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2007年底

俊昌的讀書心得071224【閱讀魏樂德《天天聽見神》1003
對話語的扭曲
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箴言十八2
就算一字不差地引用聖經,也還是有可能被自己騙了,或被撒但耍了。大家都知道有所謂的斷章取義(拿某段經文來達到某個預設的目的),某人為了某個因素,而直接引述某句聖經,可能剛好和神的意思相反(比如你說:「靠著基督,我凡事都能作」,但你的身體其實已過勞而需要休息),剛好和祂要告訴我們的相反。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完整的整本聖經能夠作為神寫下來的話語。

神光照我幾個問題2007/12/20
1. 哪一個比較容易?叫一個有錢人信主or叫信主的人有錢?
2. 兩組人,哪一組人對一般台灣人的影響力大?
A李家同.施以諾.張文亮.張曉風.劉俠
B周聯華.周神助.夏忠堅.高俊明.盧俊義
3. 耶穌把重心放在12人身上or5000人身上?
4. 世人需要教會or教會需要世人?可憐誰?
5. 為何約瑟會被法老重用?
6. 耶穌說:【只要做在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為什麼牧者非得規定:「做在教會身上才是做在主身上」呢?
7. 挪亞、約瑟、但以理,他們的教會生活怎樣呢?他們沒有參加小組,就不能遵行神旨意嗎?
8. 每個星期「只去教會一次」和「去兩次以上」的基督徒,哪一種人比較多?若是前者(我相信至少有70%),為何他們被稱為「坐禮拜的基督徒」?難道我們的福音不能在這一兩個小時豐盛他們的生命嗎?
9. 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生態中,我發現「他們竟然多熱衷於收看『生命的贏家http://www.goodtv.com.tw/  』」!一個可以讓人自在的親近神、很有安全感的投入神愛的懷抱中的福音節目,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可以同得造就的教會。台灣需要一個「湖木教會」。
10. Why?走路慢吞吞、生活步調緩慢、動作很悠閒。(「不讓一人落後」是芬蘭基礎教育的執行最高策略。這個國家的學生,唸書時間比別人少,卻能達到比別人更好、更均衡、更普及的高水準教育成果。)國家競爭力卻已連續四年高居全世界第一。Why?這叫瘋狂拚增長的教會情何以堪?「懶惰的人才會拚命工作」這話是真的!


謝謝牧師師母這十年來的照顧,禮貌上,離開教會應該向牧者打聲招呼──我們不是失蹤人口,我們出來「成立教會」了。願神祝福你們。
                      神所愛的僕人  俊昌.俐丰.李務.李預.李約  敬上2007/12/20

為何我會離開聚會了十年的教會?第二封信
我漸漸發現教會只剩下三件事:一是事工。二也是事工。三還是事工。
沒有謙卑與愛,沒有生命和和諧,沒有道德和品格,只有瘋狂的追逐教會增長。
看看下面的摘錄,特別是紅字部份:

延伸教會from http://meekomeekohuang.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partqs=amonth%3d12%26ayear%3d2007
傳統教會的現況
(宗教化)
1.
聖靈澆灌的原本意思是,基督耶穌生在以色列,但衪是屬於全人類的,這好消息是關乎萬民的,所以當基督復活升天以後,
 
聖靈要把基督的實際,超越時空的實踐在全球
2.
當基督教國教化(妄自菲薄、自我矮化,把自己同列在所有宗教中間而成為一支)的時候,就變成教條化、組織化、活動化
3.
原本是神對人的啟示,後來變成一種教條
4.
原本是一個活生生的團契,後來變成一個組織
5.原本是一種使命,後來變成一堆宗教活動
6.
當人把基督信仰宗教化、利益化以後,我們就限制了聖靈的工作,基督教就注定了無法完成耶穌所託付的使命。
•(利益化)
1.
基督徒的聚集是為了在彼此相愛中成全別人,並在最後的分散中將生命最成熟的果子分給這社會每一需要的族群
2.
聚而不散的基督徒團體終必成為利益團體,原本是神對人的託付,後來變成人的利益範圍。
(拼圖的比喻)
1.
一個人可能擁有完整的拼圖片,只因看錯了藍圖,他雖然努力拼圖,還是拼不出對的結果
2.
今日的教會是否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3.我們也講五重職份,卻沒有把它擺在對的位置上
4.
我們也有敬拜讚美,卻只在教堂裡面敬拜讚美
5.
我們也有讀經,卻只是讀到腦袋裡變成一堆知識
6.
我們也有禱告,卻只是用嘴巴說說而已
7.
我們也講宣教,卻是在打殺別人的利益,擴張自己的利益
8.
我們也講十字架,卻只是生活中的裝飾品
(不大又不美)
1.
今天我們的教會的問題出在,不大又不美,慶典的特質和
家的特質沒有顯明出來 
2.
家是由家長或地方長老所帶動的;慶典則是由五重職分所發動的,是國度性的
3.
大不是指著他的組織龐大,而是指著他的合一而言;美是在於他的小,團契互動的深度而言
4.
所以基督徒往外的爭戰,是合一的見證;往內的建造是團契
5.
不大也不美:沒有生命的團契也沒有合一的見証
6.
教會對當地的社會缺乏屬靈的影響力
7.大半的基督徒在今日社會中選擇安靜,而被認定是一群不值得去注意或逼迫的人。
(座堂主義)
1.
西方的人一看到教堂就有安定感,然后有時候到教堂裡去跪一跪,就覺得罪全得赦免
2.
這座堂主義不是聖經上所要給人的,反而叫人逃避真正每天必須面對的生活
3.
能夠進教堂安靜一下當然是好的,但更好的是隨時隨處跟主有生命的關連,也就是在生活當中與主同行
4.
一個人在現實裏面打拼之後,我們就會很想再回到媽媽的肚子裏面,但我們沒有辦法永遠躲起來,你還是得往外走!
5.
假如蓋一個教堂,變成像媽媽的肚子一樣,誏人暫時躲起來,討個一時的心安和平靜,卻不敢去面對殘酷的生活掙扎和痛苦,
 
雖然達到某一種程度的安慰跟麻醉作用,但至終沒有辦法建立他們真正落實的生活。
傳統教會的現況
1.一種高投資、低成效、浪費資源的活動
2.
逃離家中的責任,生活沒有見証
3.山頭化:基督教宗派和團體林立,失去了合一的見証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力
4.偶像化:崇拜明星傳道人、追逐特會
5.
世俗化:充滿了許多僵化且牢不可破的傳統。

另外在改變這世界的家一書中,作者提到底下十五個論點:
1.
教會乃是一種生命,而不是宗教集會。   
   
在沒有被稱為基督徒以前,主耶穌的門徒被稱為「道路(the way)」。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活出一種新生命
最原始的教會並沒有呈現出:集聚在一個神聖的場所,由一位聖品人員來帶領宗教集會,然後在那裡經歷耶穌。
不,他們乃是活在啟示性的引導下,在被稱為「家庭教會」的架構裡,活出能解決社會問題挑戰的屬靈生命。
2.是時候我們改變系統了:    
   
目前大部分的教會系統,是源自第四紀,當君士旦丁王接納基督教為國教後,從舊約的宗教架構中延伸出來;
具有祭司(聖職人員),祭壇(講台),聖所(教堂),類式猶太會堂的敬拜模式。羅馬天主教會,繼續將它架構正統化為「大公教會」。
當馬丁路德改教時,他只更新了福音的層面,而沒有更新教會的系統。由後期的改革派將它的「架構」帶出來,浸信會給它施了浸,
貴格會將它干洗,救世軍給它披上外衣,五旬節教派為它膏抹,靈恩教派將它更新一番。但
到如今還沒有一個時期,曾有任何運動改革,
把這屬於古老,舊皮袋架的「架構系統」改變過。
 
3.第三波的「改革運動」:   
   
當馬丁路德發覺福音教導人稱義的方法是靠「信心與恩典」後;他開始以改革神學(第一次),將教會從天主教的伽鎖解放出來。
進入在第十八世紀時,藉著一些的靈性更新運動如,莫拉唯亞弟兄會等人,重新帶給教會與神有親密的關係;這給教會帶來屬靈上另一波重大的改革。
我們稱這為第二代的改革。
現在神正在啟動第三次的新皮袋改革;「教會系統與架構的改革」。
4.從教堂到家庭教會:   
   
嚴格說起來,自新約起,根本沒有所謂「一間神的家」的講法。
司提反以他的生命代價作出這樣的聲明:「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
教會原來的意思不是指教堂,而是指:一群蒙召而集聚的屬神的人。當時他們集會的禮拜堂,就在信徒自己的家裡。
在那裡,屬神的人:活在聖靈的大能中;
在那裡他們一起相聚吃飯,他們毫不考慮的就把個人的財富變賣,與人分享物質及屬靈的好處。
在那裡他們彼此教導,在實際的生活裡傳遞如何順服神的話;不是以說教的方式,而是以生活榜樣。
在那裡,他們彼此代禱,預言,勸慰。以誠心認罪來把自己的面子及自我丟掉。
在那裡,他們以一個全新的集體身份,共同經歷愛,接納,赦免,把禧年的福氣帶給鄰舍,藉此繁殖出新的天國子民。
5.教會需要先成為小,以後才能變大   
   
