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回來了ch.16完結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10/9/8
這一系列的寫作又必須告一段落了,謝謝長期以來不少的忠實讀者所給予的支持。特別是上一篇「建造生命的十年計畫」,是我有史以來收到最多正面回饋的,但卻也因為該文得罪了教會的當權者,讓我受到了嚴重的壓力,不得不在此劃下句點。
以後我將不再以「小李子」的姿態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傳令兵」信息,敬請拭目以待。
當然,我不會再發給任何一個「本族本鄉民」觀看,以免有人繼續自作多情,不斷曖昧的對號入座,甚至將我的文章熱情的提供給教會,訴諸控告──唉!被出賣的感覺真不好!
其實在我周遭是有不少人很「挺」我的,如此一竿子打翻一條船,並不恰當。但是,為了少數幾個重要人士的軟弱,我們只好隱藏自己的信心,好讓他們仍然可以得救。若還有人期待看見不才的拙文裂筆,只好請沒有收到文章的人到我的部落格一窺全豹了。
這次我惹出來的麻煩還真大,被「召見」的催促陣陣加緊,我差點沒收到十二道金牌,不過我必死的決心卻也已展露無遺──為了避免個人和教會關係的緊張去連累到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青年牧區事工,十天前,我已向青崇團隊口頭請辭事奉的職務。
感謝主,那群可愛的親密戰友,他們異口同聲堅實的要我不必理會那些惱人的蚊蠅,繼續做就對了!
我有一個很強烈了感覺:這根本是一場屬靈爭戰!在福音派教會近三年,我差點忘了自己所面對的敵人。這一兩 個月,教會青年學生又有明顯的復興跡象,身處其中的人皆不難感受到我們的屬靈空氣有何等的不一樣。
我有一個令人奮興的天大好消息,根據內政部二零零九年最新統計,「台灣基督徒人口近年有『明顯的提昇』,已達百分之六點四四!」這真是一則叫我聞之涕零的捷報。多年來,我沒有將這塊土地的福音禾場置之度外,我不僅視之為己任,「生活、動作、存留全在乎祂」,甚至常常為此顛狂。感謝主,在我有生之年能有分於其中,能得見這巴掌大的雲彩,如今僕人可以安然離去了。
再見了,各位!不知何年何月再相逢?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俊昌的大陸短宣心得2010/8/17
Part1.「回應馬其頓的呼聲」
【徒十六9~10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提後二15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去年是我第一次參加教會的大陸短宣國外宣教活動,期間真是使我開了更廣的福音眼界。在牧師的示範下,我們從做中學,學著學著,竟也可以跟隨主的腳步踏上從未想到的領域。
從那時至今日,一年來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預備著自己。感謝神給我操練的機會,使我可以將密室裡所領受的,在真實的服事中活化出來。這不是人人都有的恩典。我相信,也一直體認到:只要與主同行,我們是越事奉越甘甜,越事奉越豐富,越事奉越榮耀。而這也正是基督徒該有的生命。(韓君時稱之為「傳講的熱情」!)
今年四月初,收到一封來自對岸的邀請,希望我能在暑假過去福建一趟,主領一個「青年夏令營」,在七月十三、十四日這兩天,一共要講五堂信息。
之後,有三位長期為我代禱的基督門徒都認同上帝差我到大陸短宣的呼召,他們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而我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尋求也越來越明朗:耶穌的道路,始終都是僕人的道路。只要我持續走在耶穌這條唯一的道路上,上帝要讓我看見更多聖靈親自的作為。(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我看見上帝做了什麼。)
短短四天的行程(七月十二日 到十五日),我平安的從大陸回台,兩天密集的事奉下來,有很美好的果效生發出來。原本預計的對象年齡是十八到五十歲之間,人數約三、四百人,結果連三歲小孩到八十老翁都來了,來自六個教會的四百多人座滿了會堂,還坐到二樓去,甚至有不少在走道上加板凳或直接站立聆聽講道的。令人訝異的是,不論是早上的分享,或是炎炎夏日正好眠的午後信息,還是已筋疲力盡的晚堂培靈,幾乎都沒有人打瞌睡,總是到了休息/結束時間,他們依然欲罷不能,渴慕的心驅使他們主動的排隊要我繼續跟進(解答/代禱/祝福)。
那兩天,我的挑戰是如何盡所能的努力將神的真理處理得簡單、容易明白,使人能預備好領受,這樣神的道就能毫無攔阻的暢行在人心中。五堂信息分享完,神清楚的告訴我:「神的僕人就是這樣,要傳講生命,不是傳講道理。」感謝主,在聖靈的保守之下,我終能「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事實上,我深刻的體會到這次的「青年夏令會」,不是我孤身前往作單打獨鬥,雖說「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但在兄姊們的禱告紀念中,我帶著大家的祝福前行,沒出發前就已預見了神的救恩要在此事奉中臨到多人的生命。而結果也是這樣:透過弟兄姐妹們的代禱、支持和奉獻,神明顯的與我同行。當我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時,神的國就真實的降臨我們之中,願上帝紀念所有投身傳揚基督事奉的同工。
Part2.「重新整裝,再次出發,面對更艱難的挑戰」
有話說:「若要走得快,你就獨自上路;若要走得遠,你就結伴同行。」回來四天後,我配搭了教會的團隊(有十七人參與),繼續大陸短宣之行。七月二十至三十一日,「高中營」和「大學營」,前後十二天行程,這兩梯的事奉,不僅要帶活動,還要擔任小組輔導,我另外也分攤了七堂的信息分享(加上七月十一日 和七月十八日 的青崇主日信息,七月份有十四堂講道,那幾天寫講章寫得好*※&◎×#…,不知怎麼形容。常常寫著寫著就被聖靈充滿,眼眶泛紅…)。如此的投入,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體能(身心皆然)是個極嚴苛的考驗,那是從清晨到深夜的事奉,期間的挑戰自不在話下。
我們成員中有未滿十二歲的司琴妹妹,也有已過中年的長者,面對這更艱難的考驗,因著後勤者沒有置身度外的代禱爭戰,我們又看到神的工作體現在我們中間。
Part3.「從上頭來的呼召」
整個七月份,我竟然有一半的時間人在對岸。這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行動,因為我不覺得自己給出去了什麼,反而我從中學到了許多。
他們對信仰單純的心,很令我敬佩;他們事奉主的熱心,是我們很難追趕得上的;他們合一團結的態度,簡直讓台灣教會汗顏。其實整個過程重頭到尾,我都覺得很心虛:應該是他們來奮興我們的!看見他們,才會發現我們的教會是何其的軟弱。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那裡有不少傳統的堅持,雖然因此遵行了一些錯誤的儀式(事實上,沒有哪一條路是唯一的基督教路徑,而把別的排除在外),卻也守住了許多美好的特質──而這正是我們所欠缺的。
有件事讓我很難為情,就是這次的短宣,我常被他們過度的尊崇,這在「本族本鄉」是不曾發生的。還好神的話安慰我:「對基督徒而言,世人表達的敬意甚於其他信徒,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
我要以斯托得的話來結論我的心得:「作為一個以聖經為本的釋經者:手中拿著神的話語站在講壇上,心中有聖靈的帶領,面對神的百姓期望聽到神對他們說話並願遵從,這實在是一個莫大的榮幸。」
小李子回來了ch.15「建造生命的十年計畫」
2010/8/4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每學年終了時,都會參與教科書評選的工作,期望我的學生在新的學期能在正常的軌道下有好的學習。我不僅選書,更重要的是我也教書。
除了「課內」書之外,我也為學生們列舉了「適合高年段小學生閱讀的四十本好書」,每學期十本,兩年閱讀完畢。雖說不是每個門生到最後都達成目標,但在我的獎勵和推動下,整體的閱讀風氣確實提昇不少,其中如期完成者,更是看見他們的語文能力有明顯卓著之處。
這二十年來,我一直以身為教會青少年福音工作者為己任,神也讓我常常保有這份熱情。不過這一年來,和「不同族群」的接觸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原來,作二代基督徒的福音工作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在我家族中,我是第一個歸信基督的門徒,那時我們教會成員的屬靈信仰成長背景多半和我雷同,過去兩個十年間,教會的同伴幾乎與我如出一轍的「接觸教會、摸索信仰、認識耶穌、決志信主」,都有很「真」的信仰歷程。我們對神的渴慕自不在話下。要說「糊里糊塗的基督徒」,那絕非是形容我們。
大前年年底,我們全家來到一間「傳統教會」,這裡充滿了許多的「恩典」,彼此「相愛」,互敬如賓,在寬容與尊重中,大家很是相安無事。沒有人會責怪你為何聚會遲到或上週沒來,不會有人以異樣的眼光看你唱詩不舉手,聚會完後我們不需被推倒才算屬靈,這裡的會友沒被規定要參加小組,不管你週間有無讀經禱告都沒關係,牧師不會追討你的十一奉獻,執事沒有設下諸般門檻要強人所難…,反正,無論你是誰,都可以在此「安然居住」。
久而久之,這也形成了該教會的文化,在此風氣下,我們維持著相當程度的不冷不熱。你不會被這教會所逼迫,但要在這兒火熱起來也很難;你不會被趕出教會,不過想要有所成長確實不容易;沒有人會強逼任何人在聚會時必須打滾嘔吐,可是要你擠出一滴感動的淚水,那真不簡單。我們維持一貫的低調態度,週復一週的冷淡,年復一年的靜默,行行復行行,不適應的人會自動離開,想找到逃城的人,這裡就是!反正就是過日子嘛。
不必呼喊復興的日子是很舒適的。沒有異象,才好放肆啊!
但我如今身為牧養的人,豈能如此繼續混日子?去年曾有一位兒童主日學老師向我們青年牧區怨歎:「每年迎新送舊時交給你們的羊都有十隻,為何後來都只剩下一兩 隻?」我觀察到,每年確實有數隻羊跑到別處去吃草了,另外一些則乾脆不作羊了。在過去,這一直是經年累月的不良循環,見怪不怪了。
我需要如此反省嗎?十二個月前,當我應邀加入青年牧區輔導同工行列時,曾下一決定:「要嘛就玩真的,要嘛就不要玩!」我對不知死活竟敢找我的傳道同工如是說。而他竟然也願意冒險放手一搏。
五十四個禮拜過去,我負擔了近一半的講台信息傳遞。從十幾二十個起伏不定的游離學生,到現在穩定五十人的小團契,似乎有所規模。但天知道我們的問題才剛開始!「我們也在順著教會的文化走。」大人怎樣,孩子也怎樣。在此舉哀是沒用的,因為沒有人會捶胸;不需要吹奏笛曲,因為他們不習慣跳舞。我盼望自己能婉轉一點,但這卻是鐵一般的事實,並非誇大語詞。
這些「二代基督徒」(非第一代者的統稱)或說「耶穌的孫子」對於救恩一付可有可無、無所謂的態度,讓我想起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四章第二十五節到第二十七節向家鄉同胞所說的話,凡不珍惜救恩、不認識主的人,真的會略過神的永恆救贖之道,不論你家的傳統信仰是什麼。
這讓我很不是滋味。要容許自己所牧養的信徒繼續不重生,我無法接受。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既然是使萬民做主的「門徒」,我就不該對此命令等閒視之。不冷不熱不是神的心意。
由於教會長期以來少有丁點兒的閱讀風氣,不要好高騖遠,要他們一年讀一本即可(平常若是真的不能在電玩、影視、漫畫間抽出空檔修習,至少利用寒暑假無聊的時候翻個幾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或鼓勵、或獎勵、或半買半送、或直接贈與,讀書會也好、自行進修也罷、小組討論或親子共讀皆可,就試試看吧!(或許這還可讓永恆的中心,被持續保持在討論之中。)
年級
|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閱畢日期
|
國一
|
信心是一把梯子
|
施以諾
|
主流
|
|
國二
|
上帝的心事
|
隆梅爾
|
天恩
|
|
國三
|
面對心中的巨人
|
路卡杜
|
校園
|
|
高一
|
誰在水邊養斑點羊
|
張文亮
|
校園
|
|
高二
|
耶穌所講的比喻
|
施達雄
|
橄欖
|
|
高三
|
末日決戰
|
雷克喬納
|
以琳
|
|
大一
|
標竿人生
|
華理克
|
道聲
|
|
大二
|
浪子回頭
|
盧雲
|
校園
|
|
大三
|
恩典多奇異
|
楊腓力
|
校園
|
|
大四
|
上帝的聲音
|
魏樂德
|
校園
|
|
我想,這一套對大人應該也有所助益,不知你們是否願意一起來重生?(親子共讀效果尤佳!)
