神的福音,就必然會遭受反對。」(p.158)我希望教會中有一些人能有受苦的準備,不要遇見問題就選擇逃避。遇見不順利,就想要辭職走人。我在此呼籲:「把事情處理好,然後要走再走。若是無能為力,就委請他人協助。」把問題攤在神的面前,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我們不都是相信福音的人嗎?
福音若不能解決我們的聘牧問題,怎能寄望拯救罪人?不要失去起初的信心啊!
Ps3.請正面來看教會的現狀。斯托得在結論時語重心長的說:「我們尤其要為我們的悲觀情緒悔改。基督徒絕不應該成為悲觀主義者,信心和悲觀是不相容的。」教會目前似乎紛亂攘擾,但絕不至於無藥可救,我們不是已經決心要徹底「心意更新、生命更新」了嗎?
「讓我們把自己奉獻給神,為神帶來改變吧!不要因為自己屬於少數,就以此來為自己找藉口!」(p.162)
Ps4.你也覺得我的言詞太犀利了嗎?當過父母和老師的都熟悉一個模式,有時候孩子們「用說的不聽,就非得提高音量罵幾句才有效。」這不是什麼好方法,但偶爾卻必須飆高血壓才能驅動耳朵長繭的兒童,清理一下他們身上的蜘蛛網。本意不是要傷害幼小的心靈,只希望這些「動物」不要變成「植物」、「礦物」、「廢物」。希伯來書的作者已將醜話講在前面:教會若是「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來六8)
這個時候(教會的危急存亡之秋?)不要再勸我要溫和、要合一、要忍讓、要謙遜、要隱藏、要節制、要瞻前顧後、要有所保留、要小心謹慎、要堅固軟弱、要留意初信者和慕道友的觀感了。如果看見自己心愛的孩子正往懸崖邊退後,你會顧及自身形象的輕聲呼喚嗎?「小心喔!危險喔!再退一步你就會粉身碎骨了呦!」哪個父母不疾言厲色破口大叫:「站住!馬上過來!不要命了,沒長眼睛啊!」
我想,到目前為止,我還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我還沒有失去理智,聖靈依然掌控著我。明天,我就會寫出這系列的完結篇,這次請容許我把話講完。
心意更新的教會N.09 20120303
*摘錄:
「金錢轉移所代表的含義,其重要性不只在地理或經濟上,也在神學方面,因為這是著意、自覺的象徵,表達了基督徒在基督裡的團結。」(p.141)
*主題:【施予:願意給出去】
我寫了這一萬多個字,到底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希望教會能心意更新。
又過了兩個月了,今年六分之一的日子,我們教會在心意更新上做了什麼?還要再等六十天嗎?若是再這樣虛耗下去,另外八個月,應該也不會有任何作為出來吧!然後,就再定出下一年的教會年度目標吧。我們教會為何總是這樣子令人洩氣呢?有擔當的人在哪裡呢?
請問,「心意更新」的教會年度目標是怎麼定出來的?我們的具體更新步驟是什麼?我們有哪些方面需要更新?喊得出心意更新,就要對教會全體有所交代。
我待過的七間教會,很少有像目前的教會這般不缺錢的,弟兄姊妹們好像都很願意為神的國度盡上一己之力,慷慨施予。但是教會似乎辜負了信眾的期待──我們並沒有建立出一個榮耀神的教會,也沒有成為不斷增長的教會。幾十年來,除了分裂出去的以外,我們甚至沒有植堂過任何一間教會。(其實我們的狹隘可以從幾乎不和任何友堂互相往來顯露無遺。)我們顯得老態龍鍾。
一年近千萬的預算,我們做出了什麼成績?我們拿什麼向神交帳?
保羅明言:「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甚麼是祂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羅十二2,現中修訂版)已進入煙花三月的時節,我們的「心意更新」到底算什麼?這口號若是計謀,我們就繼續死下去吧!若不是計謀,這將是教會歷史性的一刻!
有不少人告訴我,「沒用的啦!」「我們教會現階段不可能會改變的啦!」「你的期待應該會落空,那些根深蒂固的頑固陣地不可能被撼動的啦!」還好我相信的是神。不論我們教會生了多嚴重的病,我相信聖靈能醫治。對教會,我從不死心,因為這是祂的新婦。我對牧者存有極大的希望(否則我就不會寫這些了),因為他們是神的僕人。我絕不放棄!Never give up.