今天的教會常因為「太大」而不能產生真正的團契。往往他們成為「沒有團契經歷的團契」。新約的家教會人數,大約介於十至二十人。
他們常不讓一個家教會,從二十人增長至二,三百人,不讓人坐滿在一間教堂裡聚會,
免得使到大家難於有真正的交通和團契。
  
他們就像個有生命的細胞按時分裂,當人數增長至十五至二十人時,他們就採取一分為二的方式,向外擴展。他們就是這樣把人差向人群,
有時也把人群集合在一起。如相約在美門,所羅門的廊邊歡慶。今天我們所認識的教會,實在不怎麼「大」也不怎麼「美」。不過是個肥臃,沒有歡慶,絕大部份都失去「美與大的動力」。
6.初期的教會並不是單由牧師主導:   
   
最初期的教會原不是由牧師帶領,而是由具有為父之心,滿有智慧的長老所帶領,這些人可能有一至四位。
從這些家教會發展出來的模式,最後成為由許多具有五重職分的人才(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教師),聯接在一起,成為巡迴網絡。
由這
五重職分的人才,以團契的方式分享從主來的恩典。其中又以使徒與先知的職分功能為主導性的根基(弗2:20, 4:11-12)。
從聖經的基礎來看,明顯的,一個地方性的教會信徒, 絕不可能單靠一名牧師的職分與功能,就能成全的。
必須加上另外四重職分的扶持
7.真片被放在錯誤的位置   
   
在玩拼圖遊戲時,我們必須先有正確的細片,並且還要曉得把它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否則,就算有了所有正確的細片,還是不能把原圖呈現出來。
錯放原片也會使原片失去它的意義。這正是基督教世界所面對的光景。我們擁有所有的真品,卻因為懼怕,傳統,自私,宗教化,控制,作王,利益,
名譽等因素,使到教會難以把所有細片結合在大圖上。就如「水」能以三種形式存在……冰,水,蒸氣;只要有教會存在的一天,
神所賜用來建造教會的五重恩賜,是必然存在教會裡的。可惜的是,許多時候它並沒有以它該有的功\能與形式出現,也沒有被尊重,
沒有被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它們有時被硬化的系統凍結成冰,或被頑固的傳統燒干,有時則有幸得以清淅的水流呈現,有時則互相斗爭成為蒸氣隨處飄揚。
不論我們願意不願意,這五重職分必須在教會中,恢復它該有的功能與職分。唯有這樣,教會才可能成全聖徒,讓各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恩賜,功\能,職分。
8.神並沒有把祂的教會交給聖品人員
    我們在新約裡並沒有看見,神曾把祂的教會放在一個專業的聖品人員手中,由他一人去與神交通,然後把供應帶給屬靈的消費者。
基督教會目前所採用的聖職人員的系統,其實是取自異教的模式,或者他們認為是舊約的模式。這種讓專業人士來帶領教會的方法,
源自羅馬的君士旦丁王的時代。他們把信徒分成兩類:一種是聖品人員,為供應者;另一種的平信徒,為消費者。
這偏差的影響力在我們身上實在有夠久了。按提前2:5「只有一位神,在人與神中間也只有一位中保,即耶穌基督」。
神沒有要聖品人員介入神與人之間。會幕已裂開,神只讓人藉耶穌基督到祂面前來,祂才是那道路,真理,生命。
為了讓所有的信徒,可以藉耶穌基督而重生成神自己的國度,子民,祭司;現有的系統必須完全改變。
架構下的「照章工作」,常是使行政工作成為最沒有「氣息」的系統。因為它只根據兩句話來運作;「可以」,「不可以」。
它不容許「例外」,不容「說情,道義,講生命」。這樣的系統也許\對政客,或在商場上行得通;但不能運用在教會裡。
神經常都在留意,要把祂的教會從這巴比倫系統的綑綁中帶出來。恢復信徒在主裡那「平凡人中不平凡的生命」。
9.從組織化回轉到屬有機體的基督教: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足以說明
教會是個有生命的機體,而不是一個組織。教會具有當地屬自己的屬靈會眾,以生命機體的方式連接在一起,連成為能發揮功能的網絡。因此,每當外表的組織,強過有機體的生命運作時,就當把組織簡化,提升生命機體的運作。太多的外表組織,常常會把工作限制起來。這常是出於懼怕犯錯,缺乏安全感,想要擁有,把它利益化所造成的,由於不放心就想要支配。其實支配常常不信任,因為神自己都信任我們,而把所有的資源,恩賜,功\能賜給我們成為管家;雖然我們常不是好的管家。因此,我們必須在基督教會的圈子中,重新建立地方性與國度性的「信任」關係。
10.從敬仰我們的集會到敬仰神    
   
目前大部分的教會,可以用這樣幾句委婉的話來將其形像表明出來:「一班屬靈的人,按一屬靈的時間,穿上其屬靈的外衣,前往一屬靈的起方,在一段屬靈的時刻,由一位屬靈的領袖,帶領他們進行一項屬靈的宗教儀式」。
像這樣一個典型的活動,多年來已成為一個不能改變的模式,我們將它尊稱為「主日崇拜」我們還自誇,像這樣的屬靈聚會,必須好好的將它策劃一番,要透過高超的組織與行政能力,才能讓它精彩有效的繼續演下去。卻沒想到這樣的規劃,已加速使整個聚會變為一,兩個小時的傳統,僵化,儀式化的崇拜集會。把「心靈與誠實」的崇拜,變成每星期前來觀賞一次的「宗教節目」。根本不再是具有成全聖徒,活出功能與生命的集會。
從經濟角度看,它成為高投資,低收效,「勞民傷財」的活動。只結出宗派性,口頭告解及傳統化,坐禮拜的信徒。
我們是不是應當從很能夠主持宗教節目,變回一個很能夠主持屬靈恩賜的子民? 
11.停止把人群帶進教會,開始把教會帶進人群:   
   
教會必須再次改變它的運作程序:停止把人群帶入教會,組成為另一個利益團體;而開始把教會帶入人群,組成一個祝福的團體。
向世界宣教的使命,絕不是藉著把人帶進教會,參加集會而達到的。乃是要藉著像撒出去的種子,把信徒差入人群中,去同化他們,才能為主得著這個世界。
12.再次使「主的聖餐」成為一個真正的「聚餐」:   
   
後期的教會開始把主的聖餐,宗教儀式化為象徵性的幾滴果汁,一小片沒有味道的餅干,及一張張虧欠的面孔。
其實最原本的「主餐」是個豐盛的聚餐,加上象徵的屬靈意義;而不是象徵的「聚餐」,加上「豐盛」的屬靈意義。
初期教會的「聖餐」曾經帶給教會有深度的團契。
13.從宗派進入國度的歡慶:   
   
主耶穌所開創的,本是個屬神國度的運動,是個合一的國度教會;可惜的是,後期一些區域的地方教會,開始把它們教義化,利益化,團體化。最後改革宗的教會,更不介意的以真理的鬥士,權威,傳統的執著,進一步劃分了基督的身體,幾乎使它失去合一的見證。
基督從來沒有要祂的子民,分割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利益團體。初期的教會只有兩種的身分:為了神的國向神委身,及按地理環境向弟兄們彼此委身。
他們不但組成家教會,分享主的恩典;他們隨時也可以召集形成聖會,以一個基督的身體,向外作出社會,政治,屬靈的合一與服務的見證。
這正是近代教會所失去的大能見證。主說:「你們若有相愛的心,眾人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14. 建立「為義受逼迫」的心靈:   
   
是這世界的系統,把主耶穌,基督教的主,釘在十字架上。
今天,祂的信徒只想與更多的社會名譽,地位,獎狀有份;或者更糟的是,有些卻選擇安靜,活在沒有一點值得世人認識的狀況裡。他們忘了主所說的:「為義受逼迫的有福了,他們必承受天國」。
基督教原本是為了要站出來與這不法的,有罪的,自私,墮落,世俗,不敬不虔的世界進行對話。但現時世界各國的基督教會,對這不虔的世界過於友善,沒有一點反應,引不起他們逼迫的興趣。若基督的教會活出新約教會那樣的標準,例如看罪為罪,指出其虛假的面貌,指責其不義,拆除其偶像,糾正其偏差;為失喪者流淚,為沒有希望者捨身…..這世界若不是因此而悔改,就必倒過頭來逼迫那攔阻它的。
教會不應當活在同流合污的狀況裡,而是要為公義揚聲,再一次被那不敬虔的世界,就是那看自己是一切主宰的人文主義者,那喜好奴役人的視為「罪犯」。因此,教會不應當再容忍,再抑制這個已經失去認識有「絕對標準」的世界,不再任憑這個不承認其創造者的世界。
15.教會成為「家」:   
   