小李子回來了ch.14「重新整裝,再次出發,面對更艱難的挑戰」
2010/7/19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
上週四從大陸回來,短短四天的行程,兩天密集的事奉下來,有很美好的果效生發出來。原本預計的對象年齡是十八到五十歲之間,人數約三、四百人,結果連三歲小孩到八十老翁都來了,會堂座滿了人,還坐到二樓去,甚至有不少在走道上加板凳或直接站立聆聽講道的。令人訝異的是,不論是早上的分享,或是炎炎夏日正好眠的午後信息,還是已筋疲力盡的晚堂培靈,幾乎都沒有人打瞌睡,總是到了休息/結束時間,他們依然欲罷不能,渴慕的心驅使他們主動的排隊要繼續我的跟進(解答/代禱/祝福)。
【傳講生命,不是傳講道理】
事實上,我深刻的體會到這次的「青年夏令會」,不是我獨自前往,透過弟兄姐妹們的代禱、支持和奉獻,神明顯的與我同行。
五堂信息分享完,神清楚的告訴我:「神的僕人就是這樣,要傳講生命,不是傳講道理。」這樣神的道就能毫無攔阻的暢行在人心中。
【重新整裝,再次出發,面對更艱難的挑戰】
有話說:「若要走得快,你就獨自上路;若要走得遠,你就結伴同行。」明天開始要配搭教會團隊,繼續大陸短宣。這次包括「高中營」和「大學營」,共十二天行程,對我們的體能(身心皆然)是個極嚴苛的考驗,不僅要帶活動,也要當小隊輔導員,而我還分擔了六堂的信息。這是從清晨到深夜的操練,期間的挑戰自不在話下。
請諸位代禱勇士為我們守望,成員中有未滿十二歲的司琴妹妹,也有已過中年的長者,面對這更艱難的考驗,後勤者若沒有置身度外,我們將仍然看到神的工作體現在我們中間。
小李子回來了ch.13「回應馬其頓的呼聲」 2010/7/9
【徒十六9~10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 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今年四月初,收到一封來自對岸的邀請,希望我能在暑假過去福建一趟,主領一個「青年夏令營」,在七月十三、十四日這兩天,一共要講五堂信息,對象年齡是十八到五十歲之間,人數約是三、四百人。
之後,有三位長期為我代禱的基督門徒都認同上帝差我到大陸短宣的呼召,他們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而我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尋求也越來越明朗:耶穌的道路,始終都是僕人的道路。只要我持續走在耶穌這條唯一的道路上,上帝要讓我看見更多聖靈親自的作為。(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我看見上帝做了什麼。)
去年在我們牧師的帶領下,使我在大陸短宣配搭中開了眼界,在牧師的示範下,從做中學,學著學著,竟也可以成為小基督(基督門徒),跟隨牧師的腳步踏上從未想到的領域。
去年至今,一年來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預備著自己,感謝神給我的操練機會,使我可以將密室裡的領受在真實的服事中活化出來。這不是人人都有的恩典。我相信(也一直體認到):為了主,我們是越事奉越甘甜,越事奉越豐富,越事奉越榮耀。而這也正是基督徒該有的生命。(韓君時稱之為「傳講的熱情」!)
懇請諸君能繼續為我禱告(七月十二日 出發,七月十五日 回來),讓神的祝福能在此事奉中臨到多人的生命裡。願上帝祝福所有傳揚基督的同工,當我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時,神的國就真實的降臨我們之中。
除此之外,七月二十至三十一日,我依然配搭教會團隊有第二次大陸短宣行,有高中營和大學營的事奉,不僅要帶活動,還要擔任小組輔導,以及七堂信息的分享(加上七月十一日 和七月十八日 的青崇主日信息,到月底有十四堂講道,這兩天寫講章寫得「好*※&◎×#」,不知怎麼形容。常常寫著寫著就被聖靈充滿,眼眶泛紅…)。
後天即將起行出發,雖說「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但請兄姊們在禱告中紀念我,使我能「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小李子回來了ch.12「曠野的日子終會過去」 2010/6/19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傾瀉出來)的一切話。(太四4)
【悼親友】
半個月前,我的一個表哥因上吊自殺身亡;一個小時前,聽到我四年前的一個學生她的母親已癌末去世。不同的是前者留下孤苦無依的妻兒,甚至其喪葬後事得由我的母親為他張羅;而後者,在我們眾多的基督徒關懷下,一個女強人軟化,一顆頑石點頭,這三年多來沐浴在主恩中,如今安然蒙主寵召。
路卡杜曾言:「我們可以處之泰然地應付救護車的場面,假如上帝在其中。我們可以忍受加護病房,假如上帝在其中。我們可以面對空蕩蕩的房子,假如上帝在其中。」
【上帝的介入】
神並不是因為我們所做的而拯救我們。
六月份,是我很不容易面對的時候。九年來,我已送別了六屆的畢業生,他們未來何去何從,依舊是我持續關注的焦點。想不到,早已過了傷春悲秋年紀的我,竟然還是這般捨放不下。
由於上帝的介入,今天起,我開始走出日前的困境,是時候我必須出死入生,出黑暗入光明了。這些天來,幫助我們的「人」不多,但是上帝的「話」卻干涉不少。這兩禮拜,我的飲食很少(常沒吃,也吃不下),靠著神的話,我活了下來。活著,不是因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祂實在願意幫助我們!曠野的日子終會過去。
若非神的憐憫,我根本無法面對自己經常性的「屬靈破產」。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屬靈危機,才發現口袋裡已空無一物,其他選擇也早蕩然無存。我沒有任何公義的申訴,我只能懇求上帝的憐憫。
請持續為我禱告,明天起的四十天,有十六場信息的講道(包括三梯次大陸短宣的十二場),這對我並非過重的擔子,只不過相對於我的躍躍欲試,我的愛妻是感受不到輕省的軛,而仇敵更是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最近,在偶然間買了一本書「不信溫柔喚不回」,倘佯在文字間的悠閒是極其愜意的。我常想若我們能「習慣」在神的話語中,那麼以馬內利的真實就能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盼望神的話語也能成為諸君的幫助。
小李子回來了ch.11「何時才能再浴火重生?」 2010/6/17
【又死了一次】
這個禮拜,我死了一次。但不知是否死得徹底?
距離上次「不想活了」的時間,已有二十四年。高二那時候的我,窮得三餐不繼,每天只有五到十元果腹,常常得撿同學的便當來補充營養,學校合作社賣的午飯最便宜也要三十五元,對我來說,那是遙不可及的珍羞異饌。半工半讀的日子要在彰中熬出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留級率達百分之五十,考上大學的只有一點五九成。而我的英語、物理和化學都在死當邊緣,三科不及格,就是明年重讀。
除了拮据的生活與破爛的學業,讓我沉到谷底的是連續十幾天的「家裡鬧鬼」,請不走,趕不開,鬧得全家雞犬不寧、驚惶害怕。
那一次,我決心自我了斷。真的活不下去了。
尋死的半路上,卻被一位基督徒同學劫走,他邀請我去教會,幾個高中小毛頭,圍著我禱告,口中唸唸有詞。那一晚,盤據我們家的鬼離奇的消失不見,無影無蹤直到今日;那一季,我的功課開始突飛猛進,補考上高三,重考進國立師範學院;這一生,我的經濟不再匱乏,常有烏鴉叼餅給我吃,不斷有天使供應我金錢的需要。我成為基督徒了。
那一次,我沒死去,卻被拯救,開始重生。
上週,我開始自閉起來。不知何時才能再浴火重生?
原來,我是如此不堪一擊。離了神,我什麼都不是。其次,我忽略了生活中的屬靈爭戰。好一段日子以來,我過得太幸福了,「中年不識愁滋味」的結果,就是讓仇敵趁虛而入,打亂一池春水。最後,我也盼望經此一事,再長一智,能叫我更成熟些穩重點。
只是,我現在還在死,不知死透沒,不知能否活得過來?這次我被枕邊人逼得走上絕路,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救救我吧!我的弟兄。救救我吧!我的上主。請為我禱告,好嗎?
想不到,憂鬱症竟是如此的可怕!連信仰的力量都救不了嗎?當它真實的發生在自個兒家,才發現我也抵擋不住啊!
一向樂觀的我,還是渲染不了悲觀的妳。
我曾經有過上百次的許願,叫我拿全世界來換取妳的悲觀我都願意。如今我拿不出全世界,而妳也從不願意卸下妳的憂鬱,這次我只好以性命賭上,希望妳不要再憂鬱了。
期待鳳凰降臨。
雜記2010/5/10
這兩個星期來,突然對講台事奉失去信心,有點站不上去的感覺。好像被耶利米感染了,害怕百姓早已耳發沉,不知如何面對麻痺的人心。
當信徒對神的話語失去興趣時,(是不是我太頻繁出現在他們眼前了?以致於他們厭煩了我千篇一律的內容?)我怎樣也喚不醒沉睡的靈,
相當佩服長期委身青少年事奉的輔導,韓君時說:『我們中間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敬鬼神而遠之。』想不到,竟然有人可以奉獻自己給這世代的青少年。佩服佩服。
小李子回來了ch.10「何等軟弱我,何等信實主」 2010/5/7
【接穩棒子】
最近聽到有幾位牧者前輩即將「退休」,讓我看見何謂「功成身退」?又何謂「半途而廢」?令人欣賞敬佩的是,有些傳道人很有「遠」光,早在交棒之前就已尋覓好接棒的人選,他是被長期培訓的工人,能被交託之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但也有令人相當扼腕的教會,牧師離職退休已迫在眉睫,「我們還在(才在)禱告、物色接班人。」我想百人以上的教會是應該需要設有副牧的,傳承這玩意兒不應該隨隨便便的亂來,而且老牧師是有絕對的責任做好培訓下一位主任牧師的工作,短則五年,理想的交接期是十年。不要把這事推諉給執事會,否則我們到時候會看見,「反正不適任的牧師就解聘嘛!」「再一個不適任的牧師就再解聘呀!」然後「最不適任的牧師來了,他就不讓你解聘了,他要解散執事會!你奈我何?」保羅若不提攜提摩太,不教導、勉勵、使用他,就不算打完美好的仗,也沒跑盡當跑的路了。
我勸年過五十歲的牧師們要做好準備的工夫,讓五六年級生出頭,不要小看他們年輕,要信任他們,使用他們,容讓他們有機會犯錯、失敗、跌倒,不要打壓他、鬥垮他、輕蔑他,然後開除他、羞辱他,最後告訴他「永不錄用」。他需要你溫柔又堅定的從旁指教、關懷和愛護,並把他當你屬靈的孩子。為了神國度的緣故。
兩星期前,去了一趟台南橄欖山,看見魏德凱牧師生前的心血已淹沒在荒煙漫草間,實在叫我不勝歔欷,那塊已支離破碎到不行的「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木匾,今天仍在說話,「接穩棒子」的呼聲,現在依舊迴盪耳邊。
若不培訓工人,接棒的人怎能接得穩呢?為了神國度的緣故,懇請各教會的老牧師做好薪火相傳的職務。
【提筆寫作,不如拿鍋鏟炒菜】
好多次都不想再寫任何給人看的東西了。
對勞倫斯而言,去禮拜堂對他是某一種程度的「打擾」,還是廚房裡的工作讓他對主有最深的敬拜。寫點東西出來,是為了抒發一些心理的苦悶,而非想以此批評誰的不是,只是對「事」看不過去,並沒有要論斷「人」的意思,因此我既然沒有任何指名道姓,也請看到文章的人不需要對號入座。
最近有一位學生形容我,說我的專長、興趣、嗜好是「教書和煮菜」,沒錯,我是喜歡此道,他們上過我的課,也常吃我烹飪的食物,因此做出此結論是算合理的,但我之所以也認同他們對我有這般的認識,是因為我真的樂在其中。若是可行,叫我提筆寫作,不如使喚我拿鍋鏟炒菜。但身為帶職傳道人,我卻不能丟棄文字工作,畢德生甚至將之看為比牧會還重要的職事呢。還好神的憐憫引導我在偶然間看到一篇張文亮老師的文章,我真是阿們到不行,原來苦悶的不只我一個。以下擷取此絕妙佳文:
寫作是舀出一桶一桶的憂鬱(張文亮老師的寫作心曲)
我不是一個作家。我寫作,是想排解我深深的憂鬱。對我而言,寫作的筆,是舀除憂愁的水桶;寫作的紙,是傾倒水桶的田地。我寫作,以免被憂愁的深淵所吞噬,每次我提筆,都輕輕地對主說:「主啊,幫你的僕人再舀一桶吧!」
20 年前,是我對寫作最有負擔的時候,自己出版了「小肢體交通」週報,每天寫,寫到半夜還在寫。我熱心,我常被感動,上帝在那個時候卻沒有「找」我。15年前,我在美國的查經班,自己寫查經材料,好像刻鋼板一樣,一筆一畫的寫。我很屬靈,自認為是解經家「亨利馬太第二」,上帝在那個時候也沒有找我。10 年前,我滿帶著對學生事奉的負擔回來,祗要學生肯,我願意為他們付出畢生學習的精華,我帶領團契、陪他們禱告、出去佈道…,每天夜裡把每個心得,每點亮光,仔細的記在日記裡,上帝在那個時候,也沒有找我。當時唯一的讀者,就是我的妻子。日記是我每一年呈現給她,作結婚紀念日的禮物。
5 年前,我好像「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出15:23)。人生苦短,憂鬱嘆息。不知怎麼的,我身邊常有一口憂鬱的水井。三不五時,苦水就會直升上冒,我就要拿個水桶,把水舀出,免得被憂鬱滿漲。因為唸過自然科學,舀出去的水,也有一點科學味,這是佳音雜誌的「科學檔案」文章,沒想到很多學生喜歡看這些作品。舀出去時水是苦的,沒想到別人喝時是甜的!
