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為人師】
20141125 N.052完結篇
'鑰節:19 你自以為是瞎子的嚮導,是在黑暗中之人的亮光,21 你教導別人,為甚麼不教導自己呢?(羅二19、21)
?心得: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是我的職業病,也是我最容易自以為是的驕傲所在。在我當別人的老師時,就有自足的心態(富人進天國是難的),不會反求諸己,得意洋洋之餘,很難謙卑自省—其實,什麼時候我覺得自己對,可能就是自己最容易犯錯的時候。
一,我有敝帚自珍的無知:自以為是的慣性,不僅無法「看別人比自己強」,還常常毫無限制的高舉自己。自家的破掃帚,卻視如千金之寶。
二,我有人錯己對的傲慢:好為人師如我者,總是目中無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不會錯。「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只看見弟兄眼中有刺。」(太七3~4)
三,我自認是瞎子的嚮導:豈不知最瞎的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最需要被引導的人就是我啊!
四,我教導人,自己卻不受教:我要別人聽話,卻不聽別人說話。抬舉自己、貶低他人,自視高傲,狗眼看人低。
五,我不可以被得罪、被質疑: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任何不順心的事都會讓我惱怒發脾氣或難過心悲傷。挫折忍受力很差,剛愎自用。
六,我最大的需要就是更多的挫敗:唯有被徹底打趴、被否定拒絕、被推下谷底,或許我才開始懂得要謙虛、要學習傾聽、要欣賞別人,不再自高自大。
一直以來,我的人際關係諸多不順(愛是人際關係的最佳潤滑劑),追究前因後果,幾乎都與自己的傲慢有關—僕人不是這樣當的。如果我能再卑微一些,是不是就比較不在乎別人得罪我?如果我能再虛己一些,是不是就比較不會與人起衝突?如果我能不好為人師,是不是就比較會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需要閉關一陣子,多進修多閱讀,或者更能認識自己的無知,專心敬拜神,以神為樂。
【做個善良的好人】
20141124 N.051
'鑰節:6 因為上帝要按照每一個人的行為報應他。11 因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羅二6、11)
?心得:
奇怪,我怎麼發現如今「善良的好人」越來越少了?
會顧好自己的人不少,懂得過好生活的人也逐漸普遍,但是心地善良的人似乎日趨減少了。或許我換個說法,「憤怒的好人」好像已經取代了「善良的好人」之地位。
什麼是「憤怒的好人」?路加福音第十五章那位「大兒子」,就是典型的「憤怒的好人」;然後,馬太福音第二十章那些一清早就被雇進去葡萄園做工的,也是「憤怒的好人」之一種;當然,先知約拿看不得尼尼微城的人悔改得救,更是「憤怒的好人」之代表。
我不曉得有多少基督徒會對「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那個強盜死刑犯」(路二十三)心生不滿,然後有一天去天國樂園時不禁要質問他:「不公平!我在生前沒有強暴過任何一個女人、沒濫殺過幾個人、沒有搶劫他人的財務、沒有為所欲為一番…,你該爽的都爽過了,而我卻禁慾勞苦一輩子,在教會事奉得要死不活,怎麼我們的結局竟會相同?我真是虧大了!太不公平了!」
我們其實應該好好思想「憤怒的好人」所呈現的生活樣式:一個辛勤持家的媽媽,經常對家人破口大罵,「你們不知我的辛苦嗎?老媽子流汗煮飯菜給你們享用,竟然還嫌難吃?」做父親的也是一般發脾氣,「我做牛做馬給你們賺錢,回家卻還得聽一大堆嘮叨話,我真是受夠了!」就像大兒子對父親的抱怨,「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給過我甚麼呢?連一頭小山羊讓我跟朋友們熱鬧一番都沒有!但是你這個兒子,他把你的財產都花在娼妓身上,現在回來,你就為他宰了小肥牛!」(路十五29~30)
當基督徒把「與神同在」看成是苦差事,卻把「任意妄為」視為人間享受時,心中就會生發出大兒子的情結。
真正的基督門徒應該會這樣對死前才得救的強盜犯說:「我覺得你好可惜,在世上你竟然沒有機會在教會事奉神服事人、不知道肢體團契互動的美妙、從來沒有體會過群體敬拜神的榮耀…,唉!你真是損失大了。」
憤怒的人都常當下是逞著自大的心態在發脾氣。我們若能學習柔和謙卑,心存忍耐,相信「上帝要按照每一個人的行為報應他」、相信「上帝是不偏待人的」(羅二6、11),也許就能更加心存良善地做個道道地地的好人。
【上帝就任憑他們】
20141121 N.050
'鑰節:26 因為這樣,上帝任憑他們放縱自己的情慾;不但女人以反自然的性行為替代自然的性關係,
27 男人也放棄跟女人自然的性關係,彼此慾火中燒,男人跟男人做可恥的事,結果招來這種敗行所應得的懲罰。 28 既然人認為不必承認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著敗壞的心,做那些不該做的事。(羅一26~28)
?心得:
性別平等教育在國中小學的教育領域目前已經變質為高唱同性戀凱歌的大本營,一大堆性平輔導團的成員不斷扭曲性平的核心價值,逞著教育部浮濫給的權位鼓吹同性戀的風氣。他們制定同性戀教材分發至各級學校、規定所有老師每學期至少要研習性平教育四小時、強制學校每個班級每學期要對學生實施性平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而且要有成果報表繳交出來)。表面上是在推廣性別平等教育,骨子裡卻是道道地地的女權運動與多元性別的性氾濫。
我個人曾是台南市教育局性別平等教育的輔導團團員,甚至曾擔任過主任輔導員,不僅受過專業訓練,也領有專業證書。但時不我予,時勢比人強,在孤掌難鳴之下,性平教育已淪陷在同性戀團體手中。
我最無法接受的是,他們竟然在國中小學的教材中放置同性戀性愛技巧的教導。這些東西連健康的兩性交往都嫌早了,怎麼會如此明目張膽地安插在國民教育的教材內呢?
還有,他們最令人不齒的是,教材裡從頭到尾絕口不提「愛滋病」的由來。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好像這世紀絕症與他們毫不相干一樣。
我很同情同性戀者的處境(我有很多次直接面對他們現身說法的經歷,他們的處境真的很困難),也極力主張教會團體要接納他們,給予救贖的恩典(請不要再對峙他們了,給予救恩的盼望,教會不會少塊肉的)。但對於傲慢的同性戀團體,我絕不妥協他們的主張。他們需要的是被接納,而非普及性氾濫。
然而,「不認同」他人的觀念是一回事,「表現出來的方式」又是另一回事。
楊腓力表達不認同同性戀的方式,不是去抵制他們的遊行活動,而是去陪伴他們走一條孤獨的路。他所否定的是同性戀者的性行為,而非同性戀者的性傾向。
我們必須好好思想神在這事上所採取的方法:任憑。但祂的任憑不是消極的毫無作為,祂絕非對人置之不理的神。仔細觀看羅馬書第一章18到32節,整段信息首先訴諸的是神「明明可知的作為」,直至人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昏暗了」(羅一21),祂才任憑人「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羅一24)。
有時候基督徒會忘記「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的真理,想要代替神來審判世人,因此教會積極的介入「多元婚姻合法化」的立法,動員全台教會力量宣示反同性戀的遊行,視尤美女等立委為教會公敵,用水火不容的姿態來見證教會的神聖清潔不可侵犯。
神任憑。即便我不認同同性戀團體的主張,但我還是得尊重神的作法。在祂還沒降下大火焚燒所多瑪和蛾摩拉之前,我們只能禱告,盼望神記念十個義人的光鹽生命,以祂的慈愛與憐憫延遲審判的日子。
神任憑,我們就繼續禱告吧。
【我不以福音為恥】
20141119 N.049
'鑰節: 16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羅一16)
?心得:
剛信主時,我曾遭受三方面的考驗。
首先,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傳統信仰認同問題,長輩們指責我叛教逆祖,是非常不孝順的子孫,除非我放棄相信耶穌,否則就要斷絕親子關係,並且逐出家門,許多的威脅、怒罵、責打一時間加諸身上。不過,感謝神,在教會宣教士與輔導同工的陪伴和教導下,我得以用正確的態度應對親族的反彈,在諸般的忍耐中,用翻轉後的信仰真實生命見證福音大能,久而久之他們發現基督教不僅不是邪教,還把我這個從小就叛逆的孩子給馴服了。幾年過去,我的家人對我信仰的態度終於從反對到忍受、從忍受到任由、從任由到尊重、由尊重到接納、由接納到羨慕。希望他們的下一步是由羨慕到自己願意相信,期待神繼續動工。
其次,高中二年級當時,身為班上唯一的基督徒,我常被同學嘲笑羞辱。依照彰化高中那時的傳統,一般學生的課業要在「放牛班」生存一向不太容易(全校升學率百分之十五點九,第二類組留級比率百分之五十),但是信主後的我學業成績卻突飛猛進。也因此,同學們希望我在考試時要「幫他們一把」。男校的學生通常都很重視義氣,但已經悔改信主的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上帝呢?」(創三十九9)我唯有斷然拒絕繼續作弊,才能對世人宣告「不再是我」(加二20)的生命認信—若是再心猿意馬地於人情的灰色地帶遊走、藕斷絲連地想兼顧愛世界的心,恐怕將來會有沒完沒了的痛苦掙扎與無止境的牽扯糾纏。我敬酒不吃吃罰酒,到後來,幾個大哥級的同窗兄弟甚至以武力相向,威脅我若不協助他們過關,就會「給我好看」。感謝神,在最重視同儕眼光的年紀時,我的信仰並沒有因此絆跌,反而竭力奔馳,下決心要活出生命的色彩給周遭人觀看。考完試後,雖然身上多了幾處瘀青,心靈卻因耶穌的寶血洗淨得潔白如雪。
最不容易的莫過於被教會團契排擠。剛信主那兩個月,因為生命的不完全,我這個討人厭的傢伙並不容於教會群體中—驕傲如我,誰能受得了這惡臭。在彼此都是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時期,我初入教會,還是一副奇醜無比的嘴臉,不僅同儕見了要退避三舍,連團契肢體也聞風而逃。他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不得已派出代表對我宣示:「弟兄姊妹們都覺得你很討人厭,我們一致決議,請你以後不要再來教會團契了。」我知道自己從來沒有天使的臉孔去迎合大家的喜好,「脫去舊人,穿上新人」(西三9)的重生效率也不立即明顯。被推出教會門外,我的自尊相當受損,只能黯然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邊緣角落。然而,感謝主的是,雖然我在教會受到一些人的歧視,這並沒有打擊我對神的信心。而且,這時候神的眷顧再次臨到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幾個教會的前輩因此主動來關心我,與我建立跨年齡的莫逆之交,我從中支取神的恩典更多、更廣、也更真實。教會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一對一帶我查考聖經,安排我在兒童主日學配搭事奉,提供我生活所需與日用飲食,經由這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得以建立了信仰的基礎,堅定了得救的確據,也不需再對明天憂慮—「貧窮變為富足(林後八9),軟弱變成剛強(林後十二10)」。
以上三個考驗,每一個都可以叫我在信仰初期轉離真道,卻也能夠讓我信仰更加堅定。「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羅一16)
【還福音的債】
20141118 N.048
'鑰節: 14 因為無論對甚麼人,開化的,沒有開化的,有學問的,沒有學問的,我都欠他們的債。(羅一14)
?心得:
自從我蒙神拯救開始傳福音至今已超過二十年,奇怪的是,神從來沒有把我放在單一的族群裡。每隔一段時間,神就有另外的呼召,要我轉向對其他族群宣揚真道。
好像保羅的旅行佈道,我細數往日經歷:剛開始我在教會兒童主日學配搭,學習帶最後階段的遊戲時間;受洗之後,被高中團契接納,就成為「彰中六壯士」的最小一員,對學校師生放膽見證福音大能;大學新鮮人的日子,我滿腔熱血創設「嘉師信望愛社」,磨練各項恩賜的運用;畢業後,我履行「福音教師」的實踐諾言,在職場上學習遵行發光作鹽的命令;甚至去到軍中服役那兩年,我都不忘每週在營區裡與兩三個主內同袍聚會查經;結了婚,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我倆大展身手於雲林鄉福教會中;十七年前落腳台南大都會,講台上的話語事奉於焉起始—走進南部許多高中職和大專院校的校園團契、偶爾應邀分享培靈特會主題、還曾在電台接受過幾次的專訪、也到過一些營會傳遞聖經真理、連續數年跨海對岸短宣佈道、目前在幾間教會有定期的主日證道服事。對象多樣,不一而足:「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羅一14)
未來的路會怎麼走,我不知道。我只曉得神的手會不斷地牽引著。只要我繼續跟隨順服,祂就會繼續託付使用。願主憐憫,讓我有機會再支取祂的恩典,還福音的債。
【我是基督耶穌的僕人】
20141117 N.047
'鑰節: 1 我是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上帝選召我作使徒,特派我傳他的福音。(羅一1)
?心得:
「我是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自我介紹的開場白,會顯出我們對人的態度。一句簡短的表達,保羅道盡自己的身份,為了神的緣故甘願承擔僕人的工作—不是為了做官、不是想轄制大家、不是要成就自身的榮華富貴,只希望與神同工。
這幾天我一直想著一個問題:人生應該怎樣過,才能在神國有意義?
