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約翰福音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10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525節(約翰福音完結篇)
金句:他們吃了早飯,耶穌問西門.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他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又問他:「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他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耶穌第三次問他:「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問他:「你愛我嗎?」就憂愁起來,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約二十一1517
心得主題:【復職】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愛的對象「這些」,雖然可以解釋為人(其他門徒)、事(捕魚的工作)或物(魚、早餐、漁具),但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你依然還比其他門徒更愛我嗎?」因為彼得一直以來都能夠做出最強烈的自誇(約十三37)。
可惜的是,血氣之勇不足以應付真實的恐懼。心靈願意,也會有肉體軟弱的時候。
耶穌為了「醫治」彼得的創傷(公開否認主的窘境一定讓他無地自容),在此給予重建:要他知道,將來不論承擔什麼服事,都不可以再憑藉一時的熱情。耶穌治療的方法,除了施予赦免外,還必須在其他門徒面前賜下公開的復職。
耶穌問的問題可說是徹底探查了彼得生命的深處。
感謝主,這時的彼得不再自信滿滿了。曾經海口:「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可十四29)的漁夫,現在已不愛和其他人相較了。他只能訴諸於耶穌的知識:「主啊,你知道我愛你。」
而耶穌也接受這樣的聲明,馬上託付他:「你餵養我的小羊。」
如今的重點不是在傳福音方面,乃是牧養方面。耶穌要彼得彰顯對主的愛的方式是關顧牧養神的百姓,而且這也是他復職的證據。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問題要問三次,問到彼得「憂愁起來」了?正如他之前三次不認主,「耶穌也照樣三度要求這個基本的、但深邃的告白。」「在彼得的回答中,並沒有自義的跡象。他只訴諸於一個事實,即主知道一切,所以主也知道彼得的心。」(卡森)
最後,「你餵養我的羊」這話大有意涵:這些羊是屬基督的,不是彼得的。另外,「餵養主的羊,這個事奉是以動詞描寫的,而不是名詞。是牧養、餵養,而不是作個牧師,守住牧師職分。」(Barrett
半年前,我被教會狠狠地解職,莫名其妙的把我休了(教會有點過河拆橋的味道),說是「上面交待的」,問不出其所以然,只告訴我:「你鋒芒太露了。」唉!還好,匠人所棄的石頭仍有殿基的功用,人關了一扇門,神立刻為我打開一扇窗。主親自在他處為我復職,祂知道我的心如何。
哈利路亞!窗外有藍天,滾石不生苔。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9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14
金句: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要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跟你一起去。」於是他們出去,上了船……。(約二十一3
心得主題:【我要打魚去】
彼得和幾個門徒去打魚,是否該受到責難,解經家們的意見相當分歧,莫衷一是。有人認為:「在二十章那些事件之後,彼得與他的門徒同伴竟然打算重操舊業,太不可思議了。」(巴瑞特);也有人說:「那是在絕望中從事的一個漫無目標的活動。」(布朗);而布魯斯則堅稱:「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彼得為了回去打魚而放棄了所領受的託付,同時,對他而言,常常善用時間是比閒懶度日更好的。」畢斯里.慕瑞表示:「雖然耶穌被釘十字架,並從死裡復活,門徒仍然必須吃飯!」
針對以上兩種相對的看法,卡森的結論是:「真相可能在兩者之間,但比較接近後者。沒有證據證明彼得和其他人回到加利利去(提比里亞海即是加利利海)是為了打魚。最合理的假設是:他們是順服主的命令到那裡去的(可十四28、十六7)。而且,在此之前,彼得自己已經見過復活的主了。有一個事實可證實這一點:一旦岸邊那人的身份被指明出來,彼得立刻跳到水中,游回岸邊。這讀起來,並不像是要逃跑之人的動作。」