脈絡可循的有三件事:
第一,神既然可以改變我這個罪人,就能夠興旺教會的福音,因為我們所信的是同一位神。有一事,或許可容讓大家佩服我一下:我一個龜速般打字的人,竟然能被主熬出耐心,恆毅的敲打鍵盤(我常為了找一個字母「搜尋」鍵盤好久好久才按下指令),與諸君分享所得,這豈非神蹟一件。良善的神真叫人對祂可以期待!嗯,我相信神可以恩待我們教會,只要我們願意。
第二,誠如我們教會常唱的一首歌:「祂能改變」──讓我們同心敬拜創造天地的主,讓我們齊聲頌揚全能的神,用大信心來讚美主的慈愛常存,祂要醫治,祂要拯救,釋放被擄的人。祂能改變,改變,使水變成酒,祂能改變,改變,化苦為甘甜。當我們心未感覺,眼未看見之前,祂已開始,祂已運行,祂正在成全。」我相信神今天仍然做事,並且要透過我們做「更大的事」(約十四12)!教會既然喜歡唱這首歌,沒理由不想被主改變的,我們的敬拜可都是口唱心和的哩!我們應該不至於「用嘴唇尊敬主,心卻遠離神」吧!(太十五8)
第三,杜思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人物「麥錫金王子」,他的「單純和天真」鼓舞人心。他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他不曉得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一般人以為他對這個複雜的社會毫無經驗,他對現實世界一無所知,簡直就像個白痴。畢德生說:「對任何厭惡這個社會,而想有一番振衰除弊作為的人,到底要從何處著手呢?為基督而活的傻子,他們選擇的是靠恩典。」他繼續說道:「我們如何才能有所改革?這個世界混亂不堪:人們活在靈性貧乏、道德淪喪和物質迷惑的光景中。亂象已出現,必須有人採取行動。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耶穌說:「我呼召你去的工作很重大。但用不著擔心,只要從小事開始就行了。例如,給口渴的人一杯涼水。這種付出和接受的最小行動,就使你成為一位真正的門徒。你也將得著你的賞賜。」(太十42,信息本)這就是「施予」的精義。
Ps1.教會或有不少缺點,不過顯然仍在「施工中」。只要神還活著,我們就不會「停工」。
Ps2.這是一個絕佳的事奉機會。基督沒有把我們這些罪人當作麻煩的問題,反而親自服事我們(太二十28)。我們可以追隨基督的樣式。
Ps3.同心建造教會吧!耶穌最在意的,是希望把人人都帶入神的國度中,而不是把一些人屏除在外。這次要復興教會,你我都需要參與,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一個團體戰,任何的破口都是仇敵的攻擊目標,我們唯有凝聚起來,才得以發揮最堅強的團隊戰力。只要我們願意團結,誰知道事情又會有怎樣的進展呢?
Ps4.最後,我要引用路卡杜的一段話:「放棄、認輸,或許言之過早。你要開始願意相信。不要排斥抗拒這樣的想法。約瑟沒有放棄:十個哥哥把他賣到埃及做奴隸。然而,他在宮殿設宴,款待哥哥們。大衛沒有放棄:掃羅王視大衛為眼中釘,彷彿有深仇大恨,但是大衛卻善待掃羅,稱他為『耶和華的受膏者』。何西阿沒有放棄,妻子歌篾是紅燈區的當紅女皇,但是何西阿家裡的大門總是敞開的,終於等到歌篾回家。」放棄才是真的失敗。好像我昨晚看的一部令人動容的好電影「當妳離開的時候」(讓我真心的向你推薦這部好片),在錯誤的文化背景下,不計任何代價仍然堅持做對的事。
心意更新的教會N.08 20120301
*摘錄:
「在決意要使講道合乎聖經的同時,我們也要拒絕與時代脫節,應當要把古老的經文與現代處境連結起來。」(p.108)
「所有的講道都應當把人帶向聖經,鼓勵他們自己翻閱,像羊自己吃草那樣。」(p.113)
「要把先知見證和牧養關懷、堅決和溫柔、管教和憐憫結合在一起,並不容易。」(p.115)
「講道是恩賜。……牧者的職事,教導的恩賜是必須具備的資格。」(p.116)
*主題:【講道者的畫像】
我終於寫出自己的危險了。幾篇文章下來,幾乎把該觸怒的都觸怒了。不過,也有不少大聲喝采的同好鼓勵我繼續為主發光。我想,這幾乎就是「講道」了──「使安逸自在的人不安,使不安的人得安慰。」(華爾許,p.115)
這次,我可說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雖千萬人吾往矣。看得下去的人,請為我禱告,讓我能「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二十八31)看不下去的人,就把它當成「一個人的靈修日記」(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抒發心情,胡言亂語而已。
值此教會關鍵的時刻,每一個人都應當起來承擔責任。前校園總編輯吳鯤生曾說:「勉強而不情願地承擔責任,常常帶來壓力。責任使人肩頭沉重,責任卻也使人成長。愉悅而情願地負起天國和社會的責任,這樣的人不只生命不斷成長,而且是平衡地成長。」(道在人間,校園1997出版)
我常常思想,耶穌會講怎樣的道教訓人?特別是,如果祂是我們教會的牧者,祂會向我們說什麼話?
許多關心我的人經常提醒我要修正自己的說話技巧,不要去得罪人,不要為自己惹麻煩,要與人和善,要溫柔婉約,要說讓人聽得進去的話。我承認,自己絕不擅長巧言令色,很沒八面玲瓏,無法長袖善舞。但是,到底「什麼是神要我表達的?」這才是我必須聚焦的所在。
七天前的那個晚上,有一句話讓我思索不已:「假使能如他們所說的那樣言談,是不是耶穌就不必被釘十字架了?」他們勸勉我的口吻和彼得如出一轍:「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太十六22)又彷如被聖靈感動的門徒對保羅說的話:「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二十一4、12)轉換個時空,我們大概會認為司提反的講道(徒七)不識好歹,活該招人丟石頭,徒然犧牲生命,死得很不值得;保羅不該指責哥林多教會的罪惡,他們乃是大有恩賜又富足的教會呢!保羅太不識時務了;老約翰人都已在拔摩海島了,為何還逞能責備以弗所、迦摩、推雅推喇、撒狄、老底嘉教會(除了示每拿、非拉鐵非以外),會不會太老不修?管管自己吧!