按照世人的標準,我早可以過著舒適幸福的日子。生活安定,五子登科,平穩通順,無憂無慮。然而,我卻在目前所在的教會中看見許多人熱衷事奉神,擺上生命服事人。有醫生、教授和老闆,也有家庭主婦、退休長者和青年學生,弟兄姊妹熱情地參與教會事工,只為了神國度的託付—有異象不停、有使命不疲、有責任不累。
當保羅把自己放在奴僕的位置時,我相信任何加在他身上的工作,他都不會討價還價,也無暇怨天尤人,更沒理由推託唐塞。僕人,哪有自己的生涯規劃;僕人,哪有自己的休憩旅遊;僕人,哪有自己的生活享受。僕人一切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主人所交託的任務。
我自省,是否生活太安逸了?是否太有主見了?是否太自我中心了?這些都不該是僕人的生活樣式。我真的需要更卑微,也需要常常認罪悔改。
接下來的主日,我要回彰化陪伴一小群主日學孩童一同崇拜,希望我能效法保羅「我是基督耶穌僕人」的精神,好好服事這些主裡的小弟兄小姊妹。
【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
20141115 N.046
'鑰節: 17 弟兄姊妹們,我勸告你們,要防備那些製造分裂、動搖別人的信心、背棄你們所受的教導的人;要遠離他們。
18 因為這樣的人不在事奉我們的主基督,是在滿足自己的肚子。他們用花言巧語迷惑老實人的心。 19 大家都曉得你們對福音的信從,因此我很為你們高興。我要你們在好事上聰明,在壞事上無知。(羅十六17~19)
?心得:
不曉得保羅是否別有用心,把這段「最後的勸導」置放在書信的末了。我發現,要有這樣「分辨的能力」真是基督門徒靈性成熟的重要特質。
還記得好多年前我剛進教會時,遇見的每個弟兄姊妹似乎都是天使的化身,好有愛心,又熱心助人;受洗成為基督徒以後,開始碰到幾個少數的肢體「不是那麼容易相處」;隨著信主年日增長,看見有信徒離棄真道,實在不可思議;出社會進入職場後,竟然目睹教會的醜聞事件活生生呈現,親眼見識長執領袖同工敗壞的一面;如今,傳聞中「牧師變成魔鬼代言人」的戲碼在教會中上演,已見怪不怪。
保羅語重心長地嘆道:「那些離間你們、叫你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我勸你們要留意躲避他們。」(羅十六17)使徒好像有意無意地透露出自己的心聲,他也曾經(現在完成進行式)受過「這些人」的重傷害。
我已經覺醒,現今教會並不是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地方。當保羅說明:「賜平安的上帝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羅十六20)這話時,也顯出教會其實尚有容讓魔鬼撒野之處。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教會則仍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縮影:有政治意識敵對色彩、有小團體結黨紛爭、有貧富貴賤階級之分、有族群歧視的眼光、有本省外省人之別、有語言不同的隔閡、有不倫道德的淪喪、有罪惡流竄的空間,這些都有可能製造出基督徒之間傷天害理的行動。
對信從福音的主內夥伴們,保羅給的具體建議是:「我要你們在好事上聰明,在壞事上無知。」(羅十六19)我們的確要回歸初信時單純的信望愛,不要被攪進去罪惡的漩渦當中。
另外,我們要有一個定見:「防備那些製造分裂、動搖別人的信心、背棄你們所受的教導的人。」(羅十六19)「遠離」這些人並非「不和睦」或「不合一」的表現。神乃是不要我們同流合污、不要我們近墨者黑、不要我們被惡質的信徒所傳染。
信主愈久,就愈發覺要保守自潔是何等的不容易。保羅沒有要我們與其他信徒分門別類,自覺高尚。不過,他一定得勸勉每個忠貞於主的基督門徒:「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前五22)
【要用聖潔的親吻互相問安】
20141114 N.045
'鑰節:16 你們要用聖潔的親吻互相問安。(羅十六16)
?心得:
在教會待久了,不免有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嫌隙產生(除非我們從來不真誠互動),這時候我們還能「要用聖潔的親吻互相問安」嗎?保羅在羅馬書的末了一口氣問候了許多人的安,不僅一一指名道姓,還羅列了他們的具體生命表現。可見他與其他肢體的相互關係是往來熱絡的。
當然,保羅在其他書信裡也曾點名一些不好的信徒(提前一20),要我們棄絕他們。因此,我相信,神絕不是要我們在教會裡當個爛好人,不分善惡地互捧大腿。「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羅十二9~10)
羅馬書十六張16節,和合本聖經是這樣翻譯的:「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羅十六16)不出於聖潔的問安,譬如門徒猶大,在客西馬尼園的親吻是為了出賣耶穌。智慧書也曾說:「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二十七6)肢體們的團契生活,必須出自內心的真誠。這樣的握手擁抱才是愛的表現。
在教會的人際關係,一直是我在學習的功課。因為我們雖然蒙了主恩,卻都還是罪人,總有犯錯的時候,也尚有老我與自己的個性。正因如此,我們會有「相處不來」的對象、會有「不可愛」的人、會有「看不過去」的主內肢體。如何與他們應對進退?我至今仍在掙扎。不過,我一直試著秉持一個原則:若基督門徒有心向善,即便生命還不完全,只要信仰態度是對神柔軟的,就是屬神國度的子民;相對的,任何自以為義、對神硬著頸項、傲慢自大、身在教會心卻拜偶像的人,就讓神親自處理他吧!我不會與他們相親。
【請為我代禱】
20141113 N.044
'鑰節: 30 弟兄姊妹們,憑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又憑著聖靈所賜的愛心,我請求你們,為著我的緣故跟我一起懇切地祈求上帝,
31 使我不至於受到在猶太那些不信的人的危害,又使我在耶路撒冷辦理的救濟工作得到信徒的滿意。(羅十五30~31)
?心得:
保羅從來不會吝於表達自己在傳道方面的需求,特別是禱告的支援,對他來說,沒有弟兄姊妹背後的代禱,就沒有往前行走的力量—「在前方爭戰的,與在後方看守的,均分擄物。」(民三十一27)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羅十五30)保羅心知前面有危險困難等候著他,那甚至會威脅到他的性命,叫他傳福音的工作受阻,因此他必須組織起抵擋仇敵的力量,讓這場屬靈爭戰在天上先克敵制勝,接下來水到渠成,就能順水推舟。
保羅不是一個悲觀的宿命論者,不管遇見什麼事都無所謂、逆來順受;他也不是一位自大傲慢的人,老神在在地以為憑自己的能力總能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使徒小心地走每一步前進的道路,臨淵履薄,戒慎恐懼—「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一二七1)
感謝神,有許多教會愈來愈重視代禱的事奉,成立「禱告部門」、組織「代禱勇士」、架設「禱告網路」,像守望的燈塔般護衛著教會的門戶,成為牧者傳遞神話語的最佳助力,也扶持了社群肢體間的需要。
請為我代禱,後天應邀到高雄澄清湖去配搭一個軍人團契的事奉(加利利傳道會所舉辦的基督徒軍眷退修會),盼望聚會能有聖靈的同在運行。上週六感冒至今仍未痊癒,求主醫治,求主托住我的身體。
【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
20141112 N.043
'鑰節: 18 我所要大膽講的只是這一句話:基督藉著我的言語行為,又用神蹟奇事和上帝之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上帝。因此,從耶路撒冷一直到以利哩古一帶地方,我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羅十五18)
?心得:
若要完成耶穌大使命的託付,我們就得化整為零,才能「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
光靠傳道人坐鎮教會,福音要傳出去是很難的,必須「人人皆祭司」。當我們各個都「成為基督耶穌的僕人」,就能以點連線、以線成面地「在外邦人當中工作」。保羅說:「我像祭司一樣宣講上帝的福音,為要使外邦人成為聖靈所獻上的祭物,是上帝所悅納的。」(羅十五16)
要記得我們的身份,彼得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我一直認為教會一定要認同多元管道的傳福音方法,不要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否則我們永遠也碰觸不到「未得之民」的那個區塊,而想要把福音「傳到地極」的目標將遙遙無期。
二千年前,保羅要「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羅十五20),是何等的創舉,他真的是經歷千辛萬苦才把福音「傳出去」。要猶太基督徒認同「外邦人也能得救」這樣思想上的突破,幾乎用去了保羅的半條命。
今天,教會在傳福音的事情上,還有哪些觀念需要突破:同性戀族群罪該萬死?台灣西海岸是被咒詛的硬土?慈濟人是教會的頭號大敵?大陸共產黨的三自教會沒資格敬拜主?「10/40度之窗」干教會何事?
二十幾年來,我一直等候神的呼召,希望主呼召我能出來全時間事奉祂—若能好好牧養一個教會,我將……。但是,神卻不斷把我放在各式各樣的生活中,讓我待在學校裡傳福音、差我去許多校園團契陪伴學生、應一些教會之邀分享信息、到幾處營會見證主名、往返對岸宣揚真道。我在聖靈的帶領下,東奔西跑,南來北往,「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與主同工。未來,我願意繼續順服神的安排。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
20141111 N.042
'鑰節:13 願上帝,就是那希望的泉源,因著你們對他的信心,讓你們充滿各樣喜樂、平安,使你們的希望,藉著聖靈的能力,不斷增加。(羅十五13)
?心得: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
練習寫作到今天已有十年的光景,拙文劣筆依舊,卻仍然每天勤磨著這支鈍劍。寫作是因為要記錄自己的心路成長歷程,免得「內傷」過重,無處宣洩—正如張文亮老師所說,寫作對他而言,是「舀出一桶一桶的憂鬱」。
詩人西奧多·羅特克曾說:「直到我聽見自己說出來,我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寫作是一場非常真實的冒險,經常充滿著意外,其進程和結果有時會脫離夢想的初衷。因為寫作可能會揭露自己裡面的虛假,我也不時會用寫下來的話批判自己。更多的情形是,寫作表現出自己裡面某些真實的東西,因此遭到其他人譴責—尤其是當我內在的指引與傳統秩序唱反調時。還有,寫作實在改變了我的人生進程,這完全超出預期,特別當我容許自己去深深擁抱某個理想時。
之所以繼續這場寫作的冒險之旅,關鍵因素是我決心要讓生命有所學習成長。我不把寫作當成一種生命成長的「手段」,而是生命成長的「表達」。
我很認同巴默爾的話:「所謂的風險,是經過了一番努力,還是可能不成功;風險愈大,成功的機會愈小。那為什麼還有人甘冒這樣大的風險呢?原因很多,但最有創意的一個原因是:經由冒險,我們可能學到更多東西,更了解自己和世界,風險愈大,學到的東西愈多。我們若不看重學習,就不想要冒險,我們的行動也就局限在自己有把握成功、可以預料結果的範圍之內。」
再複習一次保羅的話:「願上帝,就是那希望的泉源,因著你們對祂的信心,讓你們充滿各樣喜樂、平安,使你們的希望,藉著聖靈的能力,不斷增加。」(羅十五13)
【不求自己的滿足】
20141110 N.041
'鑰節: 1 我們信心堅強的人應該幫助信心軟弱的人,分擔他們的重擔,而不求滿足自己。 2 我們每人要為其他信徒的益處著想,來建立共同的信心生活。
5 願那位賜忍耐和鼓勵的上帝幫助你們有同樣的見解,學習基督耶穌的榜樣,
6 好使大家在一起,同聲頌讚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羅十五1~2、5~6)
?心得: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十五1)這句話是二十多年來,聖靈對我的不斷提醒。還記得剛上大學時,一起同工的姊妹就曾以此來提醒我;後來團契的輔導,以及教會的牧長也都常用同樣的經文勸勉我。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把這門功課習練通達,總是讓聖靈擔憂。
我那橫衝直撞的個性,哪時候才能像拔摩島上的老約翰一樣,將「雷子」的自我滿足,長進成為充滿慈憐仁愛的基督門徒?
