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9 201200814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六章13~24節(哥林多前書完結篇)
%鑰節:13你們要警醒,要在信仰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14你們所作的一切,都要憑愛心去作。20所有的弟兄都問候你們。你們要用聖潔的親嘴彼此問安。21我保羅親筆問候你們。22 如果有人不愛主,他就該受咒詛。主啊,願你來!(林前十六13~14、20~22)
¨O心得主題:【憑愛心去作】
我最喜歡服事的對象是青少年,熱情、謙卑、單純,以及充滿無瑕的愛。保羅勸勉哥林多人「要用聖潔的親嘴彼此問安」,這是當時當地常見的問候方式,如果用在今天的教會,他可能會說:「你們要以真誠的心互相握手。」而這也是我在教會持續追求/羨慕的肢體關係。
成年人的心思相當複雜,要建立起「在基督裡的友誼」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不講愛」的教會中。哥林多教會裡確實有不少藏污納垢的事情隱匿,表面上物質生活富裕,恩賜明顯又充足,但嫉妒紛爭、分派結黨卻已經搬到台面上來了。在如此的屬靈環境中,想「要在信仰上站立得穩」,非得「警醒」,小心翼翼「作大丈夫」,否則難以「剛強」得起來。
老約翰曾說:「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四21)教會若沒有愛弟兄的心,絕對是愛神的心出了問題。而保羅直指的是:不愛基督,意思就是不信祂,不信的人是受咒詛的(林前十六22)。
我必須打心底講,除了剛信主那四五年,我幾乎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在教會體會不到愛了。有的教會拚增長,忙忙忙,忙得沒有愛;有的教會搞活動,亂亂亂,亂得沒有愛;有的教會認真對付會友,殺殺殺,殺得沒有愛。哦!「主啊,願你來!」
一個愛耶穌的人,也會愛慕祂的顯現。
我們最後要將焦點放在保羅信尾的問候與祝福,華倫魏斯比說:「保羅曾經嚴詞對待哥林多信徒,但結束這封信時,卻向他們保證他對他們的愛。畢竟,朋友所加的傷口是靠得住的(箴二十七6)。」
下個禮拜,當我們回到教會時,有沒有可能「奉主的名帶著笑臉」與弟兄姊妹們問安,盡可能的展現神的愛在我們微笑的臉龐,甚至是燦爛的笑容。切記,切記,「你們所作的一切,都要憑愛心去作。」
後記:
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身為牧師、傳道人、區牧、長執、小組長的教會精英,怎麼可以和弟兄姊妹怨懟不已,然後還能再站講台分享信息、傳福音、帶小組、領敬拜呢?如果同工不能與肢體們和好,你到底在傳什麼福音啊?不要再羞辱神了!我直接的建議是:請你們好好去休息一兩年。和神搞對關係後再來事奉神吧!至少,等到你能坦然的與弟兄姊妹們打招呼再說。「要用聖潔的親嘴彼此問安!」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8 201200813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六章1~12節
%鑰節:7我不願意只是順路見見你們,主若許可,我盼望和你們同住一個時期。8不過我要在以弗所住到五旬節,9因為這裡有又寬大又有果效的門為我開了,同時反對的人也很多。(林前十六7~9)
¨O心得主題:【傳福音之路】
從以弗所到馬其頓,然後再到哥林多,這是保羅的計畫行程。能不能實現不知道,但他的心願如此,就看神怎麼成就(後來果真成行,並且停留了三個月,參徒二十1~3)。
傳福音的人大概都知道,前面的路是由主引導的,雖然自己可以事先做安排,但最後的確認行程依然在主手中,聖靈有最後的決定權(徒十六6~10)。
這裡,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保羅的以弗所事工。從使徒行傳第十九章,可以窺見當時「傳福音的張力」有多麼強烈。一方面神在「這裡開了一扇又寬大又有果效的門」,另一方面卻「反對的人也很多」。保羅鮮明的提醒我們:神的僕人作工並非全無攔阻。服事主的人看見傳福音機會的同時,也會遇見極大的難處。而「勝過難處,正是傳福音機會的一部分。」
上個月,我到大陸短宣兩個星期,就有類似的情形發生。在對岸,確實有非常明顯的福音果效出現,不過我也因為體力不勝負荷,而在中途生了一場大病。前半段時間,由於每晚上都睡不好(床太小,又硬梆梆,加上腦子裡不斷的繞著營會的節目細節,因此嚴重失眠),連續五六天下來,我就害了熱病,全身忽冷忽熱,頭痛欲裂,死去活來的。最後,只好去當地診所吊了三大瓶點滴,使用抗生素消炎藥把病症強壓下來。感謝主,整個任務最後如期完成,不過我真的是經歷了一次難以忘懷的「震撼教育」。
從放暑假開始,一直到八月初,我參與了五個營會的事奉。看見許多人悔改信主,這是傳福音之人的最大欣慰。華倫魏斯比說:「我們永遠不要低估教會對外的宣教工作。儘管有些門是關閉的,敞開的門卻還是比從前多,可以傳揚福音,而且我們也有了比較好的工具。」讓我們一起踏上傳福音之路,加入宣教的行列吧!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7 201200812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35~58節
%鑰節:感謝神,祂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把勝利賜給我們。(林前十五57)
¨O心得主題:【靠主耶穌必得勝】
小時候,因為常常做虧心事,我睡覺時就會多做惡夢,經常夢見惡鬼來抓我。又由於生長環境的緣故,讓我不斷的活在恐懼害怕中。我出生在彰化八卦山的山腳下,在這個農村裡,有很優美的前景,卻有很嚇人的後山: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墳墓多,墳墓嚇死我……。「李仔山公墓區」即是我家的後院屏障。
更小時候,天真無知不知死活與廉恥,我們鄰里孩童在每年的清明節,都會相約上山當小乞丐,向前來祭祖的富貴人家伸手討錢,並領取他們拜拜過後的祭物,帶回家全家分享──這就是台灣中部有名的「印/蔭墳粿」習俗。家中大人一直樂於慫恿孩子們去乞討,窮嘛!
更大一點,父母就會幫我們「應徵」去廟裡當「小乩童」,賺取信男信女的香油錢。只要有廟會、神明繞境或進香活動,我們就會被裝扮成隊伍中的小精靈,敲鑼、打鼓、吹號,利潤不少哦!
進入青春期,因為想念書升學,家中又沒有讀書環境,也沒有書桌,自己就在沒有人住的祖厝三合院裡整理出一間古屋,充當書房臥室。白天這房子算得上清幽雅緻,但是到了夜闌人靜的晚上,除了蛙叫蟲吟蟋蟀鳴,就只有一台隨身收音機伴我共讀。想到後院滿山遍野的孤墳野鬼,常令我毛骨悚然,不得安然入睡。
直到信主後,我將心中的害怕說給教會的宣教士陸老師聽,她就教導我「靠主耶穌必得勝」的真理。她真誠的為我禱告,並鼓勵我多背讀聖經,用神的道勝過黑暗勢力。由於當時我愛唱詩歌,她很有智慧的提醒我:當恐懼來的時候,就大聲唱詩歌吧!陸老師以帶著加拿大口音的國語堅定的告訴我:耶穌的寶血必定得勝!「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啟十二11)
感謝主,一段時間後,我真的不再害怕了!如今,我甚至有幾次機會奉主的名敢鬼傳道呢!
聽聽這首歌:「靠主耶穌必得勝」。
1.我曾聽過這故事,榮耀救主來世間,祂在加略山捨生命,為要拯救罪人,我聽說祂受痛苦,祂的寶血能洗罪,我悔改來到祂面前,從此就得勝利。
2.我曾聽過主耶穌,醫治疾病赦免罪,祂使瘸腿能夠行走,使瞎眼能看見,我呼叫說:「主耶穌,求你醫治我心靈」,祂聽見我的禱告,祂賜給我勝利。
3.我曾聽過在天上,有個榮耀的居所,就是主為我所預備,碧玉城黃金街,有眾天使在歌唱,歌唱救贖的故事,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高唱得勝凱歌。
副歌:靠主耶穌必得勝,我救主常扶助,祂召我又救我,用祂贖罪寶血,祂愛了我又召我,要全身心獻給祂,主領我得勝利,靠寶血勝惡魔。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6 201200811B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0~34節
%鑰節:19 如果我們在基督裡只在今生有盼望,就比所有人更可憐了。
31 弟兄們,我是天天冒死的,這是我憑著我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因你們而誇口說的。32 我在以弗所和野獸搏鬥,如果照著人的意思來看,那對我有甚麼益處呢?如果死人不會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我們明天就要死了。」33 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朋友是會敗壞品德的。」34 你們理當醒悟過來,不要犯罪,因為你們中間有人不認識 神;我說這話是要你們羞愧。(林前十五19、31~34)
¨O心得主題:【教義與行為】
「怎樣的理念,會決定出怎樣的作為。」基督徒如果沒有將來榮耀的盼望,我們現在根本不需要受苦了。
保羅明顯的指出哥林多教會「有人不認識神」,導致行為的不檢點。他提醒我們「不要犯罪」,因為生命的每一個層面都是互相關連的。要緊的是,在「教義」上正確無誤,否則「教義引進行為」,偏差的教義會引致犯罪的行為。莫里斯說:「保羅把生活上的失敗,歸咎在思想上的不正。」的確,行為上的「錯繆,基本上是由於不認識神(其他許多偏誤也是如此)。」
放眼今天的教會,保羅的責備仍然有效:「說這話是要你們羞愧。」有不少基督徒確實過著「吃吃喝喝」的生活,好像「沒有明天」一樣。過度的裝扮自己、奢華的物質環境、享樂主義、放縱生活、追逐時尚流行、上流的視聽設備、流連聲色場所、濫交朋友、菸酒、美食、車子、房屋、手機、筆電、存款……,「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傳十一9)。
我常常把一個生活出問題的基督徒歸咎於他的信仰生命出問題、與神的關係出問題。對這種人,我們無需和他們吵架、辯論或爭執,只需「把從前傳給他們的福音再次向他們講明,並且叫他們靠著它站立得穩。」(林前十五1、2)不相信福音,是「敗壞品德」的關鍵,好像當初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不認識神一般。我們應該要好好「持守這福音,不是空空洞洞地相信,就一定會因著它而得救。」(林前十五2,現中修訂版聖經)
後記:
剛信主時那幾年,常有機會參加教會的查經班聚會。曾幾何時,現代的教會大多不再開查經班課程了──這十幾年幾乎沒什機會受教於此,取而代之是不斷的內在醫治和沒完沒了的細胞小組聚會。這似乎已嚴重的影響到基督徒在教義上的認知。不熟悉聖經的教會牧師、傳道、長執、同工、小組長,比比皆是。
這幾天在想,我若是能每天花一段時間查考聖經,撰寫心得筆記,並分享給幾個我正在牧養的年輕人,豈不是也算在開查經班嗎?嗯!教會不開,網上開。願神成就。也謝謝諸君長期的支持。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5 201200811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19節
%鑰節:8 ……我好像一個未到產期而生的人。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本來沒有資格稱為使徒,因為我曾經迫害 神的教會。10 然而靠著 神的恩典,我得以有了今天,而且他賜給我的恩典並沒有落空;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其實不是我,而是 神的恩典與我同在。(林前十五8~10)
¨O心得主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回顧「彰中六壯士」的那段日子,我原是最軟弱的弟兄,功課差、長相不佳(其貌不揚,又無佳形美容)、出身低微、經濟拮据、恩賜不明顯、說話口吃、沒有運動細胞、更無音樂專長。算是教會團契裡面的末枝。
這些年,有時候出外作見證,常聽到一個相同的問話:「為何在你身上有那麼多神的恩典?」實在是神憐憫我,眷顧一個吃足苦頭的人,恩待一個長期活在困苦中的「孤兒」(離鄉背井的遊子)。我因為別無依靠,只好單單靠著神的恩典,讓自己「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靠主剛強了。」(林後十二10)不能靠爸,只好靠主。
直到出社會,出來教書、成家立業,我還是沒有活在海闊天空的一帆風順中。因為生命是繼續在成長的,所以不可能天色常藍,笑傲在無往不利的境地上。
讚美之泉有一首歌:「主,懇求你」,內容的描寫很像我成長的經歷。歌詞說到:「主,求你察看我,試驗我,熬煉我的肺腑心腸。主,求你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主,求你赦免我,看顧我,因為我的罪極重大。主,求你保護我,搭救我,因為我永遠投靠你。主懇求你,引導我,教訓我,你是拯救我的神。主懇求你醫治我,保守我,我終日等候仰望你。」這常常是我的禱告。
隨著年歲的增長,進入中年的我,依然在困苦中持續奔跑天路。在過程中,因為深刻體驗到神信實的供應與拯救,所以對那些加諸在我身上痛苦的人,我實在沒有理由憎恨他們(創五十20)。他們不過是神手中的工具,被用來陶冶我的生命罷了。在基督裡,沒有任何人是過不去的!