我不敢說自己是個成熟的人,凡事都對。但要我老成持重的避開風險、迎合大眾,我實在做不來。不過,我確實是小心翼翼地在聆聽神的聲音,然後忠實地說出神要我說的話。
我對自己的要求,就像講道者該有的形象一樣,當一根導管,讓神的話語流通;又像一片透明的玻璃,願主的榮耀藉此光照大地。
Ps1.關於教會之間的「互動」,我非常痛恨兩個字:「偷羊」。一個信徒難道沒有權利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會嗎?若是自己的信徒跑到別的教會去聚會,最該檢討的一定是自己的教會:「為什麼他們在這裡吃不飽,竟然跑到別人的地方偷吃草?」是不是我們的講台信息出了狀況,無法供應信徒所需?
有好幾個人異口同聲對我說,我們教會這三年至少離開了一二百位會友。難怪我們雖然常常有新人進來,卻沒有任何增長。這似乎印證了「不可或缺的教會」這本書所形容的:「前門開得大,後門開得更大。」(基道2009出版)
Ps2.這十四年,神一直在操練我講道的恩賜(我原是拙口笨舌的人,口吃嚴重)。在這方面,我幾乎是在艱難中長大的。斯托得說:「當代社會對講道者極不友善。」我想,教會對我也是這般。我原以為,教會會樂觀其成,誠如保羅的呼籲:「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林前十四1)但是,除非我們是專職/全職,而且領有神學院的畢業證書(只要有這樣一張紙,再爛的傳道人在台灣教會都有容身之處),否則有講道恩賜的信徒是相當可憐的。你的恩賜會威脅到正職的牧者──而且,恩賜越大,威脅性更大。我深深深深深深受其害(其實不只我一人)。
感謝主,在台灣,神還存留幾位不受嫉妒侵吞的牧者,很寬廣的在「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
心意更新的教會N.07 20120228
*摘錄:
「小組的價值在於能夠建立人與人之間互有關連的群體;在小組裡面,彼此連結的益處得到保證──當然,彼此間相處的難題也是無法避免的。」(p.93)
「我們熱切地希望團契不會失衡。淪為僅僅是讀經小組、祈禱小組、查經小組或社會行動小組。」(p.104)
*主題:【團契的真義】
之前我曾經連續參加過九年的細胞小組生活(三年加上六年),有些不錯的肢體互動,但結局卻都是傷痕累累的離開。兩次皆因自己在言語上觸怒到小組長,踩到他們生命的痛處,因此被轟出去、掃地出門、逐出牆外。我誠然有錯,但這也顯出了小組的軟弱──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人。唯有愛能遮掩過錯。「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8)
斯托得說:「小組、基督徒家庭或團契對於靈命成長和成熟是不可或缺的。」肢體生活既然如此重要,為了我們的好處,最好還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團契參加。
不過,團契發展至今,有一個很不好的現象產生,就是太兩極化了。有些小組發展得相當嚴謹,絲毫容不下一點點的不一樣,凡事都企業化經營,由中央廚房處理菜色,有專屬的營養師設計菜單,經專門的主廚指揮統派。他們宣稱「東離西有多遠,『細胞小組』和『小組』的不同就有多大。」在統一的規格下,不允許不同,不然,就請你另尋他處。我曾經在這樣的教會待過十年,教會真的被他們辦得有聲有色,增長極快速,但很沒有人性(算是血汗工廠,他們幾乎在一個禮拜裡天天有聚會,而且多硬性規定一定要參加)。
另外有些團契根本是玩票性質,被世俗入侵得非常嚴重,漸漸發展成社交群體、俱樂部,甚至和網咖/酒吧沒兩樣。有時就吃喝玩樂一番,有時就相約電影欣賞,打撞球、飆籃球、尬桌球、相互分享電玩心得,有時也包水餃、吃火鍋、去露營。休閒活動取代了「向內彼此相愛,向外傳福音」的宗旨。
我們教會目前已有不少小組,各式各樣任君挑選。鼓勵大家參與,卻從來不強迫會友進入,沒有硬性規定、不分門別類(已加入者是主人,未加入是客人),這點非常好。我在這教會四年,此事讓我很自在。
理想的團契並非特定指著參加哪一種制度──我認為細胞小組是好方式之一,但絕不是他們宣稱的唯一方法。團契的真義指的是一種關係。我們可能積極的出席每週的小組活動,但卻沒有彼此相愛的關係(像我前兩次被驅逐出境一樣,他們絕不容許不同);我們也可能沒有委身任何群體,卻有美好的基督團契生活。幾個真心知交的屬靈夥伴,常常彼此關懷、互相代禱,雖沒有定期聚會,卻不時噓寒問暖,「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一百三十三1)
斯托得提到:「有時候我納悶,會友只在星期日相聚(敬拜、團契、教導),而非在一個禮拜裡天天聚會,難道不是很健康的做法嗎?那樣,我們就可以在星期日聚集,而在其餘的日子分散。我們可以來到基督面前敬拜,同時又為基督而出去宣教。在星期天與週間的日子、聚集與分散、來與去、敬拜與宣教的韻律中,教會就能夠展現她神聖而在世的特質,她的結構就會符合她的雙重身份。」
我們要重視團契的精神,而非只是安排在週間多一個聚會。
現在,其實我很想再回到小組當中,可是,有點兒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過去的陰影仍在,但屬靈生命成長的迫切性更強。求神引導我,找到一個屬靈的家。
Ps.或許我可以為自己定一個門檻:只要教會這次「心意更新」(年度目標)是玩真的,我就立刻加入小組──不知有沒有星期日小組?在八點半或十點半都好,對於週間不能出來的弟兄姊妹是比較方便的時間。主日聚會前後,有熱絡的肢體團契,蠻好的!
