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13完 20140803
â讀經:希伯來書第十三章
²鑰節:8 耶穌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遠,都是一樣。20-21 上帝已經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裏復活。他憑藉耶穌所流的血印證了永恆的約,使他成為群羊的大牧人。願賜平安的上帝在你們所做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使你們能夠遵行他的旨意!願他藉著耶穌基督在我們身上成就他所喜歡的事!願榮耀歸於基督,世世無窮!阿們。(來十三8、21~22)
·主題:【遵行祂的旨意】
在希伯來書結束前,作者仍有幾件勸勉的事:「你們要常有手足相愛之情。接待異鄉人到你們家裡。曾經有人這樣做,竟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要記得那些坐牢的人,好像你們也跟他們一起坐牢。要記得那些在患難中的人,好像你們也在患難中一樣。人人應該尊重婚姻的關係;夫妻必須忠實相待。上帝要審判放蕩和淫亂的人。不要貪慕錢財,要滿足於自己所有的。」(來十三1~5)
神實在要每一個基督門徒「遵行祂的旨意」。
這裡至少提到六件與我們生活有關的事,都是神的百姓可以發光作鹽、見證信仰、傳揚福音的具體作為。今天又是七日的頭一日,假若我們在教會崇拜後,真的有所領受,就要好好遵行神的旨意,活出重生的生命。其實,神要我們所行的善事都很基本的,要不要順服全存乎我們一心。
第一,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在教會內結黨紛爭是很邪惡的文化。這樣的人表明了對神不信的惡心,所有向神獻唱的詩歌都流於假冒為善,使徒約翰說:「 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約壹四20)我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來十二14)。
第二,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我從十三歲起,就開始過「寄居」的生活,常到同學朋友家「借宿」,幾乎所有求學的日子,我都在這樣的環境下被「接待」長大的。因此,成家立業後,我總會在家裡預備一間客房,讓我有機會回饋當年神給我的恩典。
第三,要記念被捆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在安舒的日子裡,我們感恩惜福之餘,也要多關愛那些為義受逼迫、身在囹圄的人。我深信這樣的愛心會激勵我們更加敬畏神,並且學習過聖潔的生活。
第四,也要記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每個人在世上都有苦難,當我們在順境時還能與遭患難的弟兄站在一起,不僅讓他們知道「你並不孤單」,也能積極的將神的愛供應出來。
第五,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審判。不要讓情慾來主導我們的婚姻,要對配偶常常有更新的愛情。昨天是情人節,夫妻之間是否還連結著愛呢?
第六,存不可貪愛錢財的心: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現在許多教會中「求財富」的聚會大行其道,這實在不明白道成肉身的耶穌,祂為何選擇降生馬巢,長於木匠之家,揀選漁夫做門徒?教會為了人數增長,傳講「另一個福音」,譁眾取寵,讓信徒逞其貪愛錢財的心,還自以為義。教會為信徒祝福的主軸,變成保佑大家賺大錢、財源滾滾、事業昌大。俗不可耐!
我們應該效法希伯來書在末了時所作的禱告:「但願賜平安的神,…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祂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來十三21~22)整個焦點都集中在「神和祂所喜悅的事」,教會為基督門徒所能做的最重要禱告乃是「叫你們遵行祂的旨意」,唯有這樣的信仰才是建立在磐石上的人生。
聽聽這首歌:「光和鹽」。
「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希伯來書,完。)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12 20140801B
â讀經:希伯來書第十二章
²鑰節:1既然我們有這麼多見證人,像雲彩一樣圍繞著我們,就應該排除一切的障礙和跟我們糾纏不休的罪,堅忍地奔跑我們前面的路程。12 因此,你們要把無力的手舉起來,把發抖的腿伸直! 13 要時常走在筆直的路上,使跛了的腳不至於完全殘廢,反而重新得到力量。(來十二1、12~13)
·主題:【下垂的手、發酸的腿】
明天一早,我們一家五口要回彰化老家提前過「父親節」。近年來,我開始對返鄉怯步,不再滿懷希望地帶著傳福音的心回去探望家人。
回鄉本是很有豐富情懷的一件事,但因為我的原生家庭特殊,面對它並沒有太多的喜樂。
回去,看家。很難想像,我回彰化時,父母兄弟姊妹們竟然多半不在家。忙著工作、流連賭場、喝酒應酬,他們並不會為了我回去探親而選擇待在家裡敘舊閒談,我們的親情似乎比較淡薄。若是幸運碰上他們肯聚集一起在家吃飯,也是整桌治酒的豪飲,以及飯後麻將開桌或象棋開賭的場面。要談心,實在難以等待其氣氛到來。
父親前幾個禮拜又出車禍了。這些年他有點阿茲海默症的現象,思考已經嚴重退化,許多反應也顯得遲緩,常常語無倫次,加上耳朵重聽,七十五歲的老人卻一點也不服輸,每天總愛開著車子往外跑。有時分不清煞車與油門,有時搞不定前進後退檔,就不時出車禍。叫他不要再駕駛出門了,怎麼攔也攔不住。