這幾天,被盧雲的一段話深深打動:「每次觸及自己心中這驚悸卻豐盈的空無之境(成為屬靈的父親),就知道自己已經可以迎接任何人──沒有責難,給予盼望。我可以自由地承受別人的擔子,卻不需要評估、分類、解析。在這全然沒有審判意味的心境,我能生出(engender)使我得自由的信靠。」我不知道自己要花多少時日才能消化吸收這段錙銖箴言。但,我實在真的願意每日活在神的恩典中長進。聽聽這首歌:「主,懇求你」。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4 201200810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0~40節
%鑰節:23 所以,如果全教會聚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說方言,有不明白的人或未信的人進來,不是要說你們瘋了嗎?26 弟兄們,那麼應該怎麼辦呢?你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譯出來的話,一切都應該能造就人。27 如果有人說方言,只可以有兩個人,或最多三個人,並且要輪流說,同時要有一個人翻譯。28
如果沒有人翻譯,他就應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對 神說好了。33 因為 神不是混亂的,而是和平的。39 所以我的弟兄們,你們要熱切地追求講道的恩賜,也不要禁止說方言。40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23、26~28、33、39~40)
¨O心得主題:【群體的考量】
保羅在此試著把「方言」做一個結論:它是神所賜的一種恩賜,目的「不是為了贏得失喪的人,而是要造就已經得救的人」(林前十四22)。不是每個信徒都有這種恩賜,它也不是靈命好壞的證明,更非聖靈充滿的結果。
在公開場合說方言是有嚴格的條件的:在一個聚會中只容許二至三個人講方言,必須井然有序,而且要有人翻譯。如果沒有人翻方言,他們就得保持安靜。保羅清楚的告訴哥林多人,「方言不是聖靈推使人無可抗拒的衝動,或是人不由自主的說著激動的言語,他是可以『閉口』的。」基督門徒一定要守住輕重緩急與本末先後,「贏得失喪靈魂和建造教會」,才是當務之急。「個人的」恩賜運用,自個兒在家操練即可。
我們需要平衡的看待方言:神今天還是會賜下這個恩賜給教會。雖然我不相信每一次聽到人說方言都是從神而來的,但是我也不願走向另一個極端,把說方言的人都歸類到出於撒但或自己。
靈恩派的教會不應濫用方言,福音派的教會不該打壓方言。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夾在當中的信徒。今日的教會,教派間隔閡嚴重,常帶著成見彼此看待(合一,談何容易)。保守派和激進派攻防不斷。平信徒若不精研聖經真理,就只能在不同派別的傳道人教導之下被拋來拋去。好無辜啊!
倫魏斯比說:「我們必須用神的話來查驗所聽見的每一篇信息,求聖靈來引導我們。世界上有些假教師,是我們必須提防的。每一個聽見的人都必須評估信息。我們要有辨別的能力,還有勇氣。」
我不認同倪柝聲所講的:「為了學習謙卑事奉,即便跟隨到錯誤的領導人,我們依然要順服。」如果今天教會的愚民政策不斷奏效,我們就會創造出更多的「教主」出來了。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3 201200809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四章1~19節
%鑰節:1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熱切地渴慕屬靈的恩賜,特別是先知講道的恩賜。12 你們也是這樣,你們既然熱切地渴慕屬靈的恩賜,就應當追求多多得著造就教會的恩賜。19
但在教會中,我寧願用理智說五句話去教導人,勝過用方言說萬句話。(林前十四1、12、19)
¨O心得主題:【屬靈的恩賜】
保羅只差沒把這句話講出來:「說方言是自利的、自私的,請關在自家的房間裡操練即可。」
我曾參加過一場小組福音餐會,每個人都要帶一道菜去分享。晚上八點開始聚會前,小組長就先帶領同工們有一小時的方言會前禱告。聚會開始後,她又帶領大家(包括幾個慕道友)有九十分鐘的方言操練。然後,好不容易等到破冰活動和詩歌敬拜完,可以動筷子用餐時,已經晚上十點半了,菜都涼了,心也涼了。好不容易邀請來的慕道友紛紛提早離席(都還沒開始傳講福音信息呢)。那六年,我參加的小組聚會時間,就是不斷地被灌輸方言(他們說是「靈語」,我覺得是「囹圄」),直到今天我還是聽不懂。因為從來沒有人翻譯過。
方言常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以為那是更屬靈的、可以預支神力的。因此被多方的運用在教會增長策略、內在醫治特會、和神蹟佈道大會等。
高中一年級時,我還未信主,曾被同學邀請到「真耶穌教會」的聚會中,他們從頭到末了的方言(如火舌般)對話,讓我恐怖到極點,也讓我反感到極點,從此我就相當排斥基督教。有人說:「方言在所有恩賜中名列最末,但所引起的爭議卻是第一。」屬靈的恩賜應該是用來造就人的,而不是用來抬高自己和使人跌倒的。
華倫魏斯比說:「一個事工如果不能造就人,終必會拆毀,無論它看起來可能多麼『屬靈』。當我們解釋神的話,並將之應用在個人生活上時,就是在從事造就的事工。」好好的解釋神的話,「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讓人聽「明白」,就是在造就人。
屬靈的恩賜若不能解開神真理的奧秘,反而隱藏神啟示的真理,那就是誤用了。唐崇榮牧師曾提到:「當初門徒說方言是把別人聽不懂的話,透過方言講成別人聽得懂的『鄉談』(徒二11),用方言『講說神的大作為』。如今許多基督徒濫用方言,是把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轉成別人聽不懂的話。」
屬靈的恩賜應該是要造就人的,而不是拿來表演的。
後記:
我們最好多思想斯托得的提醒:「無論是聖靈的洗或充滿,都不一定非有特別的奇蹟不可。開創新局的聖靈之洗,也可能十分安靜、沒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而聖靈的持續充滿則多半表現在道德品質,較少神蹟奇事。」
對!看見不少大有能力和恩膏的牧者,在神蹟奇事之後的跌倒、敗壞、貪婪與醜聞,不禁感嘆:道德品質的影響力更深遠。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2 201200806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二章31~十三章13節
%鑰節:1 我若能說世人和天使的方言,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樣。2 我若有先知講道的恩賜,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並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3 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給人,又捨己身被人焚燒,卻沒有愛,對我仍然毫無益處。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5 不作失禮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動怒,不計較人的過犯;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7 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 愛是永存不息的。先知的講道終必過去,方言終必停止,知識終必消失。13 現在常存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8、13)
¨O心得主題:【有愛無礙,讓愛相隨】
我們常常把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拿來當婚姻的祝福賀詞,這固然可以勸勉新人要在愛中滋長親密關係,但離保羅的原意可就遠了。這段話已被美化得神聖不可侵犯,以至於很少有傳道人敢引用來對付教會的錯誤。
保羅寫這段話的時候是在責備哥林多人的惡形惡狀,他們的問題已表露無遺:濫用說方言的恩賜、信徒之間分黨結派、嫉妒他人的恩賜、自私自利、訴訟互告、在公眾聚會中對彼此沒有耐心,以及種種羞辱主的行為。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綏夫特說過:「我們有夠多的宗教令我們彼此仇視,卻沒有夠多的宗教令我們彼此相愛。」這幾乎是一針見血的抖出當前教會的問題。
D.A.卡森提到:「這段經文並沒有表示愛就是一切,而提到其他事物──說方言、預言的恩賜、明白各樣奧秘與各樣知識、能夠移山的信心、捐出所有產業救濟窮人,以及捨身殉道──都算不得什麼。更確切地說,除非有愛相隨,否則這些事情就毫無意義。愛不能夠取代他們;然而缺乏愛,會使它們失去意義與價值。」
我看過不少為主拚命的牧師,拋頭顱,灑熱血,卻沒有愛;也見識過委身基督的門徒,熱情事奉,熱衷主道,卻沒有愛;更領教過全然獻身,將畢生精華獻給主的傳道人,卻沒有愛。我想他們不僅無法贏得我的尊敬,大概也不能受到主的賞識和認同(太七21~23)。
華倫魏斯比闡釋得很精準:「屬靈的恩賜,無論多麼令人興奮、奇妙,如果不是在愛中使用,就沒有任何用處,甚至具有破壞性。保羅書信有三處經文論及『身體』,全部都是把重點放在愛。基督徒生命長大成熟的標記之一,就是越來越愛神,愛神的子民,也愛失喪的靈魂。有人說得好:愛是基督身體的『循環系統』。」「屬靈恩賜的運用如果要具有創造性,不二之途是基督徒被愛所驅動。」
是的,有愛行遍天下,無愛寸步難行。
後記:
1.愛,不是極端的利他主義,也非感性的自我犧牲,或僵化的自我要求。我們雖然以堅定不移的心尋求他人的益處,但卻不是用下命令的方式去驅使對方接受,也不是強迫他人去淹死在愛中。縱使我們下決心為對方著想,也得考量當事人的感受。
2.有人認為「林前十三1~7」根本是保羅的胡說八道,他們認為這是「人永遠做不到」的謬論,太不切實,太空談了。真的是如此嗎?我承認,這對不認識主的人,當然難如登天。不過,對「身處在我們中間國度」的神百姓而言,靈性操練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越來越像神(路六36)。介紹大家看一本魏樂德的鉅著:「神聖的約定」(中主出版,這本書是魏樂德「靈性操練三部曲」的第三部份,精采絕倫,錯過可惜。)
3.不知為何,我橫看豎看,總覺得保羅寫哥林多前書好像就在對我目前所在的教會說的。嗯,感謝主的恩言提醒。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1 201200805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2~30節
%鑰節:22 相反地,身體上那些似乎比較軟弱的肢體,更是不可缺少的。23 我們認為身體上不大體面的部分,就更加要把它裝飾得體面;不大美觀的部分,就更加要使它美觀。24 我們身體上美觀的部分,就不需要這樣了。但 神卻這樣把身體組成了:格外地把體面加給比較有缺欠的肢體,25 好使肢體能夠互相照顧,免得身體上有了分裂。26 如果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如果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2~26)
¨O心得主題:【生命共同體】
牙疼的時候,你整個人會舒服嗎?頭痛的時候,你還能手舞足蹈嗎?沒有人能將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份置身度外,除非我們患了痲瘋病──末梢神經喪失感覺。
教會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肢體都需要別的肢體(林前十二15~21),沒有一個肢體可以獨自運作。華倫魏斯比說:「當人體的每一部位獨立時,你就面臨了嚴重的問題,可能導致疾病,甚至死亡。一個健康的身體裡不同的肢體,在面對危機時會互相合作,甚至互補。一個肢體何時對另一個肢體說:『我不需要你!』它就開始軟弱、死亡,給整個身體造成問題。」
我們特別要注意不起眼的肢體在教會的功用(林前十二22~26)。有一些信徒,表面上看來可能是教會的負擔,他們卻是顯明教會有沒有愛心的最直接證據(林前十二31)。基督的門徒所傳的福音真義更是在此。那些軟弱的肢體、行動不便的、生病的、殘障的、孤兒寡婦、沒有貢獻度的、無能力守十一奉獻的、沒什麼影響力的、菜市場攤販、市井小民、漁夫、稅吏、妓女、罪人等,都是耶穌最關心的對象啊!今天教會充斥了太多了白領階級人士,有時會讓我們忘了關懷神最在意的邊緣人。
要謙卑的自覺:「無論如何,我縱使在走上坡時不需要他們,但走下坡時可能需要。」沒有任何服事主的人可以對其他人說:「我的事奉完全不需要你。」
我常在學校的班級經營中向孩子宣導:「我們是生命共同體、幸福共同體。」「全班都是好朋友。」我們班的班規只有一條:「不可使誠實和慈愛離開你。」我想,連小學生都能遵守的道裡,教會不應該再搪塞說做不到。我們「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十二15)因為「分享的喜樂是加倍的多,分擔的痛苦是格外的輕。」切記,在基督裡我們是一家人。