還有,我看見台北信友堂的團契聚會時間很有創意,有的團契每週聚會一次,有的是隔週聚會一次,還有每月只聚會一次的。嗯,很不錯的構想。
心意更新的教會N.06 20120228
*摘錄:
「可惜是,今天的牧者常因管理的事而分心,甚至被壓垮。有時候這是牧者的錯,因為他們想獨攬領導的大權,拒絕授權給其他人。有時候這是會友的錯,因為他們希望牧者做雜役。無論是哪種情況,後果都很嚴重。講道的水平會下降,而且平信徒很少機會發揮恩賜,因為牧者侵吞了他們的機會。教會變得死沉沉。我們需要瞭解,神呼召不同的人承擔不同的事奉,這是基本的聖經觀念。這樣,會友才能夠確保牧者不用擔當不必要的管理職責,牧者也才能夠確保會友有自由發揮他們的恩賜。透過這種雙向的解放,教會就會發展興旺。」(p.78)
*主題:【事奉:十二使徒與七執事】
這幾天,寫了不少尖銳性較強的文字,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把一些神在我身上的教導表明出來,猶如先知必須傳遞神給人的話語,我也必須忠於所託。人聽不聽,那是他們跟神之間的事,我無暇干涉,也沒資格去改變;但我說不說,卻是我與神之間的事,我若閉口不言,我就有禍了。
其次,我一直想避免針對性的發言,不以指名道姓的方式說出真相,原因是希望這些原則有通適性,不論是誰來建造教會,都應該認真面對聖經的教訓。我或許含沙射影的舉出了一些事實當例證,但我內心深處所渴望的,乃是一個合神心意的教會被建立。
當然啦,我若能「柔和謙卑」一點,再溫文客氣些,更多婉轉圓潤,或許聽者比較容易滑順入耳。但是,我擔心的是,沒有好的信任關係,根本擦不出愛的火花。說什麼都石沉大海。「祂說:你去告訴這子民,說: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不曉得。你要使這子民的心思遲鈍,耳朵不靈,眼睛昏暗,免得他們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得到醫治。」(賽六9、10)
我們都被呼召以不同的身份來事奉上帝。「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2)我們必須謙卑的承認,自己沒有全備的恩賜,很需要他人的支援。
作牧者的若能專心的「祈禱傳道」,實在是教會之福。而且他們需要以非常敬畏的心看待此職事。在「心意更新的教會」附錄三,斯托得難得提到自己的經歷:當他很年輕就接任教區長時,「慣常的急務擠掉了重要事項,時有意料不到的事發生,令我措手不及。我開始做教牧人員常有的噩夢。……我猜那時我就快精神崩潰了。」然後他被建議,「每個月花一天時間安靜自處,離開教會的事務,容許神進入他的心思意念,從神的角度看事物,聚焦於重要的事,從而適當地調校優先次序。」他照做了,六十年如一日。「這個謹小慎微的安排,拯救了我的生命和事奉。」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十六10)
我很悲憤的說,當我看見牧者很沒有安全感的包山包海,無法「大匠不斲,大庖不豆」時,我心在淌血。一個年逾花甲的牧者,竟然在營會中(平常牧會也不遑多讓)如此燃燒自己:策畫聚會、擔任輔導訓練任務、是大會主席、也是分組講員、更是每晚信息的分享者、有時還自己帶領敬拜、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同時又當全職的小組輔導,以及錄影工作者和剪接師。可怕極了!
另外,「管理飯食」一點也不輕鬆(每一任總統都希望處理好「平衡貧富差距」的問題,但這艱鉅的任務從來沒有真正被解決)。我們不能只找一些聽話的、乖順的、沒有聲音、沒有抗壓性的人來當牧師的橡皮圖章。「所以弟兄們,應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見證、滿有聖靈和智慧的人,我們就派他們負責這事。」(徒六3)路卡杜大聲疾呼:「讓當中最聰明的來負責這事務!」「使徒派出一流的同工,負責最棘手的問題。面臨重大挑戰,確實需要派出最棒的人手。」「我們需要最聰明、最高竿的人,才能讓使徒行傳六章的任務小組,持續進行其優良傳統。」
老話一句,教會更新必須是玩真的。不要只是推銷信徒購買此書,我們卻不敢真正務實的革新變化。
Ps.路卡杜,一個溫文儒雅的良牧(作一個良牧/良醫/良師,不做一個名牧/名醫/名師)激發我們:「發義怒吧!」「深入瞭解世上的不公不義,讓自己義憤填膺。義怒,能夠成就美事。」教會敗壞,不是因為教會缺乏愛心,而是教會缺少公義。「無人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人人都可以盡上一己之力。」你我的傻癡,上帝看了也會微笑吧!