上個月,母親又清光了我所有的積蓄,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向我調頭寸還賭債。熟知她的人皆知,她的話沒幾句能聽的,滿嘴謊言,隨口欺騙,好賭成性。自己的母親被債務追著跑,曾經是她養大的我,為人子女的怎能若無其事,兩手一攤,置身度外。
我的大哥每天酗酒度日,大姊平常開賭場維生,弟弟四十二歲了還不務正業,大妹嫁給酒鬼,二妹歸寧賭徒。這個家何等需要福音的拯救。
二十多年來,我每天奉耶穌的名為這個家禱告守望。每況愈下的局面令人沮喪氣餒,非常需要聖靈幫助我,「把無力的手舉起來,把發抖的腿伸直!」(來十二12)明天,我必須靠著對神的信心回家,懇求主憐憫。
聽聽這首歌:「我懇求主」。
我懇求主來安慰我
當人生逆境臨到
他對我說我要安慰你
除去你的煩惱
我懇求主與我同行
當黑暗四面籠罩
他對我說你不要懼怕
因我是你依靠
我不求家道豐富
但他使我富有
星星月亮藍天太陽
景色足夠我享受
我感謝主凡事謝恩
每天的恩典都記牢
我有需要他與我同在
我只需要禱告
你若懇求主
他必來同住 他僅隔禱告之遙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11 20140801
â讀經:希伯來書第十一章
²鑰節:1那麼,信心是甚麼呢?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35…另有些人拒絕被釋放,寧願死在酷刑下,為要得到更美好的新生命。 36 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也有人被捆綁,被囚禁。 37 還有人被石頭擊斃,被鋸子鋸斷,被刀劍殺死。再有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到處奔跑,忍受窮困,迫害,和虐待。 38 這世界不值得他們居留!他們像難民一樣在荒野和山嶺間流浪,在山洞和地穴裏棲身。 39 這些人的信心都有著很不平凡的記錄;可是他們並沒有領受到上帝所應許的, 40 因為上帝決定給我們作更美好的安排…(來十一1、35b~40a)
·主題:【世界不配有的人】
信心並不限於那些被視為成功的人才有的(來十一4~34),許多被看為失敗的人(來十一35b~38)也有這等的信心。
因著信,有些神的百姓確實被呼召要去「制伏敵國,施行公義」(來十一33),也有些屬神的人由於信心,得以「脫離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並且死而復生。」(來十一34~35)不過,我們不可因此簡化信心的定義,反而要容許信心具備不同的面向,當負面的例子出現時,我們不可代替神做出錯誤的審斷,認為他們是沒有信心的一群,甚至要求他們要認罪悔改。
希伯來書的作者提到一群「這世界不值得他們居留」的人,他們「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來十一35~38)其實,在信仰的歷程中,這些「苦難」對他們而言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至死不渝的忠心,以及徹頭徹尾的相信神的話語。
基督教神學不是成功神學,否則耶穌在世的生活就是最失敗的例子。我們信仰的成敗關鍵不在於外在的成就表現,而在於與神的關係如何。
我認識幾個世界不配有的人,他們的不夠世俗、不會八面玲瓏、不想同流合污,讓他們被世界拋來拋去;但是神卻喜悅他們的正直與良善,接納他們是忠心的僕人。我也認識幾個教會不配有的人,他們的聖潔與見證不見容於教會的腐敗體系,為義受逼迫;不過神卻贊許他們的公義與慈愛,稱呼他們是有見識的門徒。
今天,有許多教會打著勝利的旗幟,呼籲信徒追求卓越與賺取財富,此道讓教會非常受世人擁抱,一時間教會門庭若市,六畜興旺。這樣的教會被世界熱烈歡迎,教會與世界水乳交融,互相高舉,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教會萬歲、萬歲、萬萬歲。
今早高雄氣爆的新聞,加上前一週的復興航空災難,有些教會又在定罪他們了—神要審判南台灣…。唉!多點悲天憫人的胸懷,多點民胞物與的恩慈,神的子民應該厚道點,用禱告的心守望這塊土地。
聽聽這首歌:「願」。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10 20140731
â讀經:希伯來書第十章
²鑰節:19 那麼,弟兄姊妹們,我們藉著耶穌的死可以坦然無懼地進到至聖所。 20 他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新路,一條通過幔子,就是通過他的身體的活路。 21 既然我們有一位偉大的祭司在掌管上帝的家, 22 那麼,我們應該用誠實的心和堅定的信心,用已經蒙潔淨、無虧的良心,和清水洗過的身體,來親近上帝。 23 讓我們堅定不移地持守我們所宣認的盼望,因為上帝的應許是可靠的。 24 讓我們彼此關懷,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25 不要像某些人放棄了聚會的習慣,卻要彼此勸勉;既然知道主的日子快到,你們更應該這樣。(來十19~25)
·主題:【讓我們】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來十19~21),讓我們:
一,「來到神面前」(來十22):「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若再遲疑,就是對耶穌以血立的約沒有信心。我們必須確信,在耶穌的救贖中,「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奉耶穌的名來到神面前,不需要客氣、不需要感到不好意思,好好享用主的愛吧!
