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2 N.05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五章
%鑰節:5
你們應該把這個人交給撒但,讓撒但毀滅他的身體,好使他的靈,在主再來的日子,能夠得救。 6 你們自誇是不對的!你們知道有句話說:「一點點酵母可以使全團的麵發起來。」11 我的意思是:不可跟那自稱為信徒,卻淫亂、貪婪、拜偶像、辱罵別人、酒醉,或盜竊的人來往;就是跟這樣的人同桌吃飯也不可以。(林前四5~6、11)
!主題:【切割】
莫里斯的話講得很正確:「罪惡必須絕對消除,否則到頭來,整個信徒的生命就此腐敗。」
類似哥林多教會的群體我待過幾間,長期縱容罪惡滋生蔓延的教會,終究拖累了整個團體,不僅慕道友聞風而逃,老會友也相繼離開。教會羞辱主名,莫此為甚。
我也曾與犯淫亂的肢體交手過,當你苦口婆心要挽回他時,他是會惱羞成怒的;若你使用神的真理要圈住他時,他是會反咬你一口的。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浪子就是不回頭。
這時,保羅的策略是「把他交給撒但」。那是他執意的選擇。沒有人可以浸淫在罪惡中卻能在教會裡繼續自高自大的(林前四2)。保羅看出這種人的「危險性」,因此裁斷必須積極主動地「處理」他們。他用麵團裡的酵來形容其負面的影響力,正如俗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爛蘋果若不及時挑出,很快地就會腐敗掉整籃蘋果。心靈對心靈也是這般。
當所以規勸都已經無效時,放棄或說放下他,也許是群體要往前走所不得不的抉擇(太十八15~17)。這是群體要被神保護的必要手段,從此連「與他吃飯都不可」(林前五11)。莫里斯的結論是:「任何自稱是基督徒的,若生活與所信的不合,就沒有任何親密的團契可以容納他的罪的。」
上個月,我終於與一位弟兄「攤牌」,二十幾年來他習慣性地逗留在罪惡當中,「自稱為信徒,卻是淫亂、貪婪、辱罵別人的人」(林前五10),他身邊的主內肢體早已一個一個與他保持距離,教會也一間一間地向他關門(其實是他極端看不起教會),婚姻一團糟,在職場聲名狼藉…,我卻天真的以為能改變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然而,在一切敗壞中,我最受不了的是他的自高自大,極端自義!因此,「時候到了」,我就責難了他。
二十多年的時間,我總是不離不棄地陪伴他,也常用屬靈的關懷與他魚雁往來,他也幾乎認定我是他唯一的朋友了。可是,這一次,當我責備他,希望他事奉神必須謙遜時,他強烈反擊了。對我破口大罵(連續近三小時),把我攻擊得體無完膚,將我狗血淋頭之餘,還威脅我:「若你以後敢再用聖經的話或屬靈的話與我交談,見你一次,就要修理你一次。」所以,我只好與他「切割」了。
聽聽這首很好聽的詩歌:「安穩在主裡」。
附註:一篇好文章
記得高中時英文老師曾發下好幾張英語名言佳句要我們背誦,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西方著名的祈禱詞:「請賜給我平靜,能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給我勇氣,能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請賜給我智慧,讓我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當時我正為這句漂亮的佳句而讚歎時,坐在我隔壁的同學卻冷冷地說:「這一句根本是廢話,一點意義也沒有!」看到我滿臉狐疑的樣子,同學繼續解釋道:「你看這一句話有沒有像我們常開玩笑說的『大郎的弟弟叫二郎,二郎的哥哥叫大郎,廟的前面有旗竿,旗竿的後面有廟』,話講了半天,卻等於沒講一樣。
我們面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原本也就只有這兩種態度,要嘛摸摸鼻子接受下來,要嘛去抗議去改變,我們缺的是不知道那些事情該接受還是抗議,看完這句話,我們還是沒有學到那個分辨的智慧啊!」
聽了這番話,一時還真無法反駁,不過,到底什麼是分辨的智慧也一直縈繞在我心裏。
到了大二時,有一陣子忙著社團,在籌辦許多活動忙得焦頭爛額中,忽然體會到,原來要區分可以改變或無法改變的智慧並不難,只有自己能做的事以及自己的態度與看法,是唯一自己可以改變的;而必須求之於人的,或是別人要怎麼對待我,是要幫我們的忙,還是放鴿子扯後腿,要稱讚我們還批評我們,我們只能平靜的接受,是當下不必去改變也無法改變的事。
換句話說,當時我的體會就是,不要對別人有期待,不要讓別人的言語與行為來影響自己的情緒與態度。
其實有了這樣的頓悟之後,這三十年來,我反而得到最多人的幫忙與協助,因為原本我不期待別人幫我忙的,結果一但當別人來幫忙了,我們的感激,往往會使別人幫我更多忙;同時若別人放我鴿子或惡意批評與中傷,也因為原本對別人就沒有期待,所以也可以維持平常心,到後來,那些人也會不好意思而友善相待甚至轉而協助我們。
不過,說實在的,要做到不對別人有期待,並不容易,甚至已經可以說是相當高的宗教情操了,因此,若免不了還是會有期待時,我儘量把這個期待說出來,因為我發現人之所以不快樂,覺得被傷害,往往都來自於這些沒有說出口的期待。
我們認為家人應該記得我們的生日,同事應該要瞭解我們的苦心,老闆應該知道我們的努力,我們也希望朋友應該能夠體會我們的心情,每一個的「應該」都是我們對別人沒有說出口的期待,這些秘密的期待落空之後,就造成我們被剝剝,被忽視,失望,氣憤或幻滅的種種情緒。
所以這些年,只要我嘴巴或腦海裏出現「他應該」這三個字時,就立刻提醒自己:「我又有對別人懷抱著沒有說出口的期待了!」
的確,年齡愈長,愈能朝內看,只把精力放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年輕時,我們滿懷志氣,想改革社會,想改變別人,想更正一切不合理之事;如今我已知道,改變世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