心意更新的教會N.05 20120227
*摘錄:
「我們若不藉著愛別人來展現神的愛,就沒法用絲毫的誠信來宣揚神愛的福音。也許對基督教會的使命造成最大損害的,就是因嫉妒、敵視、毀謗、怨恨而分裂,或是耽溺於一己的私心。這樣的教會急切需要在愛中徹底更新。……『宣教而沒有更新,便是異端。』唯有我們彼此相愛,世人才會相信耶穌是基督,我們是祂的門徒(約十三35、十七21)。」(p.69)
*主題:【傳福音:神呼召我們成為愛的群體】
昨天一早我和愛妻連袂到嘉義傳福音,我們再度琴瑟和鳴(她彈奏鋼琴,我撥弄吉他)配搭主日敬拜;然後我分享信息見證,她為我切切禱告。很美的服事,很榮神益人的事奉。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福音因此再往前跨出一步。
進到教會以後,除了敬拜神之外,我們最在乎的是什麼?斯托得說:「敬拜導向見證,見證也導向敬拜,兩者循環不息。」關於傳福音,我們教會急切要更新的有五項(不要等新的牧者來再做,或許明天我們就必須向神交帳):
第一,生命的更新:「人要親眼看見,我們所傳的福音已經改變了我們。」「如果我們的生命與我們傳達的信息背道而馳,傳福音就全無可信。說老實話,傳福音的最大障礙,就是傳道者缺乏誠信。」斯托得嚴厲的警戒我們。
第二,信息的更新:保羅告訴我們,「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魏樂德說:「今日基督教會最大的危機是信息的層次太低。」昨天有一位剛信主不到半年的中年弟兄泛著淚水告訴我:「教會需要的就是『活的』信息。」講道者不可以只是照本宣科的傳遞八股信息,更應該把自己生命的成長展現給基督門徒(耶穌的跟隨者/學生/學徒/學習者)觀看,這就是見證。
第三,彼此關係的更新:教會曾經推動「心甜、口甜、臉甜」運動,因為沒有發自內心(微笑/喜樂應該是我們的生命,而不是我們的工作),也沒有在關係上更新,後來只淪於皮笑肉不笑的尷尬表情,一張張撲克臉又從回教會當中。「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
來這教會四年,我最大的痛苦就是看見教會容讓「怨恨」在彼此之間肆無忌憚的橫行。而傳道人卻一直漠視此狀況,甚至成為製造此問題的幫手。我心好痛好痛(寫到這裡,突然好想放聲大哭…)(我想,神的心一定更痛更痛),為什麼我們要任由教會被「怨恨」大大拆毀?神啊!求求祢給我們愛的黏著劑。懇求教會牧者和會友們好好和好吧!我願意付上一切代價看見神的愛在我們當中暢通無阻。
第四,門徒訓練:我們都是耶穌的跟隨者。保羅史蒂文斯提到:「跟隨耶穌,不論是遠遠跟隨,或是緊緊跟隨,依然可以引導旁觀者到主的面前。」「因為他們看到基督門徒的生活完全以耶穌為中心。」我們不應該以「基督徒」自居,這是一群尚未信主的人給我們的稱呼(徒十一26)。事實上,在新約聖經中,「基督徒」這個詞只出現過三次,而「門徒」卻出現二百六十九次之多。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與神連結」。教會在推動讀經和禱告(靈命雙翼)一直有氣無力,讓人覺得可有可無。我們從來不在這事上積極起來。
先說讀經,「沒有神的話語,就沒有屬靈的生命。」這是我們都認同的原則。但是,教會四年前推行的「新舊約禱讀」(靈糧堂出版),幾乎在還沒上路的情形下就無疾而終。這兩年多推廣「活潑的生命」(推喇奴書房),也普及率不高。更糟糕的是,我們的講台信息很少配合信徒的讀經進度,這讓會友很是莫衷一是。我是個小學教員,你能想像我分派給學生的家庭作業和上課教材內容不一樣的情形嗎?
再說禱告,「代禱學校」既然是「健康雙翼教會」不可缺的一環,我們便需「努力」建造,而不能長期安於十幾個人出席的禱告會。禱告會是教會的發電廠,供輸的電力若是常常不足/跳電,教會鐵定復興不起來。禱告是復興之鑰。約翰魏斯理說:「神除了回應禱告,什麼都不做。」「多禱告多有能力,少禱告少有能力,不禱告就沒有能力。」我們要復興教會需要先復興禱告會,這或許可以讓我們也經歷到「疾風烈火」般的神蹟見證。因此我呼籲:奮興死氣沉沉的禱告會,認真規畫禱告會的時間,用心準備禱告會的信息(若是無能為力,就邀請在禱告上有恩膏/有恩賜/有專業的講員或信徒來帶領。牧者的心要寬廣一點,不要見不得別人好,不要讓嫉妒的邪靈進入內心深處),從悔改開始,準備迎接聖靈的澆灌和神的造訪,以及基督的復興。
使徒們為了傳揚基督的福音,可以付上生命的代價。今天,我們願意為主獻上什麼?教會更新必須是玩真的。
Ps.寫這些話,不是要加重教會的屬靈憂鬱症。乃是希望激勵教會為主發光的熱誠。翻滾吧,教會!加油,教會!