分享一首很好聽的詩歌:「主的大家庭」http://blog.xuite.net/a490741303/blog/12308178-%E4%B8%BB%E7%9A%84%E5%A4%A7%E5%AE%B6%E5%BA%AD
這一天裡我感到好歡欣,能夠與各位弟兄姐妹相聚。
耶穌基督讓我們合為一,不需要再與弟兄姐妹相比。
手挽著手一起,充滿愛心,
我們也心連心,讓我們一起在主愛裡同行。
你是我朋友,主的大家庭,沒有任何事能夠分開我和你。
你是我朋友,主的大家庭,沒有任何事能夠分開我和你。
後記:
今年暑假我參與的五個營會服事終於在今天告一段落。總括來說,就是強烈的感受到「有人在為我禱告」。每個聚會的效果都出奇的好,榮耀歸給神!也謝謝弟兄姊妹們的關心、代禱與支持。我從來不知道神會如此的使用我,我只是「按著力量」,神卻讓我能「過了力量」(林後 8:3)。懇求聖靈繼續跟進,願神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
明天開始,我有三天回彰化老家探望父母親人(鄉下無法使用電腦,故不能寫靈修筆記,告假三天,願你平安)。父親節到了,我們更應當即時行孝。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20 201200804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11節
%鑰節:1弟兄們,關於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3所以我要你們知道,被 神的靈感動而說話的人,沒有一個會說「耶穌是可咒詛的」;除非是被聖靈感動,也沒有人能說「耶穌是主」。7 聖靈顯現在各人的身上,為的是要使人得著益處。11 這一切都是這同一位聖靈所作的,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個別地分給各人。(林前十二1、3、7、11)
¨O心得主題:【屬靈的人,屬靈的恩賜】
屬靈的人必說出屬靈的話(林前十二3)。從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就能表露出他是怎樣的個人。行為更是如此。
恩賜不同於才能。這幾天的倫敦奧運,我們可以看見世界各國的頂尖運動員,如何在伸展台上發揮才幹,他們表現優異的高超技巧,為要贏得閃閃發亮的冠冕。但是屬靈恩賜的目的不同:聖靈雖然賜下不同的恩賜給我們,但聖靈卻是同一位,「聖靈不會自我競爭的,所有的恩賜都是為同一神聖目的而賜下的。」(莫里斯)
更重要的是,「聖靈顯現在各人的身上,為的是要使人得著益處。」(林前十二7)恩賜不是把才幹拿來教會表演就叫恩賜,恩賜不是叫人誇耀、放縱和嫉妒的,而是「要使人得著益處」。莫里斯說:「屬靈的恩賜必須運用,而且用在整體信徒的好處上,不是為有恩賜的個人。分門別類的個人主義,與恩賜的本意是相違的。」
在所有恩賜的運用中,就像一台機器,所有零件互相配合,為要使機器運作正常。教會裡的事奉,個人絕不需要互相較量,將別人視為對頭。我們在靈裡合一的見證是「互相合作」,來達成榮耀神的目的。
我們一定要把教會的整體益處看在個人之上,才不會落入「比較」的缺憾中。能夠順服聖靈的人,就能夠接受聖靈的安排(林前十二11)。因為是聖靈將恩賜分派給我們,就像「神對待我們也是個別性的。祂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恩賜派發出去,祂乃是按需要和能力分給個人。」(莫里斯)而且,「多給誰,就向誰多要。」
後記:
在教會,看見「大有恩賜」的人,不要慌張、嫉妒、沒有安全感,好像他們是要來搶飯碗似的。有這種感覺的人,一定要趕快回到主面前,恢復與主的關係。屬靈生命出問題,才無法樂觀其成,無法樂觀他人比我強。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去打壓、對付、驅逐想事奉神的人,教會要成熟的去「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9 201200803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一章17~34節
%鑰節:我現在要吩咐你們,不是要稱讚你們,因為你們聚集在一起,並沒有得到益處,反而有害處。……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就是宣揚主的死,直等到他來。因此,無論甚麼人若用不合適的態度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得罪主的身體、主的血了。所以人應當省察自己,然後才吃這餅,喝這杯。因為那吃喝的人,如果不辨明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定在自己的身上的罪了。(林前十一17、26~29)
¨O心得主題:【愛宴與聖餐】
如果主日崇拜一點也不造就人,也沒有莊重敬畏主的心,這樣的聚會是叫人「沒有得到益處,反而有害處」(林前十一17)。而且是在得罪主、定自己的罪,以及招惹神的審判(林前十一27~34)。
「愛宴」(來自希臘文「愛」字)應該是崇拜的一部分,但哥林多教會卻在此出現嚴重的誤用。他們的「錯」,在分黨結派上顯露無疑,有些人只跟「同國」的自家人用餐,而不跟整個教會家庭相通。並且,他們「自私」的享用自己帶來的山珍海味與美酒佳釀,自己吃到飽足撐肚,甚至喝到爛醉如泥,卻任憑窮人挨餓(或許可吃到一點剩菜廚餘)。保羅一點也不稱讚他們(林前十一17)。
華倫魏斯比清楚的點明:用餐時的「分黨只不過證明了教會裡面更深的問題。」「保羅並不是叫他們放棄愛宴,而是要他們恢復它該有的意義。『愛宴』應該是造就教會的機會,但他們卻把它用作令別人困窘的時候。」
另外,我們應該更積極的看待「主餐」。用餐的最高潮無疑是守主的聖餐,持守主餐必須具有「宣道」的作用(林前十一17):我們是在「宣揚」主的死──釘十字架,捨身流血,救贖罪人。這是佈道的機會,向未信主的人傳講福音,而不是在為耶穌舉行追思禮拜。過程中,主領者要解釋聖餐的意義。否則對沒有領餅和杯的人,將會有尷尬的場面──你們到底在做什麼呀?基督教的儀式還真多呢!我們要用聖禮與聖言一起宣告主的救恩,見證耶穌確實為生命的糧,是世人的活水江河。
最後,「省察」是聚會的重頭戲。省察是「試驗」之意,通常用來試驗金屬。「分辨」自己是很要緊的,我們最好養成此習慣:分辨自己的現況、靈命、與主的關係,甚至是家庭、婚姻、親子、人際關係,還有工作、作息、健康、品格、對生活的態度等。巴克萊說:「若我們能分辨出自己的景況,就不至於受審。」要知道,生了病的屬靈信仰也會帶來身體上的後果(林前十一30),雖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出於神的管教,但這裡是確有其事的。然而,「被主懲治」並非無端的噩運臨到,乃是出於神的愛,「是受祂的管教,免得和世人一同被定罪。」(林前十一32)
D.A.卡森說:「若是我們一方面以領受主餐來『記念』與『宣告』,另一方面卻又捨不得離棄罪,就是不按理領受主餐,這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林前十一27)。我們都應該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面對這個警告。領受主餐的唯一『合理』方式就是以痛悔與信心領受。」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8 201200802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16節
%鑰節:但是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男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林前十一3)
¨O心得主題:【教會裡的等次】
這段經文可不是夫妻間在爭地位的論據,而是指教會裡「男人與女人的關係」。因為這裡並沒有提到婚姻,我們千萬可過份強解。況且,若「女人」被翻譯成「妻子」的話,單身的女性是否就不必在教會的敬拜中「蒙頭」了。
不蒙頭並不代表婦女在教會的「解放風氣」。莫里斯說:「保羅截然反對這事,信徒在世生活,絕不該無端地違反公認的傳統。」「猶太婦女在第一世紀時代,一向是在公開場合蒙頭的,但其他地方的習俗如何則不肯定。各地風俗不同。」
華倫魏斯比解釋:當時猶太「女人把一般的圍巾蓋在頭上,這樣的遮蓋象徵她的順服與貞潔。對於教會裡面的基督徒婦女而言,沒有蒙頭就出現在公共場所,是既大膽又褻瀆的,在禱告或講道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基督是男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的「頭」字。這個「頭」字,經常很容易被解釋得太肯定。莫里斯提到:「我們常用頭字表示在上有權柄的人(如國家首長、公司老闆、頂頭上司),可是在古代卻未有這種用法。」這字應該是「源頭」之意(林前十一7~9、12),而非「一班人中的首領」。「因此,頭並不是控制的因素。」
從實際面的角度來看,在教會中人與人的關係確實需要一些「定位」。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間廚房不能有兩個女人(廚房好像是女人權力的核心所在,它代表著女人在這一個家庭中的地位,
能夠烹飪出一道道滿足家人味蕾的美味佳餚,是廚房女人的成就、也是驕傲)。」哥林多教會確實需要恢復教會次序(也是秩序)。保羅提醒哥林多人,神創造男人和女人是有所不同的。不同不代表不等。男女雙方在神的管理中都有各自的地位和各自的功用。
安於不同的人絕對不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好像那些沒有安全感的女權主義者,常常爭著「也可以叫女學生幫忙搬桌椅啊,為何老師總是刻板的認為她們只適合佈置教室。」華倫魏斯比說得很平衡:「教會裡面如果要有平安,就一定得有某種的等次。」有時這些「等次也涉及階級,然而『階級』與『素質』是兩碼子事。艦長的階級比水兵高,但水兵可能是更好的人。」
依然有一些心服口不服的姊妹嘟噥著:「好吧!男人是女人的頭,不過女人是脖子。沒有脖子的頭,看你怎麼生存?」我承認,「女人本來就是男人的榮耀」(林前十一7),我們本該「彼此順服」(弗 五21)。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7 201200801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章14~十一章1節
%鑰節:甚麼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有益處。甚麼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能造就人。人不要求自己的好處,卻要求別人的好處。……所以,你們或吃喝,或作甚麼,一切都要為 神的榮耀而行。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 神的教會,你們總不可使他們跌倒;就好像我所作的一切,都是要使大家喜悅,不是要求自己的好處,而是要求別人的好處,為了要使他們得救。(林前十23、24、31~33)
¨O心得主題:【一切都要為神的榮耀而行】
若不好好安排暑假時間(或其他假期),我們很容易活在墮落當中。我看見非常多的學生,整個暑假幾乎都浸淫在電腦桌前,完全黏住了。
寒暑假,是個很奇怪的設計。家長去上班,孩子如何打理?狠一點的父母,就把他們送到安親班,繼續去上課──空間狹小,環境很差,學費又夭壽貴;更狠的爸媽,就讓子女直接留在家中自生自滅──他們怎麼可能會自動自發學習啊?要現代的學生有自律的生活作息,太妄想了。不少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的家長,直到開學後才發現自己已作了阿公阿嬤(或外公外婆),兒女在漫長的暑假期間早做了很多蒙在鼓裡的事。
今天下午,我和愛妻去外地拜訪一位長輩,不期然遇見他的孫子正聚精會神的坐在四十二吋的大螢幕當前,拚命的操作鍵盤和滑鼠在「攻城掠地」,這線上遊戲幾乎「網」住了他,他以熟稔的技巧使自己的「分數」節節攀升,好不快樂呀!我很想挽回他對網路的癡迷,阿公向我嘆了一口氣:「父母縱容,無藥可救啦!打電玩一流,讀書倒數第一。」這孩子不笨,只不過把心思放錯地方罷了。
其實,我也知道一些成人很愛打電玩。「因為無聊啊!」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的詫異之處。
我也曾經在幾個教會看見令人難過的一幕:孩子正在用教會的電腦打線上遊戲。可悲的是,這兩年數位遊戲「掌上化」,連主日聚會時間,都有不少低頭族在撥弄手機螢幕。這款手機真不該叫「智慧型」手機,而是徹徹底底的「笨蛋手機」──笨蛋才會把大量的寶貴生命浪費在與機器的互動上。
保羅告訴我們:「什麼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有益處。什麼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能造就人。」(林前十23)
對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我實在不甘心,我辛辛苦苦的教導學生學習、成長,可是電玩卻不斷的擄掠他們的生命──偷竊、殺害與毀壞。電玩這隻大怪獸,我與你勢不兩立!