有很多時候,我們的所作所為,或許無法符合大眾的期待。在甲看來是對的事,以乙的觀點卻是全然謬誤;從丙的出發角度很合理的東西,對丁則大大不然。人們總有大相逕庭的解讀,我們何去何從呢?不論我們作什麼,總會有人說話。
「只要在乎神的眼光」,這是很不容易作到的事,非常非常難。需要千錘百鍊的屬靈生命,集數十年功力之大成,或可臻至其萬一。「別管他人怎麼想」,真是困難重重。也難怪,偉人通常在某個程度會被謔稱為「瘋子」(不在意人的評論)。
昨晚我閱讀了克里斯(威爾斯人,17661838)的生平,訝異於這個「來自北方的獨眼傳道人」被主使用如斯。這位名聞遐邇的牧師獨鍾牧養偏遠小教會和艱苦的小地方,扶助衰退的教會,甚至到晚年,還願意接下人人視為畏途的燙手山芋。他的日記提到:「我想到在我卑微的事奉生涯中所蒙受的無限恩典;甚至到現在我年老的時候,還看到教會的事工在我手中興旺起來。基於這樣的理由,我認為我多少會為這所教會帶來神的祝福。」直到他病倒、榮歸天家的四天前,都還在講台上孜孜不倦的傳講神的福音(他幾乎每一天都有一場講道,主日則至少有兩次以上)。
克里斯有一次遭到教會青年牧師的忌妒,並受到神學爭論的衝擊,破壞了他在教會所成就的事工,使他感到是該離去的時候了。他寧可另起爐灶,也不願意繼續被捲入無端的爭執中,只想全心全意地傳揚救人信息的福音與信息。當他下好決定後回到家,「禱告的靈驀然沛降在他身上,於是他開始與神靈交,不住的哭泣與禱告。」然後對神寫了以下的請求:
神啊!求祢祝福我的困苦、照亮我、鼓舞我,
不要壓抑我,使我失去更豐盛的生命。
神啊!為了祢仁慈的緣故,求祢幫助我,
不要使我被教友或執事驕傲的腳所踐踏。
神啊!為了應驗這些事情,求祢幫助我,
默默地、有耐心地等待祢的來臨。
不要叫我像祢的僕人摩西那樣,
憤怒並說出不討祢喜悅的話。
求祢支撐我的心,不要讓它沉下來;
求祢幫助我等待來自錫安的新力量。
即使他的敵人一直反對他傳揚神的道,神依然賜給他新的信心和新的能力。克里斯的臨終遺言是:「再見吧!繼續前進!」
他還有幾句話,對我的幫助也很深,在此節錄分享:
「作一個傳道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過一個不受指責的生活。」
「我記得馬丁路德曾說過,閱讀、祈禱及試探,都是加強並淨化傳道人才幹所必須有的步驟。」
「手頭上要常有一本讀物,以代替無謂的談話。」
「記住這一點:你不可能在私底下犯一些罪,而又能公開執行一些有效並蒙悅納的事奉。」
「福音就像一塊玻璃,要在講壇上保持明淨鑑人,好讓聽眾能見到基督的榮耀,並逐漸轉變為具有基督的形象。」
「傳揚神恩典的福音要有智慧與感情,而且不可以有害羞的心,要有豐富的內容。」
「傳道人要能影響自己。如果傳道人想要使他的證道感動別人,那麼他就得先感動自己。如果他想要別人受其影響,那他就必須先影響自己。」
「唯有生命才能醫治死亡。那不是責任的規定,不是懲罰與責難的威脅,也不是教育的藝術與薰陶,而是嶄新的、屬靈的、屬神的生命。」
華倫魏斯比談到克里斯說:
「克里斯是一個非常肯自修的人,雖然他沒受過正式的教育,並缺少吸引群眾的優雅氣質。他也是一個勤於祈禱的人,一天作三次禱告;此外,也經常在半夜起床尋求主的面。他尤其喜歡漫長旅途中的孤獨,如此可以禱告並沉思神深奧的事。而他證道中的熱情則是來自他內心深處的燃燒。」
「他無聞於敵人的毀謗,無視於他周遭的險阻,勇敢地以奉獻的精神將真理傳遍各地,結果使得無數的人因他的事奉得著救恩。」
「總之,克里斯是一個肯全心投入服事,也為神所重用的人。神重用他,使罪人獲得新的生命,使衰退的教會興旺,同時也使沉睡的基督徒恢復屬靈活力。」(「學屬靈偉人榜樣」,橄欖1988出版)
據統計,我們每個人的學習有百分之九十五來自模仿,盼望克里斯的榜樣能更多成為我成長的幫助。我要繼續去打魚了,祈願:得人如得魚。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8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二十章2431
金句:然後對多馬說:「……不要疑惑,只要信!」……耶穌說:「你因為看見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是有福的。」耶穌在門徒面前還行了許多別的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把這些事記下來,是要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使你們信了,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二十27293031
心得主題:【復活的生命】
這幾個禮拜,我被神「差派」出去「短宣」(好多人竟然誤以為我們已經「離開」教會了),有很美好的服事──協助建立一個遠地的小教會,也陪伴幾個兒童有主日學互動。
今天是復活節,我常想,這樣的節日可以帶出怎樣的意義?什麼又是復活節的真諦?