耳邊響起的依舊是:「假若你要走得快,你就獨自上路;假若你要走得遠,你就結伴同行。」
學習分擔他人重擔的關鍵在於保羅所言:「願那位賜忍耐和鼓勵的上帝幫助你們有同樣的見解,學習基督耶穌的榜樣。」(羅十五5)在方法上,首先我們需要上帝的幫助,支取祂的力量來操練忍耐的功夫;另外也必須在祂的鼓勵中放下瞧不起他人的輕蔑心態。最後,我們要學習基督耶穌的榜樣—「祂原有上帝的本質,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相反地,祂自願放棄一切,取了奴僕的本質。」(腓二6~7)才能在見解上「一心一口」,榮耀主的名。
「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我們每人要為其他信徒的益處著想,來建立共同的信心生活。
備註:
我相信,使徒所說的「一心一口」不是指「統一」,而是要我們「合一」。就像一個交響樂團般,彼此演奏的樂器雖然相異,但拍子卻是一樣;又像一個合唱團般,各自唱著不同的聲部,但節奏卻是相同。在總指揮的手勢帶動下,和諧的天籟之聲於焉流露。
【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20141110 N.040
'鑰節: 19 所以,我們要追求那促進和睦、彼此建立群體生活的事。(羅十四19)
?心得:
教會應該是我們在地上體現神國度的最佳所在,當我們在其中「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時,神的榮耀將滿心歡喜地在我們中間彰顯出來。
在教會,「 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一三三1)神的恩典顯露無遺,我們過著在地如在天的團契生活。
不過,一般說來「和睦」不會自動在群體中產生出來,按照天性,我們習慣自私自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要「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自私),保羅在此要我們「努力追求」,並且以命令句的用法告訴我們「務要促進和睦」。然後,他也體醒我們,這樣的「和睦」必須在「群體」中建立。
或許是以往在教會受過傷害(當然也得過許多恩惠),總以為把自己封閉起來是最安全的教會生活方式,至少不要與人「過從甚密」,才是明哲保身之道。點頭之交則可,泛泛之交也行,相親相愛就免了—弄到後來常變成相咬相吞,慘不忍睹。不諱言,有人的地方就有麻煩,而且自己可能就是麻煩製造者。
過去某個教會曾經推行「心甜、口甜、臉甜」的運動,牆上也張貼了不少這樣的標語。顧名思義,因為該教會不「和睦」已久,所以需要以此緩和一下教會的氛圍。可惜的是,「心甜、口甜、臉甜」的海報都早已斑駁脫落了,肢體們卻仍然經常處在劍拔弩張的情形,而且吵久了,似乎漸漸演變成相敬如冰的冷漠狀態—有人說:「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當然,這絕對是一種「從上到下」的關係。當教會的領袖帶頭敵對信徒時,要拆毀教會易如反掌折枝。我們應該彼此和睦共處,有人說:「教會何時有了紛爭、結黨、苦毒惡言、埋怨、分裂及自滿時,就失去稱為教會的資格,不再是上帝國的一部分,而只是世界上的一個社團而已。」
「我們要追求那促進和睦、彼此建立群體生活的事。」(羅十四19)方法無他,「竭力」去完成而已矣。
【神國所在乎的事】
20141108 N.039
'鑰節:13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評斷;應該立下決心,不做任何使人跌倒犯罪的事。17 因為上帝的主權不在於飲食,而在於聖靈所賜的公正、和平、喜樂。18這樣事奉基督的人必定得到上帝的喜歡和人的讚許。(羅十四13、17~18)
?心得:
「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在我家的房間門上,我貼了這樣一段神的話語,幾年來不斷提醒自己的所做所是必須活出神國度子民的樣式。
昨晚我去診所給醫生做視網模例行檢查,不期而遇一位教會老姊妹,她手上戴著佛珠,顯然尚未信主。她興奮地拉著我的手與我交談,說她很想念我,並且提到自己內心的擔憂掛慮。由於散瞳劑的緣故,我無法張眼與她有更親切的交流。不過她說自己去教會這麼久了,卻還不會向神禱告,只能經常持續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雖然在公共場所,我也顧不得別人的觀感了,直接在大庭廣眾下帶她做決志認罪的禱告。道再見時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還熱情地在我的手背上獻上親吻。我也倘佯在神國度的「聖靈喜樂中」。
今天早上,我陪同岳母去醫院探望腦瘤末期的叔叔。在人看來,他作惡一輩子,如今於彌留狀態躺在病床上,這似乎是民間文化裡「應有的報應」。但就像與耶穌同時釘十字架那兩個犯人(路二十三39~43),每個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都尚有悔改接受恩典的機會(絕非廉價的福音)。因此,我仍然對僅剩心靈意識的叔叔發出禱告的邀請,盼望他能抓住一絲希望,或許神的憐憫臨到,再次來到叔叔的心房門外叩門—只要真心認罪悔改,神國的公義必在耶穌基督的代償中得到滿足。真心信主的人將可以進到神國的樂園裡延續永生。
【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見解】
20141107 N.038
'鑰節:1 信心軟弱的人,你們要接納他,即使他有不同的見解,也不要跟他爭辯。3...因為上帝已經接納了他。5...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他自己的見解。12 這樣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向上帝交帳。(羅十四1、3b、5b、12)
?心得:
今天的經文主題是「不可評斷人」。我必須誠實地在主的話語前投降認罪:自我中心久了,就容易不接納別人的見解。
神在這幾天,著實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祂讓我醒悟:並非大家都認同你的意見,你需要謙卑。雖然「正確的道路通常都不好走」,但我若老是認為「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太 十二30),那就是高舉自己與神同等了。神必須讓我謙卑下來。
這方面,我常犯兩個毛病,除了自以為是之外,還有嚴重的沒耐性,不能「放長線,釣大魚」。我太重視效率了,這樣的個性經常讓我掉入「無法等候」的陷阱。總是要立刻、馬上、迅速完成工作,看見成果。我沒有同理心、不懂得委婉、受不了「慢工出細火兒」的溫吞。
我在理智上曾經受過些許訓練:「慢慢來才會快」、「欲速則不達」、「吃緊弄破碗」、「讓慢」、「慢活」、「慢讀」、「慢行」。但實際生活又是另一回事:開車習慣鑽大接走小巷選擇最快的捷徑、經常每天上午八點前就批改完全部學生的所有作業、早早就把該做的工作完成、絕不加班、討厭拖泥帶水的人。然後,我就更洋洋自得了—那是我「技術上的傲慢,而非聖靈的謙卑」(巴默爾)。
上帝為了避免我持續擴張驕傲,祂不得不讓我受些挫折、撒點失敗、絆個幾跤。祂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讓我看見:許多人並不買你的帳。好多觀念我不過是敝帚自珍罷了,我真是臭美!上帝也不斷讓我的生活遇見困難,折服我必須更多依靠主—受苦與我有益。(祂要我對祂有信心,而非到處去張揚過度的自信。)
說真的,如果驕傲是人所能呈現的最大邪惡,那麼神讓我學習謙卑的管道豈不正是透過這些「與我見解不同的人」嗎?與他們互動真是張力十足啊!
昨晚我聽了一篇很枯燥卻極其受用的信息,我真的實在非常很需要好好謙卑學習:「20130901如何使傳道人更喜樂(腓2:1-11)陳濟民牧師」。http://k002.kiwi6.com/hotlink/0iqs66vz30/20130901b.mp3
我若不能存感恩的態度去使用聖靈所給的恩賜,總以為那是自己才華洋溢(我太就是愛現啦),就永遠學不會「看別人必自己強」。
慢一點,再慢一點,再慢一點,好嗎?
愛妻的話沒錯!
【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
20141106 N.037
'鑰節: 14但是,你們要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不要只顧滿足肉體的情慾!(羅十三14)
?心得:
楊腓力說得很對:「基督門徒的生命沒有原地踏步的空間,不是向前邁進,就是往後倒退。」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沒有「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時,就會「只顧滿足肉體的情慾」了。使徒提醒我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
每天下班後,放鬆身心靈好好休息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今晚不必加班、沒有其他任務、不須去教會開會,在全然由自己規劃的夜晚,我們如何排遣呢?看場球賽無可厚非,讓連續劇舒緩思緒也沒關係,再複習一次重看過好多遍的諧星電影—笑一笑沒煩惱,這些都不是罪,神也不太會追討我們「工作有時、休息有時」的生活節奏。
問題的重點是:我們所安排的生活方式帶出怎樣的生命呈現?是叫我們延伸敬虔呢?還是叫我們在罪中打滾呢?好樹不該結壞果子。
我們要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不要只顧滿足肉體的情慾!
備註:
我個人並不認同有些人在教會宣稱的:「感謝神,今晚在座的願意『分別為聖』來聚會」這樣的觀念。在家煮晚餐不算在事奉神嗎?陪伴小孩寫功課沒有神的呼召嗎?為何要來去匆匆地趕場聚會呢?生活中的時間安排一定會有「排擠效應」—完成這個,就荒廢那個,我們需要好好「做神要我們做的事」,如此才挑得動「容易的擔子和輕省的軛」—最重要的就是把最重要的放在最重要。
昨天晚上,我去大內軍人新訓中心分享信息。加上來回時間,整趟行程大約要四個小時,雖然有很美的事奉,但我就無法兼顧家庭了,個人研經也暫停一天,閱讀習慣稍做休息,睡眠作息調整延後,這就是我說的「排擠效應」。偶一則可,經常就不好。
【彼此相愛】
20141105 N.036
'鑰節: 8 千萬不要負債!只有彼此相愛是你們該負的債。那愛別人的,就是成全了法律。(羅十三8)
?心得:
「彼此相愛」絕非單方面可以完成的事,既然是「彼此」,就牽涉到與別人的互動關係。然而,群體中一定有些人很不可愛,彼此相愛就會受到考驗,要進展任何一步都得費上許多功夫去操練學習。
因為我們習慣愛可愛的人,至於那些「麻吉」不起來的人,我們只好說抱歉。基督門徒怎麼才能遵行這耶穌基督的命令(約十三34)呢?我想今天先不講神學的道理,暫且談談現實的可行之道。
至少我發現,年紀越小的人越容易彼此相愛。心思單純的孩童,沒什麼美醜概念。小幼童只把蟑螂當昆蟲,根本不怕髒。幼兒園的老師教導孩子:「全班都是好朋友。」他們就毫無避諱地手牽手向前走。我在國小教育學生:「不可排擠他人。」成效似乎還不錯。那麼心思複雜的大人們,為何不能彼此饒恕?甚至有些教會信徒相咬相吞的情形不時耳聞,為什麼?
我自己何嘗不是!舉個例子讓你聽聽:上週學校期中考,我小六的二兒子作文考試題目為:「我的煩惱」。他主要的內容是提到「學校派的回家功課太多,經常負荷不了,是主要的煩惱來源。」(否則小學生天真活潑哪來的煩惱?)結果他的導師今天在班上公開的把他羞辱一頓,認為是他自己不認真還誣賴導師製造煩惱;並且這位導師(我們夫妻的同事)放學後還特地跑來消遣我們夫婦:「以後你兒子的功課自行調整好了。」奇怪,老師不是叫學生要寫出「自己的煩惱」嗎?怎麼誠實的表達卻換來公開的指責?事實上,這個班級的功課派得過多、過難已不是新聞,難道不能親師溝通嗎?這次他們的國語期中考考了一個連我(大學是語文教育學系畢業)也不會的題目:「『遺』贈」的「遺」注音?答案竟是「ㄨㄟˋ」。(普通字典還查不到呢!課本沒教,習作沒出,就看老師上課時有沒有「洩題」,否則誰會啊?)夠變態了吧!面對這麼「不可愛」的同事,我氣、我恨、我無法「愛人如己」(羅十三9)。
然而,我兒子並沒有恨他的老師,當時或許覺得自尊受損,不過一個下午,他就忘懷了。嗯,我真該回轉像小孩子(太十八3)。
【服從當政者】
20141104 N.035
'鑰節:1 人人都應該服從國家的權力機構,因為權力的存在是上帝所准許的;當政者的權力是從上帝來的。(羅十三1)
?心得:
我不想在這個主題上與任何人辯論,因為人的成見會使至「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意識形態堅固無比。何況,今天有許多教會已經被藍綠的政治色彩染得是非不分了(國語禮拜堂普遍很深藍,長老教會多半非常墨綠)—政治立場橫架在聖經的教訓之上,使得傳遞神話語的講台信息頻遭扭曲。
我只想談談耶穌和使徒們如何「服從當政者」(羅十三5):即便在極不公義的政治體系下,耶穌從來沒有為了生存,利用群眾運動叫當權者低頭。祂寧可自己死於十字架上,也不對抗無理的政治審判。
時下有不少教會團體對於目前台灣政府有不少「建言」(這應該是被允許的),但有時在「社會責任」當頭的熱血下,會採取比較失去理智的激烈抗爭行動,其中一些做法實在略顯粗糙:用絕食來強迫核四必須停工、發動大規模遊行不准同志婚姻合法化、在網路上大肆攻擊學運立場不同的人。
不相信「當政者的權力是從上帝來」(羅十三1)的人,選擇「以暴制暴」,用另一種暴力形式來制裁當前的暴力統治。沒有民主素養可言的人才會發動「割闌尾」的戲碼—在選舉制度中,沒臉服輸。
(他們對於自己感到厭惡的立委積極地發動罷免行動,卻對全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議會議長副議長出身黑道則噤若寒蟬,典型的欺善怕惡。是假民主的政治作秀。)
現在正逢台灣的選舉季節,我們誠然要「乾淨選舉」。但假若甲教會為了推動此目標而去請金溥聰來演講,而乙教會則去邀蔡英文來座談,那麼教會的政治色彩豈不昭然若揭。福音在哪裡?
希望國語禮拜堂多能為陳水扁禱告、長老教會能奉主名常祝福馬政府團隊,讓藍綠在耶穌基督的福音中「兩下合而為一」,彼此「和睦」—教會「拆毀中間隔斷的牆」(弗四14)。
備註:
兩年前,總統大選前一週,有一個教會特別呼籲會友「要投票給能安定國家的候選人,不要讓對岸大陸有機可趁。」很糟糕的暗示,把主日崇拜講台拿來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總統拉票。
幾個月前,我去一間教會作禮拜,牧師不斷要求信徒簽署支持林義雄的反核四行動。沒有中立。
最近許多教會視尤美女為公敵,紛紛祭出圍剿行動。
福音在哪裡?
身為公務人員,我不是牆頭草,但誰當家,誰就是神所託付的統治者—「因為他是上帝所使用的人」(羅十三4)。我曾順服扁政府,現在也順服馬總統,至於未來由誰治理台灣?我依然順服神的揀選。
有一種政治科學的說法:選舉投票率越低的地區,民主發展得越成熟—不論誰當選,都能我們受益幸福。希望這是真的。
【以善勝惡】
20141103 N.034
'鑰節:21 所以,不要被惡所勝,要以善勝惡。(羅十二21)
?心得:
「要祝福迫害你的人;是的,要祝福,不要詛咒。」(羅十二14)這非常違背人性常理的要求對我們來說會不會太過分了。我們習慣「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二十一24~25)不「加倍奉還」已經算客氣的了,怎麼可能以德報怨—我們沒這麼偉大。
進入職場二十年,我發現一個很真實的現象:不論身何處,總會遇到對頭。他們會惹毛我們,會欺壓我們,會令我們在人際關係方面很挫折。
我們憑什麼可以「愛仇敵,為那逼迫我們的禱告」(太五44)?我實實在在地說,這幾年支撐我「不要以惡報惡,要以善勝惡」的動力完全來自於順服神的命令:「不可為自己復仇,寧可讓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基督門徒若在生活中把神抽離掉,就什麼憑據都沒有了。因為相信神—只有祂能施行審判,所以能夠放下。神是公義的神。
我再說,不論我們身何處,神總會把一個對頭放在我們的生命中。祂要我們學習堅忍,要我們操練順服,要我們的信心有所成長。其實,當我們學會為仇敵禱告,懂得運用祝福的力量時,生命就會生發出憐憫的心腸,然後即可從神的角度看敵人,發覺他們並不是那麼不可愛—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除了消極的不報復,使徒保羅還希望我們積極的善待惡人:「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渴了,就給他喝。」(羅十二20)因為每個基督門徒都是領受神豐富慷慨的人,因為我們都活在耶穌的無限恩典中,因為我們所信的福音絕對有能力概括承受仇敵的錯誤,所以我們只管「給他們吃吧!」(太十四16)
【努力工作】
20141102 N.033
'鑰節:11不要懶惰,要努力工作,以火熱的心事奉主。(羅十二11)
?心得:
我一直深信,「認真工作」是每一個基督門徒事奉主的最重要呼召—不論我們身在什麼崗位。
工作之餘,我們當然可以參與教會的聚會和服事。但絕不要本末倒置,主次錯亂。「教會萬歲,家庭破碎。」絕非神的心意。
工作是神給亞當最初的首要任務。即便始祖犯罪後,這項呼召依舊不變,只不過多了「勞苦」的成份。保羅從來沒有否定神對人所定的生活方式,我們必須「勞苦,親手做工」(林前四12)。而且他還叮囑我們:「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後三10)
「不要懶惰,要努力工作,以火熱的心事奉主。」(羅十二11)努力工作與火熱事奉主有何關聯?不是常去教會參與事工才是服事神嗎?這的確是,卻不是最重要的服事。試想,我們在教會的服事能影響多少人?我們在職場發光作鹽又能影響多少人?去教會是特定時間在事奉神,於職場見證信仰卻是全時間的活出基督。一個老闆上司會如何看待努力工作的耶穌門徒?我們的公司同事又如何看待懶惰散漫的基督教徒?我們若能以火熱的心努力工作,豈不是事奉主的最佳詮釋。
教會要復興,光靠牧師傳福音是不夠的。一般說來,他沒有什麼機會進入我們的職場宣揚主的道,唯有我們這些小基督可以隨時對各地的勞工證明福音的大能。
回應神的呼召吧!「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 6:8)
為每一位認真工作的基督門徒鼓鼓掌,因為他們正以火熱的心事奉主。
備註:
1.我們需要經常省察:自己在工作中的「基督徒形象」如何?同仁是瞧不起我們的行事為人呢?還是敬佩我們的職場表現?該悔改就悔改,該成長就成長吧!