後來校園出版社把這一些苦水,收集一大桶去賣,就叫《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又長又怪的名字,卻是我執著的信念,一個人在求學、戀愛與理念三件事上,正確了,雖然不時仍會喝到苦水,但是一生就算成功了。
開始向外投稿,是一個意外。我的一個學生曾思嘉,把我在團契裡朗誦的一篇「流浪狗情懷」投到自立晚報,沒想到竟獲登出。我又寫了一篇「上帝為什麼要創造蟑螂?」投給佳音雜誌,沒想到被退稿,佳音主編胡嵐芸說:「不知所云?」我聳聳肩,除了上帝的文章不能被退,不能被改之外,人的東西當然可以被退、被改。我又寫「上帝與蚯蚓」、「上帝與蒼蠅」…結果又是鎩羽而歸,投到論壇報也被稱為「文章風格與其他版面文章不合」。校園雜誌的主編吳鯤生聽到有這種事,他笑得牙齒都露出來——「這種文章好耶!」但我不敢投校園雜誌,天啊!那裡是文字界的「迦密山」(王上18:19),不僅是高不可攀,而且爬到山頂又要砍來殺去。
我寫稿,因為我苦悶;我被退稿,卻無所謂,因為寫文章的目的,在寫完後,彷彿任督二脈被打通,身心靈都舒暢無比。被佳音雜誌退了五次稿後,終於在少年佳音雜誌登出「小蝌蚪的讚美」。看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鉛字,是一種老友重逢的快樂,而且在書店的書架邊看自己的文章,比人家躺在家裡沙發上看電視更有趣。以後我繼續寫了「草莓風味」、「鳳梨傳奇」、「屠龍戰士與臭襪子」等。
在學校的工作很忙,教書、研究計畫、田間實驗、開會、寫報告、發表研究文章,幾乎佔滿了腦袋空間,即使不在學校,也會一直想研究,公式怎麼推導?硬是切換思考,去讀科學大師原文傳記,給自己是一個很好的休息。對一個忙慣的人,不去思考,而用電視的荒誕填塞腦筋,才是最累人的事。在我的家裡,十五年來沒有電視機,給我的專注工作與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工作很忙,以致時間零散,這養成我自己寫作的方法:先把書看完,寫下重點、大綱,有空默想寫下零碎,一、二個月後再下筆,寫下最感動自己的部份,以三千字完稿。我想看的人大都是學生,所以消化後,用淺顯的文句撰寫,我一直告訴自己:「這是寫給一般人看的,不是給科學家看的。」
寫《兄弟相愛撼山河》的過程:當初取書名為《兄弟相愛撼山河》的原因,是自己年輕時,曾經編織的美夢——一群基督徒彼此相愛,和睦同居,活出一個榮耀的見證,來震撼這個世代。結果反倒是愈接近,就愈加增衝突;愈有負擔,就愈計算人的不是;看似屬靈,卻是順從肉體的私慾。後來我知道,弟兄相愛是永遠達不到的夢,除非神給人有強烈的託付,或是改變環境,使人患難與共(像莫爾維亞弟兄會)。
已經25 年了,在服事上受了許多傷,也曾傷害人,但我還是難忘「弟兄相愛」的光景。我的妻子說我下意識裡,還在咕嚕著:「看啊,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篇133篇)
寫作風格就是真實的走過。後來常投稿校園雜誌,寫一些輕鬆小品,「牽著蝸牛去散步」、「紙屑天堂」、「西螺七嵌與阿善師傳奇」、「髮型奇譚」、「給孫悟空的一封信」……等,我認為最好的文章不是刻意去寫的,而是順手拈來,一氣呵成。校園雜誌已經成為我的「黑門山」,有時可以找到一些甘露喝,不再是「迦密山」了。
整個寫作期間,我不太擔心用字的問題,因為我的妻子會幫我潤稿,《校園》、《佳音》的編輯會幫我修稿,讀者也會給我一些建議。我曾擔心文章的風格,是不是該多些變化?是不是該像張曉風、保真,或像高大鵬、康來昌的風格?
後來太累不去想了,祗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實地寫下來。我沒有辦法為銷路而寫,也沒有力量去追求讀者的喜好,祗能為起初的一點點感動,寫作時一種與主同行的感覺,將自己專業所學與在現實生活遭遇的感受凝集成文。
隨著雜誌與書籍的銷路,我漸漸有一點名氣。在營會、教會、學校,我會遇到一些學生、一些家長、一些老師,告訴我讀此書所受的幫助。寫作使我認識了一些朋友,交談讓我更多感染孩子年輕的氣息,但是我深深的知道,我從事寫作,文章有人看,有人得幫助,甚至有名氣,不見得是我與耶穌的關係有增進,而後者才是我最在意的。
今天我依然在舀出我那憂鬱之井的一桶呢!
【何等軟弱我,何等信實主】
寫東西不是要教訓人,我是誰啊?我是蟲!
我是一個何等軟弱的人,這是我心知肚明的。別人一句逆耳的話,就可以讓我身受重傷;一個不舒服的眼神,直接對我命中要害;我無法聖潔的獨處任何一小時;我承受不了一場充滿挑逗的情色電影;一台電腦、一條網路線加上一隻黏住右手指的滑鼠,我會很順服的被帶到地獄的門口。夠軟弱了吧!
四十歲的我,現在身處何處?若要持續往高處行,就得以智慧行事,我已沒有本錢再用年輕度日。我還能常常犯錯再請求別人原諒嗎?我還有夠低的血壓可以騁馳怒氣與人結怨嗎?我還行再憑直覺和衝動去面對事情嗎?長久以來,我所學到的就是,如果我用零去乘以任何數字,我所得到的還是零。何等軟弱我。今天,我能站在教育崗位上十七年,只能證明是神恩典的保守。
這半年來我一直在學習的功課是「不是非得怎樣不可的功課」。操練「並不是非得怎樣不可」的功課,讓我學習放下、學習交託,也學習尊重主權。因為「身處國度中,我們以愛做出負責的決定,並且『深信事情的結局如何並不重要』,因為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在天國裡了。在那個國度裡,任何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不可能是世界末日。」(from book 神聖的約定p.267)
我知道「一個未經考驗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四十歲以後的我仍會有無數困苦的日子等待我去經歷,但願信實的主繼續幫助我,走在祂的道路中,到老也不偏離,我一生的心願是:「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
小李子回來了ch.9 2010/4/3
【人生下半場開鑼了】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12
後天是小李子四十歲生日。長期以來,我們在文字往來間彼此相遇,謝謝諸君忠實慈憐的陪伴我這個不成熟又愛現的小伙子。由於我寄出去的信,有許多人無暇瀏覽觀看,故此想以此信篩選一下我的讀者,以免有些人不斷遭受我的疲勞轟炸。
所以,收到此信,願意繼續關懷我的人,請回覆我幾個字,起碼「祝我日快樂」,讓我知道還有誰竟肯不厭其煩的以愛聽我嘮叨。而沒有回覆隻字片語的朋友們,你們以後就可樂得耳根清靜了,若要再看看我的拙文劣筆,就要麻煩你們主動到http://tw.myblog.yahoo.com/redorange-364這裡,才能再一窺全豹了。
俊昌推薦的屬靈十大好書
|
|||||
說明:
A、有些書很有深度,但很拗口,硬得不易咀嚼(通篇的理論,鮮見舉例比喻),要花許多時間默想才能消化吸收。此類書籍買來後翻閱幾張,多半束諸高閣,個人並不在此推薦。Ex:慕安得烈、魯益師、鍾馬田、陶恕、傅士德、斯托得、楊牧谷…的大作。這些書基本上真的很有內容,不過得花很多心思去研讀。我個人也常翻閱,但進度很慢,真的得靜下來不能收益。而且他們的書多半語重心長,帶來了覺醒,合扉之後卻不見喜樂之情。這些書對大多數像我一樣不能分辨左右手的人,就彷彿「牙醫師建議我們養成使用牙線輔助潔牙的吸引力」一樣。
B、除非能編輯成小短文,一次一點,細細品嚐,或可回味無窮。Ex:魏樂德的「天天聽見神」、章伯斯的「竭誠為主」和畢德生的「天天活出神的話」。
C、說真的,有很多的書(有不少甚至是暢銷書),作者根本不曉得自己在寫些什麼,翻看了之後,發覺很浪費時間,十本書當中平均約有七八本不值得我們花錢去買、耗生命去看。不看也無關緊要!此類有三種:
a.千篇一律:多產作家最容易落入此陷阱,看一本和看十本,基本上沒什麼差別。
b.神學觀念有問題:「神學正確」無疑是目前基督徒最迫切需要的信仰素養之一。他們的個人領受確實對自己與主的關係有幫助,不過拿出來教導就會有不少偏頗,靈意解經真危險,也經不起時間和真理的考驗。二十年前華神出版的「偏差的誘惑」一書中,就很嚴肅的討論此事,甚至連韓國趙墉基牧師的「第四度空間」都名列其中。看這些書時真的要非常謹慎小心,不要因他人的經歷無法驗證在自己的生活中,信仰就被絆倒了。對於預言性的言論、教導人賺大錢的信息、超理性個人經歷和鼓吹成功卓越的口號,尤其要以履冰的心應對。可悲的是,這類書籍竟然常被不少牧者推薦引用成為教會和小組指定使用共讀的教科書,結果弄得普羅信徒們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積非成是、指鹿為馬、倒果為因、似是而非的信仰現況。希望大家渴慕神的話語,更甚於國際牌講員的慫恿;認真研讀聖經的教訓,更甚於勤赴教會聚會;追求聖靈充滿的內在生命,更甚於方言、倒地、癡狂的外在表象;建立健康的信仰生活態度、習慣,更甚於每週的內在醫治需求;關懷弱勢鄰舍的需要;更甚於去教會的福音行動。
c.因人廢言者:寫了書教導信徒,自己的生命卻有致命的失敗。性和金錢的敗壞居多,脾氣剛烈也是一隅,讓我們看見「說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套」那粉飾的墳墓。聽其言而觀其行便知曉,但願聖靈常適時給予我們分辨的能力,相信神也會親自鑒察我們。
D、有些推薦序言真是不寫也罷,高舉一本書太過誇張,寫什麼「非讀不可」、「一定要看」、「絕不可錯過」…,用詞如此絕對,實在是亂來。奇怪的是這種序言常常在書目前看到。如此反而容易讓人對該書心生作嘔,唉!作者的心血被他們搞砸了。
E、我們的一生時間有限,而可看的好書實在不少。如何把握時間吸收新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謙卑的態度、虛心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入門關鍵。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再以忙碌為藉口?(再怎麼忙碌的人,也有時間浪費生命。)讓我們把握一個原則:有些書可以轉化我們的生命,不看可惜,甚至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虧損;有些書可有可無,不看也不會影響我們進入永恆,例如:武俠、愛情小說,雖然常令人心曠神怡,愛不釋手,但說真的,不看也沒關係。
F、慢讀的藝術:我個人看書的速度非常遲緩,每小時頂多看5至10頁(譬如周學信院長所說的:「你不可能速讀畢德生寫的書。反之,當你細細品嚐,不斷揣想,這些文字將帶給你極大的滿足和收穫。這些書將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改變,不只是靈性上的更新變化,更是一場有如革命般的巨大轉變。我們將更知道如何以信心閱讀聖經、如何分辨聖靈的教導,更知道如何當個門徒,走在耶穌這條惟一的道路上。」),常忍不住手癢,邊看書邊動筆、默想、發呆,甚至是魂遊象外,有不少自己的眉批、補充或註解。每天一個鐘頭的深度閱讀習慣,十年下來已然成型。平均每半年才讀得完一本屬靈鉅作的我,這些年來生命可說是越來越豐富了。
G、我想大量閱讀是必須的!約翰衛斯理說:「屬靈閱讀是僅次於禱告的最重要操練!」願神的百姓一起說:「阿們!」
|
|||||
|
書名
|
閱讀的艱深度
|
作者
|
出版社
|
該作者其他值得一看的著作
|
1
|
上帝的心事
|
«
|
隆梅爾
|
天恩
|
奇妙的結局、上帝值夜班、絕處逢神、老爹的叮嚀…
|
2
|
神聖的約定
|
««««
|
魏樂德
|
中主
|
上帝的聲音、靈性操練真諦…
|
3
|
耶穌真貌
|
««««
|
楊腓力
|
校園
|
恩典多奇異、禱告…
|
4
|
面對心中的巨人
|
«
|