什麼地方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屬靈份量?會不會是讓人穿上禮拜服,一星期讓人來聽一次道理,又要等下星期才再見面的禮拜堂?答案是:在家裡!
當與妻兒同在的時候,他所說所作的都要經過屬靈現實的考驗,真假一目了然。大部分的基督教會越不過家庭的考驗,因為他們的屬靈表現,常在這地方被打敗。
他們已習慣由一個不必經過生活考驗的神聖集會,大家一星期來扮演一次屬靈,藉著集會提醒自己是屬靈的由於「家」失去它當年的屬靈膏抹,難怪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
神仍掌權,祂正恢復屬靈的家庭來攔阻社會的敗壞。因此,教會當前的要務是要再次恢復它原先的根基,回到它原本的屬靈架構裡,「家」。再次彰顯它歷史性的屬靈能力。

小結:基督徒是活在生命系統裡的人,不論我們現在是活在那種宗派背境裡,都要感受到神最後對我們的呼喚;要我們同領末世收割的異象,恢復以一個身體的連結,來同得各地收割的職分。我們要開始醒覺,停止叫神來祝福我們的工作和策略;轉而開始選擇神要祝福的方法和工作。
我們要再次開創,重組屬睦鄰聯結的「家教會」,再加上定期舉行區域或全城的歡慶會。親愛的朋友,你正被邀請再次回到這最初教會模式的運動裡,
或許你的家,就因此能成為那能改變這世界的地方。
    君士坦丁效法當時的異教傳統,為基督徒建造教堂來聚會。柏拉圖的影響力又隱約出現了,因為他們使用彩色玻璃窗戶、高聳的尖塔,
以及教堂挑高的圓頂天花板。這一切設計都為了想到達「不可知」的神面前。詹姆士.魯茲(James Rutz)的《開放的教會》(The Open Church
一書中也指出,一群受薪的專業神職人員在這時候出現。今天如此普遍的「神職人員-平信徒」的區別,就是由第四世紀教會所正式認可的。
聖經裡「信徒皆祭司」的命令被置之不理,基督徒成了旁觀者,被哄騙得允許專業人士代表自己去接近全能神。黑暗時代迅速籠罩他們。
黑暗了好長一段時間。
――Mike and Sue Dowgiewicz, The Prodigal Church (邁克與蘇.竇吉維克,《浪蕩的教會》)

為何我會離開聚會了十年的教會?第一封信
來台南近十年,俊昌全家可能要換個地方聚會了。這是我信主二十一年來主動跳槽──「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路十五17.18)」(詳參附件)
【附件】:
俊昌今日的靈修筆記
羅馬書八章1415 凡是被上帝的靈導引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  因為,上帝所賜的靈不是要奴役你們,使你們仍在恐懼中,而是要使你們有上帝兒女的名份。藉著聖靈,我們向上帝呼叫:「阿爸!我的父親!」
    今天全家七口終於成行去「浸信會三一堂」聚會。這是一個相當冒險的舉動,很有可能叫我「落入神的懷抱中」。
    在聚會中,我不時感受到:「能回歸單純的敬拜,真是美好!」畢竟,我們不是在信基督教,而是相信耶穌。
    「因為蒙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我們接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使我們仍舊懼怕;我們所接受的,是使人成為嗣子的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新譯本)
    這些年來常常受到主日講台的不斷轟炸,定罪的靈縈繞不散。在「那種文化當中」,不適應卻也撐了十年。啊!何其不容易的熬煉!
    當然,熬煉本身不是重點,重點乃在於它是一個「使人趨向成熟和完美的方法」。故此,事情似乎非得這樣發生不可。所以,我並沒有後不後悔的恨意可摻雜其中,只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奔跑。(不要去在乎他們是否又把我們歸類到叛徒的行列。我並不是突然想離開原來的教會,我至少寫過十封信給牧師,不過卻是封封石沉大海,沒有任何隻字片語的回應。真是「沒禮貌!」又或者是他們認為我才是真正沒禮貌,幹麼在他們極其忙碌的工作中發給他們那麼多「垃圾信!」)
    有人說:「從阿拉丁神燈冒出來的巨人,其力量來自於他在瓶中所受到的監禁。」但我更相信,是神不要我們繼續受奴僕的靈之轄制。
    沒道理的是,信了基督以後,在教會還得「照三餐」被罵。
    我終於有機會走出來了,神的靈引導我去真真實實的成為祂的兒子,坦坦蕩蕩的呼叫阿爸父!
    我知道,在基督裡,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每一時刻都可以重頭開始。不過,就我和我一家而言,能夠「出黑暗入奇妙光明」是另一個更高呼召的開始。
    從今而後,我希望我們可以盡情的敬拜──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就是我的敬拜,任何一個以神為中心的地方,就是聖潔之地,就是我手扶杖頭敬拜神的地方。「神就是我的工作內容。」我要很有安全感的來信耶穌,自由的吃喝真理,坦然的與主相交。不再被「小組是唯一的道路真理生命」所脅迫。
「所以,讓我們持定目標,得著神預備要賜給我們的一切。若是你仍然心有旁鶩,無法全然奉獻,神就會擦亮你被模糊的視線──使你看得清楚!如今,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就讓我們保持下去吧!」腓立比書三15.16(信息本聖經)

  或許,這是我愛妻的禱告:「上帝,祢看到俊昌他是如何愛祢了嗎?如果俊昌不愛祢,如果俊昌不是那麼熱愛真理,他就只會中規中矩,做他分內該做的事就好了。但是上帝,他在承受煎熬,因為他真的想要瞭解真理,因為俊昌真的在乎祢。」
  羅斯福曾說:「那些在人生競技場上以塵土、汗水與鮮血洗面,勇敢奮鬥的人才是贏家,他們知道偉大的熱情、偉大的奉獻是什麼,並將自己獻給值得追求的目標;如此,設若成功,他們將嚐到極高成就之後的勝利,即或失敗,也於偉大奮鬥之後失敗。因此,他們的地位將超越那些靈魂冷淡、懦弱的人──關於勝利或失敗,他們一無所知。」

俊昌的讀書心得071219【閱讀畢德生《天天活出神的話》1219
比我們更有智慧的祖先   20071219
    《白鯨記》的作者梅爾維爾,有次寫信給一位朋友說:「我喜歡愛有深度的人。」我們大多數人也都喜歡。問題是:去哪裡找這些人?在新聞文化裡,只有芝麻綠豆和作奸犯科的事,才能滿足人們說長道短的胃口。不論美善或公義的事,都絕難登上報紙頭條。任何不投大眾媒體所好的節目,尤其是那些崇高的道德表現,都不獲採用。由於不能算是一個學分,成熟已不再成為個人的目標。
    我們的祖先較有智慧。他們四處尋找聖人,尋找與神有親密關係的男女,讓他們成為導師,指導人如何過人類應有的生活,及如何過聖潔的生活。而在世俗化的時代裡,過度重視明星和受害者,已然失去能力留意那些蒙神動工的平凡人物,換言之,失去了辨識出聖人的能力。其實聖人這個稱呼已經失去其真意,因此這個詞的貶抑意義反而多過餘尊崇的用意,比如說:「我不是聖人。」布洛伊曾率直大膽的說:「只有一種悲哀,就是無法做一個聖人的悲哀。」
   【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問題在於膚淺。】

俊昌的心靈對話071218
◎◎,你的回覆在我心中不斷縈繞。故此,我再寫封信回應一下:
其實,只有熟知你我的人才知,我們弟兄倆是很不同類型的人。二十一年來,你不容易影響我,我也很難去改變你。除了彼此祝福,別無他法使我們能認同對方的生活形式。很棒的是,我的信件你有空看,而且還能抽空回應幾句,比起其他肢體,你是最好的/最友善的夥伴之一了。
我倆應該好到一個地步,不再想法子去說服對方,而是常常互相分享生命的歷程──再分享兩點讓你知道我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會發現,你我真的很不一樣的啦!
  或許,這是我愛妻的禱告:「上帝,祢看到俊昌他是如何愛祢了嗎?如果俊昌不愛祢,如果俊昌不是那麼熱愛真理,他就只會中規中矩,做他分內該做的事就好了。但是上帝,他在承受煎熬,因為他真的想要瞭解真理,因為俊昌真的在乎祢。」
  羅斯福曾說:「那些在人生競技場上以塵土、汗水與鮮血洗面,勇敢奮鬥的人才是贏家,他們知道偉大的熱情、偉大的奉獻是什麼,並將自己獻給值得追求的目標;如此,設若成功,他們將嚐到極高成就之後的勝利,即或失敗,也於偉大奮鬥之後失敗。因此,他們的地位將超越那些靈魂冷淡、懦弱的人──關於勝利或失敗,他們一無所知。」