2.努力工作絕不是指職場上的成功卓越。名利地位是世人的評判標準,神是看我們的忠心程度。
【按照上帝所賜給的信心來衡量自己】
20141101 N.032
'鑰節:6所以,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如果我們的恩賜是傳講信息,應該照著信心的程度傳講;7是服務,應該服務;是教導,應該教導;8是勸勉,應該勸勉;是施與,應該慷慨;作領袖,應該不辭辛勞;是憐憫人,應該高高興興。(羅十二6~8)
?心得:
分工合作若做得好,許多事情就容易被有效率的完成。沒有什麼公不公平的事。
我個人在班級經營方面,需要花不少時間去「認識」學生,瞭解他們的「特質」後,我才能「試用」他們,看看是否「適用」。有的人很有領袖的氣質,可擔任班長、副班長;在體育方面有專長,就請他作體育股長;愛乾淨的人,最適合衛生股長的工作;動靜分明者,莫過於風紀股長的職分;細心認真的學生,非學藝股長莫屬;幽默風趣的開心果,該就任康樂股長;管理物品井然有序的孩子,成為總務股長算是適才適所;滿有愛心的友善成員,給予輔導股長才是知人善任。當導師不容易啊!
在教會何嘗不是。
一間配搭合宜的教會,神的國度(神的掌權與治理)在其中彰顯。一間爭權奪利的教會,羞辱主名,莫此為甚。
保羅在此,嚴肅地勸勉:「憑著上帝給我的恩惠,我要對你們各位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倒要謙恭自守,各人按照上帝所賜給他的信心來衡量自己。」(羅十二3)這種「不卑不亢」的事奉態度,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
比較困難的操練是,羅馬書十二章6到8節的應用。特別是當教會人才濟濟時,有時候部份恩賜會被淹沒掩蓋住。例如,教會裡已有二十多位會彈奏鋼琴的弟兄姊妹,你的中等程度鋼琴能力就顯得可有可無;再比如,若有心胸狹窄的牧者認定傳講話語是他的專屬事奉,那其他領受先知講道恩賜的人可能就被荒廢掉了。
但是,聖靈所給我們的恩賜不應被浪費。這時,我們最好花點心思去找到自己可以事奉的崗位(懇求主親自引導),讓聖靈在我們身上的恩賜不要消極被動的埋沒掉,而是主動積極參預在自己可以發光作鹽的地方—我說這話是真的。
十七歲時,我就立志成為傳道人。近十六年來,主也給我在神話語的分享上有諸多操練的機會。我雖然鮮少有機會在「本族本鄉」(自己所在的教會)傳揚福音,但神卻不斷引領我到各處遍地開花。我深信,神對每一個人的呼召各有不同,一點也沒有龍困淺灘的問題。
在我們的職場事奉神吧!在我們的家庭建立祭壇吧!在我們的鄰舍間見證主名吧!在我們的親友間活出基督吧!在每一個對我們發出「馬其頓的呼聲」、需要我們的地方宣揚主道吧!當我們按照上帝所賜給的信心來衡量自己,並且熱切地回應聖靈所給的恩賜時,這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奉。
【要讓上帝改造你們】
20141031 N.031
'鑰節:1所以,弟兄姊妹們,既然上帝這樣憐恤我們,我勸你們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專心事奉他,蒙他喜悅。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2 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甚麼是他的旨意,知道甚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羅十二1~2)
?心得:
這兩天我讀到約翰福音第三章的解經書,論到「重生」這個主題。這顯然是耶穌談到我們進入「神的國」之關鍵因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約三3)而對於「重生」的定義,在教會中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只要決志相信耶穌,我們就立刻重生了;也有人認為重生是在受浸禮的那一刻發生;更有人強調必須有靈洗說方言才是重生的印記。
不過,最讓我心服的答案是:「重生是強而有力的生命改變。」這個時間有可能是遇見主的那一剎那,例如「路十九8」的撒該與「徒九5」的掃羅;也有可能是長時間的生命轉化,例如「約十九38」的亞利馬太人約瑟,以及初時不能為主吃苦、後來卻是「在傳道的事上於保羅有益處」的馬可(提後四11)。
因此,當我們分辨一個人是否重生時,其實最需要看的就是他的生命歷程。不論是迥然不同的立時改變,或是慢工出細活的點滴累積,總有生命轉化的軌跡可尋。重生於焉產生。
保羅用神的慈悲勸我們,每個基督門徒應當要「專心事奉祂」,過討神喜悅的生活,「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並且「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甚麼是祂的旨意,知道甚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
每一天,我們都應該省察,是否跟隨著世界的價值觀在行走?有沒有讓聖靈管束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的禱告是要神的旨意成就,還是顧念自己的願望實現?與人應對進退,我裡面有神的良善嗎?懇求神徹底的翻轉改造我們。
如此,獻上活祭,即是聖潔可蒙悅納的。
【奧祕】
20141030 N.030
'鑰節:25 弟兄姊妹們,有一個奧祕的真理,我希望你們知道,免得你們老是覺得自己聰明。這真理是:部分的以色列人頑固,只是要等到外邦人全數都歸向上帝。(羅十一25)
?心得:
對於神真理的奧秘,我們能心存多少謙卑?
剛信主時,我們教會的傳道人經常分享「奧祕」這兩個字的定義,可是她總是把「奧祕」講得很籠統含糊,舉例說明卻越講越模糊,令人聽了更加搞不懂。但她仍然時常提起「奧祕」這事。直到現在,我才漸漸明白她的苦心孤詣,原來「奧祕」本來就不是給人明白的,這屬神的部份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憑信心接受—遠遠超出人的理解範疇。
我們無法衡量母親對孩子的愛;我們無法回答神對約伯所問的任何一個問題(伯三十八~四十一);「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約三8)
保羅在此段經文最重要的啟示是要告訴我們:要尊重神對部份真理的隱藏,誰會信主,誰會悖逆,誰蒙揀選,誰被棄絕,都無關人的判斷,神自有主張。我們只管專心傳福音吧!
有時候研讀神學久了,必須要避免一個試探,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好像任何事都脫離不了神學的分析歸納一樣。不,這不是真正的神學。我發覺任何一本卓越的解經書,作者總是刻意地保留「奧秘」的部份不去做強辯,只把諸般的可能性闡述,並且願意放棄追究絕對的答案。
人的年紀越大,越常去回想從前。我思想剛信主時的那位宣教士,她對「奧秘」的謙卑態度,實在顯出她與神的關係,這樣的信仰生命著實令人敬佩。
求主赦免我一副自以為什麼都懂的驕傲。
【上帝既仁慈又嚴厲】
20141029 N.029
'鑰節:22 從這裏我們看出,上帝既仁慈又嚴厲。對於那些失足跌倒的人,他是嚴厲的;對於你,他是仁慈的,只要你繼續生活在他的慈愛中;否則,你也會被折下來的。(羅十一22)
?心得:
「上帝既仁慈又嚴厲」(羅十一22),我們能平衡的認識祂嗎?
今天的經文保羅談到猶太人—神的選民,他們之所以「被棄絕」,不是因為神的恩典沒有臨到他們,事實上剛好相反,上帝大能的福音「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羅一16)可惜的是,「他們給折下來,因為他們不信。」(羅十一20)
相同的道理,今日許多從小在教會裡長大的基督徒也要珍惜神的恩典,不要辜負神特別的揀選,「叫祂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裡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稱讚。」(弗一12)
至於已經信主許久如我之人,我們也沒有任何可誇之處:「所以,你不可輕看那些像枝子給折下來的人。你不過是枝子,怎麼可以自誇呢?不是你在支持樹根,而是樹根在支持你!」(羅十一18)若非神的恩典,我們根本沾不上福音的邊—我們「外邦人就像野橄欖樹」(羅十一18)。「你站立得住,因為你信。但是你不可驕傲,要存著警戒的心。」(羅十一20)
上帝不是一位爛好人,也非台灣民間信仰裡的「有應公」(只要定期供奉三牲五禮,它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有拜有保庇」),「上帝既仁慈又嚴厲,對於那些失足跌倒的人,祂是嚴厲的;對於你,祂是仁慈的,只要你繼續生活在祂的慈愛中;否則,你也會被折下來的。」(羅十一22)
我們要存感恩的心時刻與神連結。作家楊腓力常常提醒自己:「要深刻體會我的價值在乎神;祂將愛與恩典豐碩地澆灌在我身上。與看不見的神交往,若沒有決心與毅力,我對祂的想法會逐漸消退。電話、分心的事、電視上瞬間閃過的畫面,或是網路螢幕,都能將對神的心思推擠到一旁。」與神同在的連結關係,關鍵在於時刻保持屬靈的注意力。
【是出於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行為】
20141028 N.028
'鑰節:5現在的情形也是一樣:上帝出於自己的恩典所揀選的人只剩下少數。6上帝的揀選是出於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行為;如果是根據人的行為,所謂恩典就不是真的恩典了。(羅十一5~6)
?心得:
信主許久了,有時候我還是不免在乎人對我的看法。倘若他們對我的評價高,心中就沾沾自喜;反之,則感受挫敗。顯然,自己仍然放不開虛榮名利。
這次在我尋找教會的過程中,心中有許多複雜的掙扎,其中有一事最讓我特別感到失去信心:過去我在教會中「惡名昭彰的歷史」,會不會在新的環境裡遭掀底?縱使曾有一些人對我友善相待,但以前有少數人給我的針鋒相對,確實彷彿芒刺在背,常常在我內心控告我,又猶如鞋子裡的小石子,令我極不舒服。
我一直努力想擺脫給人不良印象的缺點,想在行為上面面俱到,爭取別人的稱許,卻發現不論我怎樣努力,總會留下落人口舌之處,要修煉到「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多二8),談何容易?簡直是難如登天啊!
感謝神,幫助我放下自尊,不再因曾犯過錯誤而裹足不前。這次,我能進到一新的教會,實在是因為緊抓主的應許:「上帝的揀選是出於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行為。」(羅十一6)的確,在神面前我不過如一件破爛衣裳,我所能表達僅是:「主啊!可憐可憐我吧!」(可十48)我只能「遠遠地站,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胸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我需要的是神恩典的憐憫,而不是繼續包裝自己。
再感謝神的是,我這次去的教會「有福音」,他們能接納罪人;「有恩典」,他們不排拒行為敗壞如我之人。
【信道、聽道、基督的話】
20141027 N.027
'鑰節:14 可是,他們沒有信,怎能呼求他呢?沒有聽,怎能信呢?沒有傳,怎能聽呢?15 沒有奉差派,怎能傳呢?正像聖經所說:「傳福音的人,他們的腳蹤多麼佳美!」16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接受福音。以賽亞曾經說過:「主啊,誰相信我們所傳的信息呢?」17 可見信是從聽而來的,而聽是從基督的話語來的。(羅十14~17)
?心得: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
我很高興,因為昨天去的那間教會有在推讀經靈修活動:門口擺放著「新眼光讀經季刊」讓人免費索取、自由奉獻—剛好是我目前使用的靈修教材。另外他們在週報上用整頁的篇幅來刊登當週的讀經進度,並且將此目標訂為教會各個牧區的重點發展項目。如此讓神在週間繼續牧養羊群,讓信徒在週間繼續與神保持親密的關係,「經營教會」當然事半功倍了。
我個人發覺,這本靈修手冊可能是目前在坊間發行的教材中之最佳首選。它不以營利為目標,憑信心發行;它的進度適中可行,讓讀者容易消化吸收;它的每日信息是由國內牧長們所撰寫,語言表達適合國情現狀;它取得方便,不需費心去訂購繳款;它重視家庭禮拜與團契生活,還編寫了每週的聚會教材;它還有電子網路版的可供閱讀,不在乎版權利益,免費公開福音信息。
我深深的體會到:牧養教會的傳道人,最需要在乎的並非是會友的聚會出席率,而是信徒與神的關係如何。當羊群自己會吃草時,牧人就不必事必躬親地親手餵養,只要把食物放在槽廄中,羊兒們就會日益成長茁壯了。
倘若每個基督門徒都能對神的話語饑渴慕義,神的道必在我們的生活中生發出福音的影響力。然後,向下紮根,向上結果,生命精彩可期。
邀請您,一起來每日讀經吧!
常常做的事,會養成習慣;習慣久了,就會生成個性;個性成熟後,顯出的即是我們的生命。
【信靠祂的人不至於失望】
20141026 N.026
'鑰節:32 為甚麼呢?因為他們不倚靠信心,而倚靠行為,結果正跌在那「絆腳石」上面。33 正像聖經所說:瞧!我在錫安放著一塊絆腳的石頭,是絆倒他們的石塊!然而,信靠他的人不至於失望。(羅九32~33)
?心得:
這幾天,我幾乎是用哭訴的方式向神祈求:「主啊,可憐可憐我吧!求祢帶領我們到一間合祢心意的教會去聚會。」
十三個半月過去了,我們家「在曠野流浪」,找不到安息之處。自從去年九月初被教會牧師「驅逐出境」後,我們一直在找教會,期間至少涉足十個不同地方,卻始終沒有適應下來過。全家人就這樣隨著我東飄西蕩:在找不到「綠洲」之前,只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雖然,曾有主內朋友介紹過幾處「不錯的教會」,但我裡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態,對「大教會」實在有畏懼之心。
直到上週,我猛然醒悟,不可以再如此「嘗試」下去了。想到愛妻這段時間的不安定感、大兒子沒有青少年主內夥伴、二兒子和小女兒主日學很不穩定,我若再像無頭蒼蠅般繼續轉下去,恐怕我們的「教會生活」將荒廢得不像話了。
我放棄了。放棄自信,放棄自己的努力,放棄內心的掙扎,我決定好好把這事交給神—「祢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創三十二25~26)這幾天我與神摔跤了。
禱告。哭求。也只能如此了!