有一個新的小教會,成立了近一年,一直沒有人力做兒童主日學的事工,不斷向主發出「馬其頓的呼聲」,神讓我們聽到了(撒上三4)。我想這是我的本行(我的事奉是從當兒主小老師開始的),而且對岸大陸我都接受呼召去服事了(請為我們禱告,今年暑假有四個夏令營的邀請),沒理由不在自個兒地方承擔此職事,所以這三週我們夫妻就重拾教材,粉墨登場。今天已有十個小朋友參加聚會。今天已有十個小朋友參加聚會。此外,我也分擔他們的主日講台服事和司琴配搭,三次下來,看見他們從二十幾人,到三十多個,又衝上四十七位……。這應該算是「復活節」的意義。
常有學生的家長向我反應:「以前我的小孩不愛上學,三催四請,拖拖拉拉,不願意起床,經常遲到。如今反而厭惡放假、不喜歡寒暑假,每天一回家就興奮地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每早上總是催促著父母要早一點送他們來上學。」有學習,有成長,生命有明顯的改變,這應該算是「復活節」的真諦。
耶穌的復活,對門徒來說是相當不可置信的事。馬利亞憂傷主的身體被搬走(約二十215);門徒懷著恐懼的心;多馬充滿疑惑不信──復活的基督就在這種光景下向他們顯現。感謝主,這些人的情況因此改變了──「馬利亞承擔使命;門徒們歡欣快樂;多馬則是相信。」(「約翰福音註釋」,D.A.卡森,美國麥種2007出版)
另外,還有一件事值得我們深思:耶穌的復活,根據福音書記載,祂沒有在任何一個非信徒面前顯現。「如果耶穌曾出現在彼拉多的門口或公會之前,又會如何呢?這對判祂死刑的人想必是個晴天霹靂吧!當然這種公開露面必然引來高潮,但會激發真信心嗎?耶穌在拉撒路與財主的故事中已回答過這個問題:『如果他們不聽摩西和先知們的話,即使有人從死裡復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路十六1931)所以耶穌選擇另一個方法:讓門徒作祂的見證人,傳遞真道。」(「天天親近神」,楊腓力,雅歌2002出版)這就是,我在這陣子所作的事。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7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二十章123
金句:耶穌來了,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約二十1921
心得主題:【願你們平安】
這就是真實的基督教。
「禮拜日黃昏的時候,門徒聚在一起,因為怕猶太人,就把門戶都關上。」(約二十19)耶穌並沒有嘲笑門徒的恐懼與不忠,也不試著去勉強他們要勇於殉道,相反地,祂親自主動探訪關懷,給予子弟兵最需要的平安。
查爾斯.艾倫說:「上帝知道我們的侷限,不指責我們的軟弱,也不逼我們到我們無法安全喜樂前往的地方。神從未要求我們去做超乎我們能力的工作。相反地,神恆常滿足我們的需要,祂知道我們肩頭扛的重擔,也知道帶給我們滋養與更新的地點位在於何處。」(「祂使我靈魂甦醒」,校園2009出版)
你有沒有一些主內弟兄姊妹,他們偶爾會「聚會不穩定」?偶爾會「離開教會一陣子」?讓我們學習耶穌,關心他們的方式不是去責問:「上週為什麼又沒來聚會?」而要以「最近好嗎?」來取代,為他們禱告與祝福,給他們問候與協助。我們的愛不應該帶著嚴苛的強迫性,適切的溫柔才能挽回浪子的心,正面的表達才能建造破碎的靈魂。