二,「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來十23):上帝是我們最穩固的靠山,「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所以我們「不至搖動」。
三,「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24):基督徒的生活是群體的生活,唯有彼此相顧(不要相吞相咬),才能攜手進天家。在地上,我們若還與哪些弟兄姊妹有過不去的,一定要靠著主的恩典彼此饒恕,否則「那一天」在主寶座前一起敬拜神時,就會很尷尬。我實在很難接受,在一間教會中,竟然有那麼多的主內肢體不能相親相愛,兩造間的嫌隙竟然大到無法握手問安、互相代禱、接納擁抱。不讓耶穌的福音進到教會(牧者同工絕對難辭其咎)的結果,就是「故意犯罪」(來十26),把耶穌「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來六6)。基督門徒在教會內不能「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在外邦人看來是一件極大的醜聞。除了悔改,我們別無他路。
四,「不可停止聚會」(來十25):我們不能因為「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就同他們冷淡退後;也不可因為自己曾經在教會受傷害,就成為我們怠惰的藉口;更不可以因為教會牧師專權跋扈、腐敗貪錢、姦淫好色,就否定耶穌對新婦的愛。即便現今教會有諸多的軟弱不完全,我們依然要相信神的掌權。建議大家閱讀「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這本書,看清教會的真面目,以及神如何施展大能掌權其中。真心相信神的人,不會擅自停止聚會。
五,「彼此勸勉」(來十19~25):「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神要我們在此事上殷勤,正如D.A.卡森說所的:「每一個人總有倦怠、不安和以自己為先的時候,要是所有基督徒都決心用福音和所有福音的恩賜與應許彼此勸勉,就可以避免許多人墜入本章後面經文中警告的那些失敗中。」
聽聽這首歌:「讓愛充滿全地」。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9 20140730
â讀經:希伯來書第九章
²鑰節:9 外層的聖幕象徵現今的時代。這就是說獻給上帝的禮物和祭品都不能使敬拜的人內心完全。 10 這些只牽涉到飲食和不同的潔淨儀式罷了,是屬於外表的規例;它們的功效只到上帝改革一切的時候為止。 11 但是基督已經來了;他作大祭司,實現了那些美事。他的聖幕更大更完全,不是人手所造的;就是說,不是這被造的世界的一部分。14 那麼,基督的血所能成就的豈不是更多嗎?藉著那永恆的靈,他把自己當作完整的祭物獻給上帝。他的血要淨化我們的良心,除掉我們的腐敗行為,使我們得以事奉永活的上帝。 15 因此,基督成為這新約的中間人,為要使上帝所呼召的人能夠領受他所應許永恆的福澤。這事的成就是藉著死;這死釋放了他們在頭一個約下所犯的罪過。(來九9~11、14~15)
·主題:【事奉永活的上帝】
有的人事奉神或許是想為自己在教會找一個表演的舞台(過去的我多少有這樣的心態),但我知道有些人是單純忠心事奉主的,他們默默地擺上自己,不論有沒有人看見,或是被委以重任,或是安靜地付出,他們事奉神的心乃是出於對神愛的回應。
我常有機會被邀請到一些不同的地方分享信息。有一次我到台南海邊的一個中學團契傳講福音專題,本來就略知他們的規模不大,想不到那天只有一位學生來參加聚會,再加上輔導,我三人就奉主名(太十八20)敬拜、查經、團契、禱告。我那時的心態是,不論聽眾多少,我都應該用心預備信息,以敬畏神的心出去服事,然後竭盡所能地把神所賦予的交託完成(其實我只是與主同工)。耶穌豈不是說過:「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十六10 )因此,若聽眾只有一人,事奉神的僕人也不能輕看;若聽眾人數有一萬,事奉神的僕人也不能驕傲。
在耶穌的傳道旅程中,祂雖然曾一次向五千人顯出神蹟大能,卻也有多次「個人佈道」的經歷,其中祂專程去向雅各井旁的婦人所傳遞的福音信息,事實上「效果」並不亞於五餅二魚的事奉。
(幾年後,這個海邊的小團契在神的祝福中,竟然發展為全台南最大的基督教中學社團。)
有了一人聽眾的服事經歷後,許多奇妙的事情開始發生,好像從此神可以開始使用我一般,讓我在這些年體驗到「得人如得魚」應許。當我們不再事奉「人數」時,神就能釋放人數在我們的事奉中。
昨天,我到屏東海軍陸戰隊新訓中心分享信息,原本兩堂共三小時的專題有兩百位軍士官要來參加,我出發前他們調整到只有一百人能出席,到了會場,一間上千人使用的大禮堂卻僅剩下二十多位幹部羅列台下(軍中有臨時任務,派遣絕大多數的官兵出公差去了)。我秉持著「事奉永生神」的態度,不變地對他們見證聖經上的話語—如常地聲嘶力竭、一樣地口沫橫飛,在不起眼的事奉中我敬拜著偉大的真神,然後完成了神所吩咐的工作。這就是「無用的僕人所應做的本分」(路十七10)。讓我們一起事奉永活的上帝吧!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8 20140729
â讀經:希伯來書第八章