恩典百分百、擁抱耶穌的心…
|
||
5
|
末日決戰
|
««
|
雷克喬納
|
以琳
|
靈命躍進50天
|
6
|
天路客的行囊
|
«««
|
天天活出神的話、信息本聖經…
|
||
7
|
浪子回頭
|
«««
|
盧雲
|
校園
|
盧雲靈修著作系列
|
8
|
衣衫襤褸的福音
|
««««
|
曼寧
|
校園
|
阿爸的孩子、耶穌的簽名、毫不留情的信任、溫柔的智慧…
|
9
|
過猶不及
|
«««
|
克勞德/湯森德
|
道聲
|
神要開道路、成長神學…
|
10
|
改變生命的教學
|
«««
|
韓君時
|
中主
|
全民讀經法
|
遺珠
|
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系列
|
««
|
張文亮
|
校園
|
誰在水邊養斑點羊、法拉第的故事…
|
邁爾聖經人物傳
|
«««
|
活泉
|
|
||
饒恕原理
|
«««
|
柯恩德
|
校園
|
|
|
祈禱出來的能力
|
««««
|
邦茲
|
宣道
|
飲於能力之源
|
|
簡樸生活真諦
|
««««
|
傅士德
|
學生福音團契
|
屬靈操練禮讚、禱告真諦…
|
|
竭誠為主
|
««««
|
章伯斯
|
證主
|
|
|
我的希望天使
|
««
|
古詩里
|
校園
|
|
|
疾風烈火
|
«
|
風火信心、風火大能
|
|||
標竿人生
|
««
|
直奔標竿
|
|||
活出美好
|
«
|
約爾
|
保羅文化
|
90天靈修旅程活出美好
|
|
讓生命發聲
|
««««
|
帕克巴默爾
|
商周
|
|
|
陶恕選輯
|
««««
|
陶恕
|
宣道
|
|
|
禱告的學校
|
««««
|
慕安得烈
|
校園
|
|
|
以弗所書系列
|
««««
|
鍾馬田
|
活泉
|
|
|
聖經信息系列
|
««««
|
斯托得
|
校園
|
|
|
讀書這玩意兒
|
««««
|
楊牧谷
|
校園
|
淚眼先知耶利米.做人真艱難
|
|
那裏亞王國
|
««
|
魯益師
|
文藝
|
|
|
聖靈
|
««
|
葛理翰
|
基道
|
|
|
約翰福音註釋
|
«««««
|
卡森
|
麥種
|
為了神的愛(上下冊)
|
|
|
|
|
|
|
※華人的基督教文學著作實在太少,我們要努力加油!
小李子回來了ch.8
恢復對主的感動和熱情 20100328
三一堂青崇 信息稿 小李子
V引言:做不了工只得念書:獨臂系主任「逆境造就一生」【990322聯合報A1】成功大學有位獨臂教授,他是法律系主任許育典;因家貧讀不起書,家人原想小學畢業後送他去當學徒,六歲時一場意外,他被火車輾斷左手,身體傷殘終結學徒之路,也意外改變他的一生;卅八歲就當上系主任。
「我想鼓勵年輕人的是,逆境不一定是逆境,有可能是人生的轉機。」獲選今年十大傑出青年的許育典(四十歲),是成大法律系歷年來,「最年輕」的系主任。
斷臂的意外,讓家人不得不讓他「求學」,知道家裡的環境,許育典的求學之路,比一般人更認真,「因為我要靠獎學金生存」。許育典的母親、六十七歲廖綿,提起兒子,難掩驕傲。她說「家裡沒能給他什麼,一切都靠他自己努力」。
許育典回憶,因為家貧,父母親得四處找工作,「哪裡有工作,家就搬到哪」,他戲稱自己童年「居無定所」。哥哥國小畢業就到工地挑磚,姊姊也因家貧無法升學,而父母也早就盤算,讀完小學就送他去「學功夫」。
六歲那年他在鐵道附近玩,被火車輾過,左手僅剩一點皮相連,在醫院昏迷三天,家裡付不出醫藥費,靠鄰居捐助救回一命。出院時左手截肢,頭上縫了一百多針。因為殘疾,父親憐惜他「不能學功夫,就去念書吧!」
「沒錢怎麼念?」許育典表示,只有力拚獎學金,但學費有著落,生活費卻不夠,高中時,連一雙球鞋都買不起,念大學常以泡麵果腹。因為錢不夠,他總是「跟錢搶時間」,考上公費留德,別人到德國要花數年拿博士,他只用了四年半,「因為公費只補助這麼久」。
別人看他的人生充滿磨難,他卻認為苦難造就了他,「沒有逆境,就沒有今天的我」。太太周慧珍是好友介紹的,她注意到小自己四歲的許育典不因殘疾喪志,反而有遠大抱負,主動幫他打字寫論文。一年多後,說服父母嫁給他。「選擇教育是為了想回饋,感謝社會給我這個殘障、沒錢的孩子,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機會。」許育典以自己為例子,鼓勵更多弱勢孩子,勇敢迎向人生。
V主題經文:【約翰福音二十一1~14】(新譯本聖經) 1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里亞海邊再次向門徒顯現。他顯現的經過是這樣的: 2當時西門.彼得、稱為「雙生子」的多馬、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和另外兩個門徒都聚在一起。3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要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跟你一起去。」於是他們出去,上了船,可是那一夜他們並沒有打到甚麼。4清早的時候,耶穌站在岸邊;門徒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5耶穌對他們說:「孩子們,打到魚沒有?」他們回答:「沒有。」6耶穌說:「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可以得著。」他們就把網撒下去,可是拉不上來,因為魚太多。7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西門.彼得一聽見是主,就立刻束上外衣(因為他當時赤著身子),縱身跳進海裡。8其他的門徒,因為離岸不遠(約有一百公尺),就坐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拖過來。9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一堆炭火,上面有魚有餅。10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11 西門.彼得就上船,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有一百五十三條。魚雖然這麼多,網卻沒有破。1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吧。」門徒中沒有一個人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他是主。13耶穌走過來,拿餅遞給他們,又照樣拿魚遞給他們。14這是耶穌從死人中復活之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
序:捫心自問
一、這些事以後:冤枉啊!大人。
1.提比里亞海邊:門徒已經離開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
2.打魚去:沒有證據顯示彼得和其他人回到加利利去是為了「打魚」。這裡最合理的假設是「他們是順服主的命令到那理去的。」門徒們並非打算重操舊業,他們並沒有放棄所領受的託付。
3.對彼得而言,常常善用時間是比閒懶度日更好的。「雖然耶穌被釘十字架,並從死裡復活,門徒仍然必須吃飯。」Ex.地下街吉他彈唱。
二、孩子們,打到魚沒有?
1.那一夜他們並沒有打到甚麼:門徒們正在逐漸理解復活,卻還沒有學會那深邃的道理,「離了基督,他們什麼都不能作(十五5)」。
2.小伙子們,你們沒捕到任何東西吧?
3.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可以得著!Ex.助教費2400元/節。
三、你們來吃早飯吧。
1.是主!彼得一知道是主,並沒有趕快逃跑,而是快快迎向主。(不同於猶大就出去吊死了。)「從他的反應,我們看出他對『主的形象』的認知」:我們的神並非是一個記帳員,隨時在監看我們犯錯。復活的耶穌回來,並不是為了清算門徒、來討債、來責備他們,祂問候:「願你們平安!」
2.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耶穌在祂肉身的日子,曾經為門徒洗腳;現在作為他們復活的主,祂仍然服事他們。「在一夜的勞力疲乏之後,祂以一頓熱騰騰的早餐迎接他們。」門徒捕來的魚還在預備之際,他們就可以吃祂事先烤好的食物。 Ex.好喜歡高中晨更的日子。
3.耶穌走過來,拿餅遞給他們,又照樣拿魚遞給他們:為要建立門徒的信心。耶穌在此重新向他們保證,祂會供應他們的需要,祂會像祂在受難以前一樣的服事他們。 Ex.信望愛團契
V結論:「當我們執行神給我們的使命時,主會繼續與我們同在,給我們所需的能力。」
V金句背誦:【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翰福音二十21~
俊昌隨想集2010/3/27
看看今天的早報:
江宜樺:公務員最好少加班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內政部長江宜樺日前在部務會議指出,工作、職場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家庭的價值更有意義。他要求所屬部會主管,應多給年輕適婚、或已婚的公務員機會,儘量不要讓他們加班,或讓加班成為常態,讓公務員有較多時間下班去約會、談戀愛、已婚的回家陪家人吃晚飯。
江宜樺認為,公務員常加班到深夜,有一個原因是工作沒效率,做主管的要設法檢討、簡化工作流程,或在白天就儘量把工作做好,不要常常把工作拖到晚上處理。除非有必要,他不鼓勵公務員加班。
江宜樺認為,處理少子化問題,必須讓國人重視家庭的價值。他在內政部觀察到很多同仁,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點,把他們綁在辦公室,他看了都不忍心。
江宜樺指出,單位主管不要常留同仁加班,更要給適婚公務員多一點時間,下班去約會、找朋友、陪家人,除非他們是抱單身主義,否則不要因工作耽誤婚姻。【2010-03-27 /聯合報/A3版/焦點】
◎有一天,我在公車的廣告版上看見一句話提到:「年輕時,我們以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我們拿金錢來買健康。」這豈不是相當諷刺。
其實,除了健康以外,還有不少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也常在我們忙碌的指縫中溜走,其中最令人扼腕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已不再敏銳於聽主微聲,不再理睬妻兒的感慨嘆息,不再關顧朋友肢體的軟弱與需要,更甚者,我們已對任何正在走向滅亡的人失去感動和負擔了。
我們怎麼有空被打擾呢?要和聖靈約個會,是何其的難:總是在掙扎要靈修幾分鐘才算對晨更有所交代;要和配偶來場心靈對話:實在是沒有那個氣氛,也搞得很難為情;更甭說與孩子來場球賽了:還是請他們自己上網打線上遊戲比較快啦!
當實質的失去已遠遠的比得到的多時,我們卻仍然執迷不悟,美其名的訓誡別人也安慰自己:我所作的事情都很重要!非我不可,非加班不行,非這樣無所成…。
俊昌隨想集2010/3/23
當我們覺得時間不夠用時,豈不就是在否定神的信實:為什麼神給我那麼多事要做,卻沒有給我充足的時間?
我們必須知道神給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心意。
有許多事,我們一投入,就是一個沒完沒了的無底洞。(耶穌要我們謹慎評估其代價:路十四28)
如果耶穌能在二十八歲就出來傳道,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耶穌只做上帝要祂做的事!