「願你們平安」是我們可以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語,也是我們傳福音時最美好的祝福。沒有耶穌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平安。主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約二十21)讓我們繼續耶穌的道路,腳穿平安的福音鞋,將救恩傳播到周遭人群、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6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十九章3142
金句:那看見這事的人已經作證了,他的見證是真實的,他也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實在的,使你們也相信。(約十九35
心得主題:【真實的見證】
耶穌對我的生命意義非凡。
打從信主開始,我就積極的投入傳福音的行列,因為親自嘗過「主恩的滋味」(詩三十四8),所以我能真實的為主作見證。
還記得剛進入教會時,我就熱情地參與學生團契的事奉。我們幾個高中生(人稱「彰中六壯士」),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敢在校園傳福音,傳給同學、傳給新生,也傳給教官、老師和校長;每個禮拜的團契聚會,從三五個人不等,被我們攪動一番,到畢業前已成長到二三十人光景,好不熱鬧;那時我們也會在週六組成一小群「野外佈道團」,到鄰近的小學校園舉辦兒童主日學──現場召喚正在遊戲和閒晃的小孩(有些家長也好奇的圍觀著),然後領唱詩歌、分享故事、歡樂團康,並且邀請他們一起禱告、相信耶穌與前來教會。那段在「主恩之家」(我的母會)的日子,真是美好!
我初信主一個月,就將耶穌介紹給同窗室友;一年後,擔任校園團契飛颺夏令營輔導,就一個一個的把九個小組員帶領歸信耶穌。從此神開展我的傳道生涯。
這二十幾年下來,我東奔西跑不少地方,皆是因為「這見證是真實的,我也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實在的,叫你們也可以相信。」(約十九35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5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十九章1730
金句:耶穌嘗了那酸酒,說:「成了!」就低下頭,斷了氣。(約十九30
心得主題:【成了!】
昨天是清明節,我回老家掃墓。和十幾個一年才見一次面的家族成員一起在荒煙漫草間思念祖先的生前事蹟,慎終追遠。然後,我又到母親的娘家那邊去敬祖追思,一兩百人的龐大家族,幾乎有九成是我不認識的。我年邁的舅舅說得對,若不是掃墓,這班成員根本湊不在一塊兒。可見清明對中國人意義之重大。我認為基督徒應該更主動積極參與族裡的活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見證神子民的生命(並非對祖先不孝敬),並且藉此認識血緣裡的親屬,把握機會將福音傳給他們。
「帶領全家人歸信耶穌」是我這二十幾年的心願,神若願意揀選他們,或許我也能安然說聲:「成了!」耶穌知道自己道成肉身的目的,當他完成上帝的託付時,即了無遺憾的將靈魂交付上帝。
我們有何心願未了?