²鑰節:10 主又說:在往後的日子,我要與以色列人民立這樣的約:我要把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頭腦裡,寫在他們的心坎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11 他們無須教導自己的鄉鄰,或告訴自己的同胞說:你們該認識上帝;因為從最小到最大,他們全都認識我。 12 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住他們的罪惡。(來八10~12)
·主題:【新約】
神在舊約耶利米書上的應許:「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三十一33)終於在此實現,新約時代來臨。
毫無疑問的,神把祂的律法「放在我們裡面,寫在我們心上」(來八10)效果一定比徒守規章儀文來得好,唯有由內而外的生命表現,才能真實端正人的行為舉止。
進入新約時代,我們許多的信仰觀念和行動都必須調整。例如,「與神建立關係」不再是藉著祭司(或牧師、傳道、同工和其他別人)來為我們代言,而是直接透過相信耶穌、接受救恩、認罪悔改、讀經靈修、禱告默想等完成。因此,基督門徒在「聖靈的交通與感動」中(牧師每主日不是這樣為我們祝禱的嗎?)是可能直接得著真理造就的。
可悲的是,教會裡還有好多人(包括牧者)仍然活在舊約裡,認為信徒不透過他們這些有神學院認證的人不能領受到神話語的精髓。他們「為了避免異端入侵」,不允許平信徒解經,更不准任何沒有神學學歷的人做教導的事奉—即便你已經閱讀了神學院指定的大部分教科書,他們依舊認定沒有學歷證書的人,就不可能按著正意解釋神的道。
他們終於如願的改寫了聖經:「我要把我的法律放在『神學生』的頭腦裡,寫在『神學生』的心坎上。我要作『神學生』的上帝;『神學生』要作我的子民。」(來十8)這樣狹窄的宗教觀,實在是可咒可詛的。這不是神的新約,是不完全的舊約概念。他們所獻的祭是死而又死的,和希伯來書作者所說的耶穌不同:「祂跟其他的大祭司不同,不需要每天先為自己的罪獻祭,然後再為人民的罪獻祭。祂只獻過一次祭;祂把自己獻上,一舉而竟全功。」(來七27)
愛妻最近在基督教論壇報閱讀到一篇非常棒的文章:
【談約櫃、大衛與烏撒─當時該不該伸手扶?】王道維(清大物理系教授)
在撒母耳記下六章記載著一段令人難以釋懷的事件:上帝擊殺烏撒。但這個事件中所提醒我們的似乎比其簡短的文字而要多得多。
對於為何上帝要擊殺好意扶住約櫃的烏撒,傳統的解釋重點在於,烏撒身為利未人,本應該知道約櫃的神聖性而不可碰觸(民數記四章15-20節)。所以上帝的擊殺雖然一時看來過於嚴厲,但也是反映出當事人長久以來對上帝的怠慢而罪有應得。因此這個故事提醒我們,服事主必須心存敬畏。
以上的說法雖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但是也可能讓人以為上帝在乎繁文縟節而不敢熱心服事(多做多錯不如少做少錯)。此外,在這經文的脈絡中,整個故事的主角應該是上帝/約櫃與大衛,唯有先看清主角們的戲份時,才能比較了解烏撒事件在其中的意義。
其實撒母耳記很清楚的表明,約櫃並不是由人決定放在哪裡的!當以色列人將約櫃搬到戰場時(撒母耳記上四章1-5節),看似虔誠有信心地宣告上帝的同在,其實早被上帝棄絕:上帝寧願讓戰爭失敗、約櫃被擄,也不要讓以色列人以為可以「挾約櫃而得上帝背書」。這樣的虔誠不但是個迷信,更是屬靈墮落的象徵!
接下來在撒母耳記上5-6章中,約櫃雖然好像是「被擄」到非利士人中,其實卻是在外邦地宣示主權,藉由一連串神蹟而使他們膽戰心驚地將約櫃送回以色列。這樣一來,不但以色列人以後再也不敢隨便把約櫃視為「護身符」,外邦人也因此大大敬畏耶和華。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都是上帝決定約櫃要去哪裡。這個「主動性」是我們了解這段經文的關鍵。
從屬世的眼光而言,此事發生在大衛統一以色列全家、登基稱王、定都耶路撒冷之後,正是走向其人生事業巔峰的狀態。但從屬靈的角度而言,這卻是他全新的挑戰。原因在於,大衛雖從小愛慕敬畏上帝,也對上帝有信心,但那都是在「個人信仰」的範圍。
當大衛成為以色列的君王時,更需要恢復那從摩西以來的正統律法制度與祭司體制,才能遠避迦南人的異風流俗,帶領以色列人歸順那被他們陽奉陰違許久的耶和華上帝。這需要大衛自己公開帶頭學習順服,作一個屬靈上積極的被動角色,才能真正地讓上帝作王。
但可惜的是,以上兩個角色在撒母耳記下六章中差點被互換。大衛在迎接約櫃之初可能只是憑著一己之意,未詢問過上帝,當然也因此未請祭司或利未人先研究清楚相關的律法,結果卻是延用許多異教風俗。以至於當時的以色列人或甚至後世的讀者如我們,覺得他主動的虔誠很難得,因而覺得上帝為小事擊殺烏撒似乎太過嚴厲。
因此,上帝故意讓牛被驚嚇而失前蹄,寧願傾覆約櫃也要停止這個角色顛倒又不合上帝心意的過程。此時,本來也應該對律法熟悉卻怠忽職守的烏撒伸出了手欲扶穩約櫃…如果上帝再不立刻處理,難道還要讓大衛在事後感謝烏撒救了約櫃,完成這樣的錯誤計劃?
這恐怕反而害大衛自以為得到上帝同在的保證(如同撒母耳記下四章將約櫃帶到戰場的以色列人)。所以烏撒雖罪有應得,但並不全是因為他個人的問題,而是耶和華為要讓大衛看清一個事實:約櫃的主人是上帝,不是大衛。
藉由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聖經一貫的真理:上帝才是建立神人關係的主動者,我們的責任是積極回應而非代為作主。所以關鍵不在於烏撒伸不伸手扶約櫃,而在於這是否行在上帝的心意中?