小李子回來了ch.7
危機最前線 20100314 三一堂青崇信息稿 小李子
引言:【如果我被殺!2010/03/13 聯合報╱李家同】如果我被殺,只要一息尚存,我一定會告訴殺我的人,我絕對寬恕他,也會為他祈禱,更會要求友人照顧他的家人,尤其要使他的孩子不再留在社會黑暗的角落。如果我無法說這些話,我也無所謂,因為我的太太和女兒絕不會痛恨殺我的人,她們一定會為他祈禱,也會照顧他的家人。不僅如此,我的學生不會有一個人希望他被處死刑。 我並非善惡不分的人,我當然知道殺人是不對的,但我更知道,我們心中一定不能有任何恨意,更不能有報復的心理。尤有進者,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寬恕最能帶來心靈上的平安。前任教宗被刺,康復以後,立刻到監獄去探訪那位刺殺他的人,而且始終面露慈祥的微笑。現任教宗去年又被攻擊,事後也立刻去探訪那位攻擊他的人。 有一位美國年輕女孩,到非洲替窮人服務,不料被刺身亡,她的爸爸飛到那裡處理後事,目睹當地的窮困,回國以後,募了很大一筆款項,成立了一個機構,專門幫助那裡的人,這位爸爸從來沒有替他的女兒尋求任何的報復。 美國有一種人,叫做阿米希(Amish)人,他們是和平主義者,二○○三年,一位帶槍的人進入了他們的一所小學,開槍殺小孩,然後自殺,五位小女孩身亡,兇手自殺幾個小時以後,一位阿米希人立刻去安慰這位兇手的太太,表示了對她丈夫的寬恕,一位阿米希人擁抱了兇手的父親長達一小時之久。大批阿米希人出席了兇手的葬禮。最後,這些阿米希人還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以金錢幫助兇手的家屬。 歐洲一直是個國與國之間冤冤相報的地區,但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一切都已過去,誰也不再記得當年的仇恨,歐洲的和平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反觀非洲地區,國與國之間,似乎永遠有著不能忘卻的仇恨,這些仇恨帶來了戰爭,當然也導致非洲的貧困。 在國人強烈反對廢死刑之時,不妨看看國際間對死刑的看法,一共一三九個國家沒有死刑,也就是說,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已不再執行死刑。歐盟是全體沒有死刑的,最近廢止死刑的國家是蒲隆地和多哥,都是非洲國家,美國和中國大陸仍在執行死刑。可是,從未有人說,美國和大陸是犯罪率極少的國家。 每一次有一個國家廢止死刑,羅馬競技場就會點燈,以示慶祝,這個競技場已是廢墟,但是,當年這是殺人的地方。競技場成為廢墟,歐盟國家廢止死刑,是人類進步的象徵也。 國人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執行死刑背後隱含的想法,也更要看看為何有這麼多的國家不再執行死刑,為什麼這些沒有死刑的國家並沒有很高的犯罪率,那些有死刑的國家也沒有很低的犯罪率。 可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該不該寬恕我們的敵人?阿米希人是心靈上最有平安的人,而他們也是絕對實行寬恕的民族。他們的寬恕是鐵一般的事實,兩位教宗的寬恕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們的社會,能不能至少探討一下寬恕的意義? 我已過七十,也不能說從未有人對我不好,但的確我的內心深處,絕對沒有對任何人有怨恨之情,我一直過得平平安安,就是這個緣故。 我們常聽說大家要療傷止痛,很多人以為要療傷止痛,一定要使正義得以伸張,但是,正義常常是盲目的。我們必須記得前任教宗所說的話,「和平建築在正義之上,正義建築在寬恕之上」,我們的社會,應該要注意「寬恕」的重要性了。
主題經文:【約翰福音十八1~11】(新譯本聖經)1耶穌說完了這些話,就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裡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進去了。2出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和門徒常常在那裡聚集。3那時,猶大帶著一隊兵,還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差役,拿著燈籠、火把、武器,來到園子裡。4耶穌知道快要臨到他身上的一切事,就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5他們回答:「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出賣耶穌的猶大和他們站在那裡。6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就往後退,倒在地上。7他再問他們:「你們找誰?」他們說:「拿撒勒人耶穌!」8耶穌回答;「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了。如果你們來找我,就讓這些人走吧。」9這應驗了耶穌說過的話:「你賜給我的人,我一個也沒有失落。」10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向大祭司的僕人馬勒古砍去,削掉他的右耳。11耶穌對彼得說:「把刀收入鞘裡去!父給我的杯,我怎能不喝呢?」
序: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你會做什麼?
一、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
1.耶穌既然將自己「分別為聖」(v.十七19),馬上就要犧牲自己,就沒有「改變習慣」來逃避反對祂的人。祂到了一個地方,是猶大可以輕易找到祂的。 Ex.我的人生觀。
2.危機?轉機?神蹟!基督徒要怎樣處理所面對的危機呢?「危機」就是危險加機會。每個危機對基督徒來說,都是信靠神的機會,也是讓神工作的機會。所以基督徒不但要將危機化為轉機,更要將危機化為神蹟。把需要帶到神的面前,知道危機卻不去處理,才是最大的危機。很多時候我們雖把危機帶到神面前,卻又把心中的憂慮帶回家,尤其是碰到超過人所能控制的危機時。 Ex.誤診事件。
二、耶穌「知道」快要臨到他身上的一切事:
1.耶穌順服祂的父,將自己的生命獻上:不是作為一個可憐的殉道者遭受殘忍命運的不幸打擊,祂完全知道將要臨到自己身上的事。
2.一切盡在耶穌的掌握之中! Ex.一個基督徒國中女老師。
3.【提後一12】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Ex.【我知所信的是誰】1.不知明日將遇何事,前途或順或逆,但主慈愛永不更易,主必撫養到底。(副歌)惟我深知,所信的是誰,並且也深信,祂必定能夠,保守我所交付祂的,都全備直到那日。2.不知我主何時再臨,如何與主相逢?或將經過死蔭幽谷,或遇主於空中。
三、收刀入鞘吧!父給我的杯,我怎能不喝呢?
1.彼得固然有勇氣,在攻擊時卻笨手笨腳的:這個手段是毫無意義的,正如彼得是全然誤解耶穌的十字架道路一樣。
2.彼得的勇氣非但無濟於事,更否定了耶穌將自己分別為聖要完成的工作:在危機出現時,我們的反應見證了我們的生命。
3.耶穌的委身要「喝」父所為祂預備的「杯」:耶穌有堅定的決心要接受父所賜給祂的。 Ex.考績乙等。
結論:「決定一個好的領袖有三要素:謙卑、省察和苦難。」讓我們堂堂正正的面對危機! Ex.白浪滔滔我不怕!
詩歌:【主,懇求你】主,求你察看我,試驗我,熬煉我的肺腑心腸。主,求你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主,求你赦免我,看顧我,因為我的罪極重大。主,求你保護我,搭救我,因為我永遠投靠你。主懇求你,引導我,教訓我,你是拯救我的神。主懇求你醫治我,保守我,我終日等候仰望你。
金句背誦:【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
小李子回來了ch.6 2010/2/28
跟隨耶穌 I will
follow Him.
20100228 三一堂青崇信息稿 小李子
V引言:I will follow Him.
V【約翰福音十三12~17】(新譯本聖經)
12耶穌洗完了門徒的腳,就穿上外衣,再坐下來,對他們說:「我給你們作的,你們明白嗎?13你們稱呼我『老師,主』,你們說得對,我本來就是。14我是主,是老師,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應當彼此洗腳。15我作了你們的榜樣,是要你們也照著我所作的去行。 16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過主人,奉差遣的也不能大過差他的人。17你們既然知道這些事,如果去實行,就有福了。」
序:至今我仍在探索「什麼是福音?」
一、我給你們作的,你們明白嗎?。
1.洗腳:是以各種方式指向以基督之死為基礎的屬靈潔淨。
2.洗腳與贖罪的死:兩者都是耶穌「愛」屬祂自己之人的至高表現。
Ex.母親的偉大for baby.
3.洗腳令耶穌的門徒震驚,但還遠不及「彌賽亞要接受十字架那可怕而羞辱的死亡、受咒詛而死」這個想法那麼令他們驚駭。
※洗腳與釘十字架其實是一回事:可敬而崇高的彌賽亞為別人的益處而扮演了受藐視之「僕人的角色」。
Ex.把痰吐出來。
二、你們也應當彼此洗腳:
1.服事別人卻不能局限於這個獨特的行動:假如洗腳與十字架都是源自耶穌那令人生畏的愛,那祂正在創造之蒙潔淨的人的團契,也同樣具有愛的特徵。
Ex.我們正在服事你們:信息的預備、小組的陪伴、常常為你們守望…。
2.我是主,是老師,尚且洗你們的腳:人表現自己驕傲的方式之一,是拒絕擔任較低的角色。但是,耶穌雖是他們的主、老師,卻洗他們的腳(真是不可思議),那他們理所當然也當彼此洗腳,而且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拒絕這麼做。
Ex.一起捲起袖子掃廁所去。
3.成為耶穌的跟隨者,絕對必須謙卑:基督徒的熱心若離了顯而易見的謙卑,就是空洞的,甚至是可憐的。Ex.
三、我給你們作了榜樣
1.大多數基督徒不把洗腳當作一個制度來實行,是正確的:這不需是一個普世性的儀式,而是放在慷慨款待客旅的善行清單中(提前五10)。
Ex.把一個弱勢學生列在接受教會支持的名單中。
2.更重要的是,耶穌命令的核心:「是要我們對待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要謙卑、樂意伸出援手。」假如只是洗腳的「儀式」,可能笨拙地想要模仿這種精神,卻很容易掩飾一個未經破碎的靈與一顆傲慢的心。
Ex.主啊,給我一套衣褲,now!
3.你們既然知道這些事,如果去實行,就有福了:連差遣他的人都欣然從事的工作,就沒有一個特使有權以為自己可以豁免;連主人都已經去做的事,就沒有奴隸有權認為那是太過卑賤的。
Ex.榜樣:輔導們的責任--不是「律法」,而是「效法」。
V結論:我們可以做什麼來跟隨耶穌的榜樣?我很少看見你們帶新人來教會,彷彿自己得著就夠了,傳福音給他人似乎不是我們的責任。 Ex.大陸短宣:第六代基督徒。
V金句背誦:【你們既然知道這些事,如果去實行,就有福了。】
~約翰福音十三17~
小李子回來了ch.5 2010/2/20 (二次重新編寫兩年前的文章)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篇二十三1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四十六10
這裡所講的「我必不致缺乏」,絕不是僅止於物質上的供應。我深信神所賞賜的一定包括:時間充裕夠用、職場專業能力、事奉恩賜充足、各樣恩典豐腴夠用…。
不要再說自己忙碌
這些年間,神給我們夫妻賞賜三個寶貝撫養,現在他們分別是四歲、七歲和九歲,我們全家卻依舊堅持在每天晚上八點半就寢(附錄一);另外我和愛妻都是在國民小學擔任教職,十三年來我們一直遵守著婚前的約定:「不加班、不把工作帶回家」。使用這樣的基本工作時數,靠著神的恩典也帶出不少美好的班級經營效果;除此之外,蒙神寵幸,我常受邀到各處服事主,每年平均有二三十場信息要分享。
我盡量讓自己每天平均能有六十分鐘的寫作時間、與愛妻心靈對話一小時、每晚守住家庭祭壇(全家的晚禱生活)、深度閱讀一個鐘頭。(大量閱讀是必須的!約翰衛斯理說:「屬靈閱讀是僅次於禱告的最重要操練!」)感謝主,在聖靈的保守中,神為我們卸除了許多不必要的擔子和艱難的軛,因此我們能常常過著幸福美滿的完整家庭生活。
若要說忙碌,我豈不很有資格身列其中?「忙碌」的確是個很誘惑人的驕傲。
忙碌是自找的!