俊昌的緊急代禱信071216
兩件事:
一、為了真實實踐職場宣教的呼召,俊昌很有感動要回應聖靈的引導:在南大附小舉辦第一屆「寒假冬令營」。這事我已和愛妻商量過,並取得她的認同──結婚多年來所必須學會的功課。
二、來台南近十年,俊昌全家可能要換個地方聚會了。這是我信主二十一年來主動跳槽──「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路十五17.18)」(詳參附件)
【附件】:
俊昌今日的靈修筆記
羅馬書八章1415 凡是被上帝的靈導引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  因為,上帝所賜的靈不是要奴役你們,使你們仍在恐懼中,而是要使你們有上帝兒女的名份。藉著聖靈,我們向上帝呼叫:「阿爸!我的父親!」
    今天全家七口終於成行去「浸信會三一堂」聚會。這是一個相當冒險的舉動,很有可能叫我「落入神的懷抱中」。
    在聚會中,我不時感受到:「能回歸單純的敬拜,真是美好!」畢竟,我們不是在信基督教,而是相信耶穌。
    「因為蒙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我們接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使我們仍舊懼怕;我們所接受的,是使人成為嗣子的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新譯本)
    這些年來常常受到主日講台的不斷轟炸,定罪的靈縈繞不散。在「那種文化當中」,不適應卻也撐了十年。啊!何其不容易的熬煉!
    當然,熬煉本身不是重點,重點乃在於它是一個「使人趨向成熟和完美的方法」。故此,事情似乎非得這樣發生不可。所以,我並沒有後不後悔的恨意可摻雜其中,只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奔跑。(不要去在乎他們是否又把我們歸類到叛徒的行列。我並不是突然想離開原來的教會,我至少寫過十封信給牧師,不過卻是封封石沉大海,沒有任何隻字片語的回應。真是「沒禮貌!」又或者是他們認為我才是真正沒禮貌,幹麼在他們極其忙碌的工作中發給他們那麼多「垃圾信!」)
    有人說:「從阿拉丁神燈冒出來的巨人,其力量來自於他在瓶中所受到的監禁。」但我更相信,是神不要我們繼續受奴僕的靈之轄制。
    沒道理的是,信了基督以後,在教會還得「照三餐」被罵。
    我終於有機會走出來了,神的靈引導我去真真實實的成為祂的兒子,坦坦蕩蕩的呼叫阿爸父!
    我知道,在基督裡,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每一時刻都可以重頭開始。不過,就我和我一家而言,能夠「出黑暗入奇妙光明」是另一個更高呼召的開始。
    從今而後,我希望我們可以盡情的敬拜──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就是我的敬拜,任何一個以神為中心的地方,就是聖潔之地,就是我手扶杖頭敬拜神的地方。「神就是我的工作內容。」我要很有安全感的來信耶穌,自由的吃喝真理,坦然的與主相交。不再被「小組是唯一的道路真理生命」所脅迫。
「所以,讓我們持定目標,得著神預備要賜給我們的一切。若是你仍然心有旁鶩,無法全然奉獻,神就會擦亮你被模糊的視線──使你看得清楚!如今,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就讓我們保持下去吧!」腓立比書三15.16(信息本聖經)

或許, 我得了「開會恐懼症」   20071214
老師您好,我看到一段文章:
【不需要靠『用否定別人的方式來肯定自己』:
現代的社會,許多人都想證明自己的好,這並沒有不對,但許多人卻習慣用否定別人的方式來證明、突顯自己的好,靠攻訐別人的方式來明、暗示自己的智識有多高。其實,這種『用否定別人的方式來肯定自己』的背後,我們所隱藏的往往是一顆自卑的心,因為自卑,因為對自己沒自信,所以才需要藉由攻訐別人的方式來突顯自己的價值。讓我們學習在言語上尊重別人,這麼做必能讓別人也更尊重我們。 】
或許,我得了「開會恐懼症」
經歷了無數的會議
我看見:大多數的會議,多流於檢討別人
會議的本質常常變成不折不扣的鬥爭大會
中華民國千千會,南大附小萬萬會
有必要把老師搞到精疲力盡才叫盡忠職守嗎?
原諒我
或許,我得了「開會恐懼症」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不是別人說我怠惰,我就是個怠惰的人,我不需要對號入座。我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只不過我尚有諸多的不成熟。由於目前在台灣多數客觀環境仍在錯誤中打滾的情境下,要堅持正確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任何一個時代,有思想的人都是很危險的。任何的反省對現有的秩序都是很大的威脅。(「眾人皆睡我獨醒」是相當危險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至少你得裝睡,才能保持一點無知的安全感。)
原諒我
或許,我得了「開會恐懼症」
後學  李俊昌   敬上2007/12/14

俊昌的讀書心得071214【閱讀畢德生《天天活出神的話》1214
「與友人暢談」
昨晚我與友人暢談,雖然只有半小時的時間,而且是刻意分別出來的,但其間的相交互動、肢體關係、屬靈專業對話,很真切,很誠摯,也很美好。
身為一位熱衷生命成長的人,對我而言,靈性的互動就好比是一群棒球迷在看完王建民投球後的相聚,把剛才看完的球賽拿出來討論,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有時甚至因意見不同而爭論到面紅耳赤,連帶也說些球員的小道消息作為花絮。從這些帶著熱情的討論中,顯示出的棒球知識真是叫人印象深刻。我們這些球迷經年累月觀看球賽;球員的名字都能如數家珍、倒背如流;我們對規則瞭若指掌,些微偏差都能引起爭論。我們全神貫注在賽程裡,無止盡的評論顯示出我們關心的程度。就像看棒球一般,我沈浸在靈性互動時,得到的不只是一堆知識而已,而是與幾個博學多聞的朋友一同探索、觀察、考究聖經的經文──明白上帝的心意。
從創世記延展到啟示錄的宏偉情節,是如此吸引人,而那經歷死亡和復活,拯救我們全人類的彌賽亞的出現又是如此令人側目,其中實在有太多足以留意,太多足以討論之處了。
盼望,有更多肢體加入我們的行列。給俊昌一點熱情,接受我的邀約,施捨我一點時間,與我一同呼吸來自上帝的屬靈新鮮空氣。

俊昌的讀書心得071213  好書推薦
天路客的行囊  畢德生  校園  摘錄p.128135
起初神就作工
基督徒必須時時警惕,避免陷入以一種褻瀆的焦慮來為神工作。
我們一旦和這位「救恩施行全地的」神失去接觸,我們的工作就會出錯。要不是過度擔憂,就是一點也不想工作;或是在工作上變成熱切的工作狂(像巴別),或是變得懶散沒有生趣(像帖撒羅尼迦)。工作是美好的,這是最基本的真理。假如神都工作,工作必然是好的。工作有其尊嚴:假如神都工作,那麼工作就不卑微。工作是有意義的:假如神都工作,工作就不是徒勞無益。
省力的工作
毫不留情、作個不停的工作狂,乃是現今社會重視和誇獎的工作習慣。然而,這是信心不足和驕傲自大的表現,彷彿我們信不過神能成就祂的旨意,彷彿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將宇宙重新排列。
重要的是我們在工作中所創造並發展出的個人關係:記住一個名字,交個新朋友,對一個微笑的臉(甚至是一張鬼臉)的回應。雖然大自然到處揮撒種子,散滿大地,卻只有少部份會發芽。同樣地,在握過無數的手、打過無數的招呼之後,可能只有少數得以成長,會在基督裡長大成為主內肢體。基督徒的敬拜就是要將我們的精力與動機匯集聚焦,把我們從一個視工作為賺取物質利益的消費者,轉化成一個願意與人親密,並且使工作成為和別人建立創意關係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工作模式,可以運作在任何一個職業和專業的架構下。基督徒從事世上的工作和職業時,要注意神在愛和公義中的作為、在幫助和醫治中的作為、在釋放和安慰中的作為,並且照著去做。

俊昌的讀書心得071210
好文章分享:from天天聽見神 9/22  魏樂德
讀聖經的動機
我若......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哥林多前書十三2
別忘了,你的目標並不是成為聖經學者,也不是為了讓人對你的聖經知識刮目相看(這對許多團契來說,可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這類目標,只會醞釀出驕傲來,打下瑣碎無用、爭執不休、令人扼腕的基礎,而這樣的情況,還真的常常出現在認真研讀聖經的人身上呢。
    金碧士在《效法基督》裡的這番話,是很好的提醒:「如果你缺乏謙卑,因而不討神的喜悅,談論祂的事又有何益?狂妄的長篇大論並不會讓人稱義或聖潔,但良善的生命會讓人親近神。在神面前悔改,是用體驗的,而不是用講的。如果你熟知全本聖經,也了解一切哲理,但沒有神的恩典與愛,又有何益?」

俊昌的寫作Ch.2他們把我推向神 2007/12/9
愛妻俐丰常常鼓勵我,希望我能把長期以來片段式的領受稍做整理,寫出一篇篇完整的文章,這樣才能深入淺出的造就更多的人。
我的愛妻已經開始覺得我寫的東西慢慢超出她的理解範疇,稍覺艱澀──但就像愛因斯坦的太太說的:「我雖不完全認識相對論,但我完全認識愛因斯坦 。」
我想,既然今天晚上,我又被聖靈充滿了,那就不要消滅這感動,試著拋磚引玉,再整理出一篇剛才的「看見」。盼望所有看過的人給我一些回應,好讓俊昌能有更多更好的修正。

耶穌說:「我期望你做到的是:找一個安靜、獨處的場所,使你不致受引誘在神面前作假。在那裡儘可能地保持一顆單純和誠實的心。如此,焦點就會從你自己身上轉移到神身上,你也因此可以體會到神的恩典。」──馬太福音六章6節(信息本聖經)

那些人是我的對頭嗎?
我又被欺負了。

The boss(我的上級)?教訓總三主任(我的次上級)?同學年的資深老師?長期輕蔑我的同事?「吃人夠夠」的家長們?冥頑不靈的學生?
或是常常沒空理我的牧師?不斷拚教會增長而無法和他們建立關係的肢體?
當然還有一些親戚朋友啦!