在這事件以前,大衛都是按照他個人對上帝的愛與委身來行動,只是在上帝憐憫下未犯甚麼大罪。所以這一次烏撒被擊殺的事件是很深的教訓,讓大衛對上帝的主權有更真實的了解。大衛後來看到上帝似乎已消怒以後,才讓祭司與利未人重新按照摩西律法中的相關條例來運送約櫃。從這個角度而言,烏撒的死是有正面意義的,我們無須因為他被擊殺就大加撻伐,因為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必然會讓他的靈魂會得到公平的審判。
在這事件後,大衛又開始有一些愛上帝的「創舉」:他想要為上帝的約櫃建殿(撒母耳記下七章)。但這次他學乖了,先問了先知拿單。拿單自作主張地同意他,卻被上帝修正。雖然建殿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上帝指正大衛的錯誤觀念:「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以色列的說:你們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撒母耳記下七章7、11節)。
再一次,我們看到,大衛在主動性上又誤解了上帝,事實是以色列民需要神關顧牧養,而非上帝需要以色列民為祂建殿。但是上帝這次顯然喜悅大衛,並且應許為他建立家室(原文與「聖殿」為同一個字)。
因此,我們不需要因為烏撒的事件而擔心愛主遭受「意外」。只要認清祂才是主動者而非我們,就可以在不違背聖經原則的範圍內用更有創意的方式來表達,如同大衛在約櫃前的舞蹈(撒母耳記下六章14節)或馬利亞的真哪噠香膏(約翰福音十三章1-8節),相信都會是上帝所喜悅的。
我愛妻因為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好,就單純的將之分享給幾位教會朋友,想不到其中有一位同工很不以為然,認定帶職事奉的信徒做解經教導是不太妥當的,並且強調這會造成信仰的混淆。
唉!求神憐憫。
愛妻因為自己的好意分享,卻遭受這位同工的指責反彈,感覺很沮喪氣惱,我勸她:「不要跟死人爭辯。」
活在神的新約吧!真理必叫我們得以自由。
聽聽這首歌:「領我啊!領我」。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7 20140728
â讀經:希伯來書第七章
²鑰節: 25 所以,他始終能夠拯救那些藉著他親近上帝的人;因為他永遠活著,替他們求告上帝。 26 這樣,耶穌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大祭司。他是聖潔、沒有過錯、沒有罪;他從罪人當中被分別出來,提升到諸天之上。(來七25~26)
·主題:【成為親近上帝的人】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內容比較特殊。過去幾年寒暑假常到大陸短宣,這兩年神對我卻另有安排。不過,無論身在何處,我總是盡量學習一個功課:預備自己,隨時聽候主差遣。
正因為我們的行動是出於神的呼召,所以不管「教會的調度」如何(或是行動火熱,或是死氣沉沉),對我們投入事奉主的委身影響並不大—深信,「我們的生命到哪裡,神的使用就到哪裡。」
想不到,今年漫長的兩個半月暑假,並沒有太多的空暇時間讓我揮霍,聖靈不僅沒有因為「教會不動起來」而減少給我的託付,反而讓我更自由地接受祂指派的任務。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
目前,我幾乎平均以每三天一個循環的模式生活著:用一天整理講章(撰寫講章則是長期的閱讀、研究、筆記、草稿、修正…的累積結果),隔天出去分享信息,然後好好休息一天。根據以往,我實在很難想像自己能如此與主同工。
在這樣的生活作息中,我常常有碰觸到永恆的感覺:神的國度就在我們當中,現在就是永生。在主的恩典中,我每日享受著大量的靈修時間,與聖靈親密地互動著;因為可以常宅在家,又兼顧了教養與陪伴妻兒的家庭責任;然後,適時的出去事奉神傳福音(每次總行程不超過半天),發光作鹽榮耀主。生活如此,夫復何求?
其實,並非我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或恩膏,熟知我的人皆知我是個軟弱的平凡人。我只不過單純的預備自己,盼望能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提後二21)—一切都是出於神。正如唐慕華所言:「我們永遠都不需要只靠自己的力量或能力來工作,而是可以成為神憐憫和愛的管道,傳達『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善工(弗二10)。能以這種自由來服事,真是多麼大的喜樂。」
【工作+意義=生活】
我們大概都聽過「建築工地上三個工人」的寓言故事,當他們被問到自己正在做什麼時,第一個工人感嘆著:「只是謀生啊!」另外那老兄悻悻然地說:「就是在磚牆上塗抹水泥啦!」最後一位則興奮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偉大的教堂。」
同樣是過日子,我們對於「自己正在做什麼」所持的想像,肯定會為工作帶出非常不同的態度和能力。
日日持續親近神,天天規律地與聖靈相交,我們會看見神在我們身上所賦予的生活意義。
明天一早,我要配合「基甸會」發送聖經的活動,去屏東內埔的龍泉海軍陸戰隊,向國軍官兵分享「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與「兩性關係與婚姻家庭」兩個主題,請為我們禱告,願神祝福軍人福音的事奉,讓神的榮耀遍照全地。
聽聽這首詩歌:「我拿什麼獻給祢」。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6 20140727
â讀經:希伯來書第六章
²鑰節:4 至於那些離棄正道的人,怎能使他們重新悔改呢?他們曾經有了上帝的光照,嘗到了屬天恩賜的滋味,又已分享到聖靈, 5 且體驗到上帝的話是佳美的,也感受到末世的能力, 6 竟然還離棄正道。這樣的人無法使他們回頭,重新悔改;因為他們再一次把上帝的兒子釘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來六4~6)
·主題:【離棄正道】
今天我們要以非常嚴肅的態度來看這段聖經節。
乍看之下,上述經文似乎與羅馬書八章29至30節的「黃金論證」相牴觸,也與約翰福音六章39至40節的「無條件宣言」有矛盾,到底是基督徒被神揀選的預定論正確呢?還是不忍耐到底(太十22)、不努力走窄路(太十一12)、不遵行神話語的人會被屏除呢(太七21)?在基督裡的枝子有可能被剪掉嗎(約十五2、6)?