昨晚,與愛妻討論後,她直說:「我半年前就想去看看了。」
今早,我們終於「同心」前往。稍微迷路了一下,轉兩個彎,諾大的建築物出現眼前。映入眼簾的是幾位穿著教會招待背心的老弟兄已經羅列門口,和顏悅色地引導車輛—哇!竟然有專屬停車場。
小孩有主日學、青少年有專屬牧區、成人有小組團契。正符合我們的需求。
會前三四十分鐘的禱告會並非玩假的,太難得了!
牧師的講道內容中肯實用,又配合簡報投影與週報筆記,相得益彰。
新人關懷一點也不敷衍草率,他們不是在應付事工,而是真正在關心新人。
用心的教會,神喜歡,我們也喜歡。這屬靈的家,我們應該可以安定下來了。感謝主!「信靠祂的人不至於失望」!(羅九33)
【陶匠與泥土】
20141025 N.025
'鑰節:20 可是朋友啊,你是誰,竟敢跟上帝頂嘴呢?一個瓦器怎麼能對造它的人說:「為甚麼把我造成這樣子呢?」21 陶匠畢竟有權拿泥土來造他所要造的;他可以用同一團泥土製造兩個器皿,一個貴重的,一個普通的。(羅九20~21)
?心得:
不論是貴重的器皿,或是普通的器皿,都是神可以使用的器皿。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神「做事」,卻不一定都是「做大事」。
雅各與約翰兩兄弟想為主「做大事」,好叫有朝一日他們能「在主的榮耀裡,一個坐在右邊,一個坐在左邊。」(可十35~45)這種為主「做大事」的心態,是出於要顯揚自己。
在耶穌眼中,為神做事似乎沒有大小之分,只有忠不忠心之別。有心事奉神,做任何事都可以榮耀主名;若只想實現自己的野心,只怕所做的一切都要歸於枉然。
耶穌的確稱那些在宗教禮儀上有口無心者為「假冒為善的人」,「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太十五1~9)耶穌也聲稱自己將來不會承認那些只喜歡在人前事奉神,實際上卻不遵行神旨意的為祂國度裡的人(太七21~23)—祂甚至給了他們一個極低的評價:「你們這些作惡的人」。
神是自有永有的神,在祂的豐富中祂沒有任何缺乏。若非神的憐憫,我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太三11)。施洗約翰很明白自己的位份。是神的憐憫,我們才得進入葡萄園工作,否則我們就只能在市集上繼續「閒站」了(太二十1~16)。
耶穌從來沒有否定每一個出於生命實質的事奉,在人看來極微不足道的行動,祂卻可能因此受到極大的服侍。一杯涼水給出去的背後,隱藏著這個人真實信仰(太十42);做在一位小弟兄身上的事奉,就是做在主身上了(太二十五31~46)。
「神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這幾天,我不斷的在省察,我內心深處地底是想為神做事呢?還是只想為自己做大事?我希望帶職傳道開始牧養教會,到底有幾分是「看見許多的人因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而心生憐憫」(太九36)?又有幾分是想靠著才幹建立一間大教會來證明自己的能耐?我想,自己在還沒有煉淨動機前,最好先按兵不動。
我幾乎聽到聖靈的引導了:既然一直以來你在小弟兄身上的工作做得很實際,就繼續在他們身上實踐神的福音吧!至於未來是否會給另外的二千兩派你管理並不是那麼要緊,最重要的是將來你是否能得到主人的邀請,「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二十五14~30)。
【不都是上帝的選民】
20141024 N.024
'鑰節:3為了我的同胞,我骨肉之親,縱使我自己被上帝詛咒,跟基督隔絕,我也願意。6我並不是說上帝的應許已經落空。因為,以色列人不都是上帝的選民;7亞伯拉罕的子孫也不都是他的真兒女。(羅九3、6~7)
?心得:
耶穌確實要我們把福音傳到普天下去,但祂也確實沒有說過所有的人都會接受祂為救主。
保羅何等願意「為了我的同胞,我骨肉之親,縱使我自己被上帝詛咒,跟基督隔絕,我也願意。」(羅九3)摩西也有過相同的情結:「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三十二31~32)他們都有「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情操,無奈「上帝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使誰頑固就使誰頑固」(羅九18),誰也勉強不來。「那麼,我們可以說上帝不公平嗎?當然不可以。因為他對摩西說過:『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體恤誰就體恤誰。』可見上帝的揀選不是根據人的意志或努力,而是出於他的憐憫。」(羅九14~16)在這一事上,我們不能去挑戰神的主權。
我們該做的事是努力去傳福音給人,至於他們會不會相信耶穌,那不是我們能作為的,那是他們與神的事,我們無從干涉。
因此,教會可以傾全力動員福音行動,卻不可以認定年底一定要有多少人受洗、會友要增長到多少人、要建立幾間分堂,走在神的前面,小心被狂心絆倒。
我們也不可以狂妄的自吹自擂,要「淨空地獄」,要讓「天堂爆滿」。要知道,地獄可不是魔鬼設立的地方,那是牠受神審判後的刑罰之處。有一天,我們會認清,每一個去地獄的人,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神沒有去轄制人的自由意志,我們也不該自以為可以人定勝天,超越耶穌所沒成就的事。
縱使使徒保羅付出大半生傳福音,祂都不得不承認:「以色列人不都是上帝的選民;亞伯拉罕的子孫也不都是他的真兒女。」(羅九3、6~7)我何等希望我的家族所有人都能接受福音,但我也必須尊重神的主權。祂確實不願一人沉淪,不過祂也會任憑頑固的人繼續頑固。
【只要上帝在我們這一邊】
20141023 N.023
'鑰節:31 既然這樣,我們該怎麼說呢?只要上帝在我們這一邊,誰能敵對我們呢? 32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顧惜,給了我們眾人。既然這樣,他不會也把萬物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八31~32)
?心得:
「既然這樣,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迫害嗎?飢餓嗎?貧窮嗎?危險嗎?刀劍嗎?」(羅八35)基督門徒明明是與基督的愛連結一起的,可是有時候我們卻活得不是那麼一回事。
在工作場所,難免遇到一二個「很難相處的人」。他們對人毫不客氣、時常仗勢欺人、強勢粗魯、大家都必須聽他的話、一副頤指氣使的態度、愛拍馬屁又為虎作倀、沒什麼好臉色給人看、自私自利、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貪財好色、沽名釣譽、假冒偽善、喜愛抓權卻沒擔當、太注重細節難搞定、霸道無人性、不識字又兼不衛生、造謠生事閒言閒語、心胸狹窄忌妒苦毒、懶散怠惰無恥賴皮、說一套做一套、對人嚴對己寬、兇巴巴脾氣大、都是別人的錯、姿態高狗眼看人低、無理無禮、欺善怕惡、奧客、偽君子、真小人、壞透了。當他們對上我們時,我們很難不「為作惡的心懷不平」(箴二十四19)。我們很容易被這些惡人清光「屬靈財產」,然後心中就空蕩蕩地感受不到神的愛了。
我們容讓什麼隔絕了神的愛?我們為了小人所犯的錯氣炸了,我們給壞人奪去了心中的平安喜樂。
心中無法「平靜安穩」,「好像斷過奶的孩子『不』在他母親的懷中」(詩一三一2)。
這時候我們需要開啟信心的眼睛,看見「只要上帝在我們這一邊,誰能敵對我們呢?」(羅八31)並且要重啟屬靈認知,明白神對我們的疼愛有多大:「祂連自己的兒子都不顧惜,給了我們」(羅八32),我們還有什麼委屈不能信靠祂,讓祂來處置呢?
只管安然躺臥在祂懷裡:「我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只要上帝在我們這一邊,誰能敵對我們呢?」(羅八31)
【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
20141022 N.022
'鑰節:28 我們知道,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就是他按照自己的旨意呼召的人都得益處。(羅八28)
?心得:
如果我們真的對神有信心,就會在「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的應許中,滿有安全感,也能凡事謝恩。
試著想想,當我們忙亂時,心中還相信「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嗎?煩躁時、憂慮時、恐懼時呢?我發現自己也需要常常被提醒:「不要忘了我們是按照神的旨意被呼召的人」。神的子民倘若失去身份,就會淪為被仇敵欺負的對象。
前天晚上,軍中福音的需求再次臨到(十一月五日要到台南大內新訓中心),雖然我已多次婉拒學期中週間晚上的事奉,但馬其頓的呼聲依舊響起。我花了一點時間考慮,後來在禱告中慢慢整理出思緒:「既然我急切地想把自己奉獻在祭壇,希望能開始帶職傳道牧養教會。但在尋找的過程中,若沒有明顯的客觀環境馬上應驗,我是否要刻意地出來『直接開拓』教會,亦或是繼續目前的服事,讓神來安排前路?」「兩者都沒有對錯的問題。不過聖靈好像在提醒我兩件事:如果現在就出來『自立』,要小心自己的『野心』所造成的驕傲,以及要謹慎許多未知的『誘惑』在前面等著我。」
目前,我每個月的事奉機會大約有三次,從自身所能負荷的來考量,其實已經趨近飽和。假使這些事奉我都能忠心面對,事實上我已經在做帶職傳道的工作了。加上最近,我也重拾了寫作的筆,在文字的事奉上似乎有所進展。我確是在做帶職傳道了。
有沒有必要把現況生活弄得更複雜?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過,我深信,只要我身處神的國度中,只要我深愛著上帝我主,祂會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我們大得益處的。
十一月五日軍中事奉,十一月九日嘉義慕義教會講道,十一月三十日台南信義會主日分享。這是我下個月帶職事奉的工作,請為我代禱。
【和祂一同受苦的福音】
20141021 N.021
'鑰節:17 既然是上帝的兒女,我們就享有上帝為他的子民所預備的福澤,也要跟基督同享上帝所為他保留的;因為,只要我們分擔基督的苦難,我們也要分享他的榮耀。(羅八17)
?心得:
「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這是什麼意思,「分擔基督的苦難」?
我們曾聽過「和祂一同受苦」的福音嗎?「和祂一同受苦」是福音的一部份嗎?如果不「和祂一同受苦」,能「和祂一同得榮耀」嗎?
我們太習慣教會傳遞的成功神學:信耶穌可以幸福、卓越、脫離貧窮、人生圓滿。這種譁眾取寵的福音,很容易贏得世人的認同—耶穌畢竟也入境隨俗了,祂也成了有求必應的神明。
使徒保羅從沒有傳過這種福音,在他的眼中基督徒並非「天生贏家」。事實上,初代使徒因信耶穌而被逼迫的情形比比皆是,他們真的是「和祂一同受苦」的一群。
福音從來沒有改變,「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 三12)
時下有些大教會的傳道人在講道時,每隔兩三分鐘就會接受台下無比熱烈的掌聲,在此起彼落的歡呼尖叫聲中,場面熱鬧非凡,美其名是給耶穌鼓掌,實際上是教會在捧紅明星,將他們偶像化,供人高舉膜拜。他們的節目也透過電視轉播,傳輸到世界各地;這些講員也寫書出版,雖然沒有什麼可看的內容,但透過包裝行銷,總能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我時常在想,若是耶穌,祂的講道會得到諸般世人的掌聲嗎?
我也發覺那些電視明星級的佈道家,在講台上很少提到人的罪,彷彿上帝的福音是非常廉價的一般。
雅各首先殉道;司提反慷慨赴義;彼得死在十架上;保羅成為死囚;約翰被逐拔摩海島。他們都是「和祂一同受苦」的,卻也是名留青史的聖徒,顯然他們也因此「和祂一同得榮耀」了。
【只受聖靈的管束】
20141020 N.020
'鑰節:9 至於你們,既然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裏面,你們的生活就不受本性的支配,只受聖靈的管束。沒有基督的靈的人就不屬於基督。(羅八9)
?心得:
年紀越大,我們越不受人的管束。除非我們自我管理良好,否則任意妄行的生活就會隨處可見。
雖說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有道德良心的人總不會去做罪大惡極的事情,但「不影響別人的自我乖張」卻也總是出現在自己的「自由行動範圍」中。只要不侵犯他人,即便過著貪婪、庸俗、懶散、墮落、淫亂、奢侈、自私、孤僻、執拗、憤恨、驕縱、傲慢的生活,誰能拿我怎樣?法律不能管束人的品格與道德層面。
的確,犯罪不等於犯法(離婚、墮胎、沒公德心),犯法也不等於犯罪(例如在宗教不自由的回教/共產世界信仰上帝)。
不過,保羅在此所指明的對象是:「至於你們,既然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面」(羅八9)。我們既然信從了基督,就應該過著被聖靈管束的生活。
我深知這實在不容易。光明之子偶爾還是會貪戀黑暗中的可恥事。罪性並沒有完全從我們的生命中全然消除,它總是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時候悄悄入侵,爬上床緣。它那無孔不入的觸鬚能伸進任何的隙縫,我必須承認,真的防不勝防。
「可是,基督若住在你們裡面,縱使你們的身體將因罪而死,上帝的靈要使你們活,因為上帝已經使你們成為義人了。」(羅八10)在耶穌寶血的保護下,我們並沒有被罪完全擄掠,在每一場「情慾與聖靈」的爭戰中,我們還能屢敗屢戰,越戰越勇,然後從「小罪不斷、大罪偶犯」的軟弱中,漸漸長大成熟,慢慢遠離罪的轄制,降低任意妄為的發生頻率,並減少生命對世界的貪戀。
讓聖靈管束,意味著放下自尊,不相信自己的自制能力,願意活在被管束的生活型態下—我們需要天天讀經靈修(這是我們的「食物」)、常常禱告、與主內肢體多連結、時時活在敬拜神的當下。如此,讓神的靈內住,就能完全歸屬基督。
【教會裡的繁文縟節】
20141019 N.019
'鑰節:6 意向於本性就是死;意向於聖靈就有生命和平安。(羅八6)
?心得: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於教會裡的繁文縟節常感到非常反感。一個好好的主日聚會被一大堆的程序切割得零零散散,一個半小時的敬拜竟然有十幾個程序要進行。我的直覺就是:「放了太多『人』的東西。」體貼人的想法,把人所能設想的所有步驟都一股腦兒地塞進這九十分鐘。整個崇拜變得很不流暢,更不好的是「feeling」被帶得忽上忽下:被讚美詩歌high起來的心,一會兒就被枯燥的講道催哄得昏昏欲睡;或者聽了一篇振奮人心的信息,緊接著的卻是照本宣科的週報讀稿時間;更多時候的感受是,教會根本不用心在經營,實在是散漫得不像話。敬虔哪去了?