好不容易,暑假已過了一半。不管前半場我們過得如何,希望下半場我們能有豐盛的生活──切記,一切都要為神的榮耀而行!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6 20120731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十章1~13節
%鑰節:但他們大多數的人,都得不到 神的喜悅,因此他們都死在曠野。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鑒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你們也不可拜偶像,像他們有些人那樣;正如經上所記:「人民坐下吃喝,起來玩樂。」我們也不可淫亂,像他們有些人那樣,一天就死了二萬三千人。我們也不可試探主,像他們有些人那樣,結果就被蛇咬死了。你們也不可發怨言,像他們有些人那樣,就被那毀滅者所滅。這些事發生在他們身上,作為鑒戒,並且記下來,為了要警戒我們這些末世的人。所以,那自以為站得穩的,應當謹慎,免得跌倒。你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人受得起的; 神是信實的,他必不容許你們受試探過於你們抵受得住的,而且在受試探的時候,必定給你們開一條出路,使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5~13)
¨O心得主題:【引以為戒】
新唐書魏徵傳:「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雖然有人打趣說:「歷史給人的教訓就是永遠學不到教訓。」但我深信,對於用心思想的人,絕對可以從中獲得智慧。「智慧人受訓誨,便得知識。」(箴二十一11)
我們很難想像,經歷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於天天活在神蹟中的光景,竟然還會做出許多悖逆神的行為來。十個神蹟過去了,喚不起人民死心塌地來跟隨神;過紅海的歷險記,也沒有幫助他們更加敬畏神;雲柱和火柱到底在他們心中有何意義呢?嗎哪與鵪鶉似乎餵不飽心靈的飢餓,磐石縫的泉水好像解不了口中的乾渴。神早已親自言明:「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八11)神蹟並不能叫人生發出真正的信心(神蹟或許可以引發信心,但神蹟絕不等於信心。)除非我們能打從內心相信耶穌,否則基督教對你而言就只是民間信仰裡的一個宗教而已。
我們必須要知道,那些「屬神的百姓」為什麼會死在曠野?神是全備的供應者,他們卻仍「貪戀惡事」──常常長坐在電腦桌、電視、股票螢幕前的我們需要省察(我很納悶,怎麼會有基督徒去排隊買「樂透彩」呢)。神給我們的「十誡」,三聲五令「不可拜偶像」,以色列百姓就是聽不進去──有哪些事常叫我們遠離神呢?「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
十六4)。「人民坐下吃喝,起來玩樂」──這警告沉浸於吃喝快樂的我們,雖然「明天就要死了」,但死後仍有審判。而「淫亂」,就等於是悖逆神──性誘惑對我們來說,是一輩子最該防杜的範疇。還有「試探主」──這是魔鬼對耶穌的挑戰,牠也會以此來測試我們的信心。最後是「發怨言」──幾乎是我們的三餐配菜,我們真需要管管自己的舌頭,「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三2)
保羅以上的話,警戒的不是外邦人,亦非慕道友,或是剛信主的肢體,乃是我們這些「自以為站得穩的」基督門徒。我們「應當謹慎,免得跌倒。」連耶穌,撒但都希望在祂軟弱的時候能跌倒而再三試探祂。我們更沒有理由說自己有多剛強了。
還好,我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人受得起的;神是信實的,他必不容許你們受試探過於你們抵受得住的,而且在受試探的時候,必定給你們開一條出路,使你們能忍受得住。」
後記:弟兄們特別要注意,許多男人是寧可失敗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驕傲常使我們就算迷路,也不願意承認自己不認識路,更不願意停下來問路。因此,對於姊妹們的提醒,許多弟兄多半會惱羞成怒的大發脾氣,也不想省察、求助、認罪和悔改。唉!悲啊!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5 20120730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九章13~27節
%鑰節:但這種權利,我一點也沒有用過。我寫這些話,並不是想叫人這樣待我,因為我寧可死,也不讓人使我所誇耀的落了空。我傳福音原是沒有可誇的,因我不能不傳。如果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如果我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即使不甘心,這職責還是託付我了。那麼,我的賞賜是甚麼呢?就是我傳福音時,叫人免費得著福音。這樣,我就沒有用過傳福音可以享有的權利了。我雖然自由,不受任何人管轄,但我自願成為眾人的奴僕,為的是要多得一些人。對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了要得著猶太人;對律法以下的人,雖然我自己不在律法之下,還是作了律法以下的人,為了要得著律法以下的人。對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了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不是在 神的律法以外,而是在基督的律法之下,為了要得著沒有律法的人。對軟弱的人,我就成了軟弱的人,為了要得著軟弱的人。對怎麼樣的人,我就作怎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一些人。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好讓我與別人同享福音的好處。難道你們不知道,在場上賽跑的人,雖然大家都跑,但得獎的只有一個人嗎?你們都應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可以得獎。凡參加運動比賽的,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他們這樣作,不過要得到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朽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是沒有目標的;我鬥拳,不是打空氣的。我要克制自己的身體,叫身體服我,免得我傳了給別人,自己反而落選了。(林前九15~27)
¨O心得主題:【傳福音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我們的生命】
常有人問我,為何那麼拚命在傳福音?我確實不是全職的傳道人,也非想從中獲得好名聲,更不到為此顛狂的地步。我只能說這是我回報神愛我的方式──為了愛,耶穌什麼都願意為我付出,我也願意稍稍以此回應。
這幾年,我對神的事奉已慢慢進入自發性的行動。即便教會沒有發出需求,我也要在生活中發光作鹽。光是以我的學生為對象,每年我都可以用福音影響幾十個人啊!以前服事神是為了我的生命,如今我的生命是為了服事神。
自從十七歲那年,我將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以後,我就不認為自己還有支配生命的空間,「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8)。而傳福音、帶領人信主就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喜樂!
為了傳揚主的道,神熬煉我的生命、突破我的個性、訓練我的品行、加添我的恩賜、轉換我的目標,幾乎更新了我的全人。最明顯的就是我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前我是個在公眾場合會靦腆害羞的小男生,我口吃到一個地步,甚至無法清晰的表達任何一句話。「講台」曾是我的人生最困窘、最恐怖的地方。但是因著事奉主的熱心在我裡面燃燒,我就從兒童主日學的助教開始操練信仰生命。「對幼小的人,我就成了幼小的人,為了要得著幼小的人。」我學習和他們互動,跟他們唱詩歌,陪他們聽故事,帶他們玩遊戲。哇!這個孩童眼中的「大哥哥」,竟然能在他們成長的過程生發出意義來。原來,神沒有看我為無用之人。
信主兩年後,我「必須」擔任團契主席(因為我是嘉師信望愛社創社的社長),只好開始認真研讀聖經。「閱讀」從來不曾在我生命中留下過任何痕跡,我真的是自大學一年級起才有機會真正涉獵書本的。「對大專的人,我就成了大專的人,為了要得著大專的人。」每日清晨在白千層樹下,我硬著頭皮,勉力去帶領靈修查經小組(為了唱詩歌的需要,我還自學了吉他,真是彈得亂七八糟)。
就這樣,我走起了「事奉的人生」。到軍中服役,就成立軍中團契;成為小學老師,就在學校裡舉辦佈道活動;兼任校園團契顧問,就學習到各個大學和中學團契作見證;有時也會接到一些營會、電台和監獄事工的邀約,對我來說,是冒險,是挑戰,是學習,也是與主同工的榮耀──不是我去成就了什麼,而是我去看看主成就了什麼。
「無論如何,總要救一些人。」
後記:
我實實在在的說,傳道人就要有傳道人的生命樣式!不管之前我們的個性如何,做了傳道人/教會區牧/小組長/長老/執事/事奉同工,就要為了主、為了福音,突破自己的個性,翻轉自己的生命。不要因「自我」、「原我」、「老我」去限制了神的工作。
常見「軟弱」有:老是一張「撲克臉」,好像大家都欠你錢一般;「好色」的習慣,對年輕貌美的小姐就溫言以對、不厭其煩,對難纏的弟兄就保持距離、很不耐煩;驕傲的「大脾氣」,不隨和的個性有如刺蝟一般,叫人敬而遠之;無法改變的「固執」,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最佳代言人,不改就是不改,甚至要硬拗非「以錯為對」不可(例如司布真的抽煙哲學)。其中,我個人覺得「不隨和」的殺傷力最大。
我們應該堅持的是,「為己無所求,為神求一切」。而不是以己來敗壞神的工。
附錄:關於傳福音,有一篇文章寫得不錯,可以供諸君參考。
【教會與宣教的關係如何突破?】江榮義牧師(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宣教系專任教師,曾在非洲宣教二十年)「國度復興報519期」
聖經中的宣教
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去巴比倫宣教的時候,沒有牧會,但是根據猶太人的傳統,從小五歲到十二歲,要把舊約聖經背熟,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大約是少年時期,也是從奴隸階級開始的,第一也是要先學習當地的語言和風俗習慣,他並沒有把猶太人的傳統、宗教儀式、律法規條的框框帶到巴比倫,他沒有帶這些外面的框框,而是完全靠他裏面的生命、品格、靈修禱告的聖潔生活,活在外邦人當中。
「太后…說:願王萬歲!你心意不要驚惶,臉面不要變色。在你國中有一人,他裡頭有聖神的靈。你父在世的日子,這人心中光明,又有聰明智慧,好像神的智慧。」(但五10-11)
初代教會,成為基督徒的猶太人,強迫外邦人要受割禮,並要按猶太人的宗教禮儀方式才能得救,但聖靈感動使徒們說:「我們不應當把我們祖宗難擔的擔子加在外邦人身上。」(參徒十五10)
是宣教或是殖民侵略?
義和團拳亂時,不少宣教士被殺,中國人反對洋教,為什麼?就是不夠道成肉身,不夠本色化,Roland
Allen說:「英國聖公會在非洲宣教時,把英國的風琴、詩歌、宗教禮儀規條、禱告文內容都搬去,要求非洲人完全按照英國聖公會的規定。」非洲人的樂器就是敲鑼打鼓,根本不會製造小提琴、鋼琴,他們唱歌時全身都會挑動,歡喜快樂,怎麼會懂得巴哈神曲呢?
早期西方教會來中國,來台灣建立哥德式教堂,他們認為在這種教堂裡禱告才會蒙神垂聽,如果是在中國式建築物裡,神的靈就不會進來,唯有管風琴的聲音才能達到神的寶座前。但是,緬甸的傳道人說:「一台管風琴的價錢,可以支持一百個緬甸傳道人一年的生活費。」
不強加自己框框在別人身上
知識水平越高,人要求的條件也越多,當人到落後國家去宣教時,他帶給當地人的框框也越多。所以我們要學習耶穌的樣式,祂的生活是最聖潔的,但當祂跟罪人在一起的時候,罪人反而不覺得耶穌有框框,倒是法利賽人的框框最多。
所以我們不應當將台灣的牧會模式,框在非洲人或印度人身上,也不能把台灣的牧會模式套在大陸人身上,因為當我們這樣作的時候,我們又重蹈覆轍,模仿兩百年前早期宣教士所犯的錯誤。我們在台灣所學習的婚姻輔導,只適合輔導台灣的夫妻,決不可能用這套婚姻觀念去輔導黑人或印度人,因為文化習俗、人生價值,以及道德觀、婚姻觀的標準完全不同;從前我在非洲,看見美國人輔導黑人的婚姻,反而「越輔越倒」,這種「跨文化婚姻輔導」是門大學問,而做跨文化的牧會,還需要研究人類學等等。
為了要讓福音本色化,使當地教會能早日成為自立、自傳、自養的教會,多半宣教士都到大陸去作培訓工作,訓練門徒、培訓傳道人,很少直接牧會,免得被公安抓了成為黑名單,以後就不能再進去宣教了;因為他們去做比我們做的更好,他們知道什麼地方危險,怎樣說話比較合宜,但是我們的宣教士反而傻傻的,被騙了也不知道。
在黑人或印度人當中,也不該用我們的標準去規定他們,而要讓聖經自己向他們說話,我們現在應該學習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最能夠教導聖經的老師。
Let My People Go —讓神的百姓去宣教吧
所以,這就讓我想到每一位宣教士,要出國都是有他們的一段宣教的出埃及記。在埃及第四災難以後「法老召了摩西、亞倫來,說:你們去,在這地祭祀你們的神吧!」(出八25)這個意思像是在說,「你只要在本地宣教就可以了,不要跑到遠方。」
「摩西說:這樣行本不相宜…,我們要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照著耶和華─我們神所要吩咐我們的,祭祀他。」(出八26-27)於是,法老回答他說:「我容你們去…,只是不要走得很遠。」(出八28)這意思就是,「你只要在我們附近宣教就可以了,不要走得太遠。」
而在埃及遭遇第七災以後,法老對他們說:「你們去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但那要去的是誰呢?」摩西說:「我們要和我們老的少的、兒子女兒同去,且把羊群牛群一同帶去,因為我們務要向耶和華守節。」法老卻說:「你們存著惡意,不可都去!你們這壯年人去事奉耶和華吧。」(參出十8-11)意思就是說:你們不可以通通都去宣教!你們強壯的才去宣教,妻子、孩子、家當都留下來吧!
但在埃及第九災後,「法老就召摩西來,說:你們去事奉耶和華;只是你們的羊群牛群要留下;你們的婦人孩子可以和你們同去。」(出十24)言下之意便是:你們一家都去宣教,但是你們的家當都要留下來,但耶穌豈不是說:「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路十二34)
此後,在埃及遭逢擊殺長子的第十災後,「夜間,法老召了摩西、亞倫來,說:起來!連你們帶以色列人,從我民中出去,依你們所說的,去事奉耶和華吧!也依你們所說的,連羊群牛群帶著走吧!」(出十二31-32)
宣教必須破釜沈舟,不為自己留後路,宣教才會成功。有的教會說:「爸爸去大陸宣教,太太、孩子留在家裡。」有的教會說:「爸爸、媽媽去宣教,孩子留在家裡。」宣教必須是團隊的集中火力,全力以赴,但撒但卻要把整個團隊拆散,使我們沒有辦法團隊事奉,隨時可能被拉回去。耶穌說:「你要變賣一切所有的」,又背起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在神永恆的宣教計畫裏,以色列人不能永遠停留在埃及,四百多年的宣教恩典,已經足夠了,世上還有許多福音未及之地,他們必須順服神藉雲柱火柱的引導,全國移民宣教,還有迦南地七個大族,正等待著他們去傳福音,再過不久,還要向巴比倫帝國宣教,法老王不能夠拘留神的宣教子民,停留而不向前走,更不能耽誤天國子民普世宣教的行程表。
但願今日華人教會的牧者們,也能如同耶穌所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二49)我天父的事,就是讓有宣教心志的兒女們,踏上跨文化普世宣教之路,完成大使命,順服天意過於人意。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4 20120729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九章1~12節
%鑰節:有誰當兵要自備糧餉呢?有誰栽種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有誰牧養羊群,不喝羊的奶呢?我說這話,不是照著人的意見,律法不也是這樣說嗎?就在摩西的律法上記著說:「牛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難道 神關心的只是牛嗎?這不全是為我們說的嗎?當然是為我們說的,因為耕種的應當存著希望去耕種,收割的也應當存著希望去分享收穫。我們既然在你們中間撒了屬靈的種子,如果要從你們那裡收穫一些物質的供應,這算是過分嗎?如果別人在你們身上享有這種權利,我們不是更可以享有嗎?然而我們沒有用過這種權利,反而凡事容忍,免得我們攔阻了基督的福音。(林前九7~12)
¨O心得主題:【為了福音的緣故】
傳福音時,若是因為過度強調金錢而遭受攔阻,這是令人難過的事。如果有人誤以為我們的服事是只是為了餬口,甚至是為了賺飽荷囊,或是想從無辜的人身上撈錢,「宗教的斂財者」名號將不脛而走。
這是我十幾年來一直在學習的功課,我不希望自己的事奉被當作是在賺外快,因此試著效法保羅和幾個先賢前輩的榜樣,不收取任何金錢回饋,「免得我們攔阻了基督的福音」(林前九12)。
因為神早已供應我充足的恩典,經濟上我並沒有任何缺乏;而且,我只是一個帶職傳道人,根本沒資格以此來作為養生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我不想因此絆倒人,讓人以為我是個窮困、貪財,以及有所求的「生意人」。
「有誰當兵要自備糧餉呢?有誰栽種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有誰牧養羊群,不喝羊的奶呢?」(林前九7)難道我出不起車馬費嗎?難道我沒有神的資助嗎?難道我無法單單的給出去嗎?