聖經裡神的話語並不會自相矛盾,約翰與保羅的神學觀念和耶穌是一致的。我們不需為了自圓其說而硬拗,卻是敢挑戰難題,把任何讀經時覺得怪怪的地方攤在陽光下檢視。
其實,保羅的勸勉已給我們直接的答案:「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林後十三5)
每一個基督信徒都必須嚴肅地看待自己的信仰:「到底我們所宣示的信心是否真實?」
以出賣耶穌的門徒猶大而言,他的確「曾經有了上帝的光照,嘗到了屬天恩賜的滋味,又已分享到聖靈,且體驗到上帝的話是佳美的,也感受到末世的能力」,後來「竟然還離棄正道」(來六4~6),我們真的只能質疑他當初跟隨耶穌的心是否真實。
我有不少曾經接觸過的「基督徒」(暫且這樣稱呼他們),信仰長期處於不冷不熱的情況,直覺他們似乎沒有「重生」,除了表面的宗教稱號外,他們的生命表現、行為舉止、價值觀念幾乎跟外邦人沒兩樣。我們看見這種人長期遊蕩在教會中,不論講台信息給他們什麼,卻總是碰觸不到他們的心---而這樣的以色列人(神的百姓)在舊約裡俯拾即是,他們被棄絕,是因為長期擁抱著「不信的惡心」。
不信的心輕輕忽忽地就把神的真道給棄絕了,不信的心隨隨便便地就把耶穌的救恩給丟掉了。
我和愛妻,有時候會擔心某某弟兄姊妹他們的信仰能否經得豈考驗?害怕他們離棄真道,很想用更頻繁的關懷、更密集的探訪、更多的愛來挽回他們。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嘆某某弟兄姊妹他們的信仰怎麼那麼假?到底有沒有什麼屬靈好書、詩歌影帶、小組聚會可以幫助他們回轉。唉!我只能說,基督徒若不能真心相信耶穌,我們不論對他們做什麼,結果都像石沉大海。
信心,是每一個基督門徒的信仰根基。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5 20140726
â讀經:希伯來書第五章
²鑰節:11 關於這事,還有許多可說的,但是不容易對你們解釋,因為你們的聽覺遲鈍。 12 你們早就應該為人師表了,可是你們竟還需要別人用上帝信息的第一課來教你們。你們還需要吃奶,不能吃乾飯。 13 凡是吃奶的都是嬰兒,還不會辨別是非。 14 從另一方面說,只有成年人才吃乾飯。他們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能辨別好壞。(來五11~14)
·主題:【辨別是非】
我已經多次說過,一個成熟基督徒的表徵之一就是能夠分辨是非。這些年來,我花了不少時間精力委身在研讀神學上,發覺「神學正確」對基督門徒的信仰生命是非常重要的關口。
昨晚讀到巴刻所著「神的計畫」一書,其中第五章提到基督徒「工作」的論述,讓我猛然發現過去許多被教導的觀念是有偏差的。一般信徒因為不能「辨別好壞」,所以就把在教會所領受的,成為自己生命建造的一環,也不管教導正確與否,反正牧者/傳道/神學家這樣傳遞,我們跟著學就是了(小心盲從)。
譬如華理克牧師的大作「標竿人生」,其中的教訓這十年來我都篤信不疑、奉行不悖,直到昨天我才發現其中的不妙之處:它幾乎完全是出於傳道人牧養教會的角度來「命定」我們的人生,而非全然照著整本聖經的啟示來看神創造人的目的。標竿人生的五大生活指向,「敬拜生活、團契生活、成長生活、事奉生活、傳福音生活」,實在是為了發展教會的目標導向所研發出來的概念。但它並不完全符合整本聖經的神學正確。
我們不可用一句或幾段聖經的話語來強解整本聖經的信息,反倒要以整本聖經的啟示來檢視每一句經文的適用性。
第一,我們要知道「還有很多人尚未信耶穌」。我們不能以他們不來教會敬拜神,就否定他們被造的目的。
再者,正視時間分配方面,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在教會內。每一個人平常幾乎都是生活在家庭與工作場所的,而我們實在還不能與未信的工作夥伴有屬靈親密的肢體團契。
接著,我有一個很強烈的意念想寫一個主題:「不要來教會事奉神」。耶穌一直希望我們能在「世上」發光作鹽,牧者們卻不斷呼召人委身教會、參加聚會、擔任同工(這方面我要另闢專欄,直指其失控之處)。
神當初造人是要「他們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創一26)因此,「工作」實在是神對我們的最初召命。如何在「工作」中(包括在家中做家事)活出神的心意,才是人生標竿的實際。
我另外想寫一個題目:「當個作禮拜的基督徒」。好多的講台信息與信仰書籍都以教會為中心來規劃信徒的生活,這並不符合耶穌所教導的「國度生活」,這是傳道人的教會本位主義所衍生的封閉概念。在斯托得的鉅著「c型觀點」對此有很深入的探討。
懇求聖靈親自教導我們有正確的神學認知,也讓我們在聖靈的幫助下繼續成長,懂得「分辨左右手」。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4 20140725
â讀經:希伯來書第四章
²鑰節:19 這樣看來,他們不能享受到安息是因為他們不信。1既然上帝應許我們享受他所賜的安息,我們就應該有畏懼的心,免得你們當中有人被認為是失敗了,無法享受他的安息。 2 我們已經跟他們一樣聽見福音。他們聽了信息,並沒有得到益處,因為他們聽見的時候沒有用信心去領受。 3 我們相信的人可以享受上帝的安息。(來三19~四3a)
·主題:【在信心中得安息】
我們可以說希伯來書的總綱就是「耶穌勝過一切」。經卷的前兩章,闡明耶穌勝過天使;後一章提到祂勝過摩西;這一章敘述祂的安息勝過應許之地的安息;接下來三章要告訴我們耶穌大祭司的等次勝過利未人祭司的等次;第八章要讓我們明白祂新約的服事勝過舊約;然後的兩章中,作者指出祂設立的聖殿勝過帳幕,耶穌的職事是更美的,祂所獻的祭也是更好的。我們也可用「耶穌更美好」來主導整卷經文的脈絡。