心意更新的教會N.04 20120225
*摘錄:
「教會經常展現不出敬拜該有的深邃實質。特別是,我們自稱『福音派』的,不太懂得如何敬拜。……我們對於全能神的偉大和榮耀,好像沒什麼知覺。我們傾向自負、輕率、驕傲。我們對於預備崇拜,花費的工夫甚少,結果敬拜就有時流於散漫、機械化、敷衍、枯燥。也有時候,我們的敬拜顯得輕浮,甚至到了無禮的地步。」(p.39)
*主題:【會眾的敬拜】
我還是要問,我們有多久沒有在敬拜中「感動」了?特別是在「會眾的敬拜」(p.32)中。公眾的敬拜,應該是最容易使信徒靈命成長的基礎,可是,「你騷我的背,我騷你的背」方式的敬拜,徒叫人往返教會,辜負了將時間分別為聖的信徒之期待。
我們必須認識「會眾的敬拜」之精髓,也要重視「會眾的敬拜」之意義。畢德生有一篇短文教導我們何謂「公眾崇拜」:
「神提供許多種方法:禱告和讀經、安靜和獨處、受苦和服事,好讓我們成長。但最基本的方法是公眾崇拜。靈性的成長不會在與人隔絕的情況下發生(作牧師的請注意這句話,因為許多牧師在教會『多沒有朋友與屬靈夥伴』,導致領袖的生命不能繼續向上提昇。我的建議是,作牧者的『要謙卑的讓人知道自己的有限,並且懇求同工們補上缺口』--保羅時常這樣表露自己的不足,以及能雍容大肚的『被人幫助』。不要自負的把自己封閉起來,這樣不僅是傲慢/剛愎自用,更是教會全體的虧損);它不是一個基督徒與神之間的私人事件。在公眾崇拜中,除了我們本身來到愛我們的神面前之外,其他神所愛的弟兄姐妹也同樣來到神的面前。在公眾崇拜中,我們慎重地開放自己,回應神的行動和鄰舍的需要。為了回應呼召,我們必須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對成長中的基督徒而言,規律、忠心地崇拜的重要性,就像食物與庇護所對成長中的孩子那樣重要。崇拜就好比陽光和空氣,在其中,屬靈的生命得以健康成長。」(「天天活出神的話」,校園2007出版)
而斯托得更直接地斷定:「真正的敬拜是會眾的敬拜。」「神悅納的敬拜是由祂的子民一起呈現的,他們聚集在一起,就是要敬拜。」我曾經跟青年牧區的學生們講,我們可以在家讀經、禱告、靈修、默想……等靈性操練,但只有一件事是我們「宅」不起來的,就是「與弟兄姊妹們一同敬拜主」,這就是我們「不可停止聚會」(來十25)的真實理由。
神既然這麼重視我們的公眾敬拜,我們豈可輕忽隨便。有兩個關聯密切的問題挑戰我們每週的主日時間:試著想想,請問,神享受我們的聚集嗎?又請問,我們滿足在崇拜中嗎?如果我們很「忍受」,神大概也無福消受!那麼,我們就得誠實的、謙卑的省察和檢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非常贊同台北靈糧堂的週報封面,把崇拜的每一個程序/步驟,都加上「以……來敬拜」的字眼,以詩歌來敬拜、以關懷事工來敬拜、以聆聽講道來敬拜、以奉獻來敬拜……。整個聚會就是一個完整的敬拜,每一個動作都是在敬拜主。
我們「報告的時間」值得我們持續向神獻上敬拜嗎?還是只是照本宣科的念念週報稿子?我們的講道信息建造我們對神發出更委深的敬拜嗎?還是只是沉悶冗長的陳腔濫調?無聊的信眾是否不時的翻看週報殺時間?不斷地注意手錶上的指針,迫不及待的希望聚會快快結束?打瞌睡的人有多少?藉故上廁所的人有多少?面無表情的人有多少?離開教會的人有多少?