我曾經聽過一位傳道人親自向我開口:「若是有機會,希望你們常常邀請我來講道,因為我真的需要講員費來過生活。」他常常跑到世界各地去旅遊攝影,真的需要不少經費。我看他如此東奔西跑,就冒昧的問他:「你經常在外地奔走,那麼你的家庭呢?」他直接的表明:「這方面我不想談。」
今年,我帶著全家人去了兩趟大陸短宣,本來我都預備好了所需的費用,但奇妙的是,神比我先預備好這項需要,所以我幾乎沒有用到自己的款項,就完成了神所託付的任務。神恩待我到一個地步,不僅讓我吃好住好,充充足足的供應我一切的需要,有如王子般的被恩寵(住在像皇宮似的接待家庭),還超過所求所想的多出四筆大額奉獻──我從來不為此募款的,只好如數再給出去。
華倫魏斯比說:「我們一定要確保:在我們的服事中,絕對不給人留下一個印象,以為我們是個『宗教勒索者』。」為了福音的緣故,我們當在金錢方面更加小心謹慎。
後記:有時候,教會某些人並不是那麼認同我們的福音行動,為了不讓他們在背地裡閒言閒語:「濫用教會的經費。」我通常不會動用到教會的預算,好讓福音可以自由運行人心。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3 20120728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八章1~13節
%鑰節:關於祭過偶像的食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會使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其實食物不能使我們親近 神,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然而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這自由成了軟弱的人的絆腳石。(林前八1、8、9)
¨O心得主題:【知識與愛心】
沒錯,「有知識沒有愛心,是冷酷無情的;有愛心沒有知識,是假冒偽善的。」
我們在教會中最關切的是什麼?保羅認為剛強的門徒應該幫助軟弱的信徒成長。很可惜,這樣的風氣很少在教會內被培養起來。如今弟兄姊妹們「相吞相咬」的情形時有可聞。我們是時候該悔改了。(斯托得的呼籲是:「要以悔改的心,聆聽別人對我們的批評,並且虛心受教。」)
剛強的肢體或許很難想像:為何有些人一定得靠遵行律法來獲得安全感呢?為何他們害怕使用在基督裡的自由呢?為何不能靠著主剛強作大丈夫呢?為何連一點小事也要跌倒受傷呢?因為觀念的差異,使得剛強的聖徒無法服事軟弱的弟兄姊妹。
華倫魏斯比一針見血的說:「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愛心,因為『愛心能造就人』,把別人放首位。」「你不能用硬灌的方式來餵養不成熟的信徒,來使他們成為巨人。知識必須與愛心結合在一起;不然的話聖徒最終只有『大頭腦』,卻沒有寬廣的心胸。」
二十幾年來,我一直從事青少年的福音工作。這是特別需要愛心的事奉:當我們隨著年歲而有屬靈的成長時,他們卻一屆一屆的畢業、入學,更新不已。我不能拿這一屆的新生和上一屆的畢業生比較,說「你們怎麼這麼嫩、這麼幼稚、這麼不成熟?」每一切的畢業生不都是在你手中經過三五年的陶冶嗎?因此,每年迎新的時候,我都得重新降卑自己,教同樣的課程、說同樣的故事、玩同樣的遊戲,凡事都得重頭來過──做足陪伴的功夫。
很煩吧?林曾秀芬姊妹說:「有愛心就方便,沒有愛心就不方便。」
我要以D.A.卡森的錙銖箴言來做結論:「保羅把主要責任放在『堅強』的弟兄身上,希望他們為了別人的益處約束自己的自由。換句話說,對基督徒而言,自問:『我能夠做什麼?我的權力有哪些?』還是不夠的。基督徒所服事的主在走十字架的時候,顯然不是在為祂自己的權利打算。我們應當效法捨己的耶穌,問道:『我應該放棄哪些權利使別人得著益處?』」
後記:
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十五1)
2.這半年,我雖然不能再參與教會的青少年事工(或許教會有整體的考量,而神也有對我的不同安排),但與學生、青年們在一塊成長,一直是我生命中極大的喜樂。殷切期盼自己有一天能再被主呼召差派,回到熟悉的服事環境中。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2 20120727B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七章20~40節
%鑰節:各人蒙召的時候怎樣,他就應當保持原來的情況。……因為作奴僕的蒙了主的呼召,就是屬於主的自由人了;照樣,自由的人蒙了呼召,他就是基督的奴僕了。……弟兄們,你們各人蒙召的時候怎樣,就應當在 神面前保持這原來的情況。(林前七20、22、24)
¨O心得主題:【蒙召的自由人】
打從十九年前出社會到現在,我就不曾把生命花費在名利地位的追逐上。金錢和權力確實可以讓人以為自己是自由的:有錢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住哪裡就住哪裡,想買東西就買東西;權位大的人,能進出禁區,能調動兵馬,能指使他人(太八9)。錢和權的確相當誘人。
我有幾個同學都已當上校長了,不少比我年輕的同事也加官晉爵的步步高升,而且大半的教師都已攻讀研究所完畢,領著高出一級的薪水過生活。我並非沒有往上爬的管道才在這裡說葡萄酸,事實上,我在出道第一年就被委派擔任縣務要職,看盡官場文化後,我清楚明白神的呼召──做一個福音教師,就不再打滾於政治遊戲中了。
感謝主,近二十載一直持守著我的異象。一方面我堅守著自己的立場,好幾次有機會出任高職、被推薦去讀碩士班,但我都以個人生涯規劃為由婉拒上級的提拔。再者,我也年年在所服務的學校使出渾身解數,舉辦大型的福音佈道會,從不曾間斷過(當然,每天在學生面前的見證更是重要──能贏得學生的尊敬是當老師的人之最大獎賞)。
正如楊牧谷所言:「我已經奉獻自己給祂,我一直看我的生命是祂的責任(liability),祂會為祂國度的緣故,好好經營我的一生,我的要務是學習靈敏和順服。」
說實在的,我一點也不羨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在「得」與「失」之間,並非眼前的煙雲所能衡量的。至少,我守住了自己的信仰、家庭、工作與服事,而這些已著實的滿足了我的喜樂。我是個蒙召的自由人。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1 20120727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七章1~19節
%鑰節:因為不信的丈夫因著妻子成為聖潔,不信的妻子也因著那個弟兄成為聖潔了。不然,你們的兒女就是不潔淨的,但現在他們都是聖潔的了。……你這作妻子的,你怎麼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這作丈夫的,你怎麼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林前六14、16)
¨O心得主題:【成為伴侶的祝福】
在台灣的教會,今天的經文特別需要被彰顯。因為有太多的姊妹們實在找不到主內弟兄可以委身。長年以來,有不少牧師刻板的堅持:「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林後六14),剝奪許多姊妹的婚姻,沒有看見現實面的狀況,關在象牙塔裡墨守成規。傳道人不思如何傳福音給弟兄,是明顯的陷姊妹於不義!
保羅看得見眼前的問題,也重視現況,更瞭解在神有無限的可能。他沒有死硬的封閉自己固守教義,反倒認為神可以解決我們現況活生生的難題。
能夠與信主的伴侶婚姻結合,幸福一生,誰人不要?但若是沒有主內的對象,難道就得終身不嫁,孤守一輩子?
莫里斯說:「屬靈的原則是,與神相交的福氣,不會只侷限於眼前的接受者,而會擴散到別人身上的(參創十五18、十七7、十八26,王上十五4,賽三十七4)。」我個人的立場也是比較樂觀:「只要有悔改信主的機會,就可以把婚姻交在神的手裡。誰敢說這人至終不會得救呢?」我相信福音的大能。這應該也符合了保羅的理念:「各種景況下都可以事奉神,不必因為信了主,就離開原有的崗位。」(林前六17~24)
重點在我們的信仰生命,只要我們活出基督的道理,我相信生活的見證是極其有力的。林語堂當年就是如此被妻子「挽回」的。我們不該忘記彼得的教訓:「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彼前三1)
後記:
教會中的怪現象是,量少質差的弟兄竟然會處於奇貨可居的地位。怪哉!我們應該多傳福音給男生!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10 20120726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六章9~20節
%鑰節:甚麼事我都可以作,但不是都有益處。甚麼事我都可以作,但我不要受任何事的轄制。……你們要逃避淫亂的事。人所犯的,無論是甚麼罪,都是在身體以外,唯有行淫亂的,是觸犯自己的身體。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就是那位住在你們裡面的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你們從 神那裡領受的。你們不是屬於自己的,因為你們是用重價買來的。所以你們務要用自己的身體榮耀 神。(林前六12、18~20)
¨O心得主題:【食色性也?】
中國人常說:「食色,性也。」這樣的論調被人誤用的結果,常是把放縱肉體的情慾合理化。斯托得說:「哥林多的假教師也提出的類似主張:『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林前六13)他們拿食物和肚腹的關係,影射性和肉體的關係。人的肚子,沒吃東西就活不下去;同理,人的肉體沒有性,也活不了!這種論調似是而非,卻是無恥的謊言;我們要有駁斥它的勇氣。就拿我們的主耶穌來說,祂一生未婚,也從不曾與人性交;然而,祂以前是、現在也是人性最完美的楷模。」「我必須承認人的性慾望有可能非常強烈;而對於活在性泛濫的西方社會,這樣的性壓力可能更強烈。但是,身為基督徒,我們堅信:人的性慾是可以自制的。既然我們得學習節制我們的脾氣、我們的舌頭、我們的貪婪、我們的嫉妒、我們的驕傲: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控制本能是不可能的事?那樣的說法,事實上,否定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尊嚴,把人降到與動物同級,成了只是依靠本能反應的被造物。」(「單身人談單身」)
這是觀念問題。當我們的思想被污染時,我們的確容易陷在不可自拔的泥淖中。我們需要的不是在忍受不住時,就去偷吃一顆禁果來解饑化渴,然後再回到主前去認罪悔改,如此惡性循環解決不了問題。斯托得在「別埋沒你的頭腦」一書中強調:「邁向成聖之路,幾乎就決定於你是否走上一條『在思維心智上勝過罪』的道路。只有我們的思考被更新了,我們的性格和行為才會被更新變化(羅十二2)。」服過兵役的男生大概都知道,當一大堆「思想邪惡的人」湊在一起時,其言談舉止有何等的噁心、變態與骯髒。反過來,學生時代在校園團契出身的弟兄,真的乾淨純潔多了。我們不該讓自己的生命墮落在受污染的環境中。
斯托得在「單身人談單身」的結論是:「對我來說,最好的忠告是耶穌在登山寶訓說的話,祂說剜掉叫你跌倒的眼,砍掉叫你跌倒的腳。這是說,如果試探起於眼目的情慾,那麼非禮勿視;如果試探起於我們所涉足的場所,那麼就不該去(太五28~30)。對於使我們接近罪的第一管道,絕不能手下留情。新約說這個過程叫作『攻克己身』(mortification)。對此,保羅直言無諱地說:『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八13)換句話說,世界所謂的生命(自我縱慾),其實是死亡;然而,治死(自我棄絕)我們心裡的一切罪念,實在是贏得了生命。這也是耶穌所說的『背十字架』;而且是天天要背的十字架(路九23)。」
另外,華倫魏斯比給了我們一個很貼切的比喻:「婚外性經驗當然是刺激的享受,但卻沒有充實感。婚外性行為就像一個人搶銀行一樣:他得到某樣東西,但卻不是他的,而且有天還得付出代價。在婚姻裡的性行為,就像一個人把錢存進銀行裡一樣:有安全感、有把握,還可以收利息。」
說了許多弟兄的軟弱,那麼姊妹們呢?「身體就是那位住在你們裡面的聖靈的殿」(林前六19),這個提醒同樣對姊妹們有效:「務要用自己的身體榮耀神。」(林前六20)我想,「食物的誘惑」對很多姊妹是難以抗拒的。有時,我覺得「太胖」是某種程度的罪,而且很少有胖子是長壽的喔。
附錄:「單身人談單身」--斯托得(John Stott)
許益豪(Albert Y. H. Shu,惠頓學院畢業後,現任職於美國校園出版社)採訪記錄,林秀娟譯
孤單,卻不寂寞。
七十八歲的屬靈大師斯托得,
自稱是「跌停板」的單身漢;
本文將與您談談他對單身的獨到見解和體驗……
當我還在蒐集有關單身資料的階段,聽說斯托得(John Stott)將到密西根大學安娜堡(Ann Arbor)分校的校際基督徒團契(the 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演講;於是,我到了安娜堡,向斯托得博士自我介紹,詢問他是否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分享單身二、三事。我們一起共進午餐,他講了他終生獨身的想法與經驗。當本書決定出版時,我的編輯去函斯托得,希望獲得他首肯,將他的分享整理為文,作為本書之附錄。斯托得欣然慨允,除親自校正外,還詳加解釋,使本文對單身的討論更徹底、周延。
以下便是斯托得對單身的看法。
※請問您怎麼看「單身」?