○○真的是「真壞鬥陣──很難相處」、惡名昭彰──我們應該一直忍受一個常耍壞脾氣的好人嗎?對於長輩的無理對待,我們是否該以忍氣吞聲的消極態度等待她退休?「老鳥要有愛、中鳥要等待、菜鳥要忍耐。」這觀念常會帶來報復的惡性循環,就好像軍中的學長學弟制一樣敗壞。

至少有一件事情是值得肯定的,
就是他們(或說牠們)把我推向神。

哀哭的眼淚
低落的情緒
痛苦的憂傷
被激起的憤怒
受打擊的心

失望、沮喪、灰心、難過、忿恨、洩氣、苦悶、無助、愁緒、幽怨
把我推向神

他們不是我的敵人,而是被神使用來推動我的工具。
叫我日日與主更親近。
叫我無時無刻抓緊祂。

註:如果不能理解敵人其實是在體內,我們可能會捏造出上千種法子,假想外界的某(些)人成為自己的對頭,這樣的領袖只能壓迫眾人,無法予人自由。            My mailj00026gmail.com

俊昌的靈修心得071206book聖潔讓你想得不一樣   畢哲思 校園】
羅馬書七章14
1 弟兄們,我現在對明白律法的人說,你們豈不曉得律法管人是在活著的時候嗎? 2 就如女人有了丈夫,丈夫還活著,就被律法約束;丈夫若死了,就脫離了丈夫的律法。 3 所以丈夫活著,她若歸於別人,便叫淫婦;丈夫若死了,她就脫離了丈夫的律法,雖然歸於別人,也不是淫婦。 4 我的弟兄們,這樣說來,你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們歸於別人,就是歸於那從死裏復活的,叫我們結果子給 神。
ㄧ、脫離律法,歸屬基督
1.     法律的原則:律法管人是在活著的時候。唯有死亡才能使其約束力、管轄權失去效力。死亡能夠免除死人履行一切合約的義務。死亡一旦發生,依法建立並受其保障的關係都因而結束。「法律是終身有效的,死亡將它廢止。」這是法律公理。
2.     家庭的例證:婚姻關係。死亡不但改變死人的義務,它亦改變和死人有契約關係之人的義務。「法律約束她,死亡釋放她。」這是全面性的釋放:為人妻子的身分已被註銷,徹底廢除。<死亡若結束了第一個婚姻,第二次的婚姻便是道德的。只有死亡才能使她從婚姻的法律下得著再婚的自由。>
二、歸屬另一位,結果子給神
1.我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在法律上也是死了:藉著個人和基督的聯合,我們在祂的死上有分。我們是藉著祂的身體死亡了。
2.在律法上死了=在罪上死了。
3.與基督聯合,向法律死亡的直接宗旨若是使我們乎基督,至終的宗旨就是要我們結果子給神。