我們需要謙卑、誠實和勇氣來面對現況。
教會要復興,首重真誠的敬拜。這不該持續被放在「理想」中。柴斯特頓感嘆:「基督教的理想,並不是經過試驗後發現行不通,而是因為看似難以實現而沒人嘗試。」
我希望范尼雲的話可以興起我們的渴望:「若不是全心接受耶穌的靈,經歷前所未有的禱告、憐憫與平安,成為真正跟隨耶穌的人;一切都將在混亂中消失。今天,就是作決定,屬於耶穌的時刻。」懇切期盼,教會心意更新是玩真的。
心意更新的教會N.03 20120223
*摘錄:
「主耶穌已拆毀了阻隔猶太人和外邦人、男人和女人、奴僕和自由人的牆。在唯一曾被基督拆去圍牆的群體中,我們怎能再豎立起新的圍牆呢?」(p.35)
「聖經對假宗教的嚴厲抨擊,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把舊約先知和耶穌的控訴應用到我們和今天某些教會上,也會叫人不安。我們的教會,充斥著太多有禮儀但沒有實質、有形式但沒有力量、有娛樂但沒有敬畏、有宗教但沒有神的敬拜。」(p.36)
*主題:【敬拜:榮耀神的聖名】
不知為什麼,打從我剛進這教會,就有人告訴我:「你很快就會離開這教會的。」拜託,那時候我和教會尚且處在「蜜月期」呢!而且,這四年來,不斷有人繼續如此「預言」。但是,感謝神,我依然「存留了下來」。
我們要敬佩那些留下來的人,因為選擇面對、接受挑戰;我們也要祝福那些離開的人,因為他們曾經奮戰過。
在「心意更新的教會」這本書的末了附錄中,斯托得有一篇曠世好文章:「為什麼我仍是聖公會會友?」其中提到,除了「脫離教會」和「妥協順從」外,我們可以有第三種選擇:「包容而不妥協」,就是留下來,但不屈從。這是最痛苦的選擇。「離開」與「讓步」都容易,要就一拍兩瞪眼,合則來,不合則散;不就將各項事情合情合理化,當一隻鴕鳥,眼不見為淨。「留下來,同時卻拒絕讓步,就像走鋼索,是捨易取難的方法。你要長期處於緊張關係中,既不妥協,也不撤離。」
我一直想為教會盡一份心力。寫文章作諫言,不是要打擊士氣,乃是要激勵勇氣。我從來沒有要趕走誰。這幾年我承受了來自教會極大的迫害,靠著聖靈,我一一撐了過來。我也不想有任何報復,基督都赦免像我這樣一個罪魁了,我有什麼好算計的。不過,我卻真心期待神的愛能充斥在我們中間,修復一切的傷害,讓饒恕的恩典湧流在教會的每一個角落。
教會受傷害是我最不願見到的,可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卻不能長期被粉飾太平(「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六14)。一直以來,教會有一個很大的破口提供給撒但很好的攻擊點:我們太怕受傷了。而且,過度在乎到一個程度,教會已經變得很軟弱。因此,任何忠告、建議、意見、反應、想法、諫言……,都會被歸類為「傷害教會的武器」,是破壞「合一」,是不「順服權柄」。不能就事論事(就好像我這幾篇文章,可能又有人「很受傷了」。我這三天寫得極其沉痛!),不能冷靜處理,不能公開談論(只能竊竊私語、背後怨言),連「試著尋求神帶領」的意圖都被抹煞掉。
其實,慈愛的耶穌對罪是不假辭色的。甚至「每當耶穌指責人假冒偽善,聽者莫不四處逃竄,尋找掩護。」(路卡杜,小人物的大革命,校園2012出版)例如,耶穌毫不留情地斥責抨擊法利賽人:「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做很長的禱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太二十三5~7、13、14、25)指出罪惡之所在絕對不是批評、論斷或驕傲。
教會若是生病了,去看醫生並不羞恥。但我知道,患憂鬱症的教會是不會去找醫生的。
教會要更新,首重與神關係的恢復。要恢復與神的關係,我們要打從內心向主發出深深的敬拜。要真誠敬拜神(屬靈的敬拜),必須有聖靈的工作—初代教會的更新關鍵。路卡杜在「恩典百分百」一書中喚醒我們:「我們想要觸摸月亮,卻離不開地面;我們想橫渡大西洋,卻游不過暗礁。我們試圖向救恩的埃弗勒斯峰攻頂,但是我們還離不開第一個基地營,更別說爬坡了。這段探尋任務過於艱鉅,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裝備、更結實的肌肉或更高超的技巧;我們需要的是一架直昇機。」
關於「屬靈的敬拜」,斯托得有三項具體建議:第一,我們需要忠心地閱讀(信徒的義務)和宣講(牧者的責任)神的話語,藉此讓神的子民再次聽到祂鮮活的聲音。第二,施行聖餐要令人敬畏、使人有所期待,好讓耶穌基督能夠真實的臨在。(我們有多久在領聖餐時沒聽到弟兄姊妹們認罪悔改的啜泣聲了?)第三,我們需要真誠地獻上讚美和禱告。
我相當讚賞這次牧師推動全教會一起閱讀「心意更新的教會」這本「這麼危險」的書,懇求神藉著斯托得臨終的箴言祝福我們的教會。希望教會這次是玩真的—否則我們就是耶穌所責備的「假冒偽善、表裡不一」的法利賽人!