我必須很直接的說:「忙碌是自找的!」試著回想一年前你花時間所忙的事情中,有哪些事是可以存留到永恆還算有價值的?又有哪些事是沒做也沒關係的?誠實的你會發現,有許多事是「非必要的」,「不做也沒關係」。我常說:「重要的事沒幾件。」
問題在於只有很少數的人能分辨自己重要的事是什麼。而且,你很容易就發現一件事實:「再怎麼忙碌的人,也有時間浪費生命。」千萬不要以忙碌為藉口!再怎麼忙碌的人,也有時間浪費生命:看電視/電影/報紙/雜誌、上網/打電玩/轉寄信件/MSN即時通、抽空搞婚外情/交際應酬/吃喝玩耍、觀光旅遊/逛街購物/進出酒吧、迷球賽/聽看說八卦/一直講電話、聊天打屁/泡茶喝咖啡/過度的運動…。
我們看到在舊約聖經中,如果連身居要職的行政院長都能夠每天有三個時辰的分別為聖,那麼我們一定得效法但以理的生活型態:把「親近神」視為日常生活的第一要務。
時間管理
關於時間管理,長期以來,不少教會多在作錯誤示範,牧者同工們有時也會陷在當局者迷的情形中。我不認為逼迫信徒「長期犧牲睡眠」來參加早禱會是對的,以此來評估基督門徒的敬虔委身程度更是不當。誠然,神不喜歡我們貪眠睡懶覺,但我們身體仍然是聖靈的殿,每天睡滿七到八個小時仍然是神創造的自然律中對人的基本需求,不順服的人,必吃惡果。
為什麼在健康檢查中,常發現三十幾歲的牧師,竟有著五六十歲的身體概況?我確信,那是標準的縱慾過度。不知保養顧惜聖靈的殿。(到底燃燒自己好呢?還是細水長流才對?)在教會、牧者與同工錯誤的示範和鼓吹下,大家長期瘋狂的追逐業績的增長──太功利主義了!也太盲目了!
撒拉弗的敬拜給我們一個極佳的榜樣──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我非常認同葉光明牧師對這段經文的領受:敬拜的時間應該是事奉的時間的兩倍。(拜託,求求大爺您,請不要再把這裡的敬拜和唱詩歌畫上等號了,好不好啊!)
我們很容易從忙碌的人臉上解讀出一些共同的特徵:匆忙、煩躁、急切、紊亂、慌張、緊湊、不停的動、團團轉、勞碌命、工作狂、壞脾氣、常失控、情緒不穩、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沒有理智、給人壓力、逼迫他人、生氣暴怒、昏頭轉向、透不過氣、倉促、競爭、身不由己、汲汲營營、分身乏術、嘎不過來、勞累得直不起腰來、能者多勞、積勞成疾、勞者快死…。
你很難去責怪這樣子的人,因為生命沒有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所以他們必須活在惡性循環之中。
「匆忙並不是魔鬼造成的,因為匆忙本身就是魔鬼。」上帝從來不會引導人進到瘋狂氣喘、不能忍受的混亂中。雷克喬納提醒我們:「神恨惡『飛跑行惡的腳』是很有意思的:我們可以學習到一個功課,每當我們倉促急迫地去做某些事時,通常都會造成錯誤。我們愈是倉促行事,所犯的錯誤就愈大。」
畢德生闡釋得好:「『忙碌』二字所代表的並非委身,而是背叛;不是虔敬,而是缺陷。忙碌一詞用在牧師身上,在我們聽來,就該像姦淫之於妻子,竊盜之於銀行家一般。那是一項嚴重的醜聞,極大的侮辱。」
忙碌的人很少是過得快樂的。是吧?
我們很難和工作狂做朋友,因為他們沒空也聽不進去你的建議和你的心聲。
是不是你的至交知己、屬靈夥伴以及親密同工早已提醒你:「你的工作量太大了。我覺得你快變成工作狂了。你需要有休閒娛樂的時間…。你犯了第四誡,你這樣會帶壞在你下面做事的那些傳道和同工,會影響你的家庭生活、夫妻關係(更可憐的是夫妻都是工作狂)、親子責任、身體健康…。」但你竟然還可以執迷不悟、自以為有理的回答:「我知道。我試過了,我就是沒辦法。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嗜好!」美其名的說:「都是為福音的緣故。」
事實上,耶穌希望我們活出的樣式是:安息、平靜、穩定、柔和、慈憐、悠閒、喜樂、謙讓的心、大有信心、能等候、恆久忍耐、不急不徐、慢慢來才會快、可親近的人、傾聽、溫文儒雅、不慍不發、慢活、從容不迫、溫良恭簡讓、胸有成竹、遊刃有餘、成事於舉手投足之間、總是有空給需要的人、和平的能力、經省的擔子、容易的軛…。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你們要靠主安息。我再說,你們要安息。」「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讓我們誠實省察這三問題:上帝到底呼召我去做什麼事?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麼?(什麼事是我最在乎的?)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有哪些是可以存留到永恆還算有價值的?
簡單的生活帶來滿足的喜樂。
帕克巴默爾在「讓生命發聲」這本好書提到:「蟄伏跟深度的休息,對所有生靈都是必要的。」中國古諺的「慢工出細活」,是很有道理的。
讓!慢!對,【讓慢】!
耶穌總是有一個品格:「不匆忙的迫切感!」
懶惰的人才會拼命工作!
家主不會把五千兩 的投資交給只能偷懶的惡僕。魯益師闡釋得好:「懶惰的人才會拚命工作!」因為他不會規劃自己的,只好讓事情不斷的塞滿他的行程表當中,結果是他只做了不少急事,卻很難去碰觸他真正重要的事。畢德生分析出我們忙碌的毒根是「因為我們的虛榮心和我們的懶惰。」假若我們能「好好『只作』份內的事」(我所蒙召去作的事),那麼要在教會和牧者的字典裡找到「安息」這個詞就不再困難了。
很感謝畢哲思為我們點出了問題的中心:「上帝要我們活出『順服』,而不是『得勝』。順服是導向上帝,得勝是導向自我。」我們在失敗中掙扎、難以勝過的根本原因,常是因為內心隱約存在一種自我中心的態度。除非我們好好去面對並解決這種心態,否則不可能持續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這並不是說神不要我們經歷得勝,而是要強調,得勝是順服得產物。」我們若專心活出順服、聖潔的生命,必然會嚐到勝利的歡樂滋味。
回歸簡樸的生活
以前我是個標準的工作狂。但結婚後,我已經「唉到叫不敢」了。感謝愛妻對我的管教。(這是夫妻相處之道該有的互補。)
這七年來,我下班後回到家,會先和三小孩一起沐浴,之後最喜歡做的事是煮菜(我們很少吃外燴),與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伍,洗手作羹湯。我所做的事,雖然微不足道,對妻兒來說卻是無比重要。我佩服楊牧谷的生活責任:「我永遠知道家裏的醬油還有多少、家裏的衛生只剩幾張。」
我們每天都在過「完整的家庭生活」。週六早上是家庭禮拜時間。
近年來我幾乎不外出交際應酬:從某個角度來看,小組聚會時間就是「比較偉大的」交際應酬,只不過賦予了一些屬靈內涵──若是小組聚會長期常常沒有生命的建造、肢體的關懷和福音的擴展,就易流於為了聚會而聚會,點名充人數。這不僅浪費光陰,有些人還會自我安慰的覺得自己「有在親近神」。
在正常情況下我每週最多出外分享信息一次:我只能在家準備講章,無法常常常常常常常常常…(×n次)去教會接受裝備、參加各式各樣的聚會和開會。畢竟現階段的我是一個深度委身家庭和工作的人,刻意分別出來的堅持是過簡單穩定的生活。對我的愛妻和三個寶貝而言,這才是真實的。
千萬不要誤以為我的愛妻是英英美代子。煮菜遠比帶小孩輕鬆多了,她比我擔當更多的家庭責任呢!也是國小老師的她之前連續請了七年的育嬰假,全心委身在教養子女中,是非常令我敬佩的「事奉」。為了我的生命,她還得緊盯我的靈命現況,是我生命中最委身的代禱者、最親密的屬靈夥伴、最忠誠的信息聽眾,更是最敏銳的靈性先鋒。她的愛、她的支持、她的扶助…,啊!才德的婦女,何等榮美呀!
一種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有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信主二十多年,難道你都沒有過靈性低潮?你怎麼能持續對主熱情這麼長的時間?我就是納悶為何你總是對神誠摯忠懇?你如何能那麼真實的看聖經,而且積極的實踐出來?以及諸多恩典似乎常在你身上明顯呈現?」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只是單純的、深深的委身於一種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要這樣堅持並非易事,而且如此行,很可能被教會誤會為不近人情、不屬靈和沒有愛心等。但「如果我們不能從別人身上看見耶穌,那就讓別人從我身上看見耶穌」的呼召必須被堅立。誠如馬丁路德的宣告:「Here I stand!」
我清楚知道神正在帶領我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只不過我尚有諸多的不成熟。由於目前教會多數客觀環境仍在錯誤中打滾的情境下,要堅持正確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任何一個時代,有思想的人都是很危險的。任何的反省對現有的秩序都是很大的威脅。美國詩人羅勃佛洛斯特曾說:「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路,自此面對截然不同的前途。)
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常是一個公共場合的開心果,特別在教室課堂中,學生們常常感染到我內裡所洋溢的喜樂。雖然我常寫出慷慨激昂又語重心長的言詞,不過我所過的日子是很美妙的。
義人的路
雷克喬納諄諄告誡我們:「如果我們行在正道上,事情就會愈來愈明朗;如果我們行在錯誤的道路上,事情就會愈來愈黑暗和困惑。我們每一天所走的道路,如果不是愈來愈清楚和明朗,就表示我們在某些地方已經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在神裡面,錯誤的方向絕不會變成正確的方向。因此,回到轉錯的地方,是唯一讓我們歸回正道的方法,那就是悔改。」例如:一個常常上學遲到的學生,他會被責罵的原因絕不只是早上起床起不來而已,而是他的生活作息、生命紀律出問題!又例如:在工作上總是表現不佳的員工,他所呈現的不會僅是跟不上進度這麼簡單,反而是他惡性循環的生活面貌。
教會萬歲!家庭破碎?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媽聚會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身為國小老師十七年,我常看見一個現象:基督徒家庭出身的小孩並沒有比非信主家庭的小孩表現得好,大半反而更差。(就好像有不少教會領袖提到,「在美國基督徒的離婚比率比非基督徒高;基督徒說謊、不誠實的情形和世人沒兩樣」,其間道理亦可比擬。)其中,傳道人的小孩情形更是嚴重。許多做家長的信徒長期忙著作教會的門徒同工,「教會萬歲,家庭破碎!」小組聚會時間常常在晚上七八點開始,十點結束算是早的了,這叫子女們如何早睡?明天上學怎能不遲到?爸媽每星期總要忙教會的事工三四個晚上。孤寂的孩童在心裡千萬遍吶喊:「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媽聚會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哥哥,爸媽去哪裡了?」
每天清晨早禱會,每周的禱告會、小組聚會、核心同工訓練會、福音小組活動、是兒童主日學老師、也是青少年牧區輔導、當然要配合教會外展事工、又是負責夫婦牧區的主幹、且是社青小組的小組長、還在敬拜團和關懷部門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除此之外更要在下班後很獻身的參加每週三次、每次四小時的生命培訓課程呢!(不要懷疑,現今教會中真的有好些個這樣的帶職事奉超人,隨便一數就可找出一打人,包括以前的我;而且很受牧者的稱許哩!)哥哥幫你列一張表好了:
|
爸爸
|
媽媽
|
每天清晨
|
早禱會
|
|
星期日第一堂
|
主日崇拜
|
主日崇拜
|
星期日第二堂
|
青少年牧區
|
兒童主日學
|
星期日下午
|
教會外展事工
|
教會外展事工
|
星期一晚上
|
生命培訓
|
生命培訓
|
星期二晚上
|
生命培訓
|
生命培訓
|
星期三晚上
|
核心同工訓練會
|
核心同工訓練會
|
星期四晚上
|
生命培訓
|
生命培訓
|
星期五晚上
|
小組聚會
|
小組聚會
|
星期六上午
|
禱告會
|
禱告會
|
星期六下午
|
教會打掃
|
教會打掃
|
星期六晚上
|
敬拜團
|
敬拜團
|
這也是一種「生命培訓」:父母的負面榜樣
依照經驗,孩子們很可能在未來的幾年(甚至是一輩子)都不能轉向正面,而「必須」活在惡性循環中,因為家庭狀況就是這般的引導他們。作父母的若持續活在混亂與匆忙中,就不可能有效的叫孩子成長。我們要清楚知道,小孩的問題只不過在呈現我們作大人的真實面。孩子真得很無辜,也很可憐。假使身為家長的我們繼續視若無睹,兒女們是很難進入正向學習狀況的。做父母的倘若依舊不顧神在我們身上「家庭責任」的呼召,總有一天他們會反撲的。
父母把兒女擠進一個明星學校、排進一間資優班、花錢請到一位厲害的家教老師,不如多多陪伴他們,在親子關係上有更密切的發展。學校教育對人格長成僅佔百分之二十,另外的部份都著落在家庭教育!其實,最需要受教育的是孩子的爸媽啊!請父母不要再作壁上觀了。對孩童而言,課本上教化的知識,怎能與以身作則的父母相比呢?