今天是我四十二歲生日,一大早進教室,全班學生的氣氛就怪怪的,接下來他們突然向我齊聲呼喊:「老師,生日快樂!」看著寫滿祝福的黑板,我著實被感動了一番。然後,下午我午休完,一睜開眼睛,竟是一張張雪片般飛來的信紙,每個學生似乎串通好要讓我幸福一整天,他們以肺腑之言來感謝我兩年來的陪伴。
耳邊傳來他們專心上課朗朗的讀書聲,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今天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生日沒放假(閏年),但我所享受的卻更勝於清閒在家。
耶穌完成天上的使命後,僅將地上的責任交託門徒(約十九2627),就榮歸天家。兩年前,我就準備好「可以隨時被主接走」。感謝主,如今還存留性命讓我繼續走耶穌的道路。現在我常以「把生命的剩餘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之心態來過活,以「天天獻上自己當作活祭」來自勉,榮耀主名。十二年前,我已經完成天上的呼召(帶領五百人信耶穌),今天主若釋放祂的僕人安然離去,我會心滿意足的說:「成了!」
感謝主,我這一生總算沒有白活。榮耀歸主!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4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十九章116
金句:祭司長和差役看見耶穌,就喊叫說:「把他釘十字架!把他釘十字架!」……他們就喊叫起來:「除掉他!除掉他!把他釘十字架!」……(約十九615
心得主題:【他是該死的】
「一個人不一定要做錯什麼事就可以是該死的。」曾經受過迫害的人必定感同身受。
只要去觸怒到一些有權柄的人,或生或死都在其一念之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雖說權柄是從神而來,但濫用權柄的人「罪就更重了。」(約十九11
聖殿和教會,原本應該是使罪人悔改、洗淨罪汙、得著赦免,最有恩慈與盼望的地方,如今卻成為兇殺流血之處,不禁令人噓唏。難怪主後七十年,神要再次審判以色列人──應驗聖殿被拆毀,被烈火焚燒。教會內若沒有慈愛,神一點也不會吝惜。
是什麼造成這些宗教領袖對耶穌粗暴地殺紅眼?「釘死他!除掉他!把他釘十字架!」這樣的話語出於聖殿祭司,豈不是有失身份!上主呼召的神職人員,是為了事奉神、服事百姓,可不是要成為殺人的劊子手。耶穌若真的說錯什麼(他們只能在耶穌的言語上找碴)或做錯什麼,自有神的判斷來執行審判(王下五27、徒五110)。
我深深地覺得,「沒有安全感」是這些宗教領袖預將耶穌除之而後快的最大因素。古往今來、中外歷史皆然。別人該死,是因為自己的恐怕飯碗不保!宗教領袖如此,彼拉多亦是。
我們必須反躬自省的是,在教會裡有哪些人是我們的「對頭」?在我們的內心很希望他們快快被懲治,巴不得神降下天上的烈火毀滅他們,覺得他們是不值得被拯救的人,深切咒詛他們一出去就被車子輾斃。這樣,我們就可以成就了「釘死他!除掉他!把他釘十字架!」的宗教熱情了。
不聽話的人是該死的,不合一的人是該死的,不順服的人是該死,與我不同的人是該死的,耶穌是該死的。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3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十八章2840
金句:耶穌回答:「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僕就要作戰,使我不至被交給猶太人。不過,我的國不是這世上的。」於是彼拉多問他:「那麼,你是王嗎?」耶穌說:「我是王,這是你說的。我要為真理作見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凡是屬於真理的人,都聽我的聲音。」(約十八3637
心得主題:【暴力】
雖然抓到了耶穌,亞那並沒有問出什麼可指責的罪來(約十八1924);大祭司該亞法同樣束手無策。可悲的是,為了要達到懲治耶穌的目的,「屬神的人」只好訴諸「屬世的人」,尋求定罪的協助。
當一個人決心要作心裡所想的事時,有時候就會失去理智,瘋狂的追逐眼前的事物。我們大概都看過狗追著自己的尾巴團團轉的畫面。
而且,當洪水氾濫時,可怕的事將一發不可收拾。我想,那些宗教人士本來只是想為自己的信仰發熱心,護教衛教;到後來卻演變成是非不明、敵我不分(約十八40)、流血衝突。
不過,這段經文最讓我感慨的是「為真理而戰的後果」。耶穌甚至必須為此付上生命的代價。
兩千年前,這些宗教領袖迫害耶穌以維護自己的宗教地位;今天教會所做的一點也不遜色於那些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人們不斷地對耶穌釘十字架。
但是,耶穌的跟隨者不怕繼續為真理而戰,因為「我們的國不屬於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為真理而生,為真理而活,也可以為真理而死。」因此,即便「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四89)以後,我們還要與耶穌一同復活。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2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十八章1527
金句:彼得又否認,立刻雞就叫了。(約十八27
心得主題:【生命總有跌倒時】
曾經滄海難為水,言猶在耳的是彼得言之鑿鑿之保證:「主啊,我願意為你捨命!」(約十三37)不過,「大難來時各自飛」也是常有的情形。雖然那天晚上吃飯時,彼得正義凜然地抗議說,他願意為耶穌肝腦塗地,可是「恐懼」足足使彼得瞬間不認耶穌三次(甚至為此發咒起誓)。
我們必須謙卑的承認,我們比自己所能想像的更不認識「恐懼」,恐懼的力量會驅使我們做出自己不認識自己的事。
像彼得如此跌倒得這般徹底,實在是令人氣餒,甚至以「無地自容」來描述都不能述說內心的窘境。這豈不也是我們靈程的狀況嗎?