俊昌的寫作Ch.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07/12/4  j00026gmail.com
愛妻俐丰常常鼓勵我,希望我能把長期以來片段式的領受稍做整理,寫出一篇篇完整的文章,這樣才能深入淺出的造就更多的人。
我的愛妻已經開始覺得我寫的東西慢慢超出她的理解範疇,稍覺艱澀──但就像愛因斯坦的太太說的:「我雖不完全認識相對論,但我完全認識愛因斯坦。」
我想,既然今天晚上,我又被聖靈充滿了,那就不要消滅這感動,試著拋磚引玉,先整理出一篇剛才的「看見」。盼望所有看過的人給我一些回應,好讓俊昌能有更多更好的修正。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篇二十三1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詩篇四十六10
這裡所講的「我必不致缺乏」,絕不是僅止於物質上的供應。我深信神所賞賜的一定包括:時間充裕夠用、職場專業能力表現卓越、事奉恩賜顯多、各樣恩典豐腴…。
誰有資格說自己忙碌?
這些年間,神給我三個分別是三、五、七歲的幼小孩子要撫養,我們全家卻能在每天晚上八點半就寢;我在國民小學當高年級導師,卻能每天不加班,又帶出美好的班級經營效果(很多教育界同儕常戲稱我們學校是「學生的天堂,老師的地獄」。在同事的傳統觀念中,不加班的老師是要被嚴厲苛責的);我每年受邀二三十場信息要分享,卻能平均每天有九十分鐘的寫作時間、與愛妻心靈對話一小時、每晚守住家庭祭壇(全家的晚禱生活)、深度閱讀一二個鐘頭(大量閱讀是必須的!約翰衛斯理說:「屬靈閱讀是僅次於禱告的最重要操練」)、天天過著幸福美滿的完整家庭生活。那麼,誰有資格說自己忙碌?
忙碌是自找的!
我必須很直接的說:「忙碌是自找的!」試著回想一年前你花時間所忙的事情中,有哪些事是可以存留到永恆還算有價值的?又有哪些事是沒做也沒關係的?誠實的你會發現,大部分是「非必要的」。我常說:「重要的事沒幾件。」問題在於只有很少的人能分辨自己重要的事是什麼。而且,你很容易就發現一件事實:「再怎麼忙碌的人,也有時間浪費生命。」
千萬不要以忙碌為藉口!再怎麼忙碌的人,也有時間浪費生命:看電視/電影/報紙/雜誌、 上網/打電玩/轉寄信件/MSN即時通、抽空搞婚外情/交際應酬/吃喝玩耍、觀光旅遊/逛街購物/進出酒吧、看球賽/聽看說八卦/一直講電話、聊天打屁/泡茶喝咖啡/過度的運動…。
我們看到在舊約聖經中,如果連身居要職的行政院長都能夠每天有三個時辰的分別為聖,那麼我們一定得效法但以理的生活型態──把「親近神」視為日常生活的第一要務。
我可以差遣誰?
我不認為張茂松牧師常常向韓國求加倍的復興恩膏是有用的,如果我們不能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我也不認為周聯華牧師因看見台灣的教會不合一,台灣的屬靈復興就會如他所說的遙不可及。
我認同謝宏忠院長所說的:「先關係後事工,先安息後忙碌,先領受後行動。」也深信區永亮牧師所言:「神在找一個合用的器皿。」我們常向主呼求:「以利亞的神在哪裡?」神卻回覆說:「我的以利亞在哪裡?」
經歷了千百年,神才找到一個馬利亞耶穌道成肉身。在這之前,聖經幾乎沒有提到她在世上有何豐功偉業。不過從她向神的回應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真是一個預備好了的人──把神的旨意看得超過自己的婚姻計畫、貞節名譽、至親愛人。其實她本來只是想當一個單純的鄉下姑娘而已…。
為何是四百年,以色列人的苦才達到鼎沸之聲被神所聽到?神在找一個人來領導百姓涉紅海埃及。直到摩西身心靈都預備好了。
以利沙如果沒有屬靈的生命,就算以利亞把帽子、裡衣、褲子、鞋襪、手套、圍巾…都脫給他,也不可能會有些許的油滴出來。
摩根在經歷「釋經的困頓」後,終於明白:「我們最需要顧慮的是自己──在知識上、靈命上是否足以成為神亮光能透過的管道。」神的工人根本不必去擔心自己的工作禾塲在哪裡,他最需要在意的是自己──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生命去承接神所託付的任務。器皿預備好了,自然能合乎主使用。我們的神從來不會大材小用,祂在知人善任的事上也沒出過任何差錯。
生命到哪裡,神的使用就到哪裡
我們的生命到哪裡,神的使用就到哪裡。「一個生命被聖靈掌管的人,既無須害怕工作停滯,也不用愁呼召落空,因為神在掌管一切。」傳道人根本不必去擔心自己的事奉工場;牧師何需把焦點擺在會友的人數;神的僕人怎能把信心/安全感/喜樂建立在環境呢?「笨蛋,問題出在生命!」(當年老布希因為打贏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在外交和國防上聲望如日中天,為何在尋求總統連任之際會敗給柯林頓?聰明的小看出當時美國的人心所繫,提出一句有名的競選主軸標語:「笨蛋,問題出在經濟!」結果小不僅斷了老的連任之路,而且自己更在道德上聲名狼籍之時再次入主白宮四年。同樣的,我必須跟現今的教會牧長點出信仰的核心問題:「笨蛋,問題出在生命!」)
懶惰的人才會拼命工作!
家主不會把五千兩的投資交給只能偷懶的惡僕。
魯益師闡釋得好:「懶惰的人才會拼命工作!」畢德生分析出我們忙碌的毒根是「因為我們的虛榮心和我們的懶惰。」假若我們能「好好作份內的事──我蒙召去作的事」,就可以在教會/牧者的字典裡找到「安息/休息」這個詞了。
很感謝畢哲思為我們點出了問題的中心:「上帝要我們活出『順服』,而不是『得勝』。順服是導向上帝,得勝是導向自我。」我們在失敗中掙扎、難以勝過的根本原因,常是因為內心隱約存在一種自我中心的態度。除非我們好好去面對並解決這種心態,否則不可能持續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這並不是說神不要我們經歷得勝,而是要強調,得勝是順服得產物。」我們若專心活出順服、聖潔的生命,必然會嚐到勝利的歡樂滋味。
上帝的心事
哪時候我們才能明白並體貼上帝的心事?當祂看見莊稼熟了時,我們竟然還在怨歎「鄉福做不起來、西海岸屬靈爭戰很大、附近的新教會偷羊/搶羊、人心真剛硬…」。
世人從我們臉上所解讀的訊息是:「我們是背重擔的牛馬,不是個快樂的僕人。」
沈保羅牧師斬釘截鐵的呼籲:「有什麼樣的領袖,就有什麼樣的教會。」「哪裡有神的彰顯,哪裡人就多。」我聽過太多屬靈長者發出相同的感慨:「我們今天的問題在於膚淺!」
回歸簡樸的生活
以前我是個標準的工作狂。但這四年來,晚上八點半是我們全家的就寢時間──刷牙、洗臉、晚禱(以上動作都是四個人分的,我或愛妻除了完成自己的部份,當然還得照顧三個寶貝的作息。養兒方知父母心啊!)、加上床邊故事,完成這些例行作息,我們五口之家大約九點三十可以安然躺臥,進入夢鄉。因此,每天清晨我可以在不被打攪的情形下,從容晨更一小時。近四年所寫的靈修筆記已有一千多頁,每頁大約六百多字。
因為睡眠充足,情緒就穩定,上班就精神充沛,職場的專業表現就卓越。下午四點多學生放學,我從來不加班──我深信那是因為工作能力不佳或工作分配不當所致。我秉持的原則是,在不影響家庭和健康的情形下,盡心盡力努力工作。
下班第一件事是去黃昏市場買菜──結婚十一年來,幾乎都是由我下廚,我們很少吃外燴。回到家先幫三小孩沐浴,然後開始柴米油鹽醬醋茶、洗手作羹湯。
我所做的事,雖然微不足道,對妻兒而言卻是無比重要。我佩服楊牧谷的生活責任:「我永遠知道家裏的醬油還有多少、家裏的衛生只剩幾張。」
我們每天都在過「完整的家庭生活」。週六早上是家庭禮拜時間。近年來我很少外出交際應酬,在正常情況下固定一週最多出外分享信息一次──我只能在家準備講章,無法常常常常常常常...(×n次)去教會接受裝備、參加各式各樣的開會。畢竟現階段的我是一個深度委身家庭和工作的人,刻意分別出來的是堅持過簡單穩定的生活──簡單的生活帶來滿足的喜樂。對我那三個寶貝──李務李預李約來說,這是真實的,簡單規律的生活帶來穩定美好的成長。
千萬不要誤以為我的愛妻是英英美代子。煮菜遠比帶小孩輕鬆多了,她比我擔當更多的家庭責任呢!也是國小老師的她這七年連續請育嬰假,全心委身在教養子女中,是非常偉大的事奉。為了我的生命建造,她平均每天與我有一小時的心靈對話。是我生命中最委身的代禱者、最親密的屬靈夥伴、最忠誠的信息聽眾,更是最敏銳的靈性先鋒。她的愛、她的支持、她的扶助…,啊!才德的婦女,何等榮美呀!
一種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有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俊昌,信主二十年,難道你都沒有過靈性低潮?你怎麼能持續對主熱情這麼長時間?我就是納悶為何你總是對神誠摯忠懇?還有你真的是在看聖經──看了之後,就積極真實活出來。以及恩典似乎常在你身上明顯呈現…?」其實,「我只是單純的、深深的委身於一種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要這樣堅持並非易事,而且如此行,很可能被教會誤會為不近人情、不屬靈和沒有愛心等。但「如果我們不能從別人身上看見耶穌,那就讓別人從我身上看見耶穌」的呼召,必須被堅立。誠如馬丁路德的宣告:「Here I stand!」
我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只不過我尚有諸多的不成熟。由於目前在台灣多數客觀環境仍在錯誤中打滾的情境下,要堅持正確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任何一個時代,有思想的人都是很危險的。任何的反省對現有的秩序都是很大的威脅。
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常是一個公共場合的開心果,特別在上課中學生們常常感染到我洋溢的喜樂。雖然我常寫出慷慨激昂又語重心長的言詞,不過我所過的日子是很美妙的。
義人的路 
雷克喬納曾提醒我們:「如果我們行在正道上,事情就會愈來愈明朗;如果我們行在錯誤的道路上,事情就會愈來愈黑暗和困惑。我們每一天所走的道路,如果不是愈來愈清楚和明朗,就表示我們在某些地方已經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在神裡面,錯誤的方向絕不會變成正確的方向。因此,回到轉錯的地方,是唯一讓我們歸回正道的方法,那就是悔改。」例如:一個常常上學遲到的學生,他會被責罵的原因絕不只是早上起床起不來而已,而是他的生活作息、生命紀律出問題!又例如:在工作上總是表現不佳的員工,他所呈現的不會僅是跟不上進度這麼簡單,反而是他惡性循環的生活面貌。
教會萬歲!家庭破碎?
身為國小老師十五年,我常看見一個現象:基督徒家庭出身的小孩並沒有比非信主家庭的小孩表現得好,反而更差。(有不少屬靈領袖提到,在美國基督徒的離婚比率比非基督徒高,基督徒說謊、不誠實的情形和世人沒兩樣,其間道理亦是相同。)其中,傳道人的小孩情形更是嚴重。許多家長忙著作教會的門徒同工,「教會萬歲,家庭破碎!」小組聚會時間常常在晚上八點才開始,小孩如何早睡?明天上學怎能不遲到?爸媽每星期總要忙教會的事工三四個晚上。孤寂的孩童在心裡千萬遍吶喊:「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媽還在聚會,何時才要回家?」
依照經驗,他們很可能在未來的幾年(甚至是一輩子)都不能轉向正面,而必須活在惡性循環中,因為家庭狀況就是這般的引導他們。帕克巴默爾曾說:「對於堅持要作壁上觀的學生,我永遠沒辦法成為他們的好老師──這不過是我眾多的限制之一」。我知道「教育無法改變尚未預備好的人!」我也明白「我們不可能叫孩子省略紀律,卻要他們有美好的生活」的道理。但是,對孩童而言,課本上教化的知識,怎能與以身作則的父母相比呢?
我們要清楚知道,小孩的問題只不過在呈現我們作大人的真實面。作父母的若持續活在混亂與匆忙中,就不可能有效的叫孩子成長。孩子真得很無辜,也很可憐。假使身為家長的我們持續視若無睹,兒女們是很難進入正向的學習狀況的。做父母的倘若依舊不顧神在我們身上的呼召──家庭責任,總有一天他們會反撲的。葉光明牧師語重心長的告示:「青少年犯罪的第一大問題是父母瀆職。」身為一家之主,別讓你的妻兒成為心靈上的孤兒寡婦。
懺悔錄
一百句外人的讚美,遠遠抵不過妻子兒女的一句抱怨。任何得成功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聽聽這幾個屬靈前輩們的懺悔錄:
葉光明牧師:回顧我的事奉生涯,我發現有一段時間我差點錯失了神對我的婚姻和家庭的計畫。有一陣子,我不斷地從一個特會趕到另一個特會,向大批大批的群眾講道,並從人們得到良好的回應。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在特會上聽到一位講員說到:「專家的定義,是一個手提公事包、離家在外的人。」那句話像一支箭刺入我的心中。我想:「那真是針對我說的!」我正是那個手提公事包、離家在外的人。每個人都把我當作專家,但實際上我的家又是個怎樣的家呢?神給我一個全新的挑戰,祂要我先作稱職的丈夫和父親,然後才可能在其他的領域裡成功。於是我開始分析自己的動機。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時間在外旅行?為什麼我會在參加這些特會時感到興奮?我漸漸意識到,我的動機裡隱含了強烈的個人野心。我喜歡站在講台上對著大批會眾,享受著人們稱讚我為「有恩膏的講員」。回顧那段拓展事工的年日,我意識到許多時候我關注自己身為講員的聲譽,勝過關注妻子感情上的需要;有時候,我關注自己的成功,勝過關注家庭的幸福。
柯恩德牧師:我常覺得罪惡感恐怕是世界上最折磨人的一種痛苦。多年來我自己最深的痛苦就是罪疚感──我的失敗,尤其是在作父親角色上的失敗。如果有人想重重打擊我──叫我真正的痛苦不堪──只需要輕描淡寫地,問我一個問題:「當你的孩子在成長關鍵的時候,你花了多少時間陪伴他們?」我非常感激我的孩子們都已經原諒我這個不稱職的老爸了,但是我自己仍然不時為過去所犯的錯誤深感悔恨。           
隆梅爾牧師:我偷偷告訴你,我牧養一所大教會、懂一點希臘文、寫過好幾本書,…我這些表現應該還算不錯,不過我的孩子卻完全不在意這些。他們所重視的是我怎樣與主同行。事實上,我怎樣愛主,怎樣跟上帝建立關係,這些事勝過一切。我願意我的孩子從我的日常生活見證裡找到盼望。我希望他們看見父親的真實面,和我怎樣不斷得到上帝的幫助。我希望他們看見我過禱告生活。
喬治懷特斐德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傳道人和佈道家,卻無法維繫一個美滿的婚姻。
D.A.卡森註解得好:「在生命某個層面中具有聖靈所賜的能力,似乎不能保證生命的每一個層面都會充滿聖靈加諸的紀律與成熟。因此,聖靈的恩賜絕不應該成為個人犯罪的藉口。」
辛傑米和他女兒的見證並不值得效法。我們不需為了見證神的榮耀救贖,就先讓兒女去處在悖逆之道中。就好像康來昌所比喻的:「我們不需為了見證神的醫治,就故意去打斷手骨」一樣。浪子回老家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最好不要發生在你我的家中。
我很欣賞劉竹邨牧師的耐心。在妻子還沒有相同的感動之前,他寧可繼續等候聖靈的動工,直到太太親自被聖靈充滿那一天。
真是令人遺憾,在親子教養關係上,聖經中充滿了太多失敗的例子,我們不需再雪上加霜。其中最令我納悶的莫過於撒母耳──竟然沒有敬虔的下一代。
悔改是唯一的道路
我們別無選擇,因為悔改是唯一的道路。謙卑學習、徹底改變,不僅是責任也是義務。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如果我們願意讓神來牧養我們,我們必要到達──到達青草地上,到達可安歇的水邊。到達…。
當我們在遠程的航行中,我們的問題不能只停留在「我們到了嗎?」我們必須開始問「我們進步了嗎?我們到哪裡了?」現今這個階段,我們像裹在繭裡的蛹,在羽化的過程還沒有來臨之前,我們還不是振翅高飛的蝴蝶。然而,任何一種蛻變都必須從某處開始,我們越早開始越好。
詩篇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http://tw.myblog.yahoo.com/redorange-364