葉光明牧師語重心長的告示:「青少年犯罪的第一大問題是父母瀆職。」「身為一家之主,別讓你的妻兒成為心靈上的孤兒寡婦。」
懺悔錄
一百句外人的讚美,遠遠抵不過妻子兒女的一句抱怨。「任何的成功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聽聽這幾個屬靈前輩們的「懺悔錄」:
葉光明牧師:回顧我的事奉生涯,我發現有一段時間我差點錯失了神對我的婚姻和家庭的計畫。有一陣子,我不斷地從一個特會趕到另一個特會,向大批大批的群眾講道,並從人們得到良好的回應。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在特會上聽到一位講員說到:「專家的定義,是一個手提公事包、離家在外的人。」那句話像一支箭刺入我的心中。我想:「那真是針對我說的!」我正是那個手提公事包、離家在外的人。每個人都把我當作專家,但實際上我的家又是個怎樣的家呢?神給我一個全新的挑戰,祂要我先作稱職的丈夫和父親,然後才可能在其他的領域裡成功。於是我開始分析自己的動機。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時間在外旅行?為什麼我會在參加這些特會時感到興奮?我漸漸意識到,我的動機裡隱含了強烈的個人野心。我喜歡站在講台上對著大批會眾,享受著人們稱讚我為「有恩膏的講員」。回顧那段拓展事工的年日,我意識到許多時候我關注自己身為講員的聲譽,勝過關注妻子感情上的需要;有時候,我關注自己的成功,勝過關注家庭的幸福。
柯恩德牧師:我常覺得罪惡感恐怕是世界上最折磨人的一種痛苦。多年來我自己最深的痛苦就是罪疚感──我的失敗──尤其是在作父親角色上的失敗。如果有人想重重打擊我──叫我真正的痛苦不堪──只需要輕描淡寫地,問我一個問題:「當你的孩子在成長關鍵的時候,你花了多少時間陪伴他們?」我非常感激我的孩子們都已經原諒我這個不稱職的老爸了,但是我自己仍然不時為過去所犯的錯誤深感悔恨。
隆梅爾牧師:我偷偷告訴你,我牧養一所大教會、懂一點希臘文、寫過好幾本書,我這些表現應該還算不錯,不過我的孩子卻完全不在意這些。他們所重視的是我怎樣與主同行。事實上,我怎樣愛主,怎樣跟上帝建立關係,這些事勝過一切。我願意我的孩子從我的日常生活見證裡找到盼望。我希望他們看見父親的真實面,和我怎樣不斷得到上帝的幫助。我希望他們看見我過禱告生活。
喬治懷特斐德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傳道人和佈道家,卻無法維繫一個美滿的婚姻。D.A.卡森註解得好:「在生命某個層面中具有聖靈所賜的能力,似乎不能保證生命的每一個層面都會充滿聖靈加諸的紀律與成熟。因此,聖靈的恩賜絕不應該成為個人犯罪的藉口。」
辛傑米和他女兒的見證並不值得效法。我們不需為了見證神的榮耀救贖,就先讓兒女去處在悖逆之道中。就好像康來昌所比喻的:「我們不需為了見證神的醫治,就故意去打斷手骨」一樣。浪子回老家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最好不要發生在你我的家中。
我很欣賞劉竹邨牧師的耐心。在妻子還沒有相同的感動之前,他寧可繼續等候聖靈的動工,直到太太親自被聖靈充滿那一天。
真是令人遺憾,在親子教養關係上,聖經中充滿了太多失敗的例子,我們不需再雪上加霜。其中最令我納悶的莫過於撒母耳──竟然沒有敬虔的下一代。
悔改是唯一的道路
我們別無選擇,因為悔改是唯一的道路。謙卑學習、徹底改變,不僅是責任,也是義務。
結語
我想登一座山峰,但我不能去跟隨一個(群)瞎子來領路。我若因此被歸類為「不合群的人」、「不和睦的人」或「被孤立的人」,那就任他去吧!我的安全感並不建立在人和環境的肯定上,我真的不想跟著他們一起建造巴別塔。
我的自我檢討是:「在我的生活中,我並不允許自己持續活在錯誤中。但是,我有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允許別人說我有任何錯誤。」成為一個「能夠被建議的人」,這是一個多麼困難的事,卻又是一個多麼偉大的特質。難怪有人說要成為一個「領袖」的基本條件之一是「沒有主見」。(寬廣的心才能海納百川,才能給人安全感,也給自己得釋放。)另外更要檢討的是,「我們通常『反對』『值得反對的事』,然而在反對的過程中,卻發現我們『支持』一些『不值得支持的事』。」
求主幫助我:「能夠提供指導而不支配他人,給予鼓勵而不諂媚恭維,加以改正而不使人難堪。」
當我們在遠程的航行中,我們的問題不能只停留在「我們到了嗎?」我們必須開始問「我們進步了嗎?我們到哪裡了?」「現今這個階段,我們像裹在繭裡的蛹,在羽化的過程還沒有來臨之前,我們還不是振翅高飛的蝴蝶。然而,任何一種蛻變都必須從某處開始,我們越早開始越好。」
請你們接納我是一個施工中、正在成長的基督徒,一個平凡的人,以及一個「充滿好奇又特立獨行的傢伙,天生就喜歡有所創新。或許我也是有這樣的呼召。」(麥拉倫的名言)請為我禱告、鼓勵我、質問我,我相信「你們所教導我的,遠比我所能給你們的更多。」「在這些切磋之下,我想自己所整理出來的東西若有什麼價值,功勞是屬於大家的。然而任何對我個人的指教,包括錯誤、缺失、無知與天真的想法,以及其他的魯莽和愚蠢,都應由我一個人承受。」
「如果我有絕對無誤的經文,然而我所有對它的解釋都難免有錯誤,那麼我至少必須隨時容許我的解釋被更正。」畢德生如是說。
詩篇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附錄一:
我家為何需要在每天晚上八時三十分準備就寢?
因為不太會生活,所以就簡單過生活。
數年來,我一直提醒自己要過「簡單的生活」,在繁重的工作(國小教師)和家庭(三個幼小兒女)雙重困境中,之所以還持續堅持每日於晚上八點半準備就寢,是因為:
1.對我而言,「晚上八時三十分後全世界就沒重要的事了。」楊牧谷牧師的觀念很值得我們效法。
2.重要的事沒幾件:「最重要的就是把最重要的放在最重要。」放掉不重要的瑣碎雜事,但是只有很少數的人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是什麼、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加班?我深信那是因為工作能力不佳或工作分配不當所致。我秉持的原則是,在不影響家庭和健康的情形下,盡心盡力努力工作,如此就夠了。
3.當我把這樣的生活過「習慣」後,熟知我作息的人就不會找我去應酬了。
4.這樣就沒時間看電視和打電腦了:只要不開電視和電腦,可運用的時間就多出了不少。時間絕對不夠做完所有的事情,卻一定足夠我們去完成上帝所賦予的交託。
5.簡單的生活帶來滿足的喜樂。很少忙碌的人是過得快樂的。經年下來,我發現:「簡單規律的生活帶來穩定美好的成長。」對孩童而言更是如此!
6.晚睡晚起不如早睡早起!同樣要睡八小時,我不想要活在惡性尋環中!改善睡眠不足的方法,不是晚起,而是早睡。
7.睡得飽,精神好,這是我在職場上必要的專業表現。
8.早起好啊!沒人吵、沒電話要接、沒會議要開、吃自己做的早餐、從容上班、不匆忙趕路、臉色佳…。
9.發現自己若是睡眠不足和沒吃早餐,我常會有嚴重的口臭問題(這樣和人交談,是很沒禮貌的)。我容易在睡眠不夠時脾氣暴躁、晃神不專心、長青春痘…。這顯然會影響我的身心健康。
10.教養孩童的三大殺手第一個就是父母的忙碌。說不過去的是:我們叫小孩早點就寢,自己卻在熬夜打電腦;催小孩趕快去念書,大人卻天天迷電視連續劇;要求小孩過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家長卻常常加班晚歸。
有人認為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好像太單調、太無趣、太不可思議、太辛苦、太不可能,他們打趣說我是古代人、是稀有動物。事實上,這種日子過久了,我發現:「幸福快樂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嗎?」對我來說,夜夜笙歌、燈紅酒綠、奔波勞碌的日子更算艱苦。以前我是個標準的工作狂,連續三年的掉髮經驗(圓形禿),加上太太的抱怨無奈,叫我不得不痛心悔改。為人師長父母,我自身若沒有生活上的規矩,怎能站在講臺上作教導的工夫呢?數年來的「新生活運動」,終於稍讓妻兒有機會享受在幸福快樂的日子裡,如今我再也不敢過忙碌無度的生活了。
註:我們當然不需要很制式的為了過這種生活,而活在沒有轉圜餘地的桎梏中。其實,在假日前夕,我還是會給自己彈性空間放輕鬆。明天放假,晚點睡沒關係啦!只不過,已成型的生理時鐘總是會在的大約的時間拉下我的眼皮。
小李子回來了ch.4 2010/1/9
這幾個禮拜一直想寫幾個字,但是誠如大多數的基督門徒一樣,聖誕節期怎能撥出什麼自己的時間呢?
由於不斷有人質疑我似乎只會在紙上談兵,是否吃飽了沒事幹,盡寫一些無聊的文章。因此我只好略略陳述我的近況,以免以文害人。
這一年半來,我和愛妻帶領了一個小組:崇明國小教師團契。這是職場辦公室小組的模式,每週有不錯的聚會。
另外,去年暑假從大陸短宣回來後,我的心受到相當的衝擊,知道我已不能再堅持自己安息年的深度進修時間。八月份開始,我正式接了教會青年牧區的輔導事奉,一季下來有很突破的光景,從一群一二十人不冷不熱的「世家基督徒」會友做起,經歷頗大的改革更新──其中最有意義的事是將團契聚會改為獨立的青年主日崇拜──剛開始的二個月,平均每週有六十人出席,但十月底,教會經歷一些變動,有二分之一的小羊不見了,十一月份,重新做起,七十天下來,主又將得救的人數增添進來,目前的四五十個人正在穩定成長當中(希望是質和量並進)。雖然經歷到一些震撼教育,但誰能抵擋神要做的事呢?
有兩件事很值得與各位分享、共勉:一是神很清楚的告訴我,青年牧區是否會復興,關鍵不在於別人(費曼先生說:「你管別人怎麼想」),而在我們(九陽真經上記載:「他強任他強,他惡任他惡,只要一口真氣足,千苦萬苦也不苦」),我們這五個輔導身上,只要我們專心尋求祂(有道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任他東西南北風」),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神一定會透過我們祝福這世代的學生,叫神的國臨到我們當中。而事實是,這樣的應許正在兌現當中。其次,「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我看見神做了什麼。」
最後,這一個多月來我也接了另一個服事:受洗班的教導,陪伴一個剛慕道不久的小弟兄讀聖經。除此之外,我依然活躍在各校的團契中充當講員職事。
還好,事情雖然不少,卻沒什麼忙碌的感覺(甚至還額外做了不少事呢),我幾乎每天大多還能在晚上八十三十分準備就寢。
不過就算這些日子小李子寫不出好什麼文章,卻也必須要多閱讀一些好文章,以下與諸君分享:
壹.改變生命的教學(霍華 韓 君時 Howard G. Hendricks著 中國主日學出版2003)
一、.教學的再思:教師從事的是生命的事業,而非話語的事業。教師的目標是培養終身的學習者,教學的時間只是刺激他們學習,但不能取代他們學習。
二、教學七大定律
(一)教師的定律(The Law of Teacher):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得停止教學。身為一位教師,必需成為學習者,是學生中的學生。
(二)教育的定律(The Law of
Education):人們學習的方式決定了你的方式,教師主要是一位刺激者和激發動機者,並非是參賽者,他是激勵並引導參賽者的教練。教學的三大目標:教導人們如何思考、如何學習、如何做到。
(三)活動的定律(The Law of
Activity):最大的學習總是因著最大投資所帶出的結果。最好的學習者乃是參與者;他們不僅是在外圍觀看活動,並且深深地融入其中,完全投身在場內,他們也比一般沒有投入的學習者,享受更多的學習樂趣。學習並不是以活動本身為目的;活動乃是達到學習目的的手段。我聽見,我會忘記。我看見,我會記得。做了,我會明瞭。
(四)溝通的定律(The Law of
Communication):要想真正地傳授知識,必須先建立橋樑。在我們溝通之前,我們須要先建立共通性、而共同性愈多,就帶來愈多溝通的可能性。所有的溝通包含三個主要的構成要素即:思想、感覺、行動。當我們要與另一個個體溝通時,它包含了我知道的事,我感覺到的事,我正在做的事。
(五)心的定律(The Law of Heart):教學所影響的不是頭腦對頭腦之間的傳遞,而是心與心的交流。對希伯來人來說,心包含人格的全部,他的理智、情感、意志。
(六)鼓勵的定律(The Law of Encouragement):當賦予學習者適當的動機時,往往會帶來最有效的教育。身為一位教師,乃是一位激發動機者,你要幫助人們發展到自動自發的地步。你要他們做他們願意做的。不是因為你要求他們,或是你逼迫他們,而是他們自己選擇要如此做。
(七)準備的定律(The Law of
Readiness):在教學的過程中,當師生雙方都做了適當的準備時,將產生最大的效果。作業有三樣顯著的益處﹕促進思考、提供一個可供建造的基礎背景、培養獨立研究的習慣。
【假如你要用一句話來把這七項定律全部摘記下來,這七項重要的定律所要求的,就是傳講的熱忱。】
貳.介紹兩本好書
1. 幽默一定強──胡志強的閃亮幽默學
作者:蕭容慧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27日
2. 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
作者:高希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29日
小李子回來了ch.3 2009/12/18
【謝謝你對我的回應】
寫文章,收到的回應貶多於褒。只能勸勉自己:田螺含水過冬,繼續默默耕耘,相信爬格子、敲鍵盤的日子終有找到共鳴人的一天,不信東風喚不回!高希均曾警告讀書人:「要傳播進步觀念,就會不斷的遇到挫折。」
1.