我誠實地說,若以一個平信徒的身份來看,有很多時候我自己感到一週中最沉悶的日子莫過於週日上午了。常常這樣參加「追思禮拜」,實在對靈魂很傷。
今天上午的主日崇拜,領敬拜的姊妹連續帶唱了三首很哀傷的詩歌,每一首又重複唱了許多遍。唉…!還有,本來說好九點十分有教會禱告會,我等了近一個小時,竟然沒人來參加,也沒有任何教會同工來帶領。我說「教會不用心」,應該沒說錯吧!
【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
20141018 N.018
'鑰節:18 我也知道,在我裏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裏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24 我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使我死亡的身體呢?25 感謝上帝,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能夠救我。我的情況就是這樣:我自己只能在心靈上順服上帝的法則,而我的肉體卻服從罪的法則。(羅七18、24~25)
?心得:
我真是佩服使徒保羅的風範:能看見自己的不足,並謙卑的承認內心的軟弱。真是不容易啊!今天在教會裡的任何紛爭,我們若能如此相對的「自卑」,就不會衍生出那麼多羞辱主名的事件了。
保羅在此絕不是誇稱自己信耶穌以後,從此就變成無敵鐵金鋼、超級捍衛戰士。不,他乃是誠實的揭露自己的無奈—「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他毫無隱瞞的向世人宣告:「在我的本性裡面,沒有良善。若非藉著耶穌基督的拯救,我什麼都不是。」(羅七18、25)
基督徒並非在信主後就全然成聖了。在地位上,我們確實在神面前已經因信稱義,是蒙受基督救贖恩典的聖徒;但在實際的生命操練上,我們其實還有許多要學習的,離成聖的標準還遠得很呢。
在此,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既然我們信耶穌以後,有可能還會做錯事、還會有邪念、還會亂發脾氣、還會心生嫉妒、還會怨恨他人、還會閒言閒語、還會貪愛錢財、還會迷戀美色、還會爭權奪利(這些都是我常犯的錯誤)…,那麼我們的言行舉止最好更謙虛一些,不要像一些牧長、長老、執事、小組長、同工領袖那樣,總是自以為義,認為錯的都是別人,凡不與我相合的,都該被驅逐出境。
誠實的自省,勇敢的承認自己並不完全,神會拯救這樣向祂自卑的人。(我們難免都會有錯。真心希望一些長期戀棧領導職務的牧者、長老能再卑微一點。)
附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故事是這樣的: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動不動藉故殺人,有一天,廚師送上熊掌,因為燉得不夠熟透,他當場把廚師處死。廚師屍體恰好被趙盾、士季兩位剛正的大臣看見,兩人了解來龍去脈後,便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去朝見時,晉靈公知道他是為自己殺人這事而來,假裝沒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晉靈公才逼不得已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士季聽完便說:「有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而能改正,那就最好不過了(原文: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但晉靈公只是「推託之詞」,行為殘暴依然如故,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卻派刺客去暗殺趙盾。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最後被刺殺而死。
當別人犯錯,我們常用上述那句話代表我們願意寬恕;另一方面,當自己犯錯,我們也用這句話來遮掩過犯。人會犯錯誠然無可厚非,但若不改又該如何?
【無機可乘的罪】
20141017 N.017
'鑰節:8 罪藉著法律的命令,尋找機會,在我心裡激發各種貪慾。沒有法律,罪就無機可乘。(羅七8)
?心得:
我所經營的班級,一直以來「班規」只有一條:「不可使慈愛和誠實離開你」(箴三3)。
我發現,規定越多,學生犯錯的機率越高。然後,學生犯錯得頻繁,老師就得訂出更多的規矩來防範他們犯錯。如此,產出了多如牛毛的細則,也讓學生動則得咎。最後,沒完沒了的處罰措施由此因應而生—無止境的罰抄課文、不准下課、勞動服務。老師怒氣塡膺,學生憤恨不止,可謂雙輸。
以色列人把神所頒布的「十誡」延伸,在摩西五經中發展出六百一十三條命令,將妥拉視為無上尊榮、不可挑戰的規條。神原本的好意,是要讓人循規蹈矩的生活著,最終卻被扭曲成彼此監視的桎梏,百姓「只能」活在罪中,苦不堪言。
耶穌卻把諸多律法化繁為簡,總歸成一個「愛」字(提前一5):我們若能「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又能「愛人如己」,就可以守住一切律法和先知的道理了(太二十二37~40)。
罪在愛的恩典中是「無機可乘」的(羅七8,現中修),因「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五20)更重要的是,我們若「彼此切實相愛,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8)
在愛的恩典中,我並不會過度反應學生所犯的過錯—那本來就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只要方向對,前進時會跌倒、受傷、生病都沒關係,在學校擔任導師所要做的豈不是:「尋找失喪的;領回被逐的;纏裹受傷的;醫治有病的。秉公牧養他們。」(結三十四16)
剛才下課時,有一位學校同仁經過我們班級教室,與我閒聊的過程中恰巧撇見一個她去年教過的學生,「哦,他分發在你們班啊!很頑皮吧?他是個很喜歡頂嘴的孩子,而且常出口成『髒』,滿嘴垃圾話…。」奇怪的是,我並不以為然。這位學生平常是比較活潑、有點孩子氣,不過他很熱心公益、樂於服務。這近兩個月來,我從沒有看見他「頑劣」的那一面,總是笑口常開,對老師還算有禮貌。他是個純真善良的孩子。
其實,我們對高年級的國小學生是可以講道理的,只要老師確實以身作則、以德治理、以愛圍繞,要他們心服口服的遵守「慈愛誠實」的價值觀並非遙不可及。他們並沒有超出福音的涵蓋範圍。Love never fails.
教學邁入第二十二年,在孩子身上,我深刻發覺:「在愛中,罪無機可乘。」
【好好地為上帝工作】
20141016 N.016
'鑰節:4 弟兄姊妹們,你們的情形也是這樣。在法律上說,你們已經死了,因為你們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現在你們是屬於那位從死裏復活的主,使我們能夠好好地為上帝工作。(羅七4)
?心得:
今天下午彩虹媽媽再度進入我的班級上生命教育的課程,孩子們很喜歡這一堂課,常帶著期待的心等著她每週一次的出現:生動活潑的教學、輕鬆愉快的學習、富有意義的內容,而且沒有考試與作業。我在一旁當助教,也受益不少。我深信,這就是基督門徒的真實福音行動—出到教會外發光作鹽。
這學期,我們學校(共九十幾班)有越來越多的班級向輔導室登記申請,願意開放堂課和晨光的時間讓彩虹媽媽進入班級講故事。可見這塊禾場在這些義工媽媽的長期耕耘下,我們所傳的福音是相當有口碑的。在大家口耳相傳下,學校就越發轉成開放的態度,讓教會可以長驅直入校園,讓基督門徒能夠名正言順地向學生分享聖經的話語。「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徒十九20)
過去一年,我利用工作餘暇,出入國軍新訓中心不下二十趟,擔任國際基甸會的心理輔導講師,為中南部好多梯次的新兵上課(大約每三十七天一梯,每梯次六百人左右),已累積有近萬人曾坐在台下聆聽我所準備的「心輔加油站」課程—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聽到福音的未信者。我手拿聖經(基甸會也分發給他們人手一冊「迷彩版新約聖經」)滔滔不絕地分享上帝的智慧箴言,並且見證耶穌在我生命的救贖工作。奇妙的是,我們這般「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二十八31)我們所傳的信息不僅沒有枯燥乏味,好評到一個地步,一傳十,十傳百,甚至軍方有越來越多的單位積極的邀請我們前去演講,現在更已深入到一般的野戰部隊、幹部訓練營,以及危機處理中心了。就我所知,如今台灣北中南東三軍,包括外島地區的心輔講座邀約,我們這樣的福音行動每年至少超過二百多個場次。
可惜的是,「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太九37)目前,講員荒非常嚴重。在人力的調度上異常短缺。
有好多個班級還在等待:「學期已經過了一兩個月,怎麼彩虹媽媽還沒來?」他們望穿秋水地引頸企盼。竟沒有人去向他們「報福音、傳喜信」(羅十15),基督門徒佳美的腳蹤何在?
嘉南地區的新訓中心是軍中福音事奉單位指派給我的責任區域,但有時我也會被負責調度的羅牧師徵詢,能否前去支援中北部的講座。「工人」不足到什麼地步?很多時候,連從沒當過兵的幾個基督徒姊妹也得硬著頭皮充當講員粉墨登場,配搭一場是一場。
教會的福音策略或許到了需要調整方向的時候了。有些時候,我們辦理佈道會,來參加的人幾乎都是已經信主的主內弟兄姊妹;舉行福音茶會,好像也沒留下什麼新人繼續來教會慕道;大張旗鼓地規劃兒童品格學校、青少年歡樂派對、大學生福音夏令營,卻落得場面冷冷清清,甚至師資輔導人數比前來慕道的朋友還來得多。
「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是「發白」),可以收割了。」(約四35)懇求莊稼的主差派更多的工人,讓我們「能夠好好地為上帝工作。」(羅七4,現中修)
哦!差點忘了,國民中學的「得勝者」事工也非常欠缺人手哩!
【從前…現在…】
20141015 N.015
'鑰節:19 我怕你們難以了解我的意思,所以用很普通的例子對你們說。從前你們放縱自己的肢體,為非作歹,作罪的奴僕。現在你們要奉獻自己的整體,作義的奴僕,成為聖潔的器皿。22 現在,你們已經從罪中被釋放出來,作上帝的奴僕;你們把生命完全奉獻給他,所收穫的就是永恆的生命。23 因為罪的代價是死亡;但是上帝所賜白白的恩典是讓我們在主基督耶穌的生命裡得到永恆的生命。(羅六19、22~23)
?心得:
「信仰的生命是改變的生命。」沒有人可以原地踏步,信仰不進則退。
在耶穌基督的救恩下:從前是漁夫,現在得人如得魚(太四19);從前是稅吏,現在是樂善好施的捐助者(路十九8);從前是逼迫教會門徒的,現在是旅行佈道的福音先鋒(徒二十二4)。
對於「已經從罪中被釋放出來」(羅六22)的我們,一舉一動應該有「有新生的樣式」(羅六4)。曾子以自己的經驗現身說法:「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基督門徒每天也必須藉著深刻的省察,在主裡檢視自己的言行:人際關係怎樣?工作專業能力如何?對神有沒有更新的愛?
在孔子的生命進程中:「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我們發現一個立志修身養性者的真實「改變」。那麼,我們這些被耶穌基督救贖的人,豈不更能藉著聖靈的幫助,「成為新造的人」(林後五17)。
再次思想自己:「從前…現在…」。
【死得不夠徹底】
20141014 N.014
'鑰節: 1那麼,我們該怎麼說呢?我們該繼續生活在罪裏,好讓上帝的恩典顯得更豐富嗎?2 當然不!從罪這一方面來說,我們已經是死了。我們怎麼能繼續生活在罪裏呢? 3 你們一定知道,我們受洗跟基督耶穌合而為一,也就是受洗跟他同死。(羅六1~3)
?心得:
死人還能有什麼感覺?
我常想,自己是否受洗後「死得不夠徹底」,不然怎麼會「繼續生活在罪裡」呢?(羅六1)正因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死得不夠徹底,所以也難有死裡復活的生命。
我們仍會受世界的影響,被它牽著鼻子走,它叫我們往東,我們絕不會往西;它叫我們向後轉,我們絕不會朝前踏一步。世界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我們的心之所繫,時時牽動著我們的心思意念:在乎3C產品的發表會、等待著百貨公司週年慶、期盼超級盃開打、股票的漲跌決定當天的心情、非看到連續劇的完結篇不可…。不在乎的是神國度的復興與否、將傳福音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繼續過我行我素的生活,愜意得很。
死得不夠徹底的人,很難有死裡復活的生命。
我有幾個朋友,他們在身體健康上曾面臨重大的死亡挑戰,經過艱難的醫療過程後,目前尚殘存著一口氣。我發現他們經過死蔭的幽谷、出死入生後,非常珍惜還活的時候,凡事看得透、想得開,沒什麼雞毛蒜皮的芝麻綠豆小事能動搖他們的心。因為曾經死過,如今就更加滿有死裡復活的榮光。
【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到永恆的生命】
20141013 N.013
'鑰節:21正如罪藉著死亡來管轄,上帝的恩典也藉著公義來統治,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到永恆的生命。(羅五21)
?心得:
「得到永恆生命」的人還能有什麼缺乏?那一天,在天上「黃金街與碧玉城」(啟二十一)的景象,會顯出一切在地上所珍貴的,在天上是何等「平常」—黃金被放在地上任人踐踏,也無人理睬撿拾。糞土罷了!
如果我們在世上的日子是永恆的開端,那麼我們最好現在就要學會適應「永恆的價值觀」。換句話說,我們已經開始過著永恆的生活了。神的國度對我們是「已然未然」的實現。Already but not yet.