俊昌的靈修心得071203book聖潔讓你想得不一樣   畢哲思 校園】
羅馬書六2023
    如果聖潔是基督徒生活中很基本的一件事,為什麼日常生活中不能更多的活出聖潔?為什麼有那麼多基督徒常在罪惡中屢戰屢敗?為什麼耶穌基督的教會大多比較像這個世界?而不是比較像上帝?
其一是,我們對罪所抱持的態度常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為中心。我們比較關心自己是否勝過罪,而容易忽略一個事實──犯罪會讓上帝傷心。我們之所以無法忍受被罪打敗,主要是因為一心想要成功,而不是因為知道這樣做會令上帝不悅。
    罪是與上帝為敵的,所有的罪都與上帝敵對。所違背的是祂的律法,所藐視的是祂的權柄,所漠視的是祂的掌管。
    上帝要我們活出「順服」,而不是「得勝」。順服是導向上帝,得勝是導向自我。我們在罪中掙扎、難以勝過的根本原因,常是因為內心隱約存在一種自我中心的態度。除非我們好好去面對並解決這種心態,否則不可能持續活出聖潔的生命。這並不是說神不要我們經歷得勝,而是要強調,得勝是順服得產物。我們若專心活出順服、聖潔的生命,必然會嚐到勝過罪的歡樂滋味。
其二是,我們誤解了「因信而活」的含意。以為這句話是說,成為聖潔不需要靠自己付出努力。有些人甚至會說,凡是出於自己努力的都是「出於肉體」。信靠基督是一切聖潔的根本,但聖靈也確實教導我們,基督徒若想活出聖潔的生命,除了具備信心,還要付出努力。
想活出聖潔,我們也有責任。(只要願意負責任,我們就可以改掉我們那些壞習慣。)負責任是追求聖潔的第一步。
其三是,我們不自覺的在心理把罪分成兩種:(一)是不可接受的罪。(二)是可以稍微包容的罪:這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在小事上妥協,會導致更大的失足。》而且誰敢說,漠視一個小錯誤,在神眼中不是一項嚴重的罪呢?(我只是吃了一顆水果!)
罪就是罪:不是由情況的輕重來決定是不是罪,而是凡上帝的律法所禁止的就是罪。想活出聖潔的生命,就不能把罪分類。
我們必須【把罪視為得罪聖潔上帝的行為,而不只是把它當作個人的一個失敗經驗。】

俊昌的靈修心得071202下午
※大量閱讀是必須的!【約翰衛斯理:「屬靈閱讀是僅次於禱告的最重要操練」】
要去理解!有些情況真是令人訝異:「法利賽人和耶穌看的是同一本聖經嗎?」「教宗和馬丁路德看的是同一卷羅馬書/加拉太書嗎?」「某某人和我看的是同一本標竿人生/末日決戰/教會在職場嗎?」怎麼結果差那麼多?魏樂德說得好:「要去理解!在人生的種種層面裡,我們所理解或不理解的東西,決定了我們能相信什麼,不能相信什麼,並且如鐵腕統治般掌控著我們的實際生活與行動。想要彌補知識層面的空白,就必須慎思、明辨,而且絕不可能單靠自己就能達到。(例如)如果對信心或恩典認識不清,就會讓人以為,基督徒的福音是懶人死後進天堂之道或消極者進樂園之道。錯!錯!錯!支持委身的,並不是迷惑,而是瞭解。資訊不足或困惑,只會把我們變成行動、思想,或情緒上的牆頭草。」
※要像「戀人品嚐話語」!針對神話語的態度,畢德生的闡釋很好:「釋經絕非迂腐的行為;釋經是一種愛的行動;是愛到一個地步,想將對方說話的內容了解得一清二楚;是尊敬話語到一個程度,想用各種方法明白其真意;釋經是熱烈地愛神,以致想停下來聆聽祂到底在說些什麼。神提供給我們的經文,就是祂想對我們所說的話。愛神意味著不但愛神說話的內容,也愛祂向我們說話的方式。隨之而來的是,像戀人一般,全神貫注在經文上──珍視其每一個逗點和分號、品味介詞的獨特用法、欣賞名詞的奇特選用。戀人不會匆匆一瞥,得到一個「信息」或「意義」,就立刻跑開,然後與朋友在背後說三道四。戀人品嚐對方說過的話和寫下的字,對每一個遣詞用字都咀嚼再三。」我的看書速度是超乎常人想像的慢,我常在看書的同時「魂遊異象」,一發呆就好久好久才拉得回來,又喜歡作眉批。(二個多月前,我曾經在一次看書的過程中又被聖靈充滿,僅花了一分鐘就把一篇非常艱難的講章信息寫完,而且當週出去服事,果效非凡!)我常想,看書很快的人怎能充分欣賞文字的優美呢?他們是如何吸收消化龐大的智慧結晶?