心意更新的教會N.02 20120222
*摘錄:
「記著,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仍然必須務實。我們總是傾向於把早期的教會理想化、浪漫化。我們帶著有色的眼鏡來看她。我們小心地談論她,好像她毫無瑕疵。這樣,我們就忽略了她所遭受的敵對、她的偽善、敗壞和異端,這些都是困擾第一世紀教會的問題,也是今天教會面對的問題。不過,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初代教會雖然有過犯和失敗,卻被聖靈大大激動。」(p.11)
*主題:【神給教會的異象】
我必須嚴正的反駁,我從來沒有在找一間完美的教會,也不曾奢望去跟隨到一個十全十美的領袖。但是,有「純正的信仰和對的事奉態度」之人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同工對象。
我來自一個學生教會,是由一位加拿大女宣教士栽種生長的,和校園團契有很深的淵源關係,靈命復興於台北靈糧堂(待過短暫的一年),也曾參加鄉下小教會聚會長達五年之久。二十五年來,形形色色的教會、團契、機構多有接觸,並沒有哪一個教派是最對的,也沒有那一間教會是純全的。但是,最讓我回味的是那些「成長的教會」,而最令我扼腕的是那些「停滯的教會」。
「成長的教會」充滿活力與朝氣,在期間敬拜神,總是喜樂洋溢;「停滯的教會」死氣沉沉(斯托得懷疑這種教會是否每星期都在舉辦耶穌的喪禮),每週露臉似乎只為了盡一個「我有出席『坐』禮拜」的義務。
我們教會不能以「治療失眠者的最佳醫生」自居,若是主日信息常常叫人找周公下棋,一定是我們的講台出了嚴重的狀況。我並非要講道者每個禮拜口沫橫飛、聲嘶力竭、譁眾取寵,可是,基本的「奮興」應該要拿出來挑戰信徒的生命──信仰的生命是改變的生命。教會不是禪修打坐的修道院,而是有基督使命的福音團體。
對,問題就出在我們沒有具體的願景。我們根本不知道要建立一個怎麼樣的教會!「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
隨便去問十個會友,我們教會的宗旨、異象、使命是什麼,我們很容易就得到八個不同的答案(另外兩個人吱吱唔唔,一點也答不出來)。這顯示我們的教會真的出了狀況。
因為沒有確立出自己該走的目標,所以任何道路都試一試,每個方向都探一探,用「父子騎驢」的方式不斷變換我們的前進方法。人家說什麼,我們就改一下;現在流行什麼,我們就用一下;哪個教會復興了,我們就東施效顰一下。因此,成人主日學停辦了,細胞小組做得有形沒樣,健康雙翼這幾年也來插一腳。我們的「異象、策略、方法、步驟」全亂了。
我來這教會的年日不算長。不過,四年下來,有關教會內的事已聽到好多好多的怨言和負面的評價──從某種程度來看,我們簡直就是一間分裂的教會,而且不是一分為二,而是四分五裂。
但,我相信這並非絕症,神並非醫治不了我們,天父的慈愛絕對有能力救贖我們出黑暗入光明,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祂的拯救。悔改(「認罪」的希臘文意思是「回轉」),祂不過離我們一步之遙。
若是繼續癱瘓下去,小毛病沒處理好,就會衍生出大問題了。
我們不能以每年的「標語」來代替教會的永續發展。試問,之前的「擴張帳幕」,我們擴張了嗎?然後「信心跨越」,我們又跨出去了嗎?那麼,今年的「心意更新」呢?我希望是玩真的!
心意更新的教會N.01 20120221
*主題:【序論】
欣聞牧師要推動全教會閱讀「心意更新的教會」一書(斯托得,校園2012出版),我高興得欣喜若狂。
在今年春節期間,我幾乎花了九個整天精讀此鉅著,受益菲淺。深覺這是今天教會的當務之急,按著神的心意建立教會。我何等願意這次教會是「玩真的」,不論要付上多大的代價,我都舉雙手贊成。
十年前,華理克牧師的「標竿人生--我究竟為何而活?」(2002年初版)在全台教會界颳起一陣旋風,許多教會因此蒙福,但也有不少教會「雷聲大、雨點小」,熱度過去,復興的景象就無疾而終。我想其間的差別應該就在「教會的體質」。
在我心目中,「心意更新的教會」這本書比起「標竿人生」,我們所能獲益的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它所牽涉層面更深,影響的範圍更廣,觸動的向度更多元。它不避諱的檢討了當代「傳統和現代」教會所面臨的問題,也沒有迴避爭議和衝突的根本所在,更以嚴正的態度來尋求神的心意。可謂勇氣與智慧的結晶。假若我們真的願意認真以此建造教會,我們的神必得極大榮耀!
事實上,真心以「細胞小組」建造教會的,絕大部分都已復興了;努力用「健康雙翼」系統的教會,也多半成就非凡;「家庭小組」模式、「校園查經」方式、「團契」發展、「成人主日學」工作、「家教會」形式、「目標導向」方法……,都可以祝福神的子民,只要我們真心以待。只有玩票性質的教會才會朝秦暮楚、舉棋不定、苟且偷生。沒有信心,常常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一6~8)這就是我所擔心的「教會體質問題」。
在「心意更新」前,我們需要先徹底認罪悔改,從上至下、由裡而外、自大到小,憂傷痛悔。或許神就憐憫我們。
如果我們沒有「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教會就不可能「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饒恕」的課題不修習,要教會「合一」、同心奔跑,無異是緣木求魚。
一直以來,我們就像一匹「無知的騾馬」,現在神賜下「心意更新的教會」這本書成為我們的「嚼環轡頭」來勒住我們,希望我們就此得「馴服」。(詩三十二9)二千年前,耶穌和祂的門徒被稱為「那攪亂天下的」(徒十七6),卻因此帶來世界的盼望。巴不得,今天「那攪亂教會的」也來翻轉一下我們,好讓世人/社區/鄰舍看見這裡有神的光。
期待下週主日,我們的教會就有所作為:講台更新—牧師多講一些「認罪悔改」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2),帶領全教會「復合與更新」。假若我們教會現在正在屬靈谷底,就沒有什麼好丟臉的,因為不會跌得更深的。求主使用「心意更新的教會」這本書讓我們觸底反彈!
Ps.
2/19主日信息的結論,高傳道說得好極了:「『三一堂』的意思是什麼呢?三而一,不分種族、階級、遠近,我們在這裡一起敬拜神,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合一」的教會啊!」
合一,正是耶穌離世前不斷念之在之、甚至是語無倫次為我們的懇求。(約十七:11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裏去。聖父啊,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21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22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23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三一堂,合一吧!在主裡合一,合一在主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