我曉得自己也常失敗:當怒氣發作時,我翻臉不認人的容貌一點也不像基督門徒;只要攻克己身的堤防稍有決裂,情慾高漲,隨時都會要了我的命;還有驕傲,這隻大怪獸,幾乎是我終其一生要對抗到底的惡魔。我常常不認主,慚愧。
雖然不同於彼得在公開場合和耶穌畫清界線,但我們私生活的敗壞並不遑多讓,一樣傷透了主的心。我們毫無資格去嘲笑彼得的怯懦周圍的環境叫人害怕,威脅步步逼近,「以致他開始走上滿懷羞恥的下坡路,將自己與主區隔開來。」並且,兵敗如山倒的是,「一旦去作,就容易重複,而且越來越強烈。」卡森很有道理的分析。
「彼得可悲的失敗,重點不是在於他否認主這個赤裸裸的事實,而是在於他作這事的身份是一個門徒,一個親近耶穌的門徒。」但是,難道他的一生就此毀了嗎?從此被宣告永不錄用?還好,彼得沒有活在今日的教會。彼得的門徒生涯並未到此畫下句點,因為耶穌復活後,祂恢復了彼得與祂的關係(不同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重新任命他服事主—這對耶穌所有的門徒都是一大鼓勵,即使犯了最嚴重的過失,我們的主仍願赦免我們,而且重新恢復我們服事的機會。他有幸被耶穌醫治、扶持與恢復,真好。哈利路亞!
只要我們活在基督的恩典中,永遠有機會「復和與更新」。不論我們走了多遠的距離,只要我們願意回轉,我們會猛然發現,上帝距離我們不過一步之遙。


每日研經釋義20120401     小三子的靈修筆記
經文:約翰福音十八章114
金句:耶穌對彼得說:「把刀收入鞘裡去!父給我的杯,我怎能不喝呢?」(約十八11
心得主題:【已經預備好了】
有兩節經文的描述,是耶穌可以從容赴義的關鍵,顯出我們的主基督「已經預備好了」--「耶穌說完了這些話,就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裡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進去了。出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和門徒常常在那裡聚集。」(約十八12
D.A.卡森說:「耶穌現在開始將祂一直在說的離去付諸行動。祂具體表現出祂禱告中的負擔,就是將自己分別為聖。」
看看耶穌前往客西馬尼園的舉動,即可明瞭祂的心。這座橄欖園是他們常常去的地方,以致「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在夜晚時刻,又遠離城市中心,「時間和地點都為背叛者提供一個理想的場所,把執行逮捕的官員引到耶穌那裡。」「耶穌既然『將自己分別為聖』,馬上就要犧牲自己,就『沒有改變習慣』來逃避反對祂的人:祂到了一個地方,是猶大可以很輕易找到祂的。」「耶穌完全知道將要臨到自己身上的事。」(約翰福音註釋,美國麥種2007出版)
因此,耶穌否決了彼得此時的勇氣(毫無意義的手段)(約十八1011),不讓他來干擾剛剛將自己分別為聖要完成的工作。耶穌已經預備好了。
多少時候我們能像耶穌一樣,把自己預備好?預備自己來親近神,需要成為一個清心的人,挪去許多忙碌繁雜的事務;預備自己明天工作有專業的表現,我們就得養成不斷閱讀和持續成長的習慣;預備成為學生尊敬的老師,一定要在生命品格上以身作則,活出積極正面的態度;預備過一個健康的生活,非得重視睡眠、飲食與運動不可。

若要預備與主一起承受苦難以及得榮耀,就緊緊跟隨耶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