我想我得稍後再回答你的問題,因為談單身之前,或許我們該談一談婚姻這回事。創世記第一章,一天接一天,一再出現的一句話是:「神看著是好的。」突然,到了二章18節,神卻說:「那人獨居不好。」怎麼了?在神美好的創造中出現了不好的事物?是的,人,獨居不好。雖然加爾文(Calvin)把這節經文的意涵擴大演申,認為這裡不單只談婚姻;然而,這裡主要確實是在談婚姻,同時也指出神對大多數人的心意是婚姻之路。單身的人必須承認這個真理:婚姻是常態,單身是特例。
※單身是怎麼一回事?
很快,我就會正面回答你的問題,但切入核心之前,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永遠不要像初代教會的教父【如:特土良(Tertullian)】高舉單身,宛若單身是比婚姻更超越、更神聖的志業。我們要棄絕禁慾主義者的想法:他們否定「性」,認為性只是合法了的慾望;他們輕蔑婚姻,認為婚姻只是合法了的淫行。不,絕非如此。性,是那美好創造主賜下的美好禮物;婚姻,是神自己創立的制度。
※單身也是神的美好禮物嗎?
如果婚姻是美好的,那麼單身也是美好的。聖經中,對婚姻與單身有均衡的教導。雖然,創世記二章18節指出婚姻的美好;哥林多前書七章1節,針對哥林多人提出的問題,則說:「男不近女倒好。」可見神看婚姻與單身,同為美好;二者並沒有好壞之別。
※人為什麼單身?
馬太福音十九章11~12節:「耶穌說:『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惟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因為有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以領受。』」大概沒有比這兩節經文,更能說明人為什麼單身的了。耶穌在這裡說的「閹人」(Eunuchs),其實就是指維持單身或抱獨身主義的人;祂舉了三個不結婚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有些人「生來就是閹人」;這裡包括了生理殘障或有同性戀傾向的人。這類人,很自然地不太可能結婚。
第二個理由是,有些人是「被人閹的」;他們很可能是古代殘忍習俗的犧牲者,被強行閹割。在今天,就包括因外在環境,或不得已而保持單身的人。譬如,為人子女的,深覺有責任照顧年邁的雙親,可能就不考慮結婚!
第三個理由是,「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批人,既不是因為內心的不得已,也不是受到外在壓力的脅迫,他們甘心樂意,為了能夠專心一意地去完成神國度的事工,就暫時或永遠地,把婚姻大事丟一邊納涼。
※您認為單身是來自神的恩賜嗎?
單身,的確是神給人的恩賜。你注意耶穌在提出三種單身的類型前,祂說,不是每個人都聽得進祂將要說的話,「惟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然而,如果單身是神的恩賜,婚姻也是神的恩賜。真的,哥林多前書七章7節給我很大的幫助。在這裡,使徒保羅這麼寫著:「只是個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恩賜」(gift)譯自charisma,意指神「恩典」(charis)的賞賜。所以不論單身或已婚,我們必須接受從神領受的身分,那是祂賜給我們個別的獨特恩典。
※您是否在說神賜給單身的人一種屬靈超能力,以致他們可以勝過單身所面臨的問題?
不是的。與其說單身恩賜是一種屬靈超能力,不如說單身恩賜是一種志業;當然,神必保守祂所召的人(帖前五24)。恩賜與呼召,同時並存。如果祂呼召我們單身,單身生活就是我們從神手中所領受的恩賜。
※如果神呼召我們單身,祂會要我們立下守獨身的誓約嗎?
不會的,我不認為神會要我們起這樣的誓。的確,天主教的傳統要求修女、修士和神父起獨身的誓約;但我對此存疑。人可以不用立什麼誓,而守獨身。
※您可以分享您單身的呼召嗎?
樂意之至。跟傳說正好相反的是,我從來沒立過什麼嚴肅的誓約,或下了什麼英雄式的決定說要單身!跟大部分人一樣,在二十幾歲和三十幾歲時,我曾夢想有一天我會結婚。其實,在那段時期(有兩次),我試過和一位女士交往,我心中揣想她會不會是上帝為我預備的人生伴侶。但是,在最後決定的關鍵時刻,我惟一的最好解釋是:我缺乏祂賜下的確據,因此裹足不前,便從關係中退縮、抽離了。當這樣的事發生兩次後,我很自然地開始相信神要我維持單身。我今年77歲了(譯者按:指受訪時的年齡),是個「跌停板」的單身漢。回顧走過的人生歲月,後見之明,我想我知道為什麼。如果我結了婚,有了太太、成了家,恐怕我無法這樣到處旅行,也不可能有這麼高的創作量。
※很多人都說,沒有婚姻生活,人的性慾無法自制。
的確有很多人那麼說。我必須承認人的性慾望有可能非常強烈;而對於活在性泛濫的西方社會,這樣的性壓力可能更強烈。但是,身為基督徒,我們堅信:人的性慾是可以自制的。既然我們得學習節制我們的脾氣、我們的舌頭、我們的貪婪、我們的嫉妒、我們的驕傲: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控制本能是不可能的事?那樣的說法,事實上,否定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尊嚴,把人降到與動物同級,成了只是依靠本能反應的被造物。
※要怎樣才能節制自己的性慾?
對我來說,最好的忠告是耶穌在登山寶訓說的話,祂說剜掉叫你跌倒的眼,砍掉叫你跌倒的腳。這是說,如果試探起於眼目的情慾,那麼非禮勿視;如果試探起於我們所涉足的場所,那麼就不該去(太五28~30)。對於使我們接近罪的第一管道,絕不能手下留情。新約說這個過程叫作「攻克己身」(mortification)。對此,保羅直言無諱地說:「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八13)換句話說,世界所謂的生命(自我縱慾),其實是死亡;然而,治死(自我棄絕)我們心裡的一切罪念,實在是贏得了生命。這也是耶穌所說的「背十字架」;而且是天天要背的十字架(路九23)。
※另一個有關性的爭議是,有人認為控制自己的性慾,不但是不可能,而且是不人道的;因為,性交應該是人類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的確有人那麼說。事實上,哥林多的假教師就曾寫信給保羅,提出類似的主張;他們最常喊的口號是:「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林前六13)。他們八成拿食物和肚腹的關係,影射性和肉體的關係。人的肚子,沒吃東西就活不下去;同理,人的肉體沒有性,也活不了!這種論調似是而非,卻是無恥的謊言;我們要有駁斥它的勇氣。就拿我們的主耶穌來說,祂一生未婚,也從不曾與人性交;然而,祂以前是、現在也是人性最完美的楷模。耶穌的榜樣告訴我們:一個人絕對可以單身、守獨身,同時,又非常有「人味」。
※你感到過寂寞嗎?
當然。神造人具有群居的特質;愛是世界上最寶貴的事物。因為神是愛,當祂按著祂的形像造我們時,祂同時賜給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每個人都需要別人;但是婚姻和家庭卻不是寂寞唯一的解藥。
讓我跟你分享一些我個人在這方面的經驗。這麼說吧!有些牧者凡事自己來,把自己跟同儕隔絕起來,當然會覺得孤單。新約聖經很清楚指出每個地方上的教會,都要有許多的監督,例如:使徒行傳十四章23節:「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提多書一章5節:「……又照我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所以,我們在倫敦市中心的「聖徒教會」(All Souls Church),一直都採團隊事奉;因此領受了豐盛的恩典。還有,法蘭西絲‧懷海德(Frances Whitehead)也使我受益良多,她是我四十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的祕書;另外,我與研究助理之間,那種一脈相傳、亦師亦友的關係,也使我得到極大幫助。我目前的研究助理是約翰‧葉慈三世(John Yates III),他來自維吉尼亞的福洱教會(Falls Church)。
除此之外,單身的人需要儘可能與人多建立友誼;不分年齡,不分男女。比如說,我沒有自己的小孩,可是我有許許多多認來的姪兒、姪女,他們全都叫我「約翰叔叔」。我珍惜這些情深真摯的關係;即使有時候,它們也無法完全除去突然湧上心頭的寂寞苦痛,但絕對可以幫助一個人大大降低寂寞感。
※什麼是單身的人面對的最大危險?
除了我剛提過的性誘惑外,我想單身的人面對的最大危險是:自我中心(Self-centeredness)。我們獨居,擁有完全的自由可以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別人無可置喙,可能也不會給我們任何忠告。如果我們不夠小心,可能會變成要全世界都繞著自己打轉的人!我發現一個由七、八個長者組成的顧問團,對我幫助很大。一年之中,我們會碰幾次面,我向他們請益如何安排每年的計畫和行程,特別是哪些講道的邀請該接受、哪些該拒絕。
※單身帶來那些特別的恩典?
對這個問題,保羅的回答非常明確。在哥林多前書七章32~34節,他寫著,沒有結婚的人,「是為主的事罣慮,想怎樣叫主喜悅」;然而,結了婚的人,「是為世上的事罣慮」,想怎樣叫自己的配偶喜悅,關注力自然會不集中。單身的人可以經歷一種大喜樂,就是:全然委身、全然奉獻,專心一意、沒有半點分心地將自己完全投注在神的事工中。
※你會建議單身的人「相親」嗎?
是的,在某些情況我會建議單身的人不妨「相親」。畢竟,雅各和利百加是聖經中惟一詳細記載的訂婚和結婚;而他們的婚姻是經過縝密安排的(創二十四)。在西方世界中,「墜入愛河」是結婚的必要條件;但是,對聖經來說,這種看法十分陌生。在今天的亞、非兩洲,雖然,年輕人經常都擁有說「不」的權利,大多數婚姻仍然透過家人促成、安排。其實,父母看著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他們可能是最好、也是最有智慧為孩子選擇人生伴侶的人。
※最後,您想對單身的人說什麼?
首先,絕對不要太倉促結婚。人類到了二十五歲,才算長大成熟。太早結婚,可能會在二十五歲時發現:自己二十歲時結婚的枕邊人,竟變成完全不同的一個人!要有耐心。天天向天父禱告,祈求祂引領你找到生命的伴侶,或明白祂是否要你單身。其次,享受正常的社交生活、多交朋友,建立友誼。第三,如果上帝呼召你單身,不要抗拒。記住這節金句:「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七7)
(譯自Singles at the Crossroads by Albert Y. H.
Shu, Appendix, "John Stott on Singleness", Illinois : InterVarsity Press, 1997)
抽言:
*與其說單身恩賜是一種屬靈超能力,不如說單身恩賜是一種志業;如果祂呼召我們單身,單身生活就是我們從神手中所領受的恩賜。
*耶穌,一生未婚,也從不曾與人性交;耶穌的榜樣告訴我們:一個人絕對可以單身、守獨身,同是,又非常有「人味」。
*除了性誘惑外,單身的人面對的最大危險是:自我中心。我們獨居,擁有完全自由。如果不夠小心,可能會變成要全世界都繞著自己打轉的人!