謝謝你對我的回應。讓我真誠的向你說謝謝。
2.有可能是我錯:在這世界上,有一句等同「我愛你」效力的話,就是「有可能是我錯」。
3.我想我個人的錯,事小;但若是整體教會走錯方向,就茲事體大了。所以,有時候有一些檢討的聲音出來,並非不好。要當個討人厭的烏鴉,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你就為此給身為好朋友的我一點喝采吧!
4.寫上一篇文章的用意並非要自義,而是要提醒。雖然我還不習慣被「本地本家」人厭棄(我當然得不到他們的尊敬),但卻不希望有人因我跌倒。(太十三57)
5.許多時候,事情的原先立意可能很好,但到了執行的層面卻常被扭曲得很慘。像這次的百人受洗活動,南部○○教會也有推動,想當然爾,他們一定會達成,因為這個教會向來「不擇手段,使命必達」,方法有二,一是逼迫、強推,二是在很忙碌的生活上再更忙碌些。我們不得不相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唉!若要比人數,慈濟豈不做得更好?
6.其實,我比較在乎的是門徒的生命,或說生命的素質:誠然,有時候量變會帶來質變,但耶穌要我們使萬民作門徒,並非真的訂下一萬個人的目標,彼得、保羅也從來沒有在人數上打轉,甚至你我的當初信主也不是在rr教會的計畫中,但神還是揀選了我們啊!
7.有一件事是你我很不一樣的地方,甚至是極大的差異,你要很慶幸(也有可能是很不幸)的就是你對教會的從一而終。一方面你可說從來沒有「到過第二間教會」,可能不太清楚外面的實際光景;另一方面你幾乎從來沒有不認同教會過,一直是個忠心又良善、溫良恭儉讓的管家。因此,你很可無法體認我到底在講什麼。
8.近幾年我每日沉浸在神學研究的結果,常叫我不自覺帶著一副神學的濾鏡看基督教現況,我發現「神學正確」是目前基督徒最需要的信仰素養之一。我想二千年前當耶穌這樣強調時(馬太福音第五六七章),是遭受許多文士、法利賽人和祭司的反糾正的。
9.我想類似的文章,以後我不會再像那樣一篇一篇的多寫,以免像洪蘭和李家同教授一樣,寫多少就被罵多少──他們只不過想給這個社會更深的反省,而不是要膚淺的造成辯論、成為眾矢之的(你當然可以從他們的評論中找到漏洞百出之處,因為他們並非在發表學術論文)──但是他們可以累積下來出書,想看的、認同的就會去買來看。
10.因為我不是大頭:同樣的話語內容,若由某某大牧師發言,就是教訓、督責、使人歸正的金玉良言;由小李子寫出來,就是大逆不道了。你一向認為我的言詞太過於犀利、太過殺傷力、太偏激,我想我是吧,因為我的技巧還不到「鈍刀出利手」的境界,不過「手術刀」不是越利越好嗎?
結論:口水戰,是我最不想要的。雖說真理越辯越明,但若不能夠喚回人心,多說何用?況且你大概也辯不贏我,這二十年來,我在唇槍舌戰中幾乎是難逢敵手呢!我們和好吧!我們可以互補的地方多得很,一點也不需要針鋒相對。彼此學習感謝對方,當我搔到你的癢處,請喊出:「痛快!」就如我要謝謝你對我的回應,揭示我許多不明之處。Thanks a lot.
註:寫這一篇文章的過程,有一種「秀才遇到兵」的feeling。若要我講出一件最對你想說的事,那應該就是:「請你多看書。」即便要問我一萬次,我還是這句話:「要多閱讀。」
小李子回來了ch.2 2009/12/4
歲月荏苒,已到了2009年歲末年終之時。今晚和團契肢體們談到:「我們有沒有什麼可以為今年獻上感恩的?」結果還是像以往的情形一樣,在前的仍然在前(甚至更前了),在後的依舊在後(慣性運動?靜者恆靜,動者恆動)。這情形並不能拿來證明說我們的聚會無法發揮屬靈的影響力,以致沒用,而是讓我們不得不承認「關乎生命的成效,只有聖靈才能動工。」當人們執著於魂的頑固陣地(堅固營壘)時,上帝不能在他們的心中擴展信心,也無法強迫他們的靈有絲毫進步。耶穌曾舉「吹笛和舉哀」的例子,即是如此。
兩件事,卡在喉頭很久了,一直想提,但我試著壓忍一年半載,更多的觀察、等待、期盼,「或許是我錯」的提醒牽制住我想說的衝動,不過如今應該是個時機可以和大家探討了:
一、關鍵年:不知諸君是否有印象,今年初國度復興報的頭版新聞。事實上這個口號在台灣「主流教會」已經連續喊了好幾年,(例如:…2008是大台北和台灣轉化的元年,也是進退關鍵的一年,不止影響一年而已,影響力可能長達四十年、六十年…。再例如:…2008年台灣重要的關鍵轉化年中,先知預言基督徒人口只有3%的台灣將成為基督教國家…。又例如:…2009大環境的變遷只是讓基督徒的機會增加,失業人口增加,對教會而言是大好時機。今年是關鍵的一年,相信也鼓勵教會在這一年裡可以倍增…。還有例如:「台灣,蒙恩寵的一年!」在這關鍵時刻,除了許多重量級神僕來台…。)旁徵博引了好幾個國際牌「先知」的預言,宣告關鍵時刻的來臨、聖靈的造訪、烈焰衝天的異象,要淨空地獄,讓天堂門庭若市…。畫了各式各樣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大餅,現在看來成了極端的諷刺。
我沒有再等候下個月再來說這個主題,是因有人會認為我是在馬後炮,當事後諸葛。那樣的揶揄心態不是我的動機,我希望自己在省察之餘,也能瞭解一下未來還能聽那些放羊的孩子有幾分?
對於把關鍵時刻當真的信徒而言,台灣教會年復一年的失信,我們該如何對他們解釋?(要記得:「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這真的是情何以堪?
主流教會(常常曝光在論壇報、復興報、好消息頻道的大教會)又說話了:「關鍵時刻來臨,台灣沒有轉化,是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好完備的說辭,你不得不佩服這天衣無縫的藉口。希望,下次(應該是四個禮拜以後吧)他們先準備好、更多的查驗,再發言。
二、千人受洗、百人受浸:這幾個月來,有些教會很積極的在推動此項目標,要在一定的時間範疇裡達成。我們真的以為神的國度能夠讓人以量設定嗎?二十一年前,我非常認真的看待「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也以實際的行動配合了一個數字,那十一年的時光裡,我深度獻身在這個使命當中(我的愛妻幾乎可以整全的見證我那時候為主顛狂的盛況),然後呢?還記得千禧年前夕,我參加了教會的跨年通霄禱告會,那時我原本想上台做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我終於達成了個人的十一年目標),但看到台灣的教會普遍光景,我只能把舌頭吞回去。
我有沒有受騙的感覺?整體環境確實令人沮喪,但自己參與在其中的過程卻是相當有意義的。至少能深刻的與主同工這經歷就讓我值回票價,那可是我個人的一大步呢!
我並非要唱衰台灣教會,事實上,我從沒置身度外福音使命。這星期三,在學校舉辦了兩場兒童聖誕劇的表演,由彩虹媽媽粉墨登場,大約有二千個師生前來觀賞,叫好又叫座;十二月二十四日 下午還有第三場。身為一個福音教師,我不能在各大媒體版面上呼叫什麼,但對於我所能做的,我會繼續耕耘下去。
小李子回來了ch.1 2009/11/24
請大家先看看這篇報導:
【家教會網絡聚會 健康教會的DNA】
(國度復興報384期20091108)【記者李鴻志台北報導】
由家教會推廣協會舉辦每月一次的國度網絡聚會,十一月一日 特邀美國洛山磯台福教會主任牧師陳逸豪前來分享「建立家教會的見證」。
陳牧師談自己在美國的一個經驗。有一次他邀馬正遠(Jason
Ma)牧師一起喝咖啡,沒想到這一喝竟喝出他生命極大的反思。馬牧師對他說:「耶穌並沒有差遣人去建立教會,而是建立門徒;主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是門徒,走到哪裡都有基督的形像;不是門徒,則一直在尋找完美型的教會。」藉此他反省自己從前牧會的心路歷程──建立一個大教會,是否讓自己陷入巴別塔的迷思中呢?因為這樣的「作大」不一定是主所喜悅的「大使命」。
陳牧師說,主的心意不在有多少人聚會,而在於離開教會後,有多少人出去作主的門徒。陳逸豪指出,追求健康教會比追求教會增長更重要,因為只要健康自然會增長。何謂健康教會的DNA?就是D(Divine truth)道成肉身的靈修;N(Nurturing relationship)恩慈關係的培養;A(Apostolic mission)愛人靈魂的使命。
正如馬正遠牧師所說的「簡單的教會」(Simple
church),在兩三個人的聚會中,主便在其中。如何證明主在其中?聚會時當彼此對問:「這週神對你說了甚麼?我有甚麼罪要認?我有否接觸哪個未信者?」分享後再一起禱告;追求聖潔,主必在其中。而這樣的聚集不需太多人,如此才能談到自己內在的生命;當人倍增時,再兩個兩個出去,這便是門徒的建造。他說:「神喜悅我們與神的關係建立成個人習慣,而非形成宗教禮儀。」
陳牧師反省自己過去的服事,若不看重與神真實的關係,就不是事奉神,而是事奉「事奉」(I’m not serving the Lord, but serving the
service.)。教會應當是差遣中心和裝備中心,而非只是叫人來聚會,參加活動而已。若忙於活動,把教會作大了,到最後自己受不了而burn out,可能還要到其他地方再接受「內在醫治」,但這並不是上帝的心意。
【小李子的心得】
兩年前我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篇文章:【為何我會離開聚會了十年的教會】
,文中提到:「…我漸漸發現教會只剩下三件事:一是事工。二也是事工。三還是事工。沒有謙卑與愛,沒有生命和和諧,沒有道德以及品格,只有瘋狂的追逐教會增長。」
如今看來,並非只有我一個人不向巴力屈膝。能在此找到知音,感觸良多。當初我寫那些文章時,許多人還出言教訓我呢!
作為基督門徒,我希望我們可以盡情的敬拜,不要再被教會錯誤的軛所挾制──事實上,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就是我的敬拜,任何一個以神為中心的地方,就是聖潔之地,就是我手扶杖頭敬拜神的地方。「神就是我的工作內容。」我要很有安全感的來信耶穌,自由的吃喝真理,坦然的與主相交。不再被「小組是唯一的真理、增長是唯一的道路及教會是唯一的生命」所脅迫。
耶穌愛我,我們也要愛主,就是這麼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