關於「安息」,實在是每個基督門徒必須加強的靈性操練。這不僅是當初以色列百姓在加低斯巴尼亞所碰觸不到的境界,也是今天許許多多基督信徒摸不著的福份。對出埃及的百姓而言,即便神已經再三應許,大多數的探子「並不相信」迦南地會是他們的歸屬家鄉,當安息之地與相信的心連不起來時,整個民族就只能書空咄咄地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直到死亡吞吃了那一整個世代。同樣的,不論耶穌怎樣邀請「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我們這些基督徒總是不願意信靠順服,忙碌、更多的忙碌、無止境的忙碌,在生活的壓力中,我們經常徒呼負負地讓福音的佳美應許從指尖溜走。
好好試想,我們許多的難處過不去,是否都因為自己對神沒信心?我們容許重擔壓心頭,難道不是自己不願交託?我們把生活弄得一團亂,豈不是由於沒有走在「耶穌的道路」?基督徒沒有安全感,實在說不過去。
最近,我感覺到自己很需要重新操練信心的功課。我發現,每當我「忘記」信靠神,生活步調就會出狀況,然後不喜樂的心情就尾隨而來,當中還夾帶著不少憤恨不平、沮喪無助、怨天尤人等負面思緒。我必須刻意讓自己靜下來,花時間徹底省察,才能慢慢理清頭緒:老毛病又犯了!我需要認罪改,願神憐憫。
「只要身處在神的國度裡,真的沒有非怎樣不可的事。」「只要身處在神的國度裡,實在無須堅持不需要堅持的事。」「只要身處在神的國度裡,任何發生的大小事都不是世界末日。」我必須有信心去承接神國度的祝福。信心尊重神,神也尊重信心。不相信耶穌,就不可能有安息。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3 20140724
â讀經:希伯來書第三章
²鑰節:1蒙上帝選召的信徒朋友們,你們應該思想耶穌;他是我們信仰宣認的使者和大祭司。(來三1)
·主題:【思想耶穌】
默想,這個靈性操練已經漸漸在教會中失傳,在基督門徒的信仰生命裡,屬靈的默想也不再風行。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在一般世俗的現實文化中,似乎早已蕩然無存。
默想,意味著一種屬靈的反芻。譬如,我們主日聚會後,實在需要反芻一下講台的信息,讓神的話語能充分的被吸收消化,成為滋長靈命的養分。然而,就我們的真實信仰生命而言,主日崇拜的屬靈大餐還算次要,平常我們個人與神相交的靈修生活才是重點,畢竟沒有什麼可以代替我們與聖靈建立親密的關係(總不能天天吃大餐,聖經也沒有命令基督徒每週參加兩次崇拜)。
關於思想耶穌,我們務必要將之日常生活化(離了主,我們就不能做什麼),而養成穩定的靈修生活習慣不啻是實踐的最佳良方。這方面有幾件事是我們需要認知的(參:斯托得的「認識聖經的八堂課」):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如何靈修默想,在方法上並沒有秘訣,只是需要時間。斯托得說:「我們必須設法從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反覆思想聖經中的話,直到它沉入心中,管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不錯,神對那些「晝夜思想」祂話語的人說:「你們有福了!」(詩一2)
接著,我們必須要清醒的明白(不要被一些宗教術士搞迷糊了):靈修既無秘訣,也沒有難守的規條。「每天的『靈修』與讀經禱告,最好是清晨所做的第一件事,和晚上就寢前的最後一件事;當然這是極有價值的傳統,經過時代的考驗,過去有許多基督徒因此受益。…但這也只是個傳統,不是聖經裡的話。所以我們沒有權利把它列於十誡之中,成為第十一誡。這種習慣在印刷術未發明,聖經尚未普及前也不可能會有。所以若堅持這是基督徒生活不可或缺的,便是定了前十五世紀千萬基督徒的罪,同時連那些不能閱讀的人,也被定了罪。」
我們要把握的是「有意義的靈修」(參:韓瑞克「當代信仰實踐手冊」)。要靈修多久才算恰當,我們必須講求實際,「規律性比長時間更為重要」。能養成規律靈修的習慣就是好習慣,韓瑞克說:「我們所接受的教導總是說早晨是靈修的最好時刻,可是我們不妨有點創意。或許對你我而言,午餐小憩或晚餐之後才是最好的靈修時間。夜貓子最好早上多睡半個小時,這樣他們在白天可以應付裕如,而在晚上靈修。」斯托得有同樣人性化的看見:「對於需要早起準備早餐的家庭主婦,她得照料先生上班、孩子上學,不可能靜下心來靈修,也許就必須把親近神的時間稍微挪後;為了謀生,每天需要大清早出門的人,則喜歡利用午休時間親近神。」
切忌暴飲暴食,「對大多數人來說,靈修兩個小時是不切實際的。…若我們一天只有十五分鐘可用,那就從十五分鐘開始。」許多基督信徒在教會推動靈修的當下被激勵,一頭熱地栽進去聖經中,被理想沖昏了頭。剛開始都雄心萬丈,卻在三分鐘熱度冷卻後全軍覆沒。創世記勉強讀完,到了摩西建造會幕,出埃及記就出不去了。轉向新約,碰到馬太福音的家譜,打退堂鼓的意念油然而生。我的建議是,適當的使用讀經輔助材料(例如「每日研經釋義」,目前網路上也有很多不錯的參考材料)。畢竟,多數不讀經的基督徒藉口都是「看不懂」。在無法吃乾糧前,喝一陣子靈奶,不需有罪惡感。
教會若能在這方面提供信徒協助,將會相得益彰。積極的推動信徒靈修:以全教會或小組方式進行相同的讀經進度(份量不宜過多,每天至多一章經文,超過一章就不易吸收消化了,那只是速讀/瀏覽聖經,而非靈修默想);建立「屬靈夥伴的關係」,在靈修習慣的建立上互相打氣,每週一兩次電話靈修彼此分享扶持;更好的是,主日講台能配合教會讀經進度,釋經講道。教會重視,信徒就跟上;教會對此隨隨便便、可有可無的態度,信徒也不當一回事--可悲的是,今天有絕大多數的教會就是如此,應付應付,無心栽花,敷衍了事。