*單身的人可以經歷一種大喜樂,就是:全然委身、全然奉獻,專心一意、沒有半點分心地將自己完全投注在神的事工中。
*單身三要訣:一、絕對不要倉促結婚;二、享受正常社交生活、多交朋友,建立友誼;三、如果上帝呼召你單身,不要抗拒。
[刊載於校園雜誌1999年1、2月號]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9 20120725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六章1~8節
%鑰節:你們彼此告狀,已經是你們的失敗了。為甚麼不寧願受委屈呢?為甚麼不甘心吃虧呢?但你們反倒使人受委屈,叫人吃虧,而且他們就是你們的弟兄。(林前六7~8)
¨O心得主題:【見證】
當基督徒的生命活得好像沒有神一般,就註定要失去見證,羞辱主名。
我曾經親耳聽到一位基督徒同事,苦勸一個正在走衰運的同仁:「你要多去廟裡拜拜啦!」我很訝異這位從小在基督徒家庭長大的信徒,怎麼會說出如此不得體的話。原來,生活中她一直很沒有見證。
哥林多教會也算是惡名昭彰在當地吧!外邦人不單知道教會裡有不道德的行為,也曉得他們會友之間彼此互告爭訟的事。屬肉體的罪一籮筐,屬靈的罪也到處衍生。
華倫魏斯比提到:「保羅發現這個處境有三個悲劇。第一,信徒在不信的人面前顯出不好的見證。第二,會眾的生活無法符合他們在基督裡的整個立場。第三,會友彼此控告,早已註定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教會裡有這樣的情形,乃是出於想發洩心中的不平之氣。而怒氣始於對人的輕蔑(這是魏樂德在論八福時很重要的論點)。會瞧不起人是因為自我中心的驕傲。驕傲則顯出心中沒有神的靈性狀況。說到底,就是信仰出問題了。
可嘆的是,靈命出問題,教會卻試圖用屬血氣的方法來解決。好像以為某人被繩之以法後,教會就會太平,福音就會興旺似的。他們心中暗竊:「如果某人下地獄,那該有多爽啊!」沒有愛的教會,就是人間煉獄。
當屬靈的價值觀生病時,基督徒的生活就會亂了套。求神掌管我們的心思意念:「寧可損失金錢與財富,也不要損失一個弟兄,損失你的見證。」(華倫魏斯比,「更新的時刻」,麥種2005出版)
我們應該省察的是:「除了世俗的方法,當基督徒覺得受委屈、被欺負、遭打壓、給人騙了時,還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哥林多教會常以他們的屬靈恩賜大為誇口,為什麼不使用這些恩賜來突圍呢?「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嗎?」真是羞愧啊!(林前六5)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8 20120724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五章1~13節
%鑰節:聽說你們中間竟然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在教外人中間都沒有,就是有人和他的繼母同居。你們還是自高自大!難道你們不該覺得痛心,把作這件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嗎?……如果有稱為弟兄,卻是行淫亂、貪心、拜偶像、辱罵人、醉酒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和他來往,連和他吃飯都不可。(林前五1~2、11)
¨O心得主題:【規範與判斷】
在民主國家,教會似乎越來越客氣了,很怕得罪會友,很怕信徒離開教會(反正他還有其他教會可以容身),不再(或很少)提到罪的問題。今天保羅要向我們說的,就是教會沒有規範與判斷的罪。
首先,淫亂是明顯的罪。而且,「這樣的淫亂在教外人中間都沒有」,這麼嚴重的罪,即使異教徒也會感到駭人聽聞──這樣的新聞一定是八卦媒體連日瘋狂追逐的焦點。
然而,教會對此卻表現得十分遲鈍。教會內發生了這種邪惡的罪,他們依舊傲慢自大,沒有收斂,沒有羞愧,沒有傷痛,沒有任何行動措施──將犯這罪的人逐出教會。
要曉得,整個教會是「奉主耶穌的名聚集在一起」的(林前五4),當神的大能同在的時候,我們必須「照著神的吩咐來對付犯罪的人」(華倫魏斯比,「更新的時刻」,麥種2005出版)。
否則,星火燎原的後果將一發不可收拾,「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麵發起來」(林前五6)的比喻警戒著教會,若是姑息,罪惡很容易感染整個教會。
而且,這與外面世界毫無關連。不管社會的風氣如何彎曲悖謬,神的僕人所掛念的是神教會內部的管教。
最後,我們不該僅是對單一的犯罪行為做處置而已。D.A.卡森說:「保羅認為教會管教的範圍不限於淫亂或這種特殊型態的性犯罪。他的想法是要囊括主要的道德敗壞,並且舉出一些例子:貪婪、拜偶像、毀謗、酗酒、欺騙。他還在其他地方提到另外兩個重大的道德敗壞:教義上的重大謬誤,以及持續的製造分裂。」
教會確實應該秉持著神所賜下的權柄「審判教內的人」,而「教外的人」神會審判(林前五12、13)。
我個人曾經參與一所教會的事奉連續數年,由於牧者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以致教會幾個重大的罪一直被縱容──淫亂、酗酒、欺詐、攻訐等。我幾次的諫言,都被慈祥的牧師安撫下來,最後我只好帶著極失望的心情離開該地。又過了十多年了,這間教會依然與瘡瘤和平共存著。令人不勝噓唏的,這罪導致許多信徒來來去去,如今經常出席教會崇拜的仍然只有十幾位。
神要我們認真對付的,我們不可敷衍應付。
後記:
1.教會有時會發生價值觀錯亂的情形,把大事當成小事來處理,把小事當成大事來解決。
2.關於「判斷」,或說「不要論斷人」,我們可能長期都受了教會「錯誤的教導」,至少是「扭曲的教導」。這方面,作家吳鯤生有一篇極精闢的論文:https://shop.campus.org.tw/cm/ebooks/EVAL/201204Eval1.pdf
這事,我們應該要真實去面對!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7 20120723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四章14~21節
%鑰節:有人以為我不會到你們那裡去,就自高自大。然而主若願意,我很快就要到你們那裡去;到時我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的人所講的,而是他們的能力。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言語,而在乎權能。你們願意怎麼樣呢?要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還是以溫柔的靈,帶著愛心去呢?(林前四18~21)
¨O心得主題:【管教與順服】
這幾年我在學校工作時,有幾次機會指導學生演說技巧,有一個題目常被拿出來做平時訓練:「老師不在時」。它也經常被當作一般課堂的作文題目,教師們以此來瞭解學生們在他不在時(因開會、公差、請假等因素),這些小蘿蔔頭都在做些什麼。
這時候,平常被管理得好的班級,就顯出它的可貴來──靜默自修,如素守規;比較躁動的班級,就會趁機不安分起來了──調皮搗蛋,亂成一團。而學生的個別情形也一樣,有的謹守份際,有的活潑脫跳。一個訓練有素的班級叫老師不在時能安然放心,一個乖張混亂的班級則叫人提心吊膽。
保羅講到哥林多教會時,似乎也有這種憂心。他們就像一群不成熟的小孩子,必須多加的管教照料,否則只要稍不注意,就會出亂子。沒有自律的教會實在會累垮牧養的人,因為他們的規矩只建立在一套監視系統中,而非生命的內在表現。
不過,可貴的是保羅並沒有以血氣來處理他的憂心忡忡,亦沒有消極的說:「多禱告吧!相信神會有所作為。」他不故作「淡定」,不負責任的無為而治,也不發神經的怒髮衝冠,大發雷霆。華倫魏斯比說:「一個孩子的意志必須經過破碎,但不可加以摧毀。」保羅清楚的看到:「驕傲在基督徒生命與教會中是件可怕的事。罪惡的酵(林前五6~8)已經使哥林多人『膨脹』了,他們甚至說:『保羅不會到我們這裡來的,因為會叫的狗不會咬人!』(林後十8~11)」「保羅一直耐心對待他們的不順服,現在卻警告他們:該管教了。保羅可不像現代一些溺愛孩子的母親,只會對著被寵壞的孩子大叫:『我最後一次告訴你這是最後一次!』」
一個好的班級導師會克盡職責的管教學生,而且光是身教言教還不夠。當他們悖逆、不順服的時候,也必須適時的出手管教懲戒他們。每個老師都想溫柔的對待學生,以和氣的態度教導成長的道理,但是當學生的學習態度錯到太離譜時,甚至是以自己的「悖逆為榮」(林前五1~2),我們就該顯明出「國度的聖潔」。好好先生不該再自顧形象,濫好人只會縱容罪惡橫行。
我們需要默想的是:
一、我們自己的生活自律性如何?是否還需要常常被管教?生活的責任感又如何呢?
二、今日我們的教會因為不順服神的道而造成哪些難題呢?
三、我自己在哪些領域比較難以自律呢?
後記:
謝謝弟兄姊妹們的支持與代禱,我們全家已在昨日下午返家回國。結束了三個梯次的大陸短宣行程,榮耀歸給神!願神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願聖靈繼續跟進,奮興人心。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6 20120708
ä經文:哥林多前書四章1~13節
%鑰節:這樣,人應該把我們看作基督的僕人, 神奧祕的事的管家。對於管家的要求,就是要他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人間法庭審判,我都認為是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然問心無愧,卻不能因此自以為義,因為判斷我的是主。……我想 神是把我們作使徒的列在最後,好像定了死刑的人,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宇宙觀看,就是給天使和世人觀看!我們為基督的緣故,成了愚笨的;你們在基督裡,倒成了聰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受人尊敬,我們倒被輕視。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又飢又渴,衣不蔽體,又挨打,又沒有棲身的地方,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遭受迫害,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卻好好地勸導;直到現在,人還是把我們當作世上的垃圾,萬物的渣滓。(林前四1~4、9~13)
¨O心得主題:【忠心的管家】
不用納悶保羅為何可以成為一位神所使用的忠僕,他真的已經得著「秘訣」了。
一、作基督的僕人:只做主人交待的事。不擴權濫權,不出餿主意(特別不要隨便去碰教會的錢),謹守著「管家」的分際。如此僕人才有可能挑起神那輕省的擔子和容易的軛。
二、忠心的管家:權力沒有腐敗保羅的人格。不輕賤自己,也不吹牛澎風──是二千兩 的才幹,就盡其所能的工作;若被分派五千兩 ,也不辱所託,全力以赴。
三、極小的事:不怕被人講,只怕被神審判。我們太容易在乎別人說什麼了!在這事上,我們顯得很沒有安全感。我們習慣自辯澄清,我們在乎自己的形象,我們刻意打扮自己,我們選擇各種面具。我相信,若有人能把人的論斷看為極小的事,只把焦點放在神的身上,這樣的人必是神的貴重器皿。
四、我成了一台戲:演給天使和世人觀看。忠於神所分派的角色,是保羅就不是亞波羅,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扮演著自己該演出的角兒(互相尊重,也互相成全)。看戲的不是傻子,演戲的不是瘋子。我們安於神的排定──即便是要去做一個「被釘死的囚犯」,也不失去風骨俠情。
五、甘心受苦:為主受苦,絕不淒苦,乃是大有榮耀,因為「算是為主受辱」(徒五41)。今天的基督徒已經被「人權主義」寵壞了,若是被人辱罵「你是垃圾」,大概許多人都要對簿公堂、控告人身攻擊了,至少也會與人大大爭執一番吧。我們太在意自尊了!當一個基督門徒不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時,就不能再走神的道路了。
後記:
今天中午就要啟程大陸短宣。請為我們一行六人(一位嘉義教會傳道人和我們一家五口)禱告,求主保守這7/8~7/22的行程,把福音傳出去,主的名大得榮耀。
未來兩週,我們彼此就以信心交流,互相記念代禱。我雖然不能再用文字記錄靈修心得,但我會盡量保持與主的親密關係,每天分別一段安靜時光,希望你們也是喔!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5 20120705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三章10~23節
%鑰節:我照著 神賜給我的恩典,就像一個聰明的工程師,立好了根基,別人在上面建造。各人要注意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除了那已經立好的根基以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那根基就是耶穌基督。如果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將來必要顯露,因為那日子必把它顯明出來。有火要把它顯露出來,那火要考驗各人的工程是怎樣的。如果有人在這根基上建造的工程存得住,他就要得到賞賜;如果有人的工程被燒毀,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只是要像從火裡經過一樣。(林前三10~15)
¨O心得主題:【慎選建築材料】
有許多教會剛開始時真的多以傳揚福音真道為起點──確實是以耶穌基督為根基的。但是有些後來的工人因為沒有盡好慎選建材的責任,就會造成建築物的好外優劣之別。
我的父親在年輕的時候曾做過「土水師傅」(蓋房子的工人)好多年日,工人們為了把房屋如期蓋好,經常得住宿在外地工寮。印象中,我媽媽常為此埋怨父親不在家,沒有盡到照顧家庭的責任(特別是我們六個兄弟姊妹)。因為父親有建築的「手藝」,所以三十幾年前,我們家就拆掉老舊的平房,自行蓋起村子裡的第一幢透天樓房。那時我才六歲,開始長記憶了。我幾乎是看著這屋子「一起長大的」。由於是「自家要住的房子」,所以選擇的建材都是最堅固的,梁柱的鋼條要粗要多,水泥沙土的混合比例要足要夠,地基打得深,樓板挑得高。在父親這個「專家」底下,工人們順著「工頭」的指揮,一切都馬虎不得。因此幾十年來,雨天時我們家天花板從來不漏水,如今依然堅固耐用。