俊昌的靈修心得071201下午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敬拜。
  有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俊昌,信主二十年,難道你都沒有過靈性低潮?你怎麼能持續對主熱情這麼長時間?我就是納悶為何你總是對神誠摯忠良?還有你真的是在看聖經──看了之後,就積極活出來。以及恩典似乎常在你身上明顯呈現」其實,【我只是單純的、深深的委身於一種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俊昌的靈修心得071201上午【book聖潔讓你想得不一樣  畢哲思 校園】
羅馬書六2023
    如果聖潔事基督徒生活中很基本的一件事,為什麼日常生活中不能更多的活出聖潔?為什麼有那麼多基督徒常在罪惡中屢戰屢敗?為什麼耶穌基督的教會大多比較像這個世界?而不是比較像上帝?
    其一是,我們對罪所抱持的態度常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為中心。我們比較關心自己是否勝過罪,而容易忽略一個事實──犯罪會讓上帝傷心。我們之所以無法忍受被罪打敗,主要是因為一心想要成功,而不是因為知道這樣做會令上帝不悅。
    罪是與上帝為敵的,所有的罪都與上帝敵對。所違背的是祂的律法,所藐視的是祂的權柄,所漠視的是祂的掌管。
    上帝要我們活出順服,而不是得勝(未完待續
修訂俊昌推薦的十大屬靈好書2007/12/01
俊昌推薦的十大屬靈好書2007/12/01修訂
A、有些書很有深度,但很拗口,硬得不易咀嚼(通篇的理論,鮮見舉例比喻,屬靈八股充斥),這些書對一般信徒而言都過於專業,以致艱澀深奧、不知所云,讀來枯燥無味、難以下嚥。此類書籍買來後翻閱幾張,多半束諸高閣,個人並不在此推薦。(Ex:慕安得烈、魯益師、鍾馬田、陶恕、傅士德、斯托得、楊牧谷…的大作。這些書基本上很有內容,不過得花很多心思去消化。我個人也常翻閱,但進度很慢,真得靜下來不能收益。而且他們的書多半語重心長,帶來了覺醒,合扉之後卻不見喜樂之情。)
B、除非能編輯成小短文,一次一點,細細品嚐,或可回味無窮。(Ex天天聽見神  魏樂德 【校園】)
C、說真的,有很多的書(有些甚至是暢銷書),作者根本不曉得自己在寫些什麼,看了之後,發覺很浪費時間,(十本書當中平均約有八本不值得我們花錢去買,耗生命去看。真是不看也無關緊要!)此類有兩種:
a.千篇一律:多產作家最容易陷入此陷阱,看一本和看十本,基本上沒什麼差別。(Ex:約翰麥斯威爾、李順長、翟辛蒂的著作。)
b.神學觀念有問題:他們的個人領受確實不錯,不過拿出來教導就會有點偏頗,因以主觀經驗掛帥,造成偏離聖經真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Ex:林曾秀芬、江秀琴、湯米田的著作。)
D、有些推薦序言真是不寫也罷,高舉一本書太過誇張,寫什麼「非讀不可」、「一定要看」、「絕不可錯過」,用詞太絕對,實在是亂來。奇怪的是這種序言常常看到。如此反而容易「因人廢言」(作者的心血被你搞砸了)。
E、我們的一生時間有限,而可看的好書實在太多。如何把握時間吸收新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千萬不要以忙碌為藉口──再怎麼忙碌的人,也有時間浪費生命:看電視/電影/報紙/雜誌、 上網/打電玩/轉寄信件/MSN即時通、搞婚外情/交際應酬/吃喝玩耍、出國旅遊/逛街購物/進出酒吧/、聊天打屁/泡茶喝咖啡/過度的運動。我們只好把握一個原則:【有些書可以轉化我們的生命,不看可惜,甚至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虧損;有些書可有可無,不看也不會影響我們進入永恆(例如:武俠/愛情小說,雖然令人心曠神怡,愛不釋手,但說真的,不看也沒關係。)
F、大量閱讀是必須的!【約翰衛斯理:「屬靈閱讀是僅次於禱告的最重要操練」】
G要去理解!有些情況真是令人訝異:「法利賽人和耶穌看的是同一本聖經嗎?」「教宗和馬丁路德看的是同一卷羅馬書/加拉太書嗎?」「某某人和我看的是同一本標竿人生/末日決戰/教會在職場…嗎?」怎麼結果差那麼多?魏樂德說得好:「要去理解!在人生的種種層面裡,我們所理解或不理解的東西,決定了我們能相信什麼,不能相信什麼,並且如鐵腕統治般掌控著我們的實際生活與行動。想要彌補知識層面的空白,就必須慎思、明辨,而且絕不可能單靠自己就能達到。(例如)如果對信心或恩典認識不清,就會讓人以為,基督徒的福音是懶人死後進天堂之道或消極者進樂園之道。錯!錯!錯!支持委身的,並不是迷惑,而是瞭解。資訊不足或困惑,只會把我們變成行動、思想,或情緒上的牆頭草。」
H、要像「戀人品嚐話語」!針對神話語的態度,畢德生的闡釋很好:「釋經絕非迂腐的行為;釋經是一種愛的行動;是愛到一個地步,想將對方說話的內容了解得一清二楚;是尊敬話語到一個程度,想用各種方法明白其真意;釋經是熱烈地愛神,以致想停下來聆聽祂到底在說些什麼。神提供給我們的經文,就是祂想對我們所說的話。愛神意味著不但愛神說話的內容,也愛祂向我們說話的方式。隨之而來的是,像戀人一般,全神貫注在經文上──珍視其每一個逗點和分號、品味介詞的獨特用法、欣賞名詞的奇特選用。戀人不會匆匆一瞥,得到一個「信息」或「意義」,就立刻跑開,然後與朋友在背後說三道四。戀人品嚐對方說過的話和寫下的字,對每一個遣詞用字都咀嚼再三。」我的看書速度是超乎常人想像的慢,我常在看書的同時「魂遊異象」,一發呆就好久好久才拉得回來,又喜歡作眉批。(二個多月前,我曾經在一次看書的過程中又被聖靈充滿,僅花了一分鐘就把一篇非常艱難的講章信息寫完,而且當週出去服事,果效非凡!)我常想,看書很快的人怎能充分欣賞文字的優美呢?他們是如何吸收消化龐大的智慧結晶?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備註
1
上帝的心事
隆梅爾
天恩
上帝值夜班、老爹的叮嚀
2
標竿人生
直奔標竿
3
靈命躍進50
雷克.喬納
以琳
靈命紮根50天、末日決戰
4
饒恕原理
柯恩德
校園

5
教會在職場
彼得魏格納
以琳
教會大地震
6
活出美好
90天靈修旅程活出美好
7
天天活出神的話
天路客的行囊、信息本聖經
8
趕鬼與釋放
葉光明
以琳
夫父何求、活出信心
9
上帝的聲音
魏樂德
校園

10
聖潔讓你想得不一樣
畢哲思
校園


竭誠為主
章伯斯
證主


邁爾聖經人物傳


衣衫襤褸的福音
曼寧
校園


麥拉倫
校園


每日經歷神的火
布永康
以琳


疾風烈火
風火信心、風火大能

贏得一生
理查考查斯基
愛修園
禱告良辰

成長神學
校園


我的希望天使
古詩里
校園


簡樸生活真諦
傅士德
學生福音團契
屬靈操練禮讚、禱告真諦

祈禱出來的能力
邦茲
宣道
飲於能力之源

恩典百分百
擁抱耶穌的心

為了神的愛
卡森
天恩


褥子團契
奧伯格


釋經講道回憶錄
沈保羅
宣道


讓生命發聲


早安聖靈
辛班尼
以琳
恩膏

堅持一生的禱告
堅持一生的道路

耶穌真貌
楊腓力
恩典多奇異

聖經遇見小故事
劉良淑







俊昌的讀書心得071129晚上
職場的事奉者(或延伸教會的使徒)必須脫離傳統核心教會的事奉模式……多年來,我們一直想藉著核心教會的活動、外展、拓植、眾教會的合一、禱告運動、和其他種種方法來得著城市。然而,當耶穌在論到城市中的權柄時,祂卻提到它和做生意所產生的影響力有關(路十九17)。當職場使徒的身份被承認時,我們就必看見種種全新的策略和行動大量出現,對世上的列邦列國帶來有益的改變。
當我無法去教會作禮拜時,他從不責備我。原因是,他知道、我也知道,當我不在教會時,我是在做神呼召我去做的事──(因為忠心於職場、委身於家庭而無法參加教會開辦的事工/活動/組織/動員/…esp小組,就得長期被教會邊緣化嗎?)
當我是一個牧師時,我很難體會會友們要經營事業、要帶領家庭、又要支持教會一切事工所面對的難處。那時,我會納悶為何弟兄們都不來參加週二晚上的詩班練唱、週三晚上的查經班、週四晚上的福音佈道、和週六早上的禱告會。如今我作為一個企業人,我才發現自己也很難辦到。
許多朝九晚五的職場信徒如果沒有養家的責任,或許還蠻容易遵從核心教會的準則。但是,那些在延伸教會中肩負領導和從事各種專業領域的人(包括大多數職場的使徒),通常也要負起養家的責任;因此,他們常常在時間管理上面臨更多掙扎。
那些蒙召在職場上或一些特定行業上工的人,是配得我們的鼓勵和支持的。他們毋需處在教會生活的邊緣,滿心帶著罪疚和被控告的感覺,只因為他們無法參與教會的許多聚會或事工。由於他們在工作角色上的需要,通常他們很難天天投入教會的生活。
對於這個問題,居然有那麼多教會的專職同工無動於衷──這真叫我驚訝不已。雖然他們鼓勵會友多花一點時間和家人相處並在職場上傳揚福音,但卻認為「允許或鼓勵會友每週自願奉獻五、十、甚至二十四個小時的時間」不算什麼。事實上,正如企業獎勵那些工作狂的員工一樣,許多宗教的團體也傾向於稱讚和鼓勵那些花許多時間在教會的「教會狂(churchaholics)
由於這些會友擁有特殊的才幹,因此牧師樂於邀請他們進入教會的同工會或執事會。按照傳統核心教會的準則,企業人事可以透過服事教會來事奉神。然而,核心教會卻不了解一個真理,那就是:一個會友在職場上的工作,其實就相當於他身為教會成員的事奉。有些企業人的確蒙召投入教會長執會的職務,但另外也有些企業人事蒙召去做其他的事工,例如賺錢。這些事奉本身並無哪一種比較屬靈的問題
令我震驚的是,一般人都以為,那些未能自願參與教會事工的人都是懶惰和糟糕的──就像整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couch potatoes)那樣。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在這些未能自願參與事工的會友中,或許有一位是必須超時工作、以挽救公司和五十個工作機會的企業主,或者是一位必須同時照顧上下兩代家人的信徒,或者是一位要競選重要公職的人,或者是個精力耗竭的人。當這樣的人沒有自願參與服事時,他們就該被貼上「坐禮拜信徒」的標籤嗎?

俊昌的讀書心得071129
教會在職場p.139~174
周聯華牧師曾提過,對於現今『教會的合一』感到挫折。所以他認為台灣復興之路根本遙不可及。
如果,有另一種比合一、禱告運動、外展、拓殖、教會活動,和其他種種方法更快速又有效的方法來得著城市──而且合乎聖經的教導,我們用不用?
這方法很簡單,而且已經呼之欲出。
想知道嗎?
先問你一個聖經的常識:『約瑟為何受到法老的重用?進而成為轉化全國/社會的重要人物。』

W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