保羅曾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同樣的,基督門徒若終日僅汲汲營營於地上的成就、心繫於積攢財寶、放不下紅塵情事,就真的很悲哀了。我們最好把使徒約翰所叮嚀的話裱褙起來,置放在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5~17)
其實,永恆生命的生活並非遙不可及,它並不是叫我們要放下一切「世俗的事務」,好像得成天跑「神聖的教會」才能被主喜悅一般。我實實在在地說,所有神呼召我們去做的事,都是我們永恆生命的一部分。不過,最難的是(或說最難順服的)我們不確切知道神給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找不到人生的標竿,生活當然會團團轉。我深信,木匠要好好釘製傢俱、農夫應該辛勤耕耘、作父母的需得照管好家務事,這些都是神對我們最基本、也是最務實的呼召,這更是我們可以真實「發光作鹽、傳揚基督、見證福音」的禾場。
執著於神所呼召的事之人,有什麼好慌張忙亂的?不要忘了,自己正在過永恆的生活啊!
備註:
感謝弟兄姊妹的代禱,今早起床,我的感冒已經漸漸離去,康復了不少。昨天拖著昏昏沉沉的身子赴約嘉義講道,在藥物副作用的狀況下,勉力完成主所託付的任務。過程中,有點語無倫次,還好最後依然支撐到底。以下是其聲音檔,「蒙神引導的生活(三)
20141012 嘉義慕義教會」。
下週起,我要開始找教會應徵帶職傳道去了。主若許,我盼望能試著開始牧養一間教會。如果沒找到,可能就會直接籌備成立新教會了。敬請繼續為我禱告、為神國禱告。
【在患難中培養忍耐】
20141012 N.012
'鑰節:3 不但如此,在患難中,我們仍然喜樂;因為我們知道患難培養忍耐,4 忍耐蒙上帝嘉許,上帝的嘉許帶來盼望。5 這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藉著他賜給我們的聖靈,已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3~5)
?心得:
沒錯,當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跟上帝有了和睦的關係。藉著信,基督使我們得以活在上帝的恩典裡」(羅五1~2)之後,我們仍然有機會遇見各式各樣的「患難」。而且,這些患難就像是有生命力的導火線,能引發出一連串的屬靈目的,為要叫我們最終得著所盼望的—分享上帝的榮耀(羅五2)。
「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五3~5)因此,有些患難是極有價值的,正如古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意義的吃苦,所結出的果實是非常甜美的。保羅甚至要我們「在患難中,仍然喜樂」(羅五3)。
我必須承認,生活真的大不易。婚姻尤其考驗著人的生命品格。但我也絕不否認,「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二十三10)在婚姻裡,有無數的熬煉要忍耐,過程中的艱辛真是苦不堪言,難過悲哀的景象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可是,成熟的生命卻在其中卓然生發,渾然而成。而且我知道,在忍耐的過程中,要是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狀況,很可能前功盡棄,一切都得從來。唯有「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13)。
我永遠記得自己的結婚典禮,證道的牧師給我們的勉勵:「婚姻之道,忍耐、忍耐、再忍耐。」他從頭道為一再反覆強調,當時我一點也不曉得,如今我幾乎都明白了。
現今,教會的「醫治釋放特會」當道,許多的愁苦都可被按手禱告解決,被推倒了後痛哭一場,大吐特吐,狂笑不止,發洩完情緒,鬧夠了之後,就能夠收拾心思回家煮飯。卻缺了一份耐心調味,可惜。
我好像沒有看見過,聖經裡耶穌或使徒曾為人的內心愁苦做醫治釋放禱告的。這事是怎麼在教會中流行起來的?心理學取代神學了嗎?
我們不在患難中培養忍耐,要如何結出聖靈的果子?喔!對了,那些教會的江湖術士教導大家,你會有患難是因為有邪靈附身,趕快找他們排隊報名,他們宣稱自己可以為人收驚,破除祖先的咒詛。
【信心與懷疑】
20141011 N.011
'鑰節:19當時亞伯拉罕快要一百歲了。他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而莎拉生育的機能也已經喪失,可是,他並不因此削弱了信心。20他沒有失去信心,也沒有懷疑上帝的應許;他的信心反而更堅固,把榮耀歸給上帝。21他堅決信上帝一定成就他所應許的。(羅四19~21)
?心得:
懷疑是信心的發源地。
我們大概不用倚靠信心就能三餐飽足,因為在台灣取得食物實在太容易;我們也幾乎不必操練信心就可以清潔沐浴,因為在台灣水源一直充足無缺;但我們絕對需要提昇信心才能傳揚福音,因為我們的家人、朋友與鄰舍對基督教並不那麼捧場。
唯有在難以置信的事情上有所懷疑,我們才有發展真實信心的空間。在客觀的事實上,「亞伯拉罕快要一百歲了,他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而莎拉生育的機能也已經喪失」(羅四19),夫妻倆當然會懷疑自己的身體狀況(莎拉還偷笑呢)。但他們卻使用信心,相信神可以達成幫他們這不可能的任務。他們在懷疑自己的同時,「堅守」(羅四20、21)了對神的信心。
誰說「相信的同時不能有懷疑的」?科學家都知道,「懷疑」是從事下一個實驗的發源地,他們「相信」答案應該有另一種可能。
本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中村修二,他之所以長期執著於LED藍光的研究(並非高深學問的探索,而是恆心與毅力的堅持),是由於「懷疑」前人早已放棄的實驗結論—不可能找到相對應LED紅光與綠光強度的藍光。他「相信」這種低耗能的LED藍光必須被發現,才能一舉解決地球上落後地區的照明問題。在懷疑與相信不斷地交互作用下—「懷疑」真的找不到這短波藍光嗎?「相信」只要再試幾次,呼之欲出的謎底即將揭曉。終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如願找到了相對應的材質,激發出所需要的光波。因此,他被稱為「二十世紀的愛迪生」。
亞伯拉罕懷疑的是他自己近百歲的體能狀況,而不是上帝的應許;他不是對自己的生殖能力有信心(以為自己這九十九歲剛好可以練練久久神功,好讓自己生猛得像一尾活龍),而是對神的話語堅信不移:「他沒有失去信心,也沒有懷疑上帝的應許;他的信心反而更堅固,把榮耀歸給上帝。他堅決信上帝一定成就他所應許的。」(羅四20~21)
【信心生活】
20141010 N.010
'鑰節:9 大衛所說的這福澤只是屬於受割禮的人嗎?不是的。它也屬於沒有受割禮的人;因為我們已經引證聖經的話,說:「亞伯拉罕信上帝,因他的信,上帝認他為義人。」10 這是在哪一種情形下發生的呢?在亞伯拉罕受割禮以前,還是以後呢?是在以前,不是以後。11 他後來受了割禮;這是一種表徵,證明他在受割禮前已經因信而成為義人了。所以,對所有未受割禮、但因信而被上帝認為義的人來說,亞伯拉罕是屬靈的父親。(羅四9~11)
?心得:
基督教信仰絕非僅是割禮、受洗、做禮拜…這麼簡化的信仰,好像如此「入教」,從此就可以躺著進入天堂一般。「因信稱義」的生命早於我們的洗禮儀式,也在受浸之後繼續進行。浸禮只是「一種表徵」(羅四11),公開承認我們的信仰,也方便讓人認出我們的信仰身份。就像「婚禮」與「婚姻生活」一樣,其實夫妻之間的愛情才是二人成為一體(v.5「有合宜的關係」)的基礎與彼此繼續發展延續的燃料。婚禮是一時的,婚姻才是長久愛情的真實見證。
在基督教圈子裡,特別是台灣的教會中,我發現「操練信心的不必要性」越來越普遍。或許是我們的物質生活太豐裕了(連低收入戶與甲級貧戶都不會挨餓受凍),我們「不需要神」就能過得衣食無缺;或許是我們的娛樂享受太方便了(小時候,一場低俗的野台戲都可以萬人空巷),我們「不需要神」就能讓自己身心舒暢;或許是我們的資訊取得太容易了(誰家還需要購買/擺放「大英百科全書」),我們「不需要神」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知所以說,教會越來越不操練信心的道理也是這樣,以前我們會為了「建堂」而省吃儉用的奉獻,如今「銀行貸款」已可解決這方面的燃眉之急;以前我們會為了「外地宣教士」而禱告守望,如今已習慣將之視為「他家的事」(That’s
not my business.更何況我們教會已經二十年不再拆派宣教士了);以前我們還有查經班和靈修會可以參加,學習操練靈性,如今「醫治釋放特會」滿街是,幹嘛還需要培養忍耐、堅持信心、熬煉仁愛、虛己謙卑、饒恕他人…。反正一劑「醫治釋放」的大補帖,藥到病除(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酸痛呼你好離離」。
不需操練信心的基督教生活在這個世代正風起雲湧的盛行著,實非屬靈的福氣。
【與上帝有正確合宜的關係】
20141009 N.009
'鑰節:上帝使人跟他有正確合宜的關係。(羅三21)
?心得:
在羅馬書三章21~31節,提到「與上帝有合宜的關係」,就有六次之多(羅三21、22、24、26、28、30)。我深信,「與上帝有合宜的關係」絕對是我們人生圓滿的關鍵因素,離了上帝,我們就不能做什麼;離了上帝,我們什麼也不是。(生活一團亂時,我們最好有這方面的檢討。)
就我個人的觀察,一個已經「相信」耶穌的人若還會陷在人生的泥淖中,幾乎都是因為「忘記」了自己與神的關係。
我發現,在基督徒的圈子裡,我們經常不知不覺地「把神抽離掉」。以「沒有神」的態度來觀看新聞、與人互動、討論意見、發表看法、面對問題。把神放在天高皇帝遠的位置,忽略神「活」在我們當中,這是我們最悲哀的事。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神」時,許多所面臨的事處理起來就會零零落落。換句話說,我們會直覺這個人:「信仰出問題」。
在「與上帝有正確合宜的關係」這事上,神一直是採取主動的那位,但祂絕不會強迫我們接受單方面的愛情,總是等候著我們對祂有正確的回應。祂從來不曾遠離,祂僅有一步之遙,當我們回轉時,馬上能觸及祂的擁抱—在信心中得著「與上帝有正確合宜的關係」。
備註:
感冒了!這兩天喉嚨不太對勁,今早起來就感到頭昏腦脹了。還好明天起有三天國慶連假,盼望神的恩典憐憫醫治我。
【轉機與救恩】
20141008 N.008
'鑰節:9沒有義人。那麼,我們猶太人比外邦人強嗎?沒有這回事!我已經指出,猶太人和外邦人同樣處在罪惡的權勢下。10 正像聖經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9、10)
?心得:
面對世代邪惡,倫敦郵報曾經發出幾封徵稿信件,題為:「這世界到底發生了麼問題?」柴斯特頓收到之後,只在回函上應答了兩個字:「是我。」然後就落款簽名。
我們太習慣以事不關己的態度看事情,總是指頭向外的責備別人的不是,卻忘了省察自己—或許,根本就是:「我錯了。」
曾經有人想找出是否有一句話和「我愛你」的力道一樣強,結果發現「或許是我錯了」這不起眼的謙讓語詞,是可以媲美的。
使徒保羅把自己圈在「不義」的範疇,他承認自己一點也沒有比別人好,「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9、10)甚至,以他惡名昭彰的過去,他稱呼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
俗話說:「鼻孔向下的,沒一個好人。」誰能自義?
感謝神的是,祂賜下轉機與救恩。藉著基督,我們可以從罪人中升格為「蒙恩的罪人」。因耶穌擔當了我們的過犯,讓每一個相信祂的人都可以罪得赦免、脫離死亡的刑罰、出死入生、享受豐盛、滿有平安、得著永生的福樂。
身為一個傳講福音的人,我們從來沒有權利可以說:「我比誰更聰明、更優秀。」因為我們的內心深處知道,自己永遠都只不過是個蒙恩的罪人。「我就像一個可憐的乞丐在告訴其他的乞丐,哪裡有麵包。」
【祂把信息交託給…】
20141007 N.007
'鑰節: 1…猶太人有甚麼地方勝過外邦人呢?… 2…上帝把祂的信息交託給猶太人。(羅三1、2)
?心得:
我和愛妻有一個默契,常會彼此分享自己的信仰領受。透過每日靈修、閱讀(書籍、雜誌、報紙)、聽講道,我們都有作筆記的習慣,也會互相交流一些特別的感受。
愛妻遇到想不通的疑問時,我就成為她尋求解惑的對象。若連我也搞不清楚,我就會想方設法去翻閱典籍、查考相關資料,直到找出能令自己心服口服的答案。其中經歷的過程,我們不得不佩服:「『真理』實在可以堅定我們的人生方向。『真理』實在有力量幫助我們長大成熟。」
比較困擾的是,我們每週日花時間付代價去參加的教會崇拜,經常是「饑渴慕義的乘興前往,灰心失望的敗興而歸」—「又是一篇好無聊的信息!」老實說,絕大多數的主日講台,信息內容實在是貧瘠空洞。常見的有:
一,照本宣科的念讀稿子:還不如讓我們自行閱讀文章、書刊,這樣更清楚。
二,很假:我們稱「傲慢的政府」為「官僚」,教會似乎也多少感染了一些。陳腔濫調的八股文、死了又死的字句、存理論的上課方式。說穿了,就是「很不真誠」,是「很沒有生命和見證的信息」。
三,例行工作:當講員已經失去傳道的熱忱,講道就變成冷冰冰的責任—這例行工作成了牧者肩頭上的「勞苦重擔」。
四,怠惰:有人問摩根(解經王子)講壇成功的秘訣,他不假思索地說:「努力;努力;再努力。」怎樣的牧者,寫出怎樣的講章。「忙於事工,疏於研經」,畢德生和華倫魏斯比一致認為這種人「最懶惰」。
五,放錯位置:沒有「先知講道的恩賜」,又不願下苦工接受「演講技巧的訓練」,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可悲的是,這樣的牧者又恐怕別人「奪去」他的「舞台」,只好長期「霸佔茅坑」,繼續不斷荼毒信徒的耳朵。
六,不貼近人性:我曾經受教於一位兼任某神學院院長的牧師,連續數年之久每週聆聽他的主日講道。可惜的是,真的收穫不多。多年過去,這個教會依然突破不了二十個信徒。我想可能的原因是他的信息太深奧了。
七,狂妄跋扈:典型的人物首推印尼的唐牧師。在他眼中,別人都是笨蛋。他好大喜功的個性、誇張地自我推銷,以及目中無人的驕傲,大大抵銷了聖靈給他的恩賜。造成許多人對他嗤之以鼻、反彈抵制,唉!