保羅勉勵我們要做一個聰明的工程師,要知道若不謹慎選擇建材,後果會更麻煩。一時的敷衍了事,造成以後「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還得花錢請人來「抓漏」、處理惱人的「壁癌」,將是沒完沒了的惡夢。
在台灣這個溼熱的島嶼,是用「水」來查驗建築工程的品質;保羅則說到「那一日」神是用「火」來考驗教會的工程,是更嚴格的試驗。在審判之日,凡是經不起考驗的,都會被燒盡,工人或許可以逃過一劫,倖免於難,但他所建造的一切卻將蕩然無存。
這裡警戒今日教會的,是佈道家、牧師和教師(以及教會其他同工們)到底選用了什麼建材來建造教會?近二十年來,台灣除了少數的地區還辦「研經特會」外,絕大多數著重在「內在醫治」、「靈恩佈道」、「教會增長」等策略性的聚會。我們可能已過份的注重「建築技巧」,而不知不覺地忽略了「建築材料」,雖然在短期內馬上可以蓋起美侖美奐的華麗高樓大廈(希望不是巴別塔),卻不一定經得起火的試驗。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4 20120704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三章1~9節
%鑰節: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我們不過是 神的僕人,你們藉著我們信了主;按著主所賜給各人的,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 神使它生長。所以,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乎那使它生長的 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只是各人要照著自己的勞苦得著自己的報酬。我們是 神的同工,你們是 神的田地, 神的房屋。(林前三5~9)
¨O心得主題:【唯有神能使人成長】
在這個比喻中,保羅充分的使用了農夫的工作來表達神國度的道理。
我的家族世代務農,至今仍有田地在使用,這幾天就要收割稻子了。小的時候我幾乎是在田野間長大的,多少也要下田農忙。一般的農夫在稻秧插種前,都會隨著民間習俗有「拜田頭」的祭祀活動,因為他們深刻的明白「看天吃飯」的道理。不論農夫多麼辛勤耕作,付出多少勞力,選用什麼品種的秧苗,刻苦的施肥,細心的除草,費力的驅蟲趕鳥……,老天若不「賞口飯吃」,來個風災、旱災或水災,一切用心都可能付諸流水,轉眼泡影。若要說誰最認識「天」、誰最懂得敬畏「神」,農民應是當之無愧。
在福音這塊禾場,我們的神被喻為農夫,保羅負責耕耘的工作,並且撒下種子,而亞波羅則分擔了灌溉的事務,一起讓哥林多教會這塊「神的田地」生長作物。D.A.卡森解釋:「這個隱喻的用意,是要對付哥林多教會因為個人偏好自己心中的『英雄』而製造出來的紛爭(林前三3~4)。在上下文中,保羅要表明他和亞波羅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同工』(林前三9)──確實是『與神同工的』(意思是說,他們是神手下的同工,而不是與神平起平坐的同工,好像與神三足鼎立)。不只如此,保羅和亞波羅也都無法擔保任何收成,唯有神能使種子成長(林前三6~7)。因此,眾人為何要對保羅或亞波羅敬畏有加?」
哥林多前書三章的重點主題仍然延續著「不可分派結黨」這個主題。我覺得施洗約翰給我們一個好榜樣來效法:「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三30)我們當然需要盡心盡力做好神所呼召的工作,但卻不可有居功的心態、非我不可的高傲、英雄主義的凸顯,以及不可一世的狂妄。人,有一天都會過去,唯有耶和華永遠長存。在教會,我們不過是僕人,千萬不要落入「建立自己的王國」之試探──一個非常容易辨識的方法:我們相信教會沒有我也不會怎樣嗎?(唐崇榮牧師甚至相信:「教會沒有我可能會更興旺!」)如果我們放得下,那就不枉保羅「唯有神能使人成長」的教導了。
後記:
幾則新聞看下來,可能讓許多台灣的基督徒「粉絲」目瞪口呆,訝異得說不出話來。
其實,大約十年前我就對這對夫妻感到痛心疾首了。這並非馬後炮,我曾在許多場合點出他們不對的地方。大約十年前,這位歌手接受媒體訪問時,炫耀著如何用幾千萬裝修廚房卻從沒時間在家做菜用餐、如何花自己賺來的錢以數十萬買一面漂亮的鏡子時,我就知道他們玩完了。這幾年台灣教會趕著「新加坡熱潮」,我自是不以為然;推行「教會VIP」制度,我更是嗤之以鼻。但是台灣的主流教會卻視之為教會復興的萬靈丹。我幾次的警告言論,並不見容於教會瘋狂追逐偶像的風潮,只好任由時間來證明其中的對錯。果不其然出事了。
但這絕非目前台灣教會的當頭棒喝。你們相信嗎?以台灣教會當前的「拜偶像」情形,這一棍根本打不醒。放眼望去,看看基督教電視台媒體,還有不少造神運動在持續進行呢!
註:
在台南我至少注意到有兩間大型教會的牧師依然熱衷的在建立自己的王國,宣揚著自己的名聲,請小心。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3 20120703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二章1~16節
%鑰節:我們也講這些事,不是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語,而是用聖靈所教的言語,向屬靈的人解釋屬靈的事(用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接受 神的靈的事,因為他以為是愚笨的;而且他也不能夠明白,因為這些事,要有屬靈的眼光才能領悟。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人能看透他,如經上所記:「誰曾知道主的心意,能夠指教他呢?」但我們已經得著基督的心意了。(林前二13~16)
¨O心得主題:【得著基督的心意】
我在聖經中找到不少經文,是神希望我們在基督裡合一、在教會裡和睦、在團契裡彼此相愛的「命令」──太五23~24、雅五16、弗四25~32、彼前一22、彼後一7、約壹四15。可是我不懂,為什麼這些真理一直無法在教會中推展呢?
當保羅說,「有些人屬血氣,不能接受神聖靈的事,認為那是荒唐的」,他指的是「在教會裡的人」:他們是「沒有上帝的靈的人,不能夠領受上帝的靈所給的恩賜。這樣的人不能明白這些事,因為這些事的價值必須用屬靈的眼光才能領悟。」(林前二14,現中修)
我至少花了十年的時間在教會努力地「與人和好」,卻幾乎沒有看見過「神的國度就在我們中間」實現過。由於自己在個性上的不成熟,我難免得罪人,但我不認為教會中的人際關係就該因此嫌隙不斷。要知道哪個家庭沒有吵架,哪對夫妻不會有衝突,難道我們會因日常生活的不合就仳離婚姻、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
我曾經在教會實驗一年的時間,我把自己封閉起來:小聲唱詩歌、簡短的禱告、在小組從不主動發言、不找人聊天、不和肢體互動、不接任何服事、裝得很溫文儒雅……。果然我那三百六十五天都過得很安全!沒人對我心生芥蒂,沒有人嫉妒我,沒有人找我麻煩,沒有人敵對我,因為我沒有絲毫的威脅姓──對人、對魔鬼的國度都如此。我的人身好安全啊!我的內心好痛苦啊!
然而,我知道那絕不是「基督的心意」。為了不得罪人,選擇做縮頭烏龜,「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徒四19)
我們要有寬廣的心。即便不認同某人的觀念,但還是要有「弟兄姊妹」、「在基督裡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情懷。在討論事情的議題上,我們要容許有不同的看法,卻不可因此互貼標籤。「合一」在聖經的原文意思,是指「同奏一曲交響樂」,我們每個人可能使用不同的樂器,或許演奏著不同聲部的音符,但在「指揮者」的引導下,我們卻配搭出「和諧的樂曲」。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為了修補在基督裡的關係,我不斷地向人釋出善意,卻有不少兄姊希望我不要再做無謂的付出,認為他們絕不可能回心轉意。我不知道這些牧者、傳道人和同工到底心裡在想什麼,為什麼非把我視為眼中釘不可。但我卻定意要在這事上「得著基督的心意」──他們要不要跟我和好是他們與上帝之間的事,我有沒有在基督裡愛他們卻是我和上帝之間的事。那一天,我們都要向上帝交帳。
後記:
如果我有哪些事情曾讓您不舒服、造成您的困擾,請讓我知道,好嗎?讓我有機會向您道歉、讓我有被饒恕的恩典、讓基督的愛繼續充塞我們當中。阿們!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2 20120702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一章18~31節
%鑰節:你們因著 神得以在基督耶穌裡,他使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就是公義、聖潔和救贖。(林前一30)
¨O心得主題:【因信稱義】
二十五年前,我和另一位弟兄同時進入教會,幾個月後的高中夏令營晚上我們一起信主,隔年復活節我們又同一天受洗。
他曾作見證,按照人的看法,他根本不需要信耶穌。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在校期間品學兼優,人際關係良好,又才華洋溢,人也長得有模有樣,算是玉樹臨風。但是,當基督福音臨到他,他看見了自己的有限和不足,所有的成就在神面前不過像件破爛的衣裳。所以他降伏在主面前,接受基督為生命的救主。
而我,恰恰相反,相形見絀卻也得蒙上帝的拯救。我來自破碎的家庭,在學功課「滿江紅」,品學兼「憂」,整臉青春痘其貌不揚,拙口笨舌說話吱吱唔唔,女孩子看見我避之為恐不及。我敗壞到一個程度,團契必須請人來告知我:「這裡不歡迎你,請你離開我們的教會。」我想,我真的不配進入神聖的教堂(他們認為我去教會的初衷可能只是為了泡妞吧),自慚形穢之下,只好打道回府。不過,神卻格外的憐憫我,特別的恩待我(羅九15),讓我仍舊被基督得著。我被團契以外的幾個大哥哥大姊姊青睞,他們以神的愛來關心我、幫助我、改變我,透過每週的一對一查經,我裡面漸漸有聖靈的果子結出,生命開始煥然一新。我就是一個這樣需要被上帝拯救的罪人。
保羅說:「對那些蒙召的人,不論是猶太人或希臘人,基督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弟兄們,你們想想,你們這些蒙召的,按人來看有智慧的不多,有權勢的不多,出身尊貴的也不多。但是神卻揀選了世上愚笨的,使那些有智慧的羞愧。他也揀選了世上軟弱的,使那些剛強的羞愧。他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和被人輕視的,以及算不得甚麼的,為了要廢棄那些自以為是的,使所有的人在神面前都不能自誇。」(林前一24、26~29)
我不知為什麼,當年那些請我離開教會的人,後來絕大多數都已離開神不再相信耶穌了。是否他們才是真正把團契當作俱樂部的人呢?我不知道!但我相當清楚自己是「因著神得以在基督耶穌裡」的,「祂使基督成了我的智慧,就是公義、聖潔和救贖。」(林前一30)榮耀歸給神。
後記: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十五10)感謝主!再次榮耀歸主!
ÿ愛、學習與成長 李子的生活日記001 20120701
ä經文:哥林多前書一章1節~17節
%鑰節:基督差遣我,不是要我去施洗,而是去傳福音;不是靠著智慧的言論去傳,免得基督的十字架失去了效力。(林前一17)
¨O心得主題:【當代基督十架】
在斯托得所著的六十多本書中,他自認為最重要的非「當代基督十架」莫屬,因為「基督的十架是神救贖使命的核心」。而斯托得為自己寫的墓誌銘就是:「曾定了主意,對於個人得救的憑據,對於個人事奉的目標,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二2)
我們必須定睛於十字架。
哥林多教會信徒把眼光放在人身上,就會有「我是保羅派的,我是亞波羅派的,我是磯法派的,我是基督派的……」(林前二12)種種紛爭。不僅分黨結派,亦無法團結同心(林前二10)。
相對於保羅,他並不因有人帶槍投靠就志得意滿,也不會因被人高舉重視就得意忘形,更不在乎別人對他的比較──只把焦點放在「基督的十字架」。
下週日,我將帶著全家啟程大陸短宣兩週。有三個夏令營會要舉辦。這是兩年前他們對我的邀約,去年暑假又提了一次,今年年初再次發出呼籲。經過禱告尋求,知道確實是出於神的呼召,我就硬著頭皮承接下來了。由於過去,他們常把我當作大有恩膏的講員、台灣南部的名嘴、幽默又風趣的演說家,讓我很下不了台。我實在忝於被如此寵愛高抬。因此,這次我刻意不排自己分享任何一堂的信息,只盼望藉著體驗活動的進行和兩三個影片的播出,讓他們真實去感受到神的愛就在我們中間。願神親自向人們說話。
另外,關於結黨紛爭,說真的,只要我們好好操練自己的信仰,常常把基督的十架擺在前頭,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事」──我們可以特別把這原則放在教會內的人際關係發展中。試試看,看十架大能如何解決擾人的紛爭,看耶穌的福音如何讓決裂的雙方言歸和好,看基督的救贖如何醫治一切破碎的關係、安慰受傷的心靈、撫平罪所帶來的衝突。
後記:
今天,我回到教會主日崇拜,特意和幾個和我有芥蒂的人打招呼。我奉主的名,突如其來的向他們一一問好,有幾個露出靦腆的表情回應我,有幾個仍然對我不理不睬。沒關係,都已經這麼久了,也不差這一次,我會繼續「把炭火堆在他們的頭上」,我們絕不能「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十二20、21)對我依然無法釋懷的人啊,你們小心了,我會繼續愛你們,繼續用基督的愛對付你們,我不相信神的愛無法攻克你們的心牆、無法熔化你們冰冷的心、無法讓我們破鏡重圓。讓我們在基督裡和好吧──因著十字架上的愛,在基督裡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主你的身體為我捨,你的寶血為我流出
誠然擔待我的憂患,定意背負我的痛苦
因你受鞭傷我得醫治,因你受刑罰我得平安
主啊!我回轉到你面前,我要經歷醫治和平安
醫治和平安,因著十架愛;眾罪得赦免,因著十架愛
因著十架愛,因著十架愛;今我得潔淨,因著十架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