當然,若能「定時、定點、定量」的讀經,在我們持守住靈修的習慣上會是個絕佳幫助。靈修的關鍵在於「你的心放在哪裡、你想做什麼。假如你想與主相會,你就會挪出時間來,即使有什麼原因而中斷了,也會盡可能再恢復正常的靈修。」
最後,我們必須奉主名責備一些老油條基督徒。信主好多年,從來沒有穩定的靈修生活。不是手邊沒聖經,也不是沒時間親近主,更不是看不懂神的話語。有時間逛街、天天看連續劇、上網滑手機、休閒旅遊渡假,就是無心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歸根究底,不再渴慕耶穌、對聖靈的愛情冷淡、神的道被擠住了(太十三),輕忽主的話語。掛名的基督徒,懶惰的基督徒,需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讓我們聽聽這首歌,並且更多思想耶穌:「基督是主」。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2 20140723
â讀經:希伯來書第二章
²鑰節:1因此,我們必須更加堅守所聽到的真理,免得被潮流沖走。17 所以,他必須在各方面與他的弟兄姊妹們相同,在上帝面前作他們仁慈而可靠的祭司,好使人的罪得到赦免。 18 因為他親自經歷過被考驗、受折磨的痛苦;他現在能夠幫助那些被考驗的人。(來二1、17~3)
·主題:【我們必須更加堅守所聽到的真理】
隨波逐流是很容易的,不需要頑強的意志力,用不著生活紀律,也不必付出高額的生命代價。下班回家,電視一開,整個晚上可以非常愜意;週休二日,排個旅遊活動,身心都舒暢;三不五時,去看場電影、與朋友小酌一番、吃一頓大餐,讓自己放縱一下,快樂似神仙。休閒並非不好或不對,只不過我們在過程中必須思想,在所有的娛樂中,我們是否依然與神連結。
在各樣的生活方式中,我們總有一條底線,就像巴刻所說的:「只要我們不是積極在神面前為祂而活,在我們一切所行的事上追求榮耀祂和以祂為樂,我們便已經是落入某種形式的拜偶像。…我們若將尋求快樂而非尋求神放在第一位,就會有兩者皆失的危險。」我們必須極力避開任何形式的拜偶像。
上週,我有一個三天的家族活動,這是四十幾年來我所能參與的首次家族旅遊,想當然爾,我雀躍不已地期待著。而且,能在季夏(農曆六月)到墾丁國家公園戲水玩沙、看山觀海,實在是一件很舒適貼切的事情。不過,因為家族其他人都尚未信主,所以他們所排的行程,就是極盡所能地吃喝玩樂。而這樣的玩法,對我來講就很累了。至少,心靈的暢快程度是比較起不來的。
快樂主義者,會讓追逐享樂來引導他們的生活。吃最美味的,住最划算的,玩要玩得盡興。基督門徒雖然不是快樂主義者,確也不是反快樂主義者,我們不當不務正業的寄生蟲,也不當忙忙碌碌的工作狂。但是,我們總是希望「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 )
我最喜歡的休閒方式是,能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與幾個基督好友天南地北暢快地閒聊。去旅遊也好,不去旅遊也行,總能在肢體的團契交通中帶出敬拜神的喜樂。真是喜樂,連晚上作夢都還甜蜜地微笑著。
暑假期間,安排休息養生的活動是好的,但若不能在遊山玩水間生發出對神的敬拜,在意義上就比較不是基督門徒所需要的。假使花了大把錢,耗了大量時間精力,玩回來卻是一身的疲憊,那可是賠了夫人有折兵,得不償失啊!離了神,我們什麼都不是。沒有神,一切都枉然。出去玩時,不訪隨身帶著聖經,哼唱著詩歌向前行,在所行的路上隨時禱告祝謝,然後為所見的湖光山色向神獻上最真誠的讚美,這樣的休閒就不會是空虛的,而是滿載而歸的豐富旅行。
聽聽這首歌:「有一恩手」。
'耶穌,我們信仰的中心 李子讀「希伯來書」N.1 20140722
â讀經:希伯來書第一章
²鑰節:1 在古時候,上帝多次用多種方法,藉著先知向我們的祖先說話; 2 但是在這末後的日子,他藉著自己的兒子向我們說話。這兒子,上帝曾藉著他創造宇宙,而且揀選他來承受萬有。 3 他反照著上帝的光輝,也完全反映上帝的本體;他用他大能的話托住萬有。他清除了人的罪惡以後,就坐在天上至高權力者的右邊。(來一1~3)
·主題:【上帝藉著他的兒子說話】
有時候,我們會從其他弟兄姊妹的關懷中收到一些出自好意的轉寄信:「某某國際牌講員發出先知性預言,台灣這兩年內將會有一個大地震。基督徒必須起來警醒禱告,或許神憐憫我們,不讓災害臨到…。」他們煞有介事地接收這樣的信息,又唯恐人不知地廣傳惡耗,並且好像領受了什麼神秘事似的,興奮地四處走告。我必須謝謝他們的分享,畢竟他們的告知確實是出於「好意」。
但我有幾個觀點,想要提出:
從客觀的立場,台灣哪時候沒有地震?根據資料統計,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2200次地震,其中多數為無感地震,而有感地震每年平均約為214次。
再者,哪個基督徒不需要時刻「警醒禱告」(太二十六41,可十四38,彼前四7)?
還有,耶穌早在兩千年前就說了,末世必「多處必有地震」(太二十四7)。
然而,讓我最不能苟同的是,這些弟兄姊妹們平常讀經(或不讀經)都沒這麼熱衷,可是他們竟然對一個未經檢驗的小道消息如此驚訝不已。神的話語在教會已被取代了嗎?耶穌不再是我們信仰的中心了嗎?
對他們而言,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手邊的聖經不值一哂。
希伯來書就是針對這樣的信徒而寫的一卷書,盼望我們能真實找到信仰的核心: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