八,不知所云:我很懷疑,許多牧師真的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嗎?言之有物的信息真的不多見。
九,根本不是玩真的:許多牧者口中的信息都是用來唬人的,根本是「騙吃騙喝」的江湖郎中,神棍術士。說要復興教會,教會卻日益弱小;說要彼此相愛,他卻帶頭相吞相咬;說要宣教植堂,十年過去裹足不前;說要饒恕罪人,他卻是苦毒記恨的專家,擅長排除異己;說基督是教會的主,他卻無比的戀棧權位;說要追求聖潔,他卻淫亂不堪、滿口謊言、貪婪乖張。
十,不食人間煙火:冠冕堂皇的講道,信徒都快餓死了,他還在狀況外:「何不食肉麋?」牧者天天在教會的「辦公室上班」(唐慕華認為這是很可悲的事),根本很難體會勞工生活的作息、家庭的需求、體力的極限、親情的負擔、睡眠的重要、經濟的困境。不斷的鼓吹會友到教會「來聚會」、「來事奉」、「來早禱」、「來小組」、「來門訓」、「來委身」、「每天要讀五章聖經、禱告一小時、禁食一餐、關懷一個新進慕道友、到醫院探訪一位病人…。」東離西有多遠,牧者和信徒的距離就有多遠。
這些加總起來對教會的影響,絕非只是講員個人名譽的損失,而是他們對整體會眾的虧欠。
過去五年,我擔任學校國語文演講比賽的指導老師,每一屆對外參賽的學生,都是千中挑萬中選的精英。然後,我們再輔以千辛萬苦的嚴格訓練,日日夜夜,反反覆覆(Practice makes perfect.),才派他們出場,四分鐘定勝負。我必須誠實地說,我們許多每週主日講道的牧者,連小學生都不如。
「上帝把祂的信息交託給」(羅三2)牧者,講道者豈能亂來。盼望,下個主日我們不再聽到:「今天的信息好無聊!」這樣的感嘆。
備註:
請為我禱告。我有越來越強烈的負擔,是時候出來「帶職傳道建造教會」了(深感時候不多了,到了中年,健康狀況衰退得厲害,當趁著「白日多作主工」)。希望最晚明年初(最快下個月),能有機會開始牧養一間教會—台南有幾間教會目前沒有牧者,我有感動去接洽/應徵看看。我是說真的。願神成全—「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電視篇」/「電腦網路篇」】
20141005 N.006
參考了幾個網路板文章,又視時代現況,稍微改寫了一下。
「電視篇」:電視機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無聊。它使我躺臥在沙發椅上,引我到五花八門的節目裡。它使我的慾望甦醒,為廣告的收益領我看遍所有頻道。我雖然看到難看的劇情,也不會關機,因為遙控器在我手上;電影台、綜藝台,都能充分娛樂我。在我朋友面前,你為我開啟話題;你用連續劇抓住我的心,使我的眼目終日企盼。我一舉一動必有電視節目影響我;我要一直坐在電視機面前,直到天荒地老。
「電腦網路篇」:電腦網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孤獨。它使我沉迷在電腦桌前,領我隨時滑起身邊的手機。它使我的賀爾蒙高漲,為自己的情慾去搜尋非法網站。我雖然孤單一人在家,也不怕寂寞,因為BBS和facebook與我同步;網路遊戲、線上影片,都能排遣我的空虛。在虛擬的世界中,你為我預備無線滑鼠;你用wifi滿足我的需要,使我的眼目舒暢。我一生一世必有電腦網路隨著我,我且要不分晝夜地line來line,直到爆肝。
【怎麼不一樣了?】
20140928 N.005
「雷克.喬納」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之一,甚至他所著作的每一本書(中文版),我都盡所能地購買來閱讀。
這兩年,我花較多的時間研讀神學、查考聖經,能涉獵喬納牧師信息的機會已經大幅減少。直到今天早上,趁著主日崇拜前尚有片刻空閒,隨手從櫃架上抽出一本書翻看,正好讀到喬納的「屬神的榮耀教會(上)--以弗所書一至四章」。
我非常訝異,這位曾經是我心目中的屬靈偉人,「怎麼會寫出這麼『隨性』的文章?」其中有些觀念似乎「不符合聖經的體統」。
舉例來說,他認為一個地區人民的普遍貧窮現象,是因為該處「天空有『貧窮的邪靈』在掌權」,使至當地百姓即便人才濟濟、勤奮工作,也只能貧困度日。哇!這是什麼結論啊?況且不細談他的觀察是否正確(其實,一個地區的廣泛貧窮多半和當地的「懶散文化」有很深的關係),光是他認為「貧窮是來自邪靈的咒詛,富足才是出於神的祝福」,這觀念就很令人質疑。
耶穌在世時(木匠之家的經濟大概不怎麼豐裕),有大半的信息談及「錢財」。祂自己也常就近貧苦的人,喜悅他們的自卑、虛己、單純,以及對神國的渴慕,並且祂總是願意供應人的真實需要—不過祂卻不試著把他們變得富有(在物質方面)。耶穌從不祝福那些向祂求取財富的人,祂對貪愛錢財的猶大尤其灰心。對於跟隨祂的門徒,若只想向耶穌求「吃餅得飽」(約六26),祂會不假辭色地糾正其心態,然後任由他們失望的離去(約六66)。
綜觀耶穌的一生,祂實在花許多功夫在指責依靠錢財的人(莫忘少年官的故事),祂用「擔心」的態度來看待有錢人,認為他們要進天國是極其不容易的(並非絕對不可能)。
這樣看來,到底「地區性的貧窮」是咒詛呢?還是「整體的商業繁華」才是罪惡的淵藪?我們不要忽略地處商業大城的哥林多教會,他們的屬靈問題一籮筐,若要細數其中的道德敗壞,淫亂、婚姻、良心、教會組織…等,實在令人搖頭。
切記,「富足的」老底嘉教會形象:在神眼中,他們其實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與赤身的。
【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
20140925 N.004
我們實在有必要好好學習查考聖經。昨晚閱讀到一段信息,讓我不禁冷汗直流,原來信主二十幾年來我一直引錯經文,在做不對的解釋。
馬太福音十九章三十節:「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馬太福音二十章十六節:「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講的幾乎是同樣的道理,其間的差異僅在於前者的「然而」,是轉折句型(做為後文的起頭);而後者的「這樣」,是因果句(做為前文的結論)。可是,我們卻很少去注意夾注其中的「主要內容」,然後就按己意去應用、解釋。我竟然不加思索地亂用了二十多年,真是汗顏—我們可以不懂希臘文,卻不能不注意上下文啊!
忽略「葡萄園的比喻」所要告訴我們的核心信息,就會扭曲「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之意義。這個「天國的比喻」,明明指的是「在神的恩典中,每一個得救的子民,不論是先來或後到,都可以有『永生』的報償。」不過,我們卻經年累月地使用不相干的言論,把「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誤用成「一個人信主之後,隨著時間的進展,他對主的心是熱情或冷淡、靈命的成熟與否、委身神的程度…等」。這風馬牛不相及的解釋,哪來的?
原來,「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是一種「比賽」用詞。在這個運動會中,每個下場比賽的選手都得到一個很奇怪的結果(像是個謎語):「跑第一的人,竟然最後抵達終點;而跑最後的人,竟然最先穿越終點線。為什麼?」
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在前的與在後的是同一個人。」我們是與自己賽跑,努力做好份內事者,都能得著那「一錢銀子」。「永生」是神恩典的賞賜,每一個奔跑天路的人,都不需在意別人跑得如何?「這人將來如何?與你何干!」(約二十一21~22)奔跑天路的人們彼此之間從來沒有輸贏的問題,都是神的恩典,沒人有資格驕傲什麼。在「講定」的契約裡,「家主」並沒有不公平,人不需因為主人的慷慨而心生嫉妒。若非他以憐憫的心腸來「僱用」這些工人,大家就只能繼續在市集廣場中「閒站」著。
都是神的恩典!這就是「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所要告訴我們的意思。
在神恩典的國度裡,祂不計算人的功績來發放「工錢」,祂也不以人的能力來衡量我們是否可得永生。在那裡,神的恩典讓每個相信祂人都贏得勝利。就像美國棒球大聯盟的「世界大賽」,當球隊將冠軍獎盃拿到手時,只要你是正式選手,不論先發或替補,每一名隊員最終都能領取一枚冠軍戒指,甚至你是整場比賽從未上場的球員。
【我的父親又出車禍了】
20140924 N.003
幾乎是我每個月必須固定要收到的消息:我的父親又出車禍了。
七十五歲的老人家,行動不便,脊椎開過刀,耳朵也重聽,就是愛開車趴趴走。無力的雙腳已踩不住煞車踏板,經常用前保險桿去招呼在前面等紅燈的人;智能漸漸退化,有時會分不清楚前進或倒退檔的位置,所以他也會順便「親」一下在後面排隊的人;遲緩的動作反應,總是不忘向左右來車靠個肩膀。之前,父親還會下車對受害者賠不是、談和解、花錢消災;如今,卻經常怒氣沖沖的與人理論:「你們怎麼來撞我的車啊?」不分青紅皂白的當街胡鬧,當然鬧上警局!
在父親的權威下,做子女的任何勸告都起不了一絲漣漪。我們最好的關懷似乎就是掏錢出來幫他擺平車禍所製造出來的糾紛。
一個從職場退休的老人家,他所有的子女都正當壯年,都正在為自己的事業打拚,平時誰來陪伴他?況且他一生大半輩子的時間都是在駕駛座上度過的(專業貨車司機,他騁馳縱貫線時,我還在包尿布、吸奶嘴哩),你說他已經失去開車能力,那是對他最大的羞辱,他是能死不屈的。
父親每天總得開車去附近的賭場逛逛,實在閒得發慌!摸個幾圈,輸點零錢,他就會回家了。
回家就好,平安回家就好。
我信主二十多年來,幾乎天天都在為家人的得救禱告,也常常傳福音給他們。我絕對相信,沒有任何一人是上帝拯救不了的,不論他曾在罪中如何放蕩。耶穌拯救過稅吏、妓女、乞丐、強盜,祂也能引我父親進入天國。
我也相信,即便在地獄的門口,依然有著前往天堂的通道—就等著我們回轉歸向神。
【主日聚會的結束禱告】
20140923 N.002
親愛的天父,我感謝讚美祢,我要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做我的救主。我曾經犯過許多的罪,懇求祢的恩典赦免我的罪,用基督的寶血洗淨我一切的不義。
感謝主的同在,讓我們在真理中同蒙建造。聚會結束後,就是我重生的生命開始,我渴慕養成讀經和禱告的靈修習慣,懇求聖靈繼續跟進,幫助我長大成熟。我要天天敬拜祢。
如今,我帶著福音的使命進到世界,去發光作鹽、去傳揚耶穌、去榮神益人。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見證基督的救恩,我要在家庭中建立屬靈的祭壇,我要在每日的生活中真誠地愛神愛人。
最後,我們同心合一地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阿們」
【為什麼最近不再寫靈修筆記?】
20140922 N.001
愛妻問我:「為什麼最近不再寫靈修筆記?是不是目前你沒有靈修讀經的生活?」
難得有人會想念我的文章,我一直以為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字,只能記錄自己的心情點滴;好多老掉牙的東西,不過是陳腔濫調;若有任何隻字片語說出了什麼道理,也僅是拾人牙慧的複製品。難得有人會想念我的文章。
我曾經在心裡做過一決定,只要這世上尚有一人能從我的話語得些許幫助,我就會一直寫下去。直到寫不動為止,直到見主面那一天。
歇了一陣子,是因為:
有點累。研經頗耗神,打字速度慢,整理思緒更是苦。
常被誤解。愛妻經常責罵我:「又在玩電腦了。」
知音難尋。難,難,難,真是難,真是非常難。長期默默耕耘,不知何時收割。
想更多閱讀。有進才能有出,當心靈被掏空時,總要適時進補、充電。
放空一下。試著跳脫框架看人生。
享受沒事做的幸福。雖然,這在我家是非常困難的事—看個電視放輕鬆,會被念;讀本小說悠遊於武俠世界,會被念;連我賣力地寫靈修筆記,都被說成在玩電腦。唉!在家裡,被管來管去的,好辛苦。在愛妻眼中我就像個隨時都會做錯事的小孩,被隨時監視著。在我的婚姻生活裡,特別是有了小孩之後,享受沒事做的幸福(安息的操練?)已經成為極端不可能的奢侈品:好不容易下了班,愛妻認為正是清潔地板的好時機;放個週末假期,那非得來個全家大掃除不可;家事做完後,豈不是替小孩加強功課的最佳空檔;夜深了,當然不准孩子沒有讀經就去睡覺。還有,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孩子一定要把靈修月刊跟上進度。最後,息了一切的勞苦之後怎麼可以浪費大好光陰,非得排個旅行郊遊活動不行,那是一定要(累)的啦!在我愛妻心中,似乎隱藏著「沒事做就是罪」的意識(飽暖思淫慾)。她並沒有錯,因為她的成長背景與個性就是如此,她就是這樣被「栽培」長大的(補習、才藝課程、班長、模範生…),或許依此模式繼續沿用下去,搞不好也會把我們家三個兒女栽培出好男孩與好女孩。至少不要像我這麼隨性就好。
其實,我並沒有把什麼事情沒做好。也許我的生活標準比較低,但我並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父親與職員啊!我一直盡所能地學習過著「基督門徒」的生活。
我們不能因為別人與我們的個性不同,就否定他們的生命價值。
更不能強迫他人非與我們相同不可。
耶穌的門徒百百種。福音來了,並非要改變人的個性,而是要成聖我們的生命。
生活型態的多樣貌,在神眼中並非與祂阻隔的距離,不斷地故意犯罪才是。
因此,關於寫靈修筆記,我目前的學習是:只要身處在神的國度裡,寫也好,不寫也沒關係—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耶穌在世時,竟沒有「寫」下任何文字。祂的話語就是道,就是真理。總有人為祂做記錄。
隨著年紀的增長,許多不必要的堅持,我已學乖—要放下。
至於我,是不是目前沒有靈修讀經的